分享

认识和田玉系列集合

 迷糊128 2012-06-02

 认识和田玉系列集合        作者:玉润墨香

   有关和田玉,我想大家一定在实践中,在书本上,在许许多多可以了解和田玉的地方得到了多多少少的学识。重复的叙说已经不能满足渴望了解和田玉其内在与外表表现形式的爱好者需求了。那么怎么来比较形象和具体地用文字表述和田玉呢?讲句实话,我也很困惑。在这里我尽力而为吧。还是恭请大家能够在看完之后,和我交流互动,我感谢大家的指教,在此先表示诚挚的敬意!

     笔者把该系列分为七个题目:

1、和田玉的物质组成

2、和田玉的物理性质

3、和田玉的结构构造

4、和田玉的分类区别

5、和田玉的地质表现

6、和田玉的保养欣赏

“石之美者,玉也”。泛意的玉其概念为;天然形成具有一定色泽和透明度,较大硬度结构致密的矿物集合体,并且还要求具有在加工后形成一定的工艺要求,得到大众的接受和喜爱。传统的和田玉它出身在新疆昆仑山和阿尔金山脉,是由一种含水的“钙美硅酸”组成的单矿物集合体,属角闪石族矿物。但现在的和田玉有了泛意指称,它涵盖了所有交织纤维结构,透闪石成分在98%,硬度在6—6.9之间软玉。软玉在世界各地(中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瑞士、新西兰、台湾等地)都有出产。具1986年统计年就产达18506吨

 

一、和田玉的物质组成

 和田玉主要有针状、纤维状、柱状和毛发状的98%透闪石矿物组成。伴生有低于1—3%的杂质矿物。他们有铬尖晶石、透辉石、绿帘石、斜黝帘石、镁橄榄石、磁铁矿、褐铁矿、磷灰石、针镍矿、白云石、石英、石墨、独居石等。和田玉矿物组分主要由3部分组成:显微纤维状透闪石、片状透闪石和杂质矿物。其中显微纤维状透闪石又可分为隐质部分、无定向毡状显微纤维鳞片、近平行的纤维束和放射状(帚状)纤维团等。

 和田玉中的透闪石矿物粒度极其微细,往往是在显微镜下观察为:微晶质或隐晶质。而矿物晶体的颗粒大小可以直接影响的玉质的优劣,颗粒越大其玉质内部的杂质就可能越多。和田玉的主要结构为变晶结构,包括毛毡状隐晶质变晶结构、显微纤维隐晶质变晶结构、显微纤维变晶结构、显微片状隐晶质变晶结构、显微片状变晶结构和显微放射状(帚状)变晶结构。其次还包括不常见的残缕结构和交代冠状结构和田玉矿物颗粒虽具一定的定向性,但均不强烈,偶见颗粒具波状消光现象及塑性变形。这些均表明该变质作用应力强度在矿物的弹性限度范围之内。另外与世界其它软玉一样,和玉的组成虽然也是透闪石,但和有其独特的有序分布形式;靠近侵入岩一侧为青玉,随着氧化亚铁含量的减少,依次过渡为青白玉和白玉。这种过渡和世界其他软玉的分布有着根本区别。

 和田玉内部存在的杂质矿物个类对玉质颜色的形成有着直接的作用。这是因为,透闪石中镁铁之间的完全类质同象替代,置换不同,导致了矿物颜色与特性的不同。

综上所述,和田玉的主要构造包括块状构造和片状构造,以块状构造较为常见。和田玉有针、柱、纤维、毛发状透闪石矿物组成,呈交织状。透闪石成分在98%之间其它杂质的多少与和田玉晶体大小有关,并影响了玉色的形成。而高质量的和田玉一般呈微晶质或隐晶质。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1

和田玉结构的显微照片 

1.显微纤维变晶结构,10×4(+);

2.显微片状变晶结构,10×4(+);

3.放射状(帚状)结构,10×4(+);

4.残缕结构,10×4(+);

5.交代冠状结构,10×4(+);

6.和田玉敲口断面大致形貌;

7.和田玉矿物颗粒解理及断裂面形貌;

8.和田玉断裂台阶;

9.和田玉断裂裂纹。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1细微片状隐晶变晶结构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1 细微片状变晶结构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1 残缕结构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1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1

 

 

和田玉的物理性质

1.光学性质

 

(1)颜色:软玉的颜色较杂,有白、灰白、黄、黄绿、灰绿、深绿、墨绿和黑等。软玉的颜色取决于透闪石的含量以及其中所含的杂质元素,颜色在软玉的质量评价中至关重要,同时决定软玉的品种。

 

(2)透明度:绝大多数为半透明至不透明,以不透明为多,极少数为透明。

 

(3)光泽:一般而言,软玉呈玻璃光泽,但软玉的光泽较为特殊,古人称软玉“温润而泽”,是指其光泽带有很强的油脂性,给人以滋润的感觉。这种光泽不强也不弱,既没有强光的晶莹感,也没弱光的蜡质感,使人观之舒服,摸之润美。

 

(4)折射率和光性:软玉的折射率为1.61-1.63,平均为1.62.软玉为多矿物集合体,在正交偏光镜下没有消光。

 

(5)发光性:紫外光下软玉为荧光惰性。

 

(6)光性:透闪石矿物为二轴晶,负光性。

 

(7)吸收光谱:软玉在498nm和460nm有两条模糊的吸收带,在509nm有一条吸收带,某些软玉在689nm有双吸收带。

 

2.力学特征

 

(1)断口:参差状

 

(2)密度:变化于2.90-3.10g/cm3之间,平均为2.95g/cm3。

 

(2)硬度:摩氏硬度为6.0-6.5。

 

3.其他物理性质

 

软玉对冷热变化表现为惰性,冬天摸不冰手,夏天摸不感热,因此人们喜欢贴身佩带。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2

透闪石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2

透闪石的晶体集合体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2

阳起石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2

阳起石的晶体集合体

 

玉润墨香拙笔   10.08.12

附录;鉴赏小集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2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2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2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2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2

和田玉的结构构造

 (三)

   新疆和田玉以其光洁温润、坚韧致密而驰名中外。众所周知,在世界软玉矿床中,绝大多数是产于超基性岩接触交代带的“绿色玉”,像和田玉这样独特成因的以“羊脂王”为优秀代表的软王,只在少数国家的个别地区偶尔发现,而且规模较小,无论质与量皆与和田玉相差甚远。因此,研究和田玉的地质学特征和宝石学特征,是很有意义的。
  

  和田玉属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岩接触交代而形成的变质岩,研究其结构构造具有重要的地质学意义,它是地质作用的历史产物,是自然物理化学反应的结果和自然环境变迁的历史记录,反映出它是地壳各个部位旧平衡不断被突破、新平衡不断建立发展的结果,是原岩经变质作用后显示不同变质强度的直接依据,是新的条件下原岩成分重组合、重结晶的结果。
  
  研究和田玉的结构首先应着眼于形态描述,准确地确定其形态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物化实验数据,探讨其成因与形成历史,解释其形成与演化。笔者为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田玉的结构特点,切磨了近30块薄片进行观察,总结其显微结构特征,研究其变质作用规律。

      和田玉主要由透闪石矿物组成,其中羊脂白玉,质地细腻温润,更为高大和田玉收藏者青睐,被视为玉中极品。和田玉基本上是由透闪石的微晶隐晶质集合体构成的,依据矿物组分及其表现形式,可将其分为显微纤维状透闪石、片晶透闪石和杂质矿物3个部分。显微纤维状透闪石部分占组成的绝大多数,一般含量为80%~90%或更高。含量愈高,表现在标本上为结构愈致密均一。显微纤维状透闪石依据其形态和大小,又可分为隐晶质部分、无定向毡状显微纤维鳞片、近平行的纤维束以及放射状(帚状)纤维团等。

 1.隐晶质部分:

     在显微镜下无法分清透闪石的颗粒大小和形态,以基质形式存在,聚偏光现象明显,干涉色较低,交织成毡状、团块状

 2.无定向毡状显微纤维鳞片:

由不定向透闪石显微纤维杂乱交织成的集合体,大小在显微镜下不可测,但形态可以依据消光现象大致分清

3.近平行的纤维束:

透闪石纤维沿长轴近似地平行排列,消光方向平行于纤维延长方向

4.放射状(帚状)纤维团:

团簇状纤维透闪石呈放射状分布,具微弱的波状消光现象。

我们一般将和田玉原料分为山料、山流水料、仔料三种类型。山料:指从白玉原生矿脉中开采出来的玉料。一般棱角分明、裂纹较多、质地较差。因为没有经过风化作用,因而不带皮。山流水料:原生矿脉出露地表后经受一定程度的物理风化作用而自然崩落,后经冰川、季节性洪水等搬运一定距离,有一定的分选但不彻底。山流水料不像山料那样棱角分明,有一定的磨圆度,裂纹较少,质地一般比山料好。仔料:原生矿脉中的玉料经河流长距离搬运、分选,质地相对疏松、多裂的部分被逐渐磨去,变为磨圆度好、裂少的小块玉料,这种料称为仔料。仔料大多有褐黄、褐红或黑色外皮。和田玉内部纹理所特有的显微结构宏观表现为特殊的内部纹理,具有鉴别意义。用强光电筒从侧面照射,肉眼即可发现内部纹理的存在。
  

白玉中的纹理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3

图1

    均匀分布的云絮状 纹理类似天空中的白云,呈细密的絮状均匀分布。这种纹理主要出现在新疆产优质仔料中。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3

图2

   不均匀分布的云絮状 内部纹理虽呈云絮状,但分布不均匀。这种纹理主要出现在新疆产一般仔料中。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3

图3

      具乳质感的半透明状在侧光照射下,呈混浊的半透明状,类似于稀释的牛奶(图3),有时可有透明度相对较差的细小团块。这种现象在新疆产山料中常见。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3

 图4

      定向分布的不规则条带 在具乳质感的半透明基底中有不规则条带定向分布(图4 )。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新疆于田矿区产的山料中。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3

图5

    粒状镶嵌结构 透明度各异的不规则粒状彼此镶嵌分布(图5 )。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俄罗斯产白玉中。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3

图6

      “糖粒状结构” 侧光照明下,类似于聚集在一起的许多糖粒,“糖粒”内部比较透明,“糖粒”间为不透明的絮状物充填(图 6)。这种现象常见于青海产白玉中。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3戈壁料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3 山流水[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3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3 山料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3

籽料

和田玉的分类区别

(四)

自古以来按和田玉产出的情况,和田玉原料就分为山产料和水产料两种。到现代,玉石行业则根据和田玉产出状态的不同,将其原料分为山料山流水子玉、戈壁玉四种类别。
1、山料
山料又称山玉、碴子玉、古代叫“宝盖玉”,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玉矿。山料的特点是块度大小不一,呈棱角状,表面粗糙,断口参差不齐,玉石内部质量难以把握,质地常不如子玉。但山料是各种玉料的母源,同时也是玉石的主要来源,不同的玉石品种都有山料,如白玉山料,青白玉山料等等。
2、山流水
山流水名称由采玉和琢玉艺人命名,是一个很富有诗意的名称,即指原生玉矿石经风化崩落,并经洪水冲刷搬运至河流中上游的玉石。山流水的特点是玉石的棱角稍有磨圆,地质学称为“次棱角状”,距原生矿较近,表面较光滑。山流水和田玉原料中有一部分又称为“戈壁料”,是玉石在戈壁滩上经千百万年的风吹雨打风化形成的,表面凹凸不平却油亮光润,也是很奇异又有特色的玉石原料。
3、子玉
子玉又名子儿玉,是指原生玉矿被流水冲刷搬运到河流中被“磨圆”玉石,它分布于现代或古代河床及河流冲积扇和阶地中,玉石露于地表或埋于地下。子玉的特点是形态为卵石形,一般块度较小,表面光滑,因为经河水长距离和长期的搬运、冲刷、磨蚀,“大浪淘沙”保留了玉石中最为致密坚硬的部分,所以子玉一般质量较好,内部质量容易把握,材料出成率高。子玉和山料一样有各种颜色和质地,主要产于昆仑山水量较大的几条河流,如玉龙喀什河、喀拉喀什和河、叶尔羌河和克里雅河以及这些河流附近的古代河床及河床阶地中。

4、戈壁玉

以戈壁玉的皮壳作为分类依据,可以分为柚子皮、橘子皮和鱼子皮。它们的皮壳反映依次是由粗到细,柚子皮最粗,鱼子皮最细,橘子皮居中。通常柚子皮和橘子皮的戈壁玉其皮壳下的内在质地稀松且带有明显的玉花,而鱼子皮下的玉质相对于另两种是最为细腻的。戈壁玉包括了其他玉系中的所有颜色,这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戈壁玉的形成初期是“泊来”的。戈壁玉的颜色中以青色、青黄色、黄色和糖色居多,另外也有深碧色、黑色和白色,更为稀有的是多种颜色共生在一块玉中。综合玉质和颜色,以鱼子皮的白色戈壁玉及多色戈壁玉最为名贵。
    根据笔者多年对和田玉的研究和在新疆的实地考察,本人感到无论是山料、籽料、山流水、戈壁玉都是由最大的玉矿母体所原生的绺裂处剥离的。山料由于是人为对玉料从母体的剥离,故原生绺裂呈部分玉质较为疏松和通天入地的贯穿状。山流水由于已自然脱离母矿经过了数以千万年的互相撞击,水的冲刷,地质以及大自然的气候影响,大自然已对相对比较疏松的部分进行了自然的提炼,留下的玉块往往比较致密。籽料在山流水的基础上更是进行了天工地变的历练,留下的是脱离母矿后最好的精髓,这种精髓实际上就是概念中的石疙瘩,就和木材中的木结一样,呈绞丝,纹理随形而走,质地极为致密。戈壁玉由于河床的改道,形成了自然条件的改变。故,表面受到的侵蚀与籽料形成迥然不同,所以在表面的呈现反映完全两样,致密程度也不同。笔者为什么要在这里着重讲这个题,因为这和鉴定和田玉古玉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希望大家多多研讨,切切记住!

和田玉从颜色分,主要:白玉,黄玉,墨玉,青玉,糖玉,碧玉,青白玉七种。由于大家对和田玉颜色的分类一般都比较清楚,故在此笔者仅用相片略作介绍。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4

白玉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4

黄玉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4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4

墨玉碧玉地张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4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4

墨玉白玉地张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4

青玉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4

糖玉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4

碧玉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4

青白玉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4戈壁玉欣赏[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4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4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4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4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4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4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4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4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4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4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4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4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4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4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4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4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4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4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4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4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4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4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4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4

和田玉的地质表现及资源概况

(五)

 

  

    和田玉分布在特定的地域,形成的矿床特殊,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99年制定的和田玉标准(DB65—035—1999),和田玉是指:产于新疆境内, 昆仑山至阿尔金山一带的成因特殊的以透闪石为主的玉石。具体分布在塔里木板块公格尔中央隆起带、桑株塔格中央隆起带、柳什塔格中央隆起带、阿尔金断隆带。和田玉矿床一般位于海拔3300米至4600米,分布有“两头一中间”之说,即西头以莎车、叶城为代表,东头以且末、若羌为代表,中间以和田、于田为代表,中间最为有名,成因类型为接触交代型。

 和田玉基本地质表现特征:

  1.和田玉几乎全部由细晶和微隐晶质、隐晶质结构的透闪石组成(优质和田玉透闪石晶体在0.01毫米以下),一般占96%—99%,杂质主要有:磁铁矿、磷灰石、黄铁矿、透辉石、镁橄榄石、粗晶状透闪石、白云石、石墨,其中隐晶质结构质地,含杂质极少者尤佳。

  2.和田玉形成于2.5亿年前的华力西期,特别是华力西中晚期,围岩主要为中元古界长城系(距今17亿—14亿年)和蓟县系(距今14—10亿年)中的镁质大理岩。一般来说,围岩越纯越白,容易形成白玉并且质量也越好;围岩中含铁多容易成青玉;含炭多产生墨玉;围岩含锰、钛多色灰暗;含镍、铬色翠绿。

  3. 对和田玉形成有利的侵入岩是花岗岩、闪长岩的过渡岩类,一般来说,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易形成白玉和青白玉,闪长岩易形成青玉。靠近岩体和田玉颜色越深,远离岩体颜色越浅。

  4. 和田玉多在断裂构造带上或附近,特别是在构造带的上部。

  5.和田玉形成时的温度为300℃—450℃,压力为0.2—1千巴。

各区段和田玉特征及资源量概况:

  1.西部:从塔什库尔干县大同玉矿经密尔岱到叶城县西河休,矿化带断续出露长约70公里。单个和田玉矿床矿化带一般宽3—5米,矿脉厚0.1—0.6米,矿化带最长约100多米,单矿脉长1.4—1.8米。玉石以青玉、青白玉为主,少量白玉。叶城县西河休,主要以糖青白为主,玉石工艺性较好。按东西向每隔2公里就有一个和田玉矿点推算,在70公里长度范围内有35个和田玉矿点,每个和田玉矿点平均按1000吨计算,则该区和田玉资源约为3.5万吨。

    2.中部和田地区:从皮山县的赛图拉至于田县的叶黑浪沟,和田玉山料矿化带断续出露长约450公里,和田玉山料主要分布在于田县、和田县,皮山县和策勒县也有分布。如于田县的阿拉玛斯、赛底库拉木、哈尼拉克、其汗可、叶黑浪沟等,和田县普什至黑山一带、奥米峡等地。和田玉矿脉一般长10—50米,厚0.3—0.8米,玉石主要以白玉和青白玉为主;皮山县主要分布在新藏公路219国道以北赛图拉至康西瓦一带,矿化带带长20—200米,宽0.3—1.5米,多为青玉和青白玉,结构较粗大;策勒县也有分布,主要在乌鲁克萨依大队以东的阿克白乃克山,以青白玉为主,质量总体较差。仔料主要分布在洛浦县、和田县的玉龙喀什河及其古老河床阶地上,有羊脂白玉产出;墨玉县也有分布,主要在喀拉喀什河出山口普基至秃斯阿克其的阶地上;山流水主要分布在玉龙喀什河上

游汗也依拉克及木孜塔格冰山以北的河道中或冰积物中;戈壁玉主要分布在策勒县。

  和田地区山料资源量估算情况,按东西向每隔2公里就有一个和田玉矿点推算,在450公里长度范围内有225个和田玉矿点,每个和田玉矿点平均按500吨计算,则该区和田玉资源量约为11.25万吨。

  仔料资源量按每立方米砂砾石含和田玉20克计算,在长度50公里,宽度约3公里的玉龙喀什河主要出玉地段,开采深度平均5米,估算约15万吨,减去已开采量13万吨,估计还有2万吨。戈壁玉按策勒县主要出产地长30公里,宽30公里即900平方公里计算,含量也按每立方米含和田玉20克计算,采深按3米计算,估算有5.4万吨。山流水的和田玉资源量没有任何相关调查,资源量暂不估算。

  3.东部且末县至若羌县:和田玉矿化带断续出露长220千米,估计和田玉矿点110个,每个矿点和田玉资源量按500吨计算,则该区资源量约为5.5万吨。且末县主要分布在哈达里克河、塔特里克苏、塔什赛音等地,若羌县主要分布于库如克萨依至里山一带。矿床矿脉一般长10米—40米,矿脉厚0.1—2.6米,且末县多以青白玉及糖玉为主,若羌县外山以糖包白为代表,里山以黄玉为代表。

 

 

   名词注解  围岩【wall rock】

 

地质学名词,相对于某种地壳物质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岩石。常见的有岩浆的围岩和矿体的围岩。

 

  笔者为什么要一再强调首先必须了解和田玉,因为玉质岩理的肌理构造是原生的有力证据,不可改变。针对这一特征对鉴赏古玉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果大家每一集都仔细看了,您可以再看看下面的图片,可能对您十分有益。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5

a、玉猪龙自右上方至下左方呈平行带状,为沉积层理构造

b、双兽纹佩由风化侵蚀所形成的层理结构。

c、云纹佩自左向右显示了深色条纹,为原生沉积层理构造。箭头所指可以清晰看到受差异风化和蚀孔。

d、马蹄形器箭头所指可以看到圆礫状之内的碎屑。

f、青白玉玉鸮箭头所指可见风化后产生的藻类纹结合团块构造组成表现。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5

a、平行的黑白间隔纹理是平行的纹层岩理,箭头所指的是微小缝合线构造。

、其中箭头所指处在龟的背部,可以见到多出包裹粒岩理。

CA CB 、玉琮上由风化造成的腐蚀斑和角砾岩构造清晰可见。A图箭头所指为缝合线构造。

d、玉管的纹理开片以及经差异风化后形成的褐红色相间平行的纹理岩层。

e、冠形器青玉白化后显示的平行层理构造明显可见。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5

A、柄形器表面呈细波浪形细纹层理。

B、玉琮表面风化受沁造成的层理结构。

C、玉璧上箭头所指的是细微岩脉岩理的层理结构。

D、玉璧局部放大观察到的因风化受沁形成的水平波浪状层理。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5

 

A、箭头所指的是玉冠状器水平疙瘩状岩理。

B、箭头所指的是筒形器水平疙瘩状岩理。

C、玉琮局部放大显示的疙瘩状岩理。

D、青玉玉琮受沁后发生色变,局部白化并显示出原来的疙瘩状岩理。

E、青玉玉钺风化受沁后形成的褐红、黑色沁斑,局部白化后呈现的原生疙瘩状岩理。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5

A、齐家文化玉器表面主要特征为内碎屑构造,其重点是角砾和少数圆砾。

B、二孔刀局部因风化形成不规则黑斑点纹,有内碎屑,主要成分是圆砾。

C、二孔刀局部放大后的呈现。

D、箭头所指是玉铲中间部分清晰的层理构造。

E、二孔玉斧可观察到清晰的绿白相间层理构造。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5

 

a、玉璋表面的藻类纹层构造及黑色虫蚁状斑点。

b、二孔刀表面极其细腻的藻类纹生长层。

c、二孔刀平行藻类纹层岩理表现形式。

d、玉圭的微小缝合线构造表现。

e、这件玉器玉质结构相当致密、均匀、细腻。

f、玉斜刃斧局部可以看见因风化受沁形成褐色与白色相间的层理构造。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5

a、箭头所指的是藻包裹粒岩理与团块构造。

b、玉器表面保留下来的珊瑚化石以及外围的藻包裹痕迹。

c、这件二孔刀表面留有不规则团块构造。

d/e/f、这几件器物表面白色椭圆形痕迹是管孔构造的表现。

g、圆棒状中的藻包裹岩理表现。

和田玉籽料的真假皮色辨别

    当今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假皮使人眼花缭乱真伪难辨,这使初学者要看真假皮色的确是有相当的难度做得好的皮色就是玩了多年籽料的人也难免会有看走眼的时候。相对明显的真皮给人直观的感觉是附着在玉料表面,浅浅的一层,相反有些给人直观是经过浸泡之后渗到肉里的,那就有一种假的感觉。每种皮色要多角度以观察考虑必须仔细的观察裂口及裂纹的地方是否有着类似山水画一样渗开的感觉如有这种感觉仔细的考虑一下这块料的皮色。至于皮色的真假,我认为还是要多看实物在实际中体会。

 

 

下面我们看看真皮色的图片,下面的图很明显,在皮色的颜色上不是很统一,在同一块料上有红色和其它的一些颜色,至少不是很统一的色调。人工做皮这种不是统一的色调是不容易做出来的,这也是我们所说的明眼料,但这种料的价格,包括很小的料都价格不扉,对于这种皮色尽可放心大胆的卖不会有错。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 <wbr><wbr>6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 <wbr><wbr>6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 <wbr><wbr>6



    下一组图片反映了这些料色基本上是统一的一种颜色,但仔细看还是有区别的虽然是统一的色调但在有些局部上还是有浅有深,下面也是眼真皮料。当然这些料可根据皮色大概判断出玉料的产地,比如第一块黑皮料,它的产在不是产在现在的玉龙河,而是产在玉龙河的老河床(玛丽艳)除了黑皮还有红皮其它各种颜色皮色虽然很漂亮(现在的玉龙河)总的看来还是没有河床的皮色看上去那么沉稳深厚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 <wbr><wbr>6


   总感觉有点飘,根据不同的皮可看出玉料的产地。我所说的只是特征比较明显的料。至于特征不是很明显的可以先不用碰,也没有必要打这个赌,因为这样赌会赌的很不算。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 <wbr><wbr>6

 

    下面的这张图片在绺裂处可清晰地看到真皮的皮色过渡情况。这种皮也是很明显新河床的料。但皮色的过度很直接没有这块料过度的这么复杂。假皮过度在色泽上是统一的。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 <wbr><wbr>6

 下面这张图片仔细看他的皮色已浸入籽料的肉内,而不是仅限于浮在玉料的表面了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 <wbr><wbr>6

 

    我们再看看这张图,皮色已深深的浸入玉的内部,从裂缝处即可看出,这也不需要什么经验。肉眼就可看出。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 <wbr><wbr>6


    我们再看一下假皮子。这种皮色给人总的感觉很不舒服,在皮色的过渡上很不自然,这种皮色看的多了也没有什么问题。一般都能分辨出来,这种皮色千万不要和别人轻易打赌哦。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 <wbr><wbr>6

   下面这块料是二皮子,原本料上带有一些皮色,但人为给上了一层假皮二组图,原石子料本身是白肉带黑点,但加上皮色之后即变成了红皮下的黑点,给人的感觉很真,实为假皮一种,这种皮色可以蒙不少的行家。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 <wbr><wbr>6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 <wbr><wbr>6

    下面这些料是高档料,皮色很漂亮,但都是中间透肉,两头带皮的假皮料皮色的色调完全一样,制作手法上也稍微复杂一点但这种皮色在做好之后,要有人工的长期的盘玩过程,才能形成现在的这种皮色,该料肉眼是真假难分,而且价格极高。首先这种料从形状上料形上润度上都还算很不错。但错就错在了皮色。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 <wbr><wbr>6

    再看看这些不真不假的皮,这种皮色也是我们最常见的假皮色。这种假皮盘玩的时间久了,皮色也就越来越淡,变得真假难分但可以这么说,这种皮色95%为假皮。如果你想赌剩下的5%你也可以试试呀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 <wbr><wbr>6

 

 假皮、真皮在收藏上我们不应该一律排斥假皮。比如下面图片的料,因料形好,肉质佳,皮色也很淡的,可以对皮色采取不用计较的办法来对待。也是很值得收的料。毕竟收的是料不是皮。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 <wbr><wbr>6

  下面我们再看一下戈壁,第一张图片为人工做的假戈壁料,仔细看有人工加工的痕迹留下的刀痕。后面的三张图为真戈壁料,但要多仔细的看图或实物,实物在手会更清楚一点。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 <wbr><wbr>6

    这里必须说明的是,无论是假皮假子料,还是假戈壁料,在形式或是方式方法上做假的程度不同并且多种多样,在实践过程中假的会有成千上万种的形式。所以必须强调要多看实物,或细看图片,从中来慢慢的领会,这方面的知识要有一定的积累时间,且不可操之过急。

 

     籽料的“皮”和“汗毛孔”是次生的。是由于地质、气候的变化在漫长的“睡眠”中受到周围物质环境的侵蚀表面质地松软的部位和侵蚀受伤裂痕处慢慢长出了“皮”色和“汗毛孔”的。皮是一些金属元素的侵蚀融入造成的;而“汗毛孔”也是长期冲刷和侵蚀导致的,这些都是大自然的刀工神斧所造就的。在三十倍放大镜下拍摄的籽料表面影像:因为拍摄难度比较大,不太全面的地方,还请朋友们多多指点,欢迎前来交流。

    先看看籽料表面的一照片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 <wbr><wbr>6


天然的皮色在放大镜下的效果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 <wbr><wbr>6


 

下图一为平安扣内壁上拍到非常清晰的纹路。二是一块戈壁料的明显表面特征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 <wbr><wbr>6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 <wbr><wbr>6



 

和田玉围岩、成分杂质、玉色、玉质变化的对应关系

 

一块质地优良的和田玉必须具备脂份、密度、瑕疵、形状、个头等综合条件。和田玉与围岩的距离以及杂质的多少,还有所含的杂质成分决定了玉质的优劣,和玉质内部的成色以及色泽的深浅。比如,闪长岩容易形成青玉,而白玉往往在青白玉过度层的后边。搞懂这些问题对我们鉴赏新玉,鉴定古玉有着十分重要的启发。内部杂质致使玉质产生了不同的色泽,某些杂质形成玉质内部的变化形成豆花与饭糁,致使玉质疏松给附着物沁入创造了条件。有些杂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形成了沁色。我们在鉴定古玉时看到断沁就认为是不对的,根据我的看法,那是错误的!必须会看其沁色是由里向往过渡的玉质杂质沁变,还是附着物由外向里的沁变。前者是沁在下工在上,后者是工在下,沁在上。

由于新疆和田玉的特殊结构,致使它虽然具有一定的走向,但其表现形式是不强烈的,这种应力的变化和裂变类似混凝土承载过重时形成的裂变和延伸有着很多相仿之处。这种表现为鱼鳞状的绺裂及延伸就是玉质韧性的表现。故,大多数的和田玉籽料表面绺裂都呈半圆弧度,优质山料亦如此。和田玉矿靠近侵入一侧岩石的一般是青玉,随着氧化亚铁的逐步递减依次为青白玉、白玉。一般高品质的白玉会离围岩一定的距离,质地紧密呈微晶或隐晶质。而无定向毡状纤维(交织纤维结构)鳞片在演变过程中的表象会在古玉的皮壳上有所反映。

那么和田玉所含杂质有多少种类呢?它们又会促使和田玉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我在下面做了一个表图,仅供大家参考:

 

杂质名称

特征

形成变化特征

 

 

铬尖晶石

与橄榄石共生晶体呈细小的八面体,通常呈粒状和致密块状集合体,颜色黑色,条痕褐色,半金属光泽,硬度5.5,比重4.2-4.8,具弱磁性。

 

形成新玉、古玉中的黑斑点

 

 

透辉石

柱状、针状晶体,白色、灰色、灰绿浅绿至绿 硬度5.5~6。相对密度3.22~3.56。 致密、强化玉质的吸水率抗弯强度


在古玉中是透闪石矿物失去水分所变成的产物

 

 

绿帘石

晶体呈柱状,柱面有条纹,集合体常呈粒状。颜色呈各种不同色调的草绿色,随铁含量的增加颜色变深,玻璃光泽,地面解理完全。莫氏硬度6——6.5,比重3.38—3.49,随铁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新玉中的碧玉

 

斜黝帘石

斜方晶系、单斜晶系,肉眼下鉴定特征:呈浅灰色或灰绿色,其他特征与绿帘石相近。 硬度:摩氏硬度6~7, 密度相对:3.35  

可能致使玉质闪灰或闪青

 

 

 

镁橄榄石

颜色较浅,甚至可为无色或白色,淡黄色、淡绿色,随成分中Fe2+含量的增高颜色加深而成深黄色至墨绿色或者黑色,玻璃光泽,透明至半透明,解理{010}中等;常见贝壳状断口。硬度6.5——7。先对密度随Fe2+含量的增加而增高(3.27——4.37)。晶体呈柱状或厚板状。但完好晶形者少见,一般呈不规则他形晶粒状集合体。

 

具有耐高温,抗浸蚀,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这为和田玉玉质的稳定起到了一定作用

 

 

磁铁矿

晶体呈八面体、十二面体。晶面有条纹。多为粒块状集合体。铁黑色,或具暗蓝靛色。条痕黑,半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解理。断口不平坦。硬度5.5~6.5密度5.16~5.18g/cm3。,比重4.8-5.3, 具强磁性。性脆。无臭,无味。

 

中医认为有镇静安神的功效 并有抵抗风化的能力 氧化后变为赤铁矿或褐铁矿。次生形成褐色铁沁 

 

 

 

褐铁矿

以含水氧化铁为主要成分褐色的天然多矿物混合物。但它的含铁量并不高,是次要的铁矿石。褐铁矿呈多种色调的褐色,一般为钟乳状、葡萄状、致密的或疏松的块状甚至土状,也有像黄铁矿那样的晶体形状(称为假象)。


形成褐色铁沁

 

磷灰石

磷酸盐矿物的总称,呈浅绿、黄绿、褐红等色,玻璃光泽。具不完全解理,断口不平坦。摩斯硬度5,比重3.18~3.21。 

 

 

 

针镍矿

镍的硫化物矿物,它呈浅黄色针状晶体,甚至像毛发一样。它产在碳酸盐矿中,也可以由其他镍矿物变成火山物质升华而成。硬度;3—3.5,比重;5.2—5.6g/cm3,颜色;浅黄色,有时成金色。


 

 

 

 

 

白云石

主要是由碳酸钙与碳酸镁所组成的矿物的比例大致为1:1),具有完整的解理以及菱面结晶。颜色多为白色、灰色、肉色、无色、绿色、棕色、黑色、暗粉红色等,透明到半透明,具有玻璃光泽,硬度3.5-4,比重2.85-2.9/cm3。

 

玉质石化过程中释放的Ni、Cr、Co、V等铁族金属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石英

外观常呈白色、乳白色、灰白半透明状态,莫氏硬度为7,断面具有玻璃光泽或脂肪光泽,比重因晶形而异,变动于2.22—2.65cm3之间。跟普通砂子、水晶是“同出娘胎”的一种物质。当二氧化硅结晶完美时就是水晶;二氧化硅胶化脱水后就是玛瑙,二氧化硅含水的胶体凝固后就成为蛋白石;二氧化硅晶粒小于几微米时,就组成玉髓、燧石、次生石英岩。


 

致使玉质增加抗磨性和硬度,增加脂份光泽。

 

 

石墨

碳质元素结晶矿物,它的结晶格架为六边形层状结构。属六方晶系,具完整的层状解理。解理面以分子键为主,对分子吸引力较弱,故其天然可浮性很好。


形成墨玉,增加玉质温润,脂份

 

 

独居石

属单斜晶系,单晶体呈板状或似楔形,或各向等长状。浅黄色至浅红褐色。强玻璃光泽或松脂光泽至蜡状光泽,微透明至透明。硬度5-5.5密度4.9-5.5克/厘米3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7

从上图大家可以清楚的感到在应力作用下大多数的和田玉籽料表面绺裂都呈半圆弧度。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7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7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7

 

          [转载]认识和田玉系列7

   以上相片可以对应在应力作用下大多数的和田玉籽料表面绺裂都呈半圆弧度。当您看完这两组相片后是否找到了一种感觉。

 

 

    以上我对和田玉进行了比较详尽的介绍,并且着重对和田玉籽料进行了叙述。为什么单独提和田玉而不谈独玉和岫玉呢?讲句老实话,我对岫玉和独玉的认识还比较肤浅,故不敢在此妄加评说。再者,广大新玉、古玉爱好者对和田玉是十分青睐和独有情钟的,而本人对和田玉也更是爱不释手。

我认为,由于和田玉的特殊结构,形成了和田玉在古玉表面特殊的表现形式。其内部解理的走向,可以分析其沁变的过程,和田玉籽料的形成和表现形式在古玉上有其特殊性。它不像岫玉(包括其他软玉)等其他玉料那样来的斑斓绚丽,如果比较一下的话,它更显得厚重而又沉稳。第二章我将着重就古玉氧化层以及次生变化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至此“认识和田玉系列”以就此封笔。其实还有许多想,但感到不成熟就暂时搁笔了。两个来,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和关注,在此真诚地感谢您们。感谢您们来电、留条、发信和我交流,您们给了我许多的鼓励与提示,您们是我真正的老师。其实,我写和田玉的想法关键还是想在和田玉原生现象的表现上寻找古玉鉴定的突破口。这是一个很不成熟的想法,可能有被古玉鉴赏的世俗习惯。但是,作为一种试尝,我感到还是未必不可的。真诚地希望大家能给我提出意见和建议。欢迎大家点评,欢迎不同观点的阐述,我们致力于弘扬祖国玉文化之信念,必将得到传承和延续!

    祝大家幸福快乐,身体健康!

 

 

 

玉润墨香拙笔   10.10.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