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慧管道”引领电信企业走出困境技术>> 专家观点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科技委主任蒋林涛:

 卫启云 2012-06-03
“智慧管道”引领电信企业走出困境技术>> 专家观点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科技委主任蒋林涛:
“智慧管道”引领电信企业走出困境                                                                
                   2011-06-1613:42                                   
      中国信息产业网官方微博“‘智慧管道’是一个极好的理念,它将引导电信企业转型的方向,一旦‘智慧管道’成功实施,电信企业将能走出目前的困境。”在日前举办的第十一届光网络研讨会上,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科技委主任蒋林涛指出,电信运营商的优势在网络,要编织出一张可信、安全、可知、可控、可管、绿色并能保障服务质量的网络,借助网络优势在转型之路上取得成功。
      织一张“智慧”的网
      蒋林涛认为,网络的可信性就是要保证用户信息安全,保证信息的完整、不被篡改且不会被非法窃听;同时还要保证网络高可靠性、高可用性,信息不会随意被丢失。网络的安全性要求提升网络抗攻击性,让网络易于执法监听,具备可靠的溯源能力。可知性指的是能够监测到网络的流量、流向,资源的使用情况以及网络的质量等。可管性是对需要的网络情况有知情的能力,包括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网络的设备配置和运行状态,网络的性能,网络的安全状态等的管理;可控就是对网络的控制能力,包括对不同业务类别资源的分类管控能力,对业务开放和部分业务关闭的能力,对业务保障和紧急通信提供必要支援的能力等。网络服务质量的本质是资源和网络性能保证,这是未来网络的发展方向。蒋林涛分析,要用合理的资源消耗、合理的通信技术组合去避免不合理的资源消耗,要求网络的承载与应用相分离,边缘与核心相分离,网络虚拟化并不面向连接。
      蒋林涛说,目前电信运营商的“管道”还不够“智慧”,用户无法从上面便捷地获取他们所期望的服务,运营商也就无法把“管道”卖出合理的价格。对此,蒋林涛表示,“智慧管道”中的“管道”就是普通的通信网络,它不包含其中的内容和业务,是独立于业务和应用之外的、纯粹意义上的管道。而“智慧管道”的“智慧”可以知道“管道”的能力、资源使用情况、性能及其安全能力,可以让用户以最合理的价格获得最好的用户体验,运营者以最合理的资源和资源利用率获得最高的回报。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是网络管道是可知的、具有被管控的能力。“智慧管道”符合高端客户补贴低端客户的商业原则——向高端用户提供高端服务,收取高费用;对低端用户提供一般的服务,相应收取低费用。这种模式有利于产业的良性发展,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就是“管道”的智慧化。
      铺三条发展道路
      蒋林涛表示,“管道”可分为双向交互型通信管道、单向广播型管道以及内容分配与传送管道。其中,前两类是基础管道,而信息爆炸、内容急速扩张使得第三类管道成为重点,对于它的发展,蒋林涛指出了三条发展思路。
      第一条思路是广义的内容分发网络,在网络中部署一批服务器(存储器),将常用的内容放置在靠近用户的服务器中。它构成了内容分配、传送管道,能够用于绿色、高效、高质量的内容传送。广义的内容分发网络不用建设自己的基础传输网,而是使用双向交互型通信管道和单向广播型管道作为它的基础传输网,因此它是以重叠网的形态存在和工作的。对广义内容分发而言,这类管道是可控、可知和可管的,因此它具备成为“智慧管道”的条件。
      第二条思路是广播贮存网络(基于传播理论)。其原理是用单向数据广播型管道将常用且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动的内容传播下去,广播到用户终端或者离用户仅一跳的网络边缘,然后用户在终端或者网络边缘的贮存器去获取,根据内容的长尾理论,信息内容的头部是用户最常用的内容。广播是一种最绿色的通信技术,播存技术可以以极小的代价获得更好的管道效率。其局限性在于它只能用于内容的分配、传送,对分发内容的头部是高效的而对尾部是无效的;并且它对双向交互通信是无效的;此外,它是一种重叠网形态,还是要依赖于双向数据通信网和单向广播数据网的能力,因此,这种形式并不是完全意义上可知、可管、可控的。
      第三条思路是内容数据网。其基本概念是对所有的内容给一个唯一的命名,所有拥有内容的信息源按此规律给其内容命名,并作为一个内容节点挂在内容数据网上。当用户需要内容信息时,它按照某一规则向邻近的内容数据网节点发送“兴趣包”,里面包含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名字,收到“兴趣包”并拥有所需要内容的节点向其发“确认包”,用户能收到多个节点发来的“确认包”,他们只需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选其中一个节点去索求内容。
      对于“智慧管道”的实现,蒋林涛提出了三种方式:集中方式、分布方式和分散方式。他指出,对于大型网络而言,集中方式不可取,因为存在严重的可扩展性问题,集中的实体肯定会成为瓶颈。分布方式是集中方式的变种,它用复杂分布结构配置的管控实体来完成原来集中式实体的工作、扩展性问题,但仍有可能存在可扩展性问题。分散方式应用是最好的,因为实体之间没有关联关系,不存在可扩展性问题,比如分散的Web体系为Web带来无与伦比的扩展性。
      蒋林涛还指出,目前IP网是一切通信的基础,固定网、移动网、互联网都是建立在IP网之上,但IP网是不可知、不可管、不可控的,IP网是分组数据网,它完全不具备成为智能管道的条件。目前,IPv6只解决了地址的问题,此外其一切都和IPv4类同,发展IPv6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要实现下一代网络,特别是要实现可信、安全、可知、可控、可管的“智慧”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