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廷堂: 忠言也应悦耳

 指间飞歌 2012-06-03
夏廷堂: 忠言也应悦耳
日期:2010-11-30 23:50:00  
  
    

 

  古人云,良口苦药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虽是至理名言,但是“良药”“苦口”往往被拒之口外,“逆耳忠言”往往被听而不闻。既是“良药”何不让它“甜口”,既是“忠言”怎不让它“悦耳”?当今“良药”早就有了既甜口又治病的糖衣片,那么,我们如何让“忠言”不再逆耳,使其悦耳?让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以解其心结,化其心病,要做到这些,我们必须在注重其方式方法,讲究语言艺术。

  心理学说认为,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与尊重关心与帮助,是人们普遍的愿望和心理需求。当今有些人在讲忠言时,之所以出现逆耳之言,是因为不讲方式,不看场合,语言尖酸刻薄,伤害了对方的自尊心,造成了情绪对立,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相反如果讲忠言者“低下头来与对方交谈”,同对方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以平和的语言、和蔼的态度,耐心细致地摆事实讲道理,让尊重和理解落到实处,效果无疑会好得多,人们就会心悦诚服,乐于接受。为此,我们要使忠言悦耳,就必须把严格要求与简单粗暴区别开来,要尽量取得别人的尊重和信敕,从而使对方自觉自愿地接受忠言说教和帮助。同时还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性,让忠言之良药变得更加 “爽口”一些,使群众乐于接受。

  一要有亲和力,不要简单粗暴。心理抵抗是人的一种自然能力,同样,当人们感到他要接受指责和批评时,他们就会下意识地产生心理抵抗,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因此,我们在讲忠言之前应尽量用一些温和或表扬的语言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使对方消除防御心理,减轻戒备情绪,善于运用和谐的、民主的、轻松的、温馨的方式讲忠言,也只有在这种和谐的氛围里,对方才更容易接受我们的忠言。

  二坚持表扬和批评相结合。心理学研究表明,接受批评的最主要的心理障碍,是担心批评会伤害自己的面子,损害自己的利益。为此,讲忠言,首先要帮助他们打消这个顾虑,使对方对忠言才能听得进去。要让人听得进去,讲忠言应从称赞或真诚的欣赏开始,在肯定对方的优点与长处的基础上,再对他们提出适当的批评和建议,这时被说教者会觉得你对问题分析是全面的,不会有一种委屈感。 哲人詹姆士说得好:“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如果不分青红皂白,“横挑鼻子竖挑眼,左看右看不顺眼。”一味地批评、指责,或冷言相讥,流露“烂泥扶不上壁”的愤慨。这样爱护不足而严厉有余,将意味着批评建议白费心机,使对方产生抗情绪或惧怕心理,甚至“破罐破摔”。

  三要平等相待,共同讨论,相互启发。做思想政治工作,有主、客体之分。主体是领导干部,客体是被领导者。在做工作过程中,要防止和克服“我是领导,你是被领导”,不听就开除你,就处分你,乱扣帽子乱打棍子,其结果压而不服,甚至引发更为严重的极端行为。对此我们应当端正认识,无论领导,还是被领导,人格是平等的,要做良师益友,平易近人,不可居高临下。谈话要采取讨论、商量、切磋方式等,这样对方就容易接受,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四要把握时机,注重因时制宜。每件事的发生都有天时、地利的因素,批评人也不例外。时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素之一,只有选准了时机,再加上其他条件,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取得好效果。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批评建议本来是有理的,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效果不错,但有时因时间场合不对,效果却大打折扣,甚至使得其反。为此,我们要希望自己的批评与建议被他人轻松地接受,首先就该注意说话的时间、地点及被说教人心情如何。如果被说教者本身就有抗拒心理,你无论说了什么话他都不会留心听,批评或建议本身也不可能发挥多大的正面效果,更不要说悦耳了。所以讲忠言,要把握教育时机,注重因时制宜,要善于捕捉最佳契机。

  五掌握分寸,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幽默有助于把严肃的忠言变得亲切得体,幽默有助于缓解对方的紧张心理,幽默有助于创造明快欢乐的批评说教气氛。幽默必须是自然流露的,有时候若能恰如其分地幽他一默,定会产生直接批评难以达到的教育效果。当然,要注意说话真的幽默,不要尖酸刻薄,以免被说教者感受是受了讥嘲。

  总之,忠言的善意要得善报,关键是要讲究说话的艺术,注重其方式方法。如果忠言使用得当,那么它会促进我们的工作,反之它不但会伤害对方,反倒严重地影响我们的工作。故此,我们在讲忠言时,应千方百计地让“良药”爽口,让“忠言”顺耳,只有如此,忠言才能成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得力“武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