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众提问

 城市行者 2012-06-03
听众提问


日期:2012-06-01 作者: 来源:文汇报

听众提问

  

生态是超越东西方文化局限的

  提问:欧式园林和中式园林您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丁学俊:一般认为,欧洲园林多采用几何构图,强调人工对自然的改变,中式园林则注重自然元素、小中见大。表象分析为西方强调物质,中国强调精神。其实无论欧式还是中式,其最初的本源都是一致的,只是在发展过程中因文化的影响和工艺的进步走向了不一样的风格。如同油画和水墨画,其本源都是岩画,后来由于哲学观点的分野,才逐渐迥然不同。西方现代园林也同样强调师法自然,当今的生态观念正在引导出人类共同的普适价值。因此,以更合乎生态哲学的视角,我欣赏的园林,它既不是欧式的,也不是纯中式的,而是从自然逻辑中生长出来(并非对自然的简单模仿)的生态园林。

  

城市交通问题需要你我共同解决

  提问:对上海交通规划,有什么好的建议给政府官员?

  周俭:大城市都存在交通问题。城市交通的原则是“动”,虽然交通管理有不少手段,但车是在动的,难以控制车什么时候开,开往哪里。所以城市交通不单单需要规划和管理,还需要大家共同参与解决。规划方面需要反思的是,在城市的中心地区,将小马路合并成一条宽马路,采取这种做法,当人口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拥堵问题肯定会出现。

  

易操作的政府措施有利构建生态经济城市

  华东设计院设计员:政府有什么策略促进企业积极主动地贯彻建设生态经济城市这种理念?

  丁学俊:首先,发挥政府主导的推动作用。为达到更高生态经济要求和使利益各相关方目标取得一致,由政府制定相关规则,以弥补和目标之间的差距,起到调节的指挥棒作用。

  其次,政府制定的措施,简单的比复杂的好。要抓主要矛盾,面面俱到反而不易于操作。任何领域的生态环保目标都会涉及较多门类具体产品的更高要求,政府需要尽可能选择生态效益更高的主要门类,有针对性地对其制定政策。简单、易于操作的规章,远比制定连篇累牍的复杂条文更为行之有效。

  

本土产品更低碳是更好的选择

  提问:外来生态产品和生活方式是否能为中国生态发展带来一定作用?

  丁学俊:我希望产品本地化,知识传播国际化。产品从国外运来本身就不是低碳行为,产品应尽量本地化,减少碳足迹。对于国外新的生活方式,如果仅仅是为了给我们刚刚改善的生活“贴标签”,这种标签在成熟的社会将越来越少,乃至消失。

  

城市建设的大格局是自然环境

  公益机构成员:如何在城市改造上实践生态城市,如何保留城市的身份?

  周俭:城市不断扩张的同时内部也在不断地改造和变化。建设者要注重城区里的生态格局、生态逻辑和生态基因等。有一些城市,最初建设时没有考虑和生态环境结合,需要反思,城市建设的大格局是自然环境。可以做三件事,第一是把现有的建筑保护好;其次是把它们好好利用,作为城市的记忆,这也是一种生态的方式。第三个就是开发城市的新能源系统。

  

全社会都应具备生态经济意识

  微博网友提问:随着新一轮产业的全球化布局,高污染、高能耗企业是否会向我国内陆聚集,是否有必要引进韩国三星这样的企业来我们的城市进行工业污染和碳排放?

  丁学俊:允许某项目进入一个区域,各部门和相关方将结成有序的利益链,链上每个环节都应以生态的理念来确定各自的工作规范。同时,任何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在日益增强的生态意识和舆论监督下,都将无法生存。进一步提高全民的生态经济意识,以期更好地实现ECO2和E3的目标,这将是人类社会更为伟大的文明!

  本版据5月26日第53期文汇讲堂现场演讲速记整理而成。

  相关信息登录“文汇网-文汇讲堂频道”http://whjt.查询。

  本版摄影 本报见习记者 陈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