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思邈

 悟玄道场 2012-06-03

孙思邈

                                                                   

  简介

孙思邈(公元581~682),唐代着名道士,医药学家。有“药王”之称。京兆华原人(今陕西华耀)。自幼即聪颖好学。自谓“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及长,通老、庄及百家之说,兼好佛典。十八岁时立志学医,颇觉有悟,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先隐居太白山,学道,炼气,养形,究养生长寿之术。后隐居终南山,与佛教名僧道宣律师相友善。曾入峨眉山炼太一神精丹。晚年隐居山林。

唐太宗,唐高宗等几位帝王数次征召他到京城做官,都辞谢不就、终身不仕。

北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追其封号为“妙应真人”。

思想与著述:

孙思邈擅长阴阳,推步(面相、命理),妙解数、术,并亲自采制药物,为人治病。他搜集民间验方、秘方,总结临床经验,广泛搜集了以前许多医论,医方以及用药,针灸等经验,兼及服饵,食疗,导引,按摩等养生方法,为医学和药物学作出重要贡献,他重视医德,不分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皆一视同仁,救急济危。声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后世尊其为“千古药王”。

孙思邈将道教内修理论和医学,卫生学相结合,把养生学也作为医疗内容。认为须讲究饮食起居,抑情养性,去恶行善,广积功德,加以导引行气,食补药补,才能健康长寿,终其天年。

孙思邈撰写了《千金要方》三十卷,《千金翼方》三十卷,还着写了如《摄养论》《太清丹经要诀》《枕中方》等数种着作。他的医学着作集方广泛,内容丰富,也重视妇幼保健,对后世医学特别是方剂学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和贡献,并对日本,朝鲜医学之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