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251 刘克立 回忆晨光二、三事

 晨光人 2012-06-03

 

 

           回忆晨光二、三事
 
                       ——从35纪念雷锋想起

  

刘克立

 

时隔五十年,全国上下又都在宣传,呼唤雷锋。确实,我们这年龄的人对“雷锋”两个字,记忆犹新,深入人心。从大局而言,雷锋精神是兴国安邦的文化根基,而在日常平凡生活中,也就是一种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处世待人的态度。我从1970年至1982年,在晨光院工作生活了十二年,在我记忆中,晨光人身上就时时处处闪烁着雷锋精神的火花,只不过没有“高、大、全”的宣传,没有刻意的作秀,却实实在在温暖着你我他。今借祝贺“晨光文集千页”之际,拾回朦胧记忆中平凡琐碎的晨光二、三事。 

救 火

是在一个初夏阴霾的傍晚,我和一群青年同事,在业余团校上课学习,教室是在厂外西门口边。突然听到一声巨响,大家第一反应,便是判断厂内某处发生爆炸了。所有上课青年立即争先恐后的箭一般冲进厂内。没有任何预案组织安排、没有任何上级指令。个个都朝浓烟滚滚、火舌喷射的最危险的二室氟实验室奔去,我们冲进楼内走廊时,看到黄建铭大哥坚守扑救最前沿,已昏倒在地不省人事。一会儿,全院各研究科室、各行政部门的职工领导,不约而同的从家属区四面八方相涌而来,组建成一支临时消防大军。有人打开消防栓浇水、有人用消防器材灭火、有人紧急切断电源,更多的人先后将受烟呛而昏晕的同事背送出楼,赶送卫生院医治。我印象最深的是,几位由部队复原的青年,不顾明火高温危险,果敢砸碎储藏室门窗,快速把一大堆氧气钢瓶,一罐罐运往楼外安全地带,及时排除了次生灾害的隐患。事后,我也因血常规化验略有异相,在医院休息了几天,再以后,也就当没有发生过这件事一样,平静如常了。

分房子

我在行政科工作时,正赶上一次院里分配住房。  在今时,分配住房可是一件要命的事了。然而,在晨光那个年代,却比较顺利。简陋的职工宿舍分山上、山下,众多员工也分年长年青,资历深浅,论身体条件也有强壮与虚弱。百姓百姓,需求各不相同,即便是最为周全的分房方案,也难以完全合情合理地解决所有人家的合理诉求。怎么办?抬出雷锋说事呗!雷锋不是说过:工作方面要向上比,知己之不足,生活福利方面要向下比,知足者常乐也!于是,许多党员干部都赞成一个用现代词汇叫“潜规则”,也就是说二、三楼层,尽量安排给科研生产第一线的老职工入住,党员干部、尤其年纪较青、资历略浅的,就自觉挑选 一、四层居住。我记得为这次分房,虽然也有一些同事感叹不公正、不合理,但大体上还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较平稳地完成了这项工作,我想这件事,陈文川副院长可能会比我印象更深一点。 

院长门卫室值班

是个星期日,我肩背背篓,从富顺县城买菜回家,一进院门口,只见陈大猷院长在传达室值班守门,不禁有点惊讶,怎么让院长大人星期天在这儿当起门卫啦。陈院长是一位老知识分子专家,一位非常和蔼可亲的长者领导,丝毫没有当头头的身架腔调,经我一问,原来当班职工家中有急事要走,又逢星期天休息日,一时不能按常规照程序逐级反映请假,大概这位门卫职工,也跟我感觉一样,素知陈院长为人平易近人,非但没架子,也是位助人为乐的谦谦君子,所以才“敢”临时把院长“调派”到门卫岗位上了。这就是我们晨光院当时的官兵关系。 

我找儿子

我儿子上小学二年级了,属于脖子挂家里门锁钥匙的小学生,平时下午放学,总准时在傍晚回家先做作业再等吃晚饭,偶然一天,我们家长下班都回家做好晚饭了,一直等到天黑还不见孩子回来,不免有些着急了。去学校看,教室也已熄灯漆黑,不得已,只好去麻烦班主任罗老师,罗老师也正在家中吃晚饭,一听到这情况,马上撂下碗筷,跟我去找,凭着班主任日常细微观察,能估计揣摩我儿子可能会与哪几位经常玩耍的同学在一起,于是带我摸黑从山上到山下,接连串访好几家同事,帮我找儿子,约莫总有一顿饭时间吧,终于在小同学家里找到了。我这不懂事的臭小子,竟然在同学家“揩油”吃了顿免费晚餐,还耽误了罗老师吃晚饭。今天想起来,还得再一次道声谢谢,谢谢罗老师以及这位忘记了姓名的老同事。

排队买肉

那时要吃顿肉,可得半夜鸡鸣三更起床的,打着哈欠、拎张小凳,跑到山上小店,领号排队去。等天亮小店开张后,再一个紧挨一个,一号顺着一号,选购一块肉。常常因人多肉少,会碰到仅差一、二个号,空手而归,非但没吃上肉,还倒吸一口晦气。这一天,我老岳母从上海千里迢迢来富顺探亲,所以这次买肉任务有点特殊意义。但每天猪肉供应数额,事先是不通告的,尽管我较往常更起早贪黑赶去排队,可心里还是有点忐忑不安。到小店一看,果然已有早来的十几个人了。我们晨光人向来比较守规矩,别说我是年青一点的,即使老职工,也都依次排队,不兴插队夹塞儿的,更没听说有谁开后门拿肉走的。无意闲聊中,我把这次买肉的用途吐露了原委,居然,还真“感动”了前面的全体同仁,好象推选先进代表似的,把我推举到队伍的第一号,这倒真把我给深深感动了。这一趟排队,我好象买回的不是一块肉,而是抱着一块金子回家孝敬老人了。

左邻右舍  亲如一家

粉碎“四人帮”后,国外先进的科技日用品进入国门,我们慢慢知道,老百姓也能看电视,能用电冰箱。然而对这些家用电器,究竟是个啥样子?多半是从北京捎回三线腹地晨光后,才得以开眼界。我们晨光人相处邻居,如同一个大家庭,有福同享的。有一天杨国威兄长家,带回一个床头柜式的电冰箱,让我大长见识。原来家庭也可这样保鲜呢。恰逢盛暑酷热天气,周观涛出差外地,我一个人管儿子起居生活,两个人的饭菜最难做,少了不够吃,多了怕馊,何诚大姐的电冰箱就帮了我个大忙,也成了我父子俩菜肴的保鲜柜了。给我这个不顾家务的懒父亲省了不少的力。不知这台冰箱是否还保存着,如还在,应是一件珍贵的收藏品啦。随着经济条件好些后,我也买回一台九寸黑白电视机,有逢明月当空夜,我也把电视机拖到室外,欢迎邻居凑热闹一起来看。尤其可爱的是赵木林、董小清的一双千金宝贝,很要来串门玩。一晃三十年过去了,虽然分别后,极少联系往来,但在我心里,对醒醒和悦悦这双小姐妹,始终如亲闺女那样保持着恒久的惦记和祝福。

以上记忆中的点点滴滴,随着行笔,渐渐由模糊变得清晰,我们晨光人身上的好传统好作风,依然激励着我,更因当下,处于诚信缺失,人际冷漠的社会危机时刻,晨光人保留的雷锋精神尤为可贵。顺祝晨光人文集越来越红火。  

                                                                                                             201235写于上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