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游记阅读笔记之八

 小猫臭臭 2012-06-04

西游记阅读笔记之八

又谈“附录”

sir/flinder/spetrie考证,西方圣经故事中的摩西是埃及人。他的名字的意思是“unfathered/son/of/a/princess,可译为“一位公主的非父生之子”。非父生就是今日的“不知其父”的“生子”。历史上之“有其生母,而无生父”的“英雄”和“古代帝王”数目甚多,中外皆有。宗教想象力在这方面“特别发达”。有无数“母本”和“变奏”。耶稣的母亲“处女生子”,三皇都是“不知其父”的“特殊”人。此人类文明史的一大“道德尴尬”令儒家和基督教“煞费脑筋”,调动了无穷的“宗教想象力”来为人类的原罪“圆场”。

西游记的唐僧和孙悟空都有“英雄”出生证。其特征就是,无父无母的“石卵”生“猴”,和唐僧“降世受难记”。和唐僧分享此“英雄”出生受难的还有其他外国“同胞”,如江流儿“摩西”。

“江流儿”是宗教神话中的一个“母题”,在“政治化了的宗教故事中”,其“含义”就是“流放”,在现代政治术语中就是“下放”。江流儿在唐僧出世的故事中被民间想象力反复加工。其本质是对“非礼教的”,“非婚生”的“原罪”进行“儒家道德”粉刷。原始习俗有性禁忌,男童,女童到了一定年龄就要分别行“礼”,(initiation)并将女童集中到“女营”-或“女学”,住在被水围绕的“岛”上,由女师或女巫进行“性教育”。诗经中“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的意境,即指此境。被流放的“江流儿”就是“春奔”,“淫奔”节日所“种”下的“非礼”之“孕”的“成果”私生子。“水”在此的象征意象有“洗礼”“去污”的意思。吴承恩在“附录”一节中,捻来这一“江流”版本,把“英雄崇拜”的宗教心理和个人的“心理成长”过程中必然产生的“弱小无助”的“自卑”心理在唐僧的“神话”中“再度整合”,赋予了西游记两位主角“唐僧”和“孙悟空”具有神秘色彩的“英雄出生神话”。此外,吴承恩的道德观是“儒家”的三从四德。作为儒家道德的“毕业生”,他最终无法在“心理”上“调解”唐僧他妈“满堂娇”的“失身行为”,在替“中国妇女”“半推半就”的“自我道德谴责”中,到底还是让“满堂娇”“被自尽”了“后来殷小姐毕竟从容自尽”,好一个“毕竟”,好一个“从容”,真“妙不可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