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慧”塑造风度美

 木柳书屋 2012-06-04

  

 
     “内慧”塑造风度美
 
    2012年05月28日 10:20:54
 
   来源: 新华副刊
 
 

     文/史世海

    

     大自然中,青松壮美,梅花清丽,翠竹挺拔,杨柳飘柔……它们都在广阔的天地里,展示着生命的光彩;社会大舞台上,有人清新坦荡,有人冲淡俊逸,有人率真大度,有人谦恭典雅……他们都以特有的风度,注释着时代的一种风情,人生的主旋律弘扬着富于审美意味的自由创造。

     每个人都有一颗爱美之心,都希望以美好的风度展示于人。但是,怎样才是美的风度,一个人怎样才能拥有风度美,对此需要有一种辩证的思维。其实,一个人的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宽广的外延。人的外在美,是美的一个方面,但这种“外秀”,不是风度美的主要内容。风度美的主要内容是人品之美,人格之美,是一种内在的智慧。“用功于内者,必于外无所求;饰美于外者,必其中无所有”。一个人的风度美不美,主要在于其“内慧”与“外秀”能否达到有机地统一。

     “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一个人拥有容貌与形体之美固然幸运,其经过修饰打扮而容光焕发也值得欣慰。但是,这种“外秀”,仅仅是风度美的一个客观条件,而不是主要因素。德国诗人海涅说过:“在一切创造物中间,没有比人的心灵更美、更好的东西了。” 一个人如果没有内在的心灵之美,任何外貌的美都是不完备的。“因为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那只是某些动物性的东西。” 一个人如果安于“外秀”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安于美德、知识和能力的短缺,就难免会“金玉其表,败絮其中。”其“内慧”不足,很可能在美的表象下,掩盖着丑的实质,留下诸多人生的遗憾。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劝导人们:“应该学会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的美更珍贵”。人不能单纯地追求外表而忽略其内在品质,因为,“美貌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难以保存的”。外貌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心美方能经久不衰。“美丽的灵魂可以赋予一个并不好看的身驱以美感,正如丑恶的灵魂会在一个非常漂亮的躯体上打上某种特殊的、不由得使人厌恶的烙印一样”。法国影片《巴黎圣母院》中的神甫克洛德,外表上相貌堂堂,可道貌岸然后面,却隐藏着一颗丑陋的心。而撞钟人卡西莫多虽然容貌不佳,但怀有一颗善良的心,关键时刻能见义勇为。美与丑在这两个人的身上,以不同的形式被扭曲了,让人对“内慧”与“外秀”又加深了一层理性的认识。

     一个人的外貌是天然生成的,如果缺一点“外秀”,不必过多在意,也不必刻意修饰和造作,只要积极修为道德,修炼“内慧”,成功的大门同样在向他们敞开。正如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所说的:“有些人的外貌乍一看,并不使人感到愉快,但等你的眼睛能够从他们不端正的五官上,窥见一颗饱经风霜的崇高的心灵时,你就会喜欢他们了。”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孔子的孙子子思,从小好学上进,他继承孔子的中庸之道,提倡“道是不可须臾离的,如能修养得好,可以与天地相参。”有一次,子思晋见齐王,齐王的宠幸近臣美须秀眉,站立两侧。齐王指着他的宠幸近臣对子思说:“如果容貌可以互换,寡人不惜以眉须换与先生。” 子思不卑不亢地回答:“这可不是我所希望的。我希望君王修礼义、富百姓,使我能寄妻儿于齐国境内。昔日尧帝身长十尺,眉生八彩,是圣人;舜帝身长八尺,有奇貌,无须,也是圣人;禹汤文武及周公,有的臂折,有的背偻,同样是圣人。人是不是圣贤在于品德如何,怎么会在乎容貌呢?我只忧虑美德不明显,那会不满意自己的鬓毛之衰呢?”

     塑造一个雕像,把生命赋给这个雕像,这是美丽的;创造一个有智慧的人,把真理灌输给他,这就更美丽。美是道德品质之花,“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加强修养,可以使人“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受享毋逾分外,修为毋减分中”。加强学习,可以使人与知识为友,以智慧为师,“腹有诗书气自华”。这种以良好的道德修养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基础的“内慧”,与气质高雅的“外秀”结合起来,其风度美才是生命的真正珍品,才能放射出灿烂的光辉,给人以美的崇敬感。一个人 “倘若无人为修养,哪怕是最佳气质也难致高雅;同样,如缺乏文化陶冶,尽善之美将去其半”。

     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堪称“内慧”与“外秀”完美结合的典范。她一生献身科学事业,潜心研究天然放射性元素镭。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她终日在烟薰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双手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在艰苦的研究中,镭射线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使她美丽健康的容貌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但她只要一息尚存,就在默默地工作。她还把历经艰险研究成功的镭提炼技术,无偿地献给社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为了支援卫国战争,她又把所得的诺贝尔化学奖的全部奖金,捐献给了法国政府。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韩非子认为,美在自然之中,“和氏之壁,不用五色文饰;随侯之珠,不用金银雕饰。因为它们的质地最美,别的东西不足以装饰它们,物体需耍装饰后才能风行的,那它们的质地就是不美的。”一个人的风度美,其实也是贵在自然本色。一个人如果具备“内慧”,本身就能显出奕奕神采。“能使自己的内在涵养与外表一样令人印象深刻,才值得让人尊敬”。东汉三国时期的曹操因重“外秀”,接见匈奴使臣时,请清朗威重的崔秀珪代他充当魏王,自己握刀立旁充当侍从,事后有人问使臣“魏王的风度如何”,结果使臣称握刀人炯炯有神为真英雄。短短一个故事,启迪我们在把握“内慧”与“外秀”时,可别忘了诗人泰戈尔的一句名言:“到心灵中去寻找美吧,而不要到镜子中去寻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