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识人口流动要有新视角

 万卷书馆 2012-06-04
认识人口流动要有新视角
  发布时间:2012-06-04 03:26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刘尚希 网络编辑:刘洁

  人口流动对一个国家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在过去户籍制度的管制下,人口是静态的,改革开放以后,人口才开始流动起来。而且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人口流动性在不断地强化,这给经济、社会、体制安排、改革的设计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从财政的视角来看,人口流动至少涉及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城镇化背景下的人口流动。这可以从两个层次来理解人口流动:一是工业化背景下的人口流动,其动机就是打工赚钱。其特征表现为:离土离乡不离家。家庭不动,只是家庭主要劳动力外出,即主要是作为生产要素在流动。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社会福利、承包地等都在户籍所在地。但是,由于政府是按照居民户籍来提供公共服务的,由此便造成了公共服务与人口脱节。二是城镇化背景下的人口流动,其动机是赚钱并成为市民。其特征表现为全家人口离土离乡,但承包地、家产、公共服务都在户籍所在地。这种情况下公共服务、土地,与人口就会完全脱节。

  第二个问题:公共服务与人脱节导致的社会不公。如前所述,人口在流动,人户分离,人走了,公共服务留在原地,由此造成一系列的社会不公。具体来说:一是流动人口作为社会成员的某些基本权利被忽视了,流动人口处于“两不靠”的状态;二是流动人口无法享受到向三农倾斜的某些惠民政策;三是流动人口无法享受到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政策;四是流动人口无法享受到向城市居民提供的各项公共服务;五是政府在公共服务提供方面的力度越大,对流动人口而言就显得越不公平,经济差距、社会差距都会拉大;六是引致新的公共风险,内需受到抑制,社群冲突风险加大。

  第三个问题:人口流动对财政改革提出的挑战。这主要涉及以下问题:一是要有新视角、新思维、新方法。所谓新视角,就是要把单一的经济视角转变为经济、社会视角。因为人口流动引发了经济结构的变化,更是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化。所谓新思维,就由确定性思维转变为不确定性思维,即风险思维。这就需要系统地、动态地来考虑财政面临的条件和环境、财政制度设计、财政改革、财政管理等各个方面。而原有的财政制度设计基本上是基于静态的人口分布,户籍、地域、人口是一致的。这在人口流动的新情况下已经不适应了。所谓新方法,就是要从区别对待转为平等对待,从户籍标准转为居住地标准,从地域标准转为人口标准。二是推进财政结构改革。面对人口流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仅仅加大社会性支出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让社会性支出跟随人走,这才是关键。三是城市政府与乡村政府之间的支出责任划分。随着人口流动性增强,基于人口静态分布的支出责任划分需要改变。四是转移支付方式改革,包括横向的和纵向的。五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设计要改变,如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教育、社保等公共服务的提供,都要从按照原有户籍概念下的地域原则转变为辖区人口原则。

  (作者为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