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生命的火种 李晓桔
2012-06-04 | 阅:  转:  |  分享 
  


生命的火种

——学习型家庭及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李晓桔

(昆十二中教师)

摘要:

教育孩子是一种人生使命的承传,生命智慧的交接,心灵的交流。孩子高尚的人生追求,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智慧不是教出来、管出来的,而是父母的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带出来的。家庭教育中,家长自身的信念与追求,毕生的奋斗和智慧,是一把不灭的火炬,能在孩子的心中点亮一盏明灯,照亮他们人生的道路,让他们的心灵终生有托。

关键词:

追求,学习,家庭,成长



1,学习的家庭哺育学习的孩子

从根本上说,在家庭教育中,孩子高尚的人生追求,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智慧不是教出来、管出来的,而是父母的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带出来的。一个积极进取,健康乐观的孩子后面,一定有一个和谐的家庭。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后面一定有一个热爱学习的父母。父母的人生价值取向,父母对工作的敬业,父母对学习的孜孜不倦,对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行路人生,立志成才有着最重要最深远的影响。



2,学习的家庭是这样形成的

我是昆明市第十二中学英语教师,我爱人是云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第八建筑公司第四工程处主任工程师,女儿是昆明师范大学付中学生。

我和爱人都出生于教师的家庭,受家庭的影响我们从小就热爱学习。我们的青少年学生时代是在动乱的文化大革命中度过,1975高中毕业,和那个时代千百万中学生一样,我们没有得到继续升学的机会,上山下乡当了知青,并于1980年通过技工学校学习后进厂当了工人。在此期间由于当时许许多多不合理的规定和地方的土政策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失去了考大学的机会。是共同的经历和对学习的渴望让我们走到了一起。

结婚成家后,学习成了这个家庭生活的主旋律。我们相互支持,走过了一段自强不息,勤奋学习,脚踏实地的生活和学习的人生里程。1980年我通过自学成为了一名中学英语老师。次年妻子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建筑设计院工作。1981年妻子鼓励我考起了昆明师范专科学校外语系。1984年毕业后不久被提拔到校长的工作岗位同时兼任英语课教师,夫妻两地分居,父母长期生病住院,经济收入微薄,年幼弟妹正在读书需要支助,生活十分艰难。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1986妻子通过成人大学招生考试考起了长春建筑专科学校。在妻子在外学习的时间里,我在承担着家庭的全部重任、学校繁重的管理和教学工作的同时,1988年通过自学完成了湖南大学日语的广播函授学习,获得了全国统考的日语《结业证书》和《水平证书》。成为同时上英语和日语两门外语课的中学外语教师。1989年妻子学成回来后承担起了许多重要的工民建设计任务,女儿也在这个时候出生了。同样是在生活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妻子支撑着家庭和工作,1990年支持我通过全国成人高校统一招生考试考起了云南师范大学,1994年获得了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证书。为了适应现代企业技术工作与管理不断提出的新的要求,1996妻子又在我的鼓励下走进了云南师范大学成人高校计算机专业学习,1998年获得第二学历证书。在工作和学习不断取得成绩和进步的同时,我们夫妇又把目光投向了新的目标。1998年我通过全国首次教育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起了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的教育硕士研究生,于2001年获得教育硕士研究生学位。而妻子也在通过自学参加并通过了专业英语,预算师,造价师等一系列资格证书的考试。

多年来,妻子参与并完成了大大小小三十多项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并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过专业论文。我先后任过初中和高中的英语和日语老师,班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校长,德育处主任,等工作。参加过国家级九年义务教育教材课程改革实验,发表过《英语课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和《中级英语知识文集》等几十篇论文和书籍,多次参与统考命题等工作。你去我来,我迎你送,我们夫妻就是在这种对未来的追求中,不倦的学习和工作中,送走了我们美好的年华,步入了人生的不惑之年,成就了各自的一番事业,用我们学到的一技之长,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共同的追求和学习做成了我的家。同时,也是我们夫妻这种对学习和工作上的痴迷,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3,孩子是这样长大的

女儿曾在小学二年级的一篇作文中这样写到“天黑了,外面下着小雨,爸爸和妈妈都还没有回来。我插上电饭煲的电源,开始做饭了…靠在门边等着爸爸妈妈,总盼着见到他们那熟悉和疲倦的身影出现。我知道,妈妈肯定又是在单位加班了,爸爸肯定是在学校辅导学生。却不知道,他们今天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和我一起吃晚饭。”就是这样,女儿从小就习惯了这种忙忙碌碌的生活,学会了理解父母的工作,培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也是受父母的影响,女儿学习自觉,自学能力强,工作有热情。她总是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把下学期的新课程自学完毕。开学正常上课时带着问题去学习和听课。还能腾出时间来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学习。

我的家庭很普通,平凡的生活中有烦恼,有牵挂,但同时又满怀着希望地学习着,工作着,生活着。每当夜幕降临、万家灯火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人总是端坐在各自的房间里看书,学习,工作。直到夜深人静时,星星眨眼催人睡。在送走一个个夜晚的同时,又迎来充满希望的明天。这就是我的家——淡定之中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女儿现在已经初长成人。与其他家庭的孩子一样,随着所学知识的爆增,信息量的扩大,思想的逐渐成熟,进入到了心理的断乳期,对事对人都有了她自己的见解。为此,家庭的气氛是民主的,历来尊重并听得进孩子不同的想法。家庭对她的要求也是严厉的,从来是有误必究,有错必改。实际上,我们越来越感到,青出于蓝也胜于蓝,我们能从孩子身上学到很多新的东西。常常感慨,“我们这代人的旧船票会否耽搁了孩子们要去登的那艘新客船?”与孩子一起前行的感觉真好!此时的父母,要想对孩子的成长更加有所帮助,不能放弃的是学习,事业,和责任,包括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要放弃的是狭隘的尊严和惰性。唯有父母内心深处对人生的追求,才是孩子最好的人生参照点。

随着女儿的不断成熟,对父母多了许多的理解。她喜欢欣赏爸爸批阅的学生作文,对爸爸的学生如数家珍,会在妈妈设计和建盖的楼盘前长时间的驻足仰目。这些看似简单的细节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的变化——由一种亲情相依的爱升华为一种敬仰,进而滋长并形成一种她自己人生的信念和追求。这就是成长。孩子的心灵就是这样长大的。



4,结束语

父母能给孩子的一是生命,二是身心。教育孩子是一种人生使命的承传,生命智慧的交接,心灵的交流。家庭教育中,家长自身的信念与追求,毕生的奋斗和智慧,是一把不灭的火炬,能在孩子的心中点亮一盏明灯,照亮他们人生的道路,让他们的心灵终生有托。



----------------------------------------------------------------------------------------

作者简介

李晓桔,男,1958年4月23日出生,现年49岁。中国共产党党员。英语教育教学专业本科毕业,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硕士学位,中学英语高级教师。现任昆十二中德育处主任,高中英语教师,昆明市区级英语学科带头人,昆明市英语骨干教师,昆明市高考英语专家指导组成员,特级教师报社特约编辑,中国中小学外语教学研究会会员,云南省基础教育学科教学专家指导组成员。从事过初中英语教师、高中英语教师、高中日语教师、班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团委书记、德育处主任,校长等职。先后获得云南省教学实验优秀奖,一等功,全国英语教师园丁奖和昆明先进支教工作者等荣誉。

参加过国家教委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和ComputerizedMulti-MediainEnglishTeaching(CMMET计算机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课题实验,长期参加云南省和昆明市教研室高考英语复习指导小组的工作。在国家和省、市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过,《英语课文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教学大纲的理解》,《英语课文的“三读”教学法》,《儿童英语学习的问题》,《教育若干问题的反思》,《中考英语阅读理解应试指导》,《2003年高考英语试题(NMET)情况简析》等文章。主编或参与编写过,《中级英语语法知识》,《初中英语能力与测验(第二册)》,《初中英语能力与测验(第三册)》《云南省2001年3+X高考复习指导丛书(英语科)》,《云南省2002年3+X高考复习指导丛书(英语科)》,《云南省高中英语学习辅导丛书(第一册)》,《云南省高中英语学习辅导丛书(第二册)》,《云南省高中英语学习辅导丛书(第三册)》,《高中英语听力与训练(第一册上)》,《高中英语听力与训练(第一册下)》。等书籍。

























1









献花(0)
+1
(本文系Englishkids...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