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心人民币被打劫做空

 成为亨特 2012-06-04

BWCHINESE中文网专栏作家钮文新:如果这一轮金融危机最后倒霉的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那将意味着美国通过一场危机,再次成功地打劫了这个世界。我们失去的财富,就是美国人盘中的美味佳肴。

巴西又降息了,幅度0.5个百分点,同时巴西央行暗示,降息将持续。这个在2009年实施最为激进的紧缩货币政策的国家,从今年3月起开始经历GDP负增长的痛苦,失业率节节攀升。

尽管此间,政府采取10美元临时性减税措施,中央银行也加强了外汇市场干预,以抑制雷亚尔贬值,但目前看,收效甚微,内需欲振乏力。

我们前不久也说到这方面的情况,也关注到这不仅仅是一个巴西的问题,而是全世界所有新兴经济体都在不得不面对的困境。

我们在此再次指出:今天的困境正是昨天错误地采用紧缩货币去应对输入性或称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的必然结果。

有些新看客恐怕还不知道我们论证“过去货币政策错误”的原理。
当今新兴经济体的一场“物价灾难”,源自美国在金融危机发生后无度滥发货币。由于美元是国际商品市场的计价和结算货币,所以美元的大幅贬值,再加上金融危机之后金融投资之路突然变得很窄,这使得资金过度堆积于商品市场,从而大幅推高大宗商品价格。

此间,出现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作为制造业规模巨大,进口原材料依赖严重的新兴经济体,开始出现生产成本上涨的问题,而且在成本传导的作用下,CPI开始上涨。

另一方面,生产成本上涨势必使企业贷款需求增加,因为原材料贵了,购买同样多的原材料需要更多的贷款。企业贷款增加必然推高本国的货币供应量。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迫使企业多贷款,迫使央行多发货币,这个因素就是――为防止未来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上涨,企业希望借钱囤积原材料。

问题来了,如何判断这样的CPI上涨?它是美国滥发货币的结果?还是本币超发的结果?包括中国在内,各新兴经济体央行――那些清一色喝着美国墨水长大的中央银行家出现了严重的判断失误,他们宁可把这样的CPI上涨算在自己头上,认为是自己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超发货币所致。

结果无一例外地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殊不知,本来生产成本上涨就已经在压制企业投资,本来CPI上涨的预期就在压制本国居民消费.

也就是说,成本上涨和CPI上涨都在压制内需,而偏偏此时,央行紧缩货币进一步推升企业的融资成本。本来企业需要的贷款数额就大,贷款利率的快速上涨,是不是会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来?当然。

于是,在一轮强大的紧缩货币过程中,新兴经济体的内需经济受到巨大损失;再加上紧缩货币导致货币升值过度和发达经济体需求疲弱,同样严重抑制新兴经济体的外需经济。就这样“两头夹击”之下,新兴经济体焉有不苦之理。

现在,新兴经济体的制造业已经出现了大问题,资本也开始逃离这些国度。而相反,美国货币开始升值,大力吸引资本回流美国本土。新兴经济体苦不堪言,面对滞胀威胁。

就是眼下,印度正在经历大罢工,抗议汽油价格上涨11%。注意,印度经济增长已经跌落5.3%――2003年以来的最低点,但物价还在上涨,这不是滞胀的前兆吗?

笔者现在担心的是中国,因为中国在金融危机过程中的动作和其它新兴经济体基本一致,而现在笔者最大的担心是人民币受到狙击。

要知道,汤森路透调查显示,过去两周亚洲外汇市场人士的韩元空仓达到逾三年来的最大规模。调查显示,外汇投资者看空马来西亚林吉特、菲律宾比索,并增持印度卢比空仓。

如果这一轮金融危机最后倒霉的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那将意味着美国通过一场危机,再次成功地打劫了这个世界。我们失去的财富,就是美国人盘中的美味佳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