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太极声道》自然发声养生法---(一妙山人)

 月神9 2012-06-04
       道不可名,若强解之,可视为宇宙及万物的本原、规律和法则。道生化了万物,万物都是大道藤上所结的瓜,都有大道的影子。万物也都可以逆藤寻根溯本还源而回归大道。
     
       孔子曰:道在日常生活中,百姓日用而不知。老子将大道真理带到了世间,成为帝王之学;庄子使高深的哲理平民化,成为了百姓之学。而我们现在应该做的事,就是将大道哲理从理论学说转化为具体的应用之学,从而指导365行和日常生活,使之都能更符合大道规律,搞得更好、更出色,进而回归自然。

       是故,经过了数年的研究,不才试图将道学哲理首先运化到大家都喜欢的声乐中来,希望能起个头,然后和大家一起再辐射应用到书法、美术等艺术,以及其它具体的工作、生活中去。
现将拙作《太极声道――自然发声养生法》奉献给道友们,敬请各位老师、朋友们多提宝贵意见,并欢迎一起参与来进行研究、推广、弘扬之。
《太极声道》自然发声养生法

       太极,是中华先祖从河图、洛书中推演而来的宇宙高层次哲学信息。太极阴阳鱼以其独特的哲学模式,囊括了世间一切对立关系的矛盾统一体,而世间一切事物,也都依据太极阴阳鱼演变的原理而发展、变化着。
       太极阴阳理论,一直被古今中外的有识之士所探索、研究。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道家先辈张三丰,将太极阴阳理论引入武术,创出了举世闻名的容格斗御敌和保健养生为一体的太极拳。如今,外国科学家又根据太极阴阳原理而发明了计算机的二进制,从此开创了电子革命的新纪元。太极阴阳理论,已在哲学、医学、艺术、建筑等各个科学领域,逐渐被人们重视和运用。
         我们为何不用太极阴阳理论来研究、指导声乐,从而创建一个容娱乐、养生为一体的“太极声道”,为丰富完善“中国声乐”理论体系而奠定基础呢?对此,我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从哲学、医学、宇宙学、人体生命科学及养生学的角度,对声乐规律进行了研究探索;并在学习和借鉴金铁霖等中外著名声乐专家的声乐精华和经验,以及中国传统道家养生术的基础上,经过了自身的实践、验证。初步总结出“太极声道”自然发声养生法的一些规律和特点,现简要介绍如下,供作参考。
第一节、高层次物 核心“自然”
  
     为什么称为“太极声道”自然发声养生法呢?理由如下:
  一、声,是“无”和“有”之间的一种高层次的物质。以道学为首的中国传统哲学认为“无”化生“有”,再化生出万物 。用科学的语言来解释:宇宙原来是一团混沌之气——“无”(形),经过膨胀运动后发生了大爆炸,产生了声、光、热、波,然后慢慢地形成了星球及万物等实体物质——“有”(形)。所以说,声是“无”和“有”之间,早于实体物质形成前的一种高层次的物质。
  二、由此可见,宇宙就是一个由“无”和“有”构成的大太极,“无”和“有”是宇宙大太极的阴阳两仪,而声、光等就是阴阳两仪之间的太极弦。而且,根据“一物一太极”的原理,声既然是一个物质概念,那么它本身也就是个太极,有着阴阳两仪、五行和八卦等属性,并且有着它一定的自然规律和科学道理,所以应该称之为“太极声道”。
  “太极声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研究整个宇宙及万物之间的声音规律的,就是广义上的“太极声道”。在此文中我们要研究的是人的发声演唱——声乐的规律,也即狭义上的“太极声道”。
  三、声既是宇宙大自然中很高层次的物质,“太极声道”研究的又是声的自然规律和科学道理,而且,还牵涉到阴阳五行等中国古代传统哲学的内容,所以是非常科学的。然而,以西洋文化为代表的现代科学对宇宙的认识还很有限,虽然已经认识到,宇宙中物质仅占很小的比例,而暗物质却占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空间。可是凭现有的科学手段,连对诸如“经络”之类的隐态物质的验证都有一定的困难,更不要说对大量的暗物质的认识和验证了。因此,外国人总认为以太极阴阳哲学理论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高深莫测,并对之抱有浓厚的兴趣,一些有志之士甚至还兴起了学习、研究中国文化的热潮。所以说“太极声道”是有待于现代科学进一步发展后,再来验证的潜在科学。
  四、声产生于大自然,回归于大自然。“太极声道”研究的又是人发声演唱的自然规律。那么,只有从符合大自然规律的角度出发,才能很好地探索、体悟到人发声演唱的自然规律。换句话说,也只有在符合人体演唱自然规律的前提和状态下发声,才能很好地符合“太极声道”以及宇宙大自然的总规律,这样,才是最科学的方法,才能得到自然养生的效果。所以说,“太极声道”的实质与核心离不开“自然”二字。
鉴于此因,故称此文为“太极声道”潜科学自然发声养生法。
第二节、点圈结合 圆“场”效应
  
       “太极声道”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相应”、“人身小宇宙”理论 ,非常讲究声乐的整体性。
       一、重视研究人体太极声气共振场功用及“场共振”音响效应。讲究的不光是共鸣腔体的共鸣效果,而是整个人体太极声气场(包括空腔、骨骼、肌肉、皮毛、经络、穴位、空气)的圆场共振效果,要求做到全身每个细胞都在共振,都在歌唱。
       二、整个发声状态和声气的行走路线为:以人体心窝——中丹田为中心,呈圆弧线状向上下、左右、前后四面八方放射发出,形成一个太极圆,所以,声音也能具有较柔和的“圆场”效果。
        三、“太极声道”很重视强调人体宇宙场中心——中丹田支点,所以能发出具有很强穿透力的金属共鸣声。若再加上头太极、腹太极中心点的上、下两丹田共鸣声,则金属共鸣和穿透力就更强了。此金属声向场中放射,就好像加上了混响,既有外壳共振波,又有中心金属点,点圈结合、刚柔相济,声音非常好听。
         四、在对声音的调节上,“太极声道”很强调把握人体太极场整体效应、整体感觉上的平衡。而并不专门强调诸如口型、咽壁、会厌、呼吸肌肉群、肋骨、横膈膜等具体细小的局部。
总之,“太极声道”首先讲究太极“圆”,讲究圆心放射的圆“场”共振效应。
第三节、平衡阴阳 执两用中
  
       “太极声道”讲究运用太极阴阳学说的原理正确地认识声乐,把握并调节声音。
一、太极阴阳理论强调“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故尔,在正向解决一个问题时,必须注意阴阳平衡,注意到对立统一的另一半,一定不能忘掉要处理好与之反向对立的另一矛盾,否则阴阳不平衡,就会出问题。
  具体说:“太极声道”不仅重视肌肉、骨骼、腔体、后天呼吸气等人体显态生理系统的研究和运用,还非常重视经脉、穴位、先天气、人体太极场及意念等人体隐态生理系统的研究和运用,讲究整个人体太极阴阳场的平衡,因此能充分发挥整个人体隐、显两态的发声功能,从而获得较完美的音响效果。所以“太极声道”才是较完整、较科学的声乐理论体系。
  由于以往的发声法,使用的仅是人体显态的半套发声系统,所以往往到五十多岁嗓子就退化唱不动了,著名歌唱家中“倒嗓”的例子不胜枚举。而“太极声道”因为是运用人体的隐、显两态整套发声系统来歌唱的潜科学发声法,所以往往到五、六十岁时音色还能很纯美,嗓子还能很年轻,可以有较强的歌唱艺术生命力。
       二、在调节发声中的某一问题时,“太极声道”很重视从与此问题矛盾对立的另一面着手进行反向调节解决。比如:1、唱高音时,如果一味的用力向上方往“声音中”去寻求高音的话,往往不是高音如同空中楼阁飘在半空得不到低气息的有力支持,就是喉咙被挤卡住发不出声来;如若放松并挂上位置后,反方向往下,到“气息支撑中”去寻求,却能较轻松地发出松、通、柔、亮,有位置、有力度的高音来。2、要求放松下巴打开喉咙时,如果过分强调注意了“喉器、舌头、下巴”等“局部”的话,往往会造成了这些部位更僵硬的情况;而如果把注意力转移到“气息支撑点”或“场”等有关的反向的“整体”上去,反而却会较容易的达到放松下巴打开喉咙的目的。所以说,声乐训练中的反向调节是极为重要的事。
        三、调节的手段是意念,而调节声音的原则是“把握阴阳,执两用中”。具体说,1、我们应该注意把握好:局部与整体,内与外,打开与集中,横与竖,松与紧,强、弱音,抑、扬、连、顿音,宽、窄母音,咬字与发声管,声音与感情,以及人体显、隐两套生理系统的平衡等等。2、尤其应该牢记“执两用中”,注意:把握真、假声的平衡,以调节好混声为主;把握前后任、督脉声音通道的平衡,以调节好中脉声道为主;把握高、低音的平衡,以调节好中声区音为主;把握上、下丹田的平衡,以调节好中丹田声气支撑点为主等。这样,整个问题就能很好地平衡解决了,就能获得最自如的状态,获得统一、自然、优美的最佳声音效果了。
         四、太极原理来自“叙述万事万物随时变化的规律”的《易经》,所以“太极声道”调节声音的手法也是随着具体的情况而灵活多变的。
        总之,平衡阴阳,执两用中,是“太极声道”理论体系的中心内容,也是我们调节好声音的关键所在。
第四节、刚柔相济 以柔胜刚
  
        刚、柔是声乐中的力度问题,关系到声音的音色和表现力。“太极声道”讲究场效应、讲究阴阳平衡、注重意和气的运用、注重自然放松、善用内力柔劲,所以能达到刚柔相济、以柔胜刚的效果。
       一、从场效应上来看:仅讲究高位置、头口胸三腔通者,讲究撑下肋、绷腰肌、收小腹者,声音效果是刚的、硬的、紧的、快波频的,因为打开的仅仅是上半个人体声气场。而“太极声道”讲究的是高位置、低气息,头鼻、口、咽喉、胸、腹等五腔通,放松下肋及腰、腹,上、下两半个人体声气场全打开了,所以声音通畅、松弛、明亮又柔和,而且还刚柔相济,波频自然。
       特别是“太极声道”注重人体小宇宙场和场心一起共振,点圈结合,点刚圈柔,声音效果有外壳混响又有亮心,所以能刚柔相济。
       二、从用声上来看:如果真声多则声音刚、硬、亮、刺耳。而假声多则声音柔、虚、暗。若注意运用混声,就会刚柔相济。另外,用声多则刚,用气多则柔,声气紧密结合则刚柔相济——声音即明亮又柔和。
        三、从气息运用上来看:如果注重吸气量大,屏气保持的时间长,及横膈膜以上部位呼吸的,则所发出的声音效果是刚的、僵硬的。“太极声道”讲究气息深而并不讲究吸气量大;讲究呼吸自然、随意,而不允许屏气、憋气;讲究小腹呼吸、脚跟呼吸、全身毛孔呼吸及场呼吸等深呼吸;讲究气息的低位支撑,所以,声音能够以柔为主、刚柔相济。
        四、从发声的用力上来看:如果注重以肌肉、骨骼的外压力来控制声音和气息,则所发出的声音效果是刚的、硬的、紧的、快波频的、甚至是闷的、干涩的而且缺乏音色的,(使用“横膈膜控制气息法”者,也属于刚的一类)。而不用肌肉、骨骼的力量来控制声音和气息,却用意念、气息的内力来发声,则声音是柔和的、波频是自然的。“太极声道”讲究的是:在全身肌肉自然放松的状态下,用意念为引导,挂上位置后,再使声音贴坐在气息上,对一些特定的穴位、经络等声音支点、反射点进行冲击、支撑。这样所发出的声音刚柔相济,既松弛又明亮、柔和。
        “四两拨千斤”是太极拳的借力技击诀窍,而且,太极拳在发劲前,很讲究先放松肌肉,只有在这种彻底放松的状态下,才能迸出较强的爆发力。这些都是《道德经》中所说的:“柔弱胜刚强” 至理的最佳体现。“太极声道”同样讲究的是放松后用内力、巧力、化力、借力,用的是柔劲,而不是蛮力、傻力、外压力等用刚劲。特别值得研究的是“太极声道”所讲究用的化力、巧力、借力等柔劲:化去了自身多余的、不该用的力量,歌唱时非常放松,几乎不用力,确切地说只巧妙地用了一点点意念力和气息的支撑力,高层次者甚至还借用大自然的力量来歌唱。所以,感觉到唱歌时很轻松、自如、快乐,好像是一次高级的享受。而一些用外压力、刚劲者,则往往会高音紧、声波僵,声音刚有余而柔不足,而且会感觉到唱歌很累。可见,用柔劲比用刚劲所发出的声音效果,无论从音色、音量及表现力、感染力等方面都明显地要高出一筹。
         总之,刚柔相济、以柔胜刚,是“太极声道”的重要特点之一。
第五节、通畅圆润 轻松自如
  
        “自然”二字原本就是“太极声道”的实质与核心,所以“太极声道”非常强调放松、自然,故而能获得通畅、圆润、轻松、自如的声音效果。
       一、首先,“太极声道”非常强调重视遵循“道法自然” 的法则:
        1、讲究在事物发展变化中要“顺其自然”,在符合大自然(事物)发展规律的状态下“无为而无不为” 。它的发声原理很简单:就是在人体肌肉自然放松、精神非常兴奋的情况下,在哈欠、吸气、微笑打开声音通道的状态下,用叹气说话般的感觉来发声歌唱。如上文所说的“太极声道”讲究的是太极的“柔劲”及意念和声气支撑的“内力”,而不是肌肉、骨骼用力绷、撑及气息憋紧的“刚劲”、“外压力”。讲究的是当后天意识发出指令后就顺其自然而不加干扰,任凭先天潜意识(下意识慧)自动地调节发声机能、调节平衡声音,所以,能使发声、歌唱轻松自如,尤如高级的精神享受。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的高层次道学哲理的内涵,也是“太极声道”高层次中“自然”的要求和内涵。
        2、学声乐有个从“自然(原始)——不自然(有法)——高级自然”(法无定法、自如)的过程。“太极声道”初、中级层次中的“自然”二字,讲的并不是没有方法的原始自然阶段,而是说:
        ⑴、自然而不做作,去掉过分的人为因素。也就是说:要符合人体发声的自然规律,在兴奋、舒展开的状态下如同“叹气说话般”地自然发声,而不是做出口型、绷紧肌肉、憋住气息的所谓“歌唱”的不自然的做作状态。
        ⑵、有方法而不拘泥于方法。首先,并不是说提倡不要方法的原始自然唱法,而是说要有能符合人体发声的自然规律的方法,因为原始唱法虽自然,但却无法适应众多的声乐技巧和复杂的情感表达,所以必须要用方法来进行训练。可是若训练的方法并不符合人体发声的自然规律,那同样也无法达到法无定法的高级自如阶段。然后,在有方法的基础上,不拘泥于方法而做到法无定法。因为一切方法都是为了能符合人体发声的自然规律,使歌唱者轻松自如,使歌声优美动听。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所以有了方法后就应该不拘泥于方法。如果一味地苛求方法,或者已经掌握了方法还死抱着方法不放,过头了反而容易做作不自然,离歌唱的自然规律越来越远。
        ⑶、放松自然利于调节。若要尽快地掌握方法跨过不自然阶段,就应该用“太极阴阳学说”的辨证方法论为指导,对不自然阶段中各层次的不平衡进行调节,以达到新的平衡。而只有在放松自然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最好的调节效果,尽快地进入高级自然王国——自如阶段。
        二、其次,“太极声道”改变了西洋美声唱法非常强调的“横膈膜控制气息法”和“三腔通”等做法。讲究在高度兴奋的意念的指挥、工作下,自然放松肌肉,积极打开人体的纵向四道关卡以贯通五腔,打开任、督、中三脉声音通道,打开上、中、下三丹田和各个声气支撑点,进而打开上、下两半个人体太极声气场。然后,将声音位置挂到人体太极场的天蓬上,同时使声气紧密贴坐一起往地面下叹以求支撑,并调动起全身所有细胞中的先天气以及人体太极场中的空气一起震动发声。所以能得到通天彻地的整个人体太极声气场的共振效果,声音通畅、松弛、洪大、穿透力强,音色明亮、柔和、圆润、优美,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由于时代在发展,人民的审美观念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只有真正松弛、通畅、柔美、明亮、洪大、圆润、轻松、能大能小、能强能弱、收放自如的声音,才是最受广大听众欢迎的声音。而这些声音要求,恰恰正是“太极声道”的重要特点之一。
第六节、意统声气 连绵不断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讲究“气”和“意”(后天主观意念“智”、先天潜意识“慧”)。认为“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质;而“意”是宇宙万物之所以能构成的灵魂、黏合剂,是形而上的高层次物质,有着非常重要的能动作用。
      比如打太极拳,下者打的是“形”讲究“用力”,中者打的是“气”讲究“气摧”,上者打的是“意”讲究“化神”。再如美术绘画,下者讲究的是“形态”,中者讲究的是“气势”,上者则讲究的是融入了作者意、气的“神韵”。声乐也同样,下者重的是“声”,中者重的是“气”,上者则重的是“意”。具体说:
          一、一般人都比较讲究用“声”,注重开发与发声有关的肌肉、骨骼、腔体的功能,并习惯于用喉头主动发声。搞的好的话,也能得到明亮的声音,但往往效果比较刚硬,肌肉也不易放松,喉头容易累而且声音不容易彻底通畅。搞不好还会出现因追求声音而产生的“包、白、压、撑、重、僵”等许多声音弊病来。
          二、善歌者则讲究用“气”,他们懂得注意深气息,注意气动声动、以气带声。然后再将声贴、坐在气上,使声音走、叹、赖在气上,而声气又支撑在穴位、地面等支撑点上,这样发出来的声音有着气息强有力的支持,即亮又柔,能大能小,较容易通畅,而且歌者轻松自如不累。这也是“太极声道”初层次的基本要求。
         “太极声道”认为,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主要元素,在声乐中重视气息的运用比重视声音更要紧。一则,它是冲击声带及声音通道使之振动发音的直接动力源。二则,它是调节声音的中和剂及修饰声音的重要手段。比如:纯真声太刺耳,加上气就等于混入了假声,变的柔和了起来;纯假声太虚了没音色和音量,若加上了有支撑的气息就等于混进了真声,就有了音色和音量;弱音加上气就变强了,强音加上气就能弱了;声音的高低、长短都离不开气息的支持。当然,好的气息运用必然有人体发声机能及声音的有效配合,而且有着意念的积极指导。
         三、最上者则重视用“意”。“太极声道”就非常重视后天意念和先天意识的研究和运用。
        1、后天主观意念——“智”在声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则,它是调节人体发声机能、感觉、状态,调节高低、长短、快慢、强弱、真假、连顿及各种母音转换等一切声音的重要手段。二则,它是准确理解、把握、表达歌唱内容及情感,以感染听众获得演唱成功的关键所在。
        其实,从“太极声道”的观点来看,“声”和“气”就是声乐这个太极阴阳鱼的阴阳两面,而“意”则是其中间的太极弦。所以,若要使声气结合的好、互为作用,就应该“执两用中”重视发挥意念的作用,讲究以意为帅,统领声气相抱,做到声断气连、气断意连,声、气、意三家紧密相合,绵绵不断,一起很好地来完成歌唱任务。若要使我们的歌唱能达到较高的层次和境界,就必须对此引起格外的重视。
          2、“太极声道”不光十分重视后天意念的运用,而且在此基础上还非常强调以“无为而无不为”的法则来开发、挖掘、调动先天潜意识——“慧”的作用。讲究的是在发声演唱的全过程中,始终注意:一则,以先、后天“智、慧”——“意”为统帅,来准确地调节声音,来积极、充分地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感情。说白了,就是用心来唱、用意来唱,也只有用心意来歌唱,才能真正抓住人、感染人。二则,以先、后天“智、慧”——“意”为统帅,来指挥、带领声气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然后在放松了的躯体内及打开了的穴位、经脉通道及人体太极场中行走、冲击、震动发声,用以打开人体声气场,进而融入宇宙大统一场中。
          如果我们真的能很好地研究挖掘“意”在声乐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到声、气、意三者的紧密配合,那么,在神意统领、气声相连绵绵不断的情况下,就能很好地打开人体声气场,获得极佳的声音。一旦人体声气场和宇宙大统一场真正融合在一起,“意”就能极大程度的发挥其能动功能,甚至还可能使天地产生感应,带动大自然一起来歌唱。这,就是“太极声道”的高层次要求。
第七节、娱乐为体 养生为用

        歌唱是一种高级的艺术娱乐活动,歌唱艺术的特长就是抒发感情,“言不足而歌咏之!”。它通过音乐化的语言,尽情地抒发了现实生活中各类人的种种丰富的情感和情趣,使歌者和听者的心灵产生共鸣,一起被歌唱所产生的艺术魅力而感染、震撼,获得极美的艺术享受。所以,人们都喜欢唱歌:高兴了么唱唱歌,抒发一下欢乐的心情;悲哀了么也不妨唱它两句解解闷气;像少数民族那样以“对山歌”来谈恋爱,那是更令人心旷神怡的乐事。而且,歌唱不仅能给人以美的感受,还能激励人的志向、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德行及品位。
        “太极声道”是讲究全面探讨认识声乐规律的理论,所以,除一方面重点从正常的声乐娱乐、教育功能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外,另一方面,也关注声乐的保健、养生等功能。特别是在声乐训练中有意识地加强了对人体生物场的开发、利用,加强了对保健养生功能的挖掘和开发。做到“娱乐为体,养生为用”,使人们能在高高兴兴的娱乐活动中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比如说:
        听歌、唱歌,能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有助于健康。常带着微笑的感觉、常带着喜悦兴奋的心情来歌唱,面部的肌肉经常能得到活动锻炼,会使人年青。歌唱者肺功能的开发运用也很充分,于是血里的氧气足,再加上横膈膜常下推加强了肠子的蠕动,于是吃得好睡得香,自然能使人健康长寿。
         特别是“太极声道”讲究场共振,歌唱者处于强大的声气场的振动中,全身的经脉、穴位比常人开启运用的程度更大,更容易通畅。而且,如果学会了使用全身毛孔呼吸、场呼吸的话,那么,全身每个细胞都在呼吸、都在歌唱,可以说身上“无处不丹田”,每个细胞都会吸收、交换大宇宙场的能量,可以说全身无处不丹田。而且,五脏六腑的神经全连在脊椎上,使用“叹气支撑保持气息法”,在全身自然放松的情况下,每当声气波沿着脊椎叹落时,五脏六腑就会获得强大的声气波的震动、按摩。极有利于保持内脏的健康。自然会有特别健康的体魄。而且,还可以根据音乐与宇宙自然的对应情况来进行自我身心的调理平衡和治疗。
         此外,物理学中还有声光转化之说。“太极声道”很讲究在发声时自然地放松身体,有意识地让声气波长期冲击振动经脉、穴位。一旦全身经脉都能通畅,穴位都能打开,全身的先天气都能被调动起来,全身的细胞毛孔都能畅通交换能量了,那么,我们的声气也就可以光化了,声气场也就升级为“声、气、光能量场”了。此时的气和声波的密度加强,转化为光波,甚至可能凝聚成高能量的物质。于是,声音的穿透力和传送速度大大地增加。若再加上先后天意识的作用,形成“声、气、光、意能量场”那么,声音的实用性也就增大了。比如:声音可产生一种凝聚力,可以保健治疗等等。
         总之,只要方法对了,符合声道的规律了,声乐就能养生,所以,从事“太极声道”研究的人一般都可获得比较健康的体魄。
综上所述,“太极声道”自然发声法,它是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学习借鉴了古人、洋人和当代名师的声乐精华和经验,从哲学、医学、宇宙学、人体生命科学、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研究声乐规律的,有待科学发展后进一步实践和验证的潜在科学。具体说“太极声道”自然发声法的最大的特点是:理论上,讲究人体太极生物场共振效应,讲究自然、平衡,以及重视人体隐态生理系统的研究运用,放弃了“横膈膜控制气息法”而改用“贴、叹、支撑——声、气、场调控法”;声音上,讲究“四腔通”乃至全身通,讲究通畅、松弛、柔美、明亮、自然、穿透力强,而且真假声、高低音以及轻重强弱音转换、收放自如;整体上,讲究歌唱者轻松自如,歌声优美动听感染力强等等。而且,用此符合自然规律的方法来发声演唱,还能起到很好的保健养生的效果。在此,对“太极声道”仅作简要的初步概括,详细内容有待于方家和同道们补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