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夫人专为苏轼买12岁朝云作丫环(东坡故事二十五)

 江山携手 2012-06-04

(原)夫人专为苏轼买12岁朝云作丫环(东坡故事二十五)  

2007-10-18 20:58:00|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 订阅

 见了这个标题,也许读者会认为本篇主要写丫环朝云之事,但并非如此,可为啥要写这样的标题呢?因这位丫环在今后苏轼的生命中也佔有重要地位,所以她来到苏家不能不先提一下了。朝云长大后,苏夫人叫苏轼娶她为妾,而苏轼也很喜欢朝云的聪慧温柔与体贴,所以并不以妾待她。朝云对他无微不致的关爱,成了苏轼最危难时期的最大欣慰和精神支柱。所以笔者在前文即提到过,苏轼一生虽然坎坷不幸,但他自始至终都有美满幸福的爱情。二人的恩爱故事,今后再作介绍了。

      宋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苏轼在杭州任满。这时王安石已被罢官,惠卿得势,在时政上为缓冲时期,暂无政敌注意苏轼,所以他能按常规升任密州太守。密州在青岛附近,是处十分贫瘠之地,主产大麻.枣子等,生活水平比杭州差得很远。加之朝政动荡国库空虛,此时官员的薪俸(工资)也越来越减少,生活就过得更差了。苏轼在<<杞菊赋>>序言中即写有:"余仕官十有九年家日益贫,衣食之奉殆不如昔者。及移守胶西,意且一飽,而斋厨索然,不堪其忧。日与通守刘君延式,循古城废圃求杞菊食之,扪腹而笑。"这时连官员都想吃饨"瓜菜代"饱饭了,可见平民百姓就更苦了!而惠卿得势后又增设新税,百姓怎能不苦呢?苏轼在任职期间,就常见到路边餓得奄奄一息被丢弃的儿童,他曾救了三.四十位即将饿死的孤儿,把他们安排到有些能力的家庭抚养,故他在密州写的一首诗中即有"洒泪循城拾弃孩"之句。

       也许是亲身的体验多了的原故,在这最忧伤愁怅之时,苏轼却写出很多好诗词。现摘录几首于后,供爱好者品评。

                              <<吏隐亭>>诗:"纵横忧患满人间,颇怪先生日日闲。

                                                       昨日清风眠北牖,朝来爽气在西山。"

                              <<望云楼>>诗:"阴晴朝暮几回新,已向虛空付此身。

                                                      出来无心归亦好,白云还似望云人。"

                               <<中秋>>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园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