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玉的盘变是个美妙的过程

 迷糊128 2012-06-04
 
    盘玉就是用手经常去搓摸玉,久而久之古玉就会变得很美。基本的方法是:

    其一:用水先煮一下。生坑器要清洗干净后[可以加一点洗洁净清洗],用清水煮30分钟后再盘。[要自然冷却到室温]100度的沸水对玉性没有影响,可以将古玉的土水气提出一些,但对带有铜沁的不可煮.
    其二:常搓。盘有急盘慢盘意盘之别. 一件生坑器需20-70年才可能盘出,因而不能性急.想快点盘出,每天可间歇的搓上1-3小时,小件的可常佩戴.以夏天三伏盘的效果最好。刚开始盘每天盘总时间一小时,每次5 分钟左右盘时间长你的手指头受不了.以后每天加点时间即可]
    其三:忌油。玉是忌任何油脂和化学品的。盘的时候手务必要干净,也不要放在脸或头上搓,当然贴身佩戴是可以的.
    其四:盘一段时间可用沁斑出现,这是正常的也是真古玉的现象,假的则不会。
    盘玉还有提灰法,有用麦麸之类的甚至加机器搅.不大值得提倡,在纯棉的布上做些搓磨还是可以.
   
   一般在盘的初期数月中效果相当显著,其后会变的缓慢,当古玉不泛出土气并不再转色,变的十分润泽美妙,质地如同蜜蜡,通身宝石光时,可为盘出。总之,一件能愈玩愈美的古玉器,就肯定是真的.
    关于宝石光,这是玉石在被人加工成器物后再埋上千年后产生的奇特现象:原本并不折射出闪光的玉,再被人盘玩后不但滋润美妙,沁色转变,通身还有部分会折射出宝光,使古玉如宝石状,美不可言,而且以古和田玉为最。一般宝石光是通过盘玩才逐步出来的,一件生坑器在开始盘玩后就会出现数点反射的闪光,盘的时间越长闪光就会越多.有称这种光为"蒼蝇翅",形容这种光给人的视觉感受,因为很多时这种光非常柔和,有如极薄的丝绒般美妙,而也有的如钻石光而不刺眼.通常反射的为白色光,也会有红、黄等色,甚至有罕见的绿光和金光.有的玉器上会集合几种光,如所谓的"五色玉",盘玩后便可能这样,极具观赏性.难怪旧时有“玉得五色沁,胜过十万金”之说. 如此将一件古和田玉器盘玩品赏,也更加明白: 钻翡翠石只可悦目,而美玉可悦心-的说法绝非是虚言了。
    古玉器可盘出宝石光的现象为明清代的玉器所罕有,这表明与玉器入土的时间长短有关,而一块未曾与人体一起如过土的玉料也是玩不出宝石光的。可见宝石光和沁色转色现象是天然质地的玉料,加工后又长期入土再出世经人盘玩时产生出的特有现象,其本质大概是天地精华与人类之间的一种交流和互动的产物或叫化学反应,极特殊也极为有趣。这种有趣不但是我们盘玩所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是为辨别古玉真假的万无一失的最后的手段。
    将这种光称为"宝石光"是比较恰当的.需要分辩清楚的是"玻璃光"与"宝石光"这两种词的区别,有人将玉器表面看上去如同镜面般光亮(尤其是战国-汉代玉器)称做带"玻璃光",而有的将打磨的很光滑的清代玉也这样叫,这当然不错,如在近距离观察玻璃的表面和碎片时,直观感觉就是这般.但玻璃的反射光不会有如钻石或苍蝇翅的感受.这就需要明确:不要将玻璃光与宝石光混同.和田玉器上玻璃光中闪着宝石光时,才见其真美.
    假仿的古玉,由于材料是新的,又往往用高温和强腐蚀手段,玉性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无法通过盘玩变的更美,也更不可能变得如同宝石状。假玉如盘了,看上去会显得油腻和脏,似隔夜的油炸桧,可能还带来霉运损坏健康。真古玉无论怎样受沁或土蚀砂咬,或经常把玩,都是很干净的。
    有的石头开出来就有光,如一些花岗石类.而年代一长久,非但是古玉,即便加工过的一些石头也会有光,大概是常沾人气的缘故,如孔庙里的清代石鼓和故宫走廊的汉白玉护栏.但这些器物上的光与古和田玉上出现的美妙宝石光,难以相提并论。有个别石英岩类的假品,本身带有些闪光,不是盘出来的,光色硬而刺眼,分布较匀。
    照片上的这件玉斧,盘玩好长时间,原来是沁色是黑色,现在变成黑红色,而且布满宝石光.像原"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电影开演时的辉[徽]标.
盘玩时还有的情形绝大多数情况是这样:
     1,玉质越坚硬越不易盘出,水晶玛瑙最难盘出宝石光,翡翠则例外。但只要是真古玉就一定可以被盘出来。
     2,鸡骨白/雪花白较易盘并会转成黄色和红色或黑灰色,史前带皮壳的和良渚类的易盘。
     3,和田玉带强玻璃光泽的难盘出宝石光。
     4,盘时有搓出泥的现象是正常的,而且会长期出现。
     5,即便长期盘玩后玉器出灰现象会持很久。
     6,和田玉是相当坚硬的,有锋利感的汉代古玉长期盘玩也会依然锋利。
     7,用棕毛或任何物料的刷子刷玉都不能称为盘,不能替代手的把玩。人与玉接触才能信息交流
    玩古玉,玉器会回报你的,相信古玉器的确是有灵性的.从盘玩玉器找到感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