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病用药法要

 峰刘 2012-06-05

肝病用药法要

(2011-10-09 08:49:53)
标签:

杂谈

   肝病用药法要

  内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这里的这个风有两个含义,一个是病气的属性【也就是邪气的属性】属于风,一个是风症的含义。凡是眩晕,抽搐痉挛等等属性的病都是属于风症。

  肝脏病的用药法则就是以酸味的药物为阴,以辛味的药物为阳,采取这种酸辛化甘的方法。酸能生肝津,能补肝阴。辛能兴奋。能行气开散等等。从现实的味道的化合中也会发现,酸味和辛味的结合会产生甘味的现象。比如大蒜用醋泡过一段时间后就变成了甘味的。诸风掉眩的原因,是因为肝阴不足或者过度造成的经脉的僵硬失养导致的,因为肝主筋,从解剖学的意义上看,西医的筋膜血管 肌肉神经纤维等等都可以认为是筋脉的范畴。【内经曰,手厥阴主脉所生病。从这点看来,血管也属于厥阴,而厥阴之地,仍然以酸为泄,以辛为补,这里的补泻从阳立论。所以和肝的用药思路完全一样。】筋脉失养导致了僵硬和痉挛从针灸临床中也可以发现。在针灸的时候经常会发现针下有僵硬的纤维状疙疙瘩瘩的硬点,只要将这些硬点扎开了,病症自然解除。酸的力量就是能收能收敛。辛的力量是开散。这里刚好是一对方向相反的阴阳的打破。

这里的细节就是酸的程度和其它气味的搭配往往决定了其功能性倾向。辛味同样如此,这样就形成了在这个范畴中的种种的不同的组合。比如五味子和乌梅的酸因为气质清浊的不同一个容易走上,一个容易走下。还有形态 颜色 性质 气的升降开合,寒热燥湿等等的影响。

  因为酸能入筋,这个系统的病无非两种,就是虚实,经脉的失养和堵塞。但是无论哪一种都需要开门之药,这个开门之药就是酸味的药物。无非失养导致的以补阴为主,堵塞导致的以开散为主而已。这点需要的是在实践操作的时候的辨别。而用药方法还是这个范畴中的。在这个范畴中有着广阔的思维空间的。

  比如伤风。白芍入血脉,桂枝通血脉。白芍酸甘之药。和营气。桂枝辛温之药,通脉络。两厢和合,达到了和解营卫表里的目的,比如现在的三叉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证。在神经纤维僵硬痉挛的时候,就可以用山茱萸或者乌梅 配合细辛或者川草乌附子之类的。可以很快达到缓解疼痛改善症状的目的,还有大多数的麻醉止疼药物往往都是酸味的。其内在的气是开散贯通的。比如罂粟。等等的,这样的实例数不胜数。当然还有一点就是,并不是说用上面的药就可以解决疾病了,因为病的形成有一个连贯性,所以病的解除也必然需要一个连贯性。比如椎间盘突出证。其中除了神经痉挛之外还有神经根水肿什么的,所以消除这点还需要薏米白术之类的,酸味药物导致整体元气的失衡也需要补肾的缓解等等,当针对一个证的时候是这个原则,当针对一个病的时候需要病理的整体贯通。而当针对一个人的时候需要的是整体生理的贯通和内外的兼顾。所以很多人向我索取治疗哪个人的方子,请我整理好医案等等的,其实都是没有根本意义的。当一个方子针对的是一个人的时候。其它人是不知道所以然的。而中医治病最后缔结的方子,必然是针对一个整体的人去的。既不是针对这个证,也不是针对这个病去的。所以自古就说,中医乃活人之术,而不是直接的去说是治病的。人体所有的元气的生发和贯通都是从后天胃气开始转化成后天元气,然后以这个后天元气为中线才可是区别阴阳。治疗大病都需要从这个后天脾胃向肾气的转化为基础的。这点我们在后面的文章中分开说明。一个病的治疗思路。必须以证为核心。兼顾病理的变化和生理的原理来综合调整,以一气流通为目的的力量的组合和药物的搭配。【十二经脉实质上是一脉贯通的】治病的总的原则和思路就是让这一气的流通顺畅无阻。所以治病来说也就只有一种方法了。中医就是一种越学越简单的技术。无非就是阴阳平衡一气贯通。就如我们的技术人员在修理一个机器的时候,从原理上思考问题的所在才可以找到真正的病结所在。单纯的现象的改变没有任何意义的。不去从生理出发,从病的属性上确认,治病就是没有目标的操劳。现在的治病从药物的功能上去确定依据点。不从这个功能来源来认识药物的功能,仅仅为了改善症状为目的的治疗从本质上说是错误的。因为症状本身只是战场而不是敌人。是正气和邪气的交争过程。内在的无形的邪气才是根本的敌人。消灭战场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正气消耗了。而敌人仍然存在的。这样的治疗只能是越治疗病越多的。

  所以中医的原则是在养生的基础上对病态的调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