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夏流芳】江夏黄氏的由来

 *晚 秋* 2012-06-05
江夏黄氏的由来 
黄绪珍 
 
        海内外黄姓子孙向称“江夏黄氏”,其宗祠正门上方和上厅神龛之上都悬挂着“江夏堂”、“黄江夏堂”和“黄氏江夏堂”的牌匾,而黄姓人家的大门顶上也书有“江夏世家”、“江夏流芳”或“江夏黄氏”四个大字,中国《百家姓》中的黄姓下面,文字注记也是“江夏”。时至今日,“江夏”二字已成为黄姓的代名词。江夏黄氏,这一约定俗成的称谓,追根溯源,已有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要了解江夏黄氏的由来,还得从古黄国,古江夏郡,以及黄姓在战国时期和汉魏之世的兴衰历史说起,从中才会得到合理的解释。

一、古黄国

 据《帝王世纪》和《遁甲开山图》等典籍记载,上古黄国有三个,即山西汾水之黄、汉东“西黄”和河南潢川之黄。关于山西汾水之黄,即沈姒蓐黄之黄,史称为台骀后裔黄夷所建,在商周时期一直存在。至春秋早期,被周人在汾水建立的晋国灭掉。黄人以国为氏,其后裔为黄姓宗族的族源之一。但后来日见衰落,湮没无闻。汉东“西黄”(参见何浩《楚灭国研究·西黄》),位于湖北宜城县东南,古隋国西南的汉水以东,即今钟祥县一带。在公元前七世纪中叶被楚国所灭。后裔也是衰微不昌。河南潢川之黄,即江黄道柏之黄。这个古黄国的故城在历史上的光州定城县四十里,即今河南潢川西北6公里淮水之南,潢河西岸的隆古乡。黄国所辖地域未见载于史册,而地方文献却有记载。查《湖北市县概况》得知,湖北境内的黄陂、黄安(今红安)、黄冈、新洲4个县(区),以及麻城市中、西部、大悟县中、东部、孝感市东北部和武汉市汉口至黄冈的长江以北地域,春秋时期为黄国辖地(参见《古黄国和江夏郡辖区考证》)。从《楚史·方城内外略图》、《春秋时期豫东南地区诸小国位置图》上看,河南境内的潢川、罗山、光山、新县4个县,以及固始、商城两县西部,春秋时期为黄国辖地(详见古黄国疆域示意图)。其中光山县城旁宝相寺,于1983年曾发掘了古黄国某一任国君黄君孟夫妇的合葬墓就是一个例证。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古黄国的大致轮廓:它北邻淮河,南抵长江,是跨越今河南、湖北两省,属于江淮流域的小邦国。辖地相当于10个县(市),大致两省各占一半。前后生存了一千四百多年至一千六百年。

二、江夏郡

古江夏郡始于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湖北境内汉水以东为江夏郡,西为南郡。《天下郡国利病书》和《湖北省历代府郡州县市始末简介》称:“秦南郡地,汉初置江夏郡,今德安、承天、汉阳、武昌、黄州府境皆是其地。”这说明西汉初年从秦时的南郡中析置出江夏郡。地域辖今湖北境内的应山、大悟、红安、京山、安陆、应城、云梦、孝感、黄陂、新洲、黄冈、浠水、蕲春、天门、汉川、蔡甸、汉南、武汉中心城区、江夏、鄂州、大冶、黄石、阳新、仙桃、洪湖、嘉鱼、咸宁、赤壁、崇阳、通山、通城和麻城一部分。再结合《光州志?舆地考》、《黄姓文化春秋》、《江夏县志资料》和田海英《认祖归宗》综合考证,河南境内的信阳、正阳、罗山、以及光山、新县西部,属于汉之江夏郡(详见汉代江夏郡疆域示意图)。另外,黄定文《黄氏得姓的由来和江夏郡名的渊源》等提到的江夏郡还辖有随县、罗田、黄梅和九江等县市,以及河南潢川县,因资料所限,还不能完全确定属于江夏郡。以上情况表明,汉之江夏郡,辖地达30多个县市。而古黄国除潢川县以外,其余地域尽在江夏郡之中。 
        江夏郡自公元前201年至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名武昌郡,东晋太元三年(公元378年)复称江夏郡。至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历经8个朝代,共计六百六十余年。
另外,湖北东部的长江以北地域,即江夏郡中、北部,唐为淮南道,宋为淮南西路,元为河南行省,明为湖广布政使司。自公元前201年起,至元朝末年止,与河南省东南部一直都是同属一个行政区域,且时间长达一千五百六十余年。而黄姓在历史长河中的兴盛时期是在战国末年,鼎盛时期是在西汉初年至东汉末年。

三、黄姓的崛起与复兴

 黄国灭亡后,黄姓族人开始了背井离乡的大逃亡,从此散居四方。直到三百多年后的战国末期,黄姓的杰出代表人物黄歇,以其杰出的政治、军事和外交天才而官至楚相,封春申君。当时许多流寓各地的黄氏族人又纷纷复聚江夏。至此,江夏成为黄氏家族的一个主要繁衍中心。这是亡国后的黄氏首度崛起,黄歇被后世尊为江夏黄氏上始祖。
        黄歇遇刺身亡后,黄姓逐渐衰落。至秦朝末年,湖北江陵人黄极忠,史称他出身绿林,最后功成名就,封侯食国,开黄姓复兴之先河。迄至西汉中期,以黄霸(黄歇第六代孙)为代表的中原淮阳黄氏和以黄同为代表的山越黄氏同时崛起,南北辉映。从此,黄氏兴盛不衰,至东汉时,江夏黄氏臻于极盛。
        据明人程敏政《五城黄氏会通谱序》记载,江夏黄氏兴起于秦汉之际,开基始祖叫黄东明。“春申君实显于楚,曰东明者,春申之族,从番君起灭秦,居江夏,子孙始盛。由是江夏之黄遂望于天下。”现代人刘佑平《中华姓氏通史?黄姓》称,在黄姓历史长河中,地位最尊、影响最大、宗族最为繁荣的是汉魏之世的江夏黄氏。这支黄姓宗族世居江夏,代为冠族。至孝子黄香,才倾天下,与裔孙黄琼、黄琬一同位列三公,名震宇内,时人誉称“江夏黄氏,天下无双。”今天海内外数千万黄姓子孙,都无不追宗江夏,认江夏为黄姓的郡望与发源地。历史上江夏黄氏曾因汉代黄香而闻名天下,但它的兴起并非始于黄香。史称黄香之前,江夏黄氏即“代为冠族”。
         黄霸第八代孙黄香(公元56-122年),字文彊,江夏安陆人。以孝道闻名遐迩,以文章闻名京师,以儒学入仕,初拜郎中,后拜尚书郎。永元四年(公元92年),升为左丞相,两年后又升为尚书令。汉章帝曾以“江夏黄香,忠孝两全,天下无双”的御书赏赐给黄氏家族。经汉章帝、和帝两朝,黄香一直受皇家器重。自此,江夏黄氏闻名天下。黄香去世后,被尊为后世天下黄姓的江夏大始祖。据《后汉书?黄琼传》记载,黄香长子黄琼,字世英。乃一代名士。累官司徒、司空,至太尉要职,封邟乡侯(河南颍川)。至此,江夏黄氏更加荣耀一时。直至廷熹七年(公元164年)去世,谥为忠侯、再传到黄琼之孙黄琬时,更臻于极盛。黄琬(公元141-192年),字子炎,东汉末期人。历任五官中郎将、少傅、太仆,后官拜太尉要职,封阳泉乡侯(安徽藿丘)。至此,江夏黄氏的显赫声威,如日中天。后因反对董卓专权,黄琬与司徒王允合谋诛杀了董卓,不久,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攻陷长安,将黄琬处死,时年52岁。据聚斯堂等谱记载,黄琬第三子龟寿、四子山寿世居江夏,其余九子纷纷逃向四方。嗣后,黄琬的后裔衍生出三国时期的南阳黄氏、零陵黄氏和巴西黄氏,著名人物有黄忠,黄盖和黄权。经过辉煌灿烂的汉魏阶段后,自西晋末叶至隋唐末年,在前后长达五百年的汉民族大迁徙、社会大动荡的时代背景下,黄姓出现过两支主宗分流,一支由江夏向东南迁至浙江金华,形成历史上著名的金华黄氏;另一支自江夏先北迁河南光州固始,然后于隋唐五代之世迁居福建邵武,形成历史上著名的邵武黄氏。其后裔再支分湖广、四川及沿海各地,直至从台湾踏出国门。之后宋室南迁时(即靖康之耻),又形成历史上黄姓最后一次大规模播迁。其后一千多年间,许多黄氏家族又直接从江夏出发,向东、南、西三个方向迁徙、拓展,子孙散布于东南沿海和四川各地。纵观黄姓的播迁史,自公元前七世纪中叶起,至明末清初时期,历经二千余年,江夏黄氏遍布全国,散向世界。
        综上所述,江夏黄氏兴起于战国末期,昌盛于汉魏之世。因古江夏郡地域是长期居住的繁衍中心,故江夏被作为黄姓最早的和最著名的总郡望与发源地。因此,派衍支分于各地的黄姓人家,追本溯源,都会发现自己的祖先正是辗转来自江夏,江夏的堂名也就遍布天下。所以,世称“江夏黄氏”是有其历史根源的。以“江夏”为堂名,表示慎终追远,不忘所出。

                                                                                ( 作者黄绪珍是武汉江夏黄氏宗亲总会秘书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