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代名家雅集

 Wsz6868 2012-06-06

中国历代名家雅集  


中国历代名家雅集(修禊)故事精选画册 - 潮河边人 - 潮河边人博客

修禊,源于周代的一种古老习俗,即农历三月上旬“巳日”这一天,人们相约到水边沐浴、洗濯,借以除灾去邪,古俗称之为“祓禊”。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上巳节”,时任会稽内史的右军将军、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羲之与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亭水边,做流觞曲水之戏。游戏充满文趣,各人分坐于曲水之旁,借着宛转的溪水,以觞盛酒,让盛满美酒的觞顺流而下,置于水上停于某人之前,他就必须即席赋诗。他们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发表一些议论,有26人即兴写下了诗篇,编成《兰亭集》,并推举王羲之作序,千古不朽的《兰亭集序》就此诞生。

由此,文人雅士饮酒赋诗、议论学问的聚会被称之为“修禊”,又为“雅集”,并得到世代传承。何廉昉的《题襟馆联》“当年多士登楼,追陪雅集”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作品。还有宋姜夔《一萼红人日登长沙定王台》词:“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柳还袅万丝金。”《儒林外史》第十八回:“吾辈今日雅集,不可无诗。” 茅盾《子夜》十七:“今晚上这雅集也是为了徐曼丽。”这些作品都是反映出文人对雅集的喜爱。

 从中国历代画家的名作来看,题材为兰亭修禊、香山九老、睢阳五老、西园雅集、杏园雅集等故事较多,本博按其故事发生年代的先后顺序,加以搜集整理,以记之。


王羲之与兰亭修禊

历代名家雅集图
冯承素 摹兰亭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之兰亭修“拔禊”之礼,举行盛大的风雅。当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名士们饮酒赋诗,五十一岁的王羲之用蚕茧纸,鼠须笔,兴乐而书,完成一篇《兰亭诗序》。《兰亭序》手稿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遒媚飘逸,纵横变化,气韵完美,雄秀之气,出于天然。当时王羲之已醉,下笔如有神助,醒后自己也感惊异,他日更书数十本,比原稿终莫能及。唐初为太宗所得,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命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钩摹数本,以冯承素为首的弘文馆拓书人也奉命将原迹摹成了副本。唐太宗把摹本分赐亲贵近臣,真迹则被他作为殉葬品,埋入昭陵。现在流传的冯承素摹本,存故宫博物院,上面钤有“神龙”(唐中宗年号)小印,是断为唐摹的一个铁证。
  
历代名家雅集图
明 文徵明 兰亭修禊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历代名家雅集图
明 文徵明 兰亭图 辽宁博物馆藏(点击见全卷)

  
历代名家雅集图
明 沈时 兰亭修褉图卷绢本 纵26.1厘米 横18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历代名家雅集图
明 许光祚 兰亭图并书序卷 绫本设色 纵27厘米横136.1厘米(含画)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点击见全卷)

  
历代名家雅集图
清 樊沂 宴饮流觞图卷 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 (点击见全卷)

  
历代名家雅集图
傅抱石 兰亭图 60.8 x 100.2 cm 1956年作 中国美术馆藏

  
《兰亭集序》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ài)稽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群贤毕至,少长(zhǎng)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yàng)然自足,曾(zēng)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 dào),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驱除不祥的礼俗之事。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高茂密。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四周,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虽然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
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趣事。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周旋应酬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喜欢将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屋子里与人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啊!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其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叹一番,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处。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尽管时代有别,行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无疑会是相通的。后人阅读这些诗篇,也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 。
  
历代名家雅集图
传李公麟(款) 兰亭修禊图 拍品

  
历代名家雅集图
传文徵明 兰亭修禊图 手卷 拍品

  
历代名家雅集图
传唐寅 兰亭雅集 拍品

  
历代名家雅集图
傅抱石 兰亭修禊图 1945年作 拍品

 
  
白居易与香山九老

台北故宫典藏绘画
宋人画 香山九老图 册 绢本设色 23.8 x 24.8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武宗(840-846年)时,诗人白居易晚年在故里香山(今河南洛阳龙门山以东)与文人胡杲、吉旼、郑据、刘真、卢真、张浑、狄兼谟、庐贞八位耆老燕集“九老会”。这些志趣相投的九位老人,退身隐居,远离世俗,忘情山水,耽于清淡。会昌五年(公元845年)三月二十四日,九老在白居易之居处欢聚,既醉且欢之际赋诗画画,有仰慕者绘成《九老图》,成为千古美谈,后多有效仿。根据白居易香山九老会诗序》的内容可知,对九老雅集的描绘早已有之,到了南宋时期,此题材在画院中也非常兴盛;而明代的宫廷画家在承袭南宋画院风格时,对此种具有历史典故的题材又较好的继承下来。 
  
历代名家雅集图
北宋 李公麟 会昌九老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

历代名家雅集图
南宋 刘松年 九老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原)

  
台北故宫典藏绘画
明 谢环 香山九老图 绢本设色 纵:29.8厘米,横:148.2厘米 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台北故宫典藏绘画
任熊 香山九老图 通景屏 

  
历代名家雅集图
傅抱石 白居易·九老图 1957年作 

历代名家雅集图
华三川 香山九老秋兴图

  
睢阳五老

历代名家雅集图
北宋 佚名 睢阳五老图

睢阳即今天河南商丘市南一带。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2),重臣杜衍致仕后在睢阳闲居,与王涣、毕世长、冯平、朱贯四位故官,在睢阳寓居时结社组织“五老会”,主要是赋诗论文,不干时事,人敬之如著蔡。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在商丘县城西二里,建有五老祠,嘉靖十六年(1537年)毁于水,知州玫林于嘉靖四十一年,移建护城堤内。朱贯之后裔刑部郎中朱景贤刻五老遗像于祠中。康熙年间,五老石像归于宋荦胞弟宋炌西湄别墅中,现下落不明。 
图上分别是驾部郎中致仕冯平八十七岁;礼部待郎致仕王涣九十岁;兵部郎中致仕朱贯八十八岁;致仕祁国公杜衍八十岁;司农卿致仕毕世长九十四岁五人全身肖像。原五人像后各有七律诗一首,另有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苏轼、黄庭坚、苏辙等十八人奉和诗,惜已不存。《睢阳五老图》原另有五十六家观识和题跋,今在上海博物馆所藏明代画家尤求的临摹本《临睢阳五老图册》之后,共二十开,有宋、元、明、清历代名家一百二十余人题跋和观识,此在中国绘画史可说极为罕见。
《睢阳五老图》为绢本设色,原为手卷现分为五幅,每幅纵39.9公分,横32.7公分,分别藏于美国三家博物馆:冯平像和王涣像藏华盛顿佛利尔博物馆,朱贯像和杜衍像藏耶鲁大学博物馆,毕世长像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其中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还藏有此图宋人钱明逸《五老图序》,有明、清人等人题跋、观识鉴藏印。
  
王诜与西园雅集

历代名家雅集图
南宋 刘松年 西园雅集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原)

北宋王诜幼好读书,长有才誉,被神宗选中,将英宗的女儿嫁给他,官驸马都尉。王诜好书画,家有宝绘楼,收藏法书名画,精于鉴赏,苏轼为之记。广交苏轼、黄庭坚、米芾、秦观、李公麟等众多文人雅士,“析奇赏异”,酬诗唱和,却“十年不游权贵门”。 
元佑元年(1086年),苏轼兄弟、黄庭坚、李公麟、米芾、蔡肇等十六位名士,于驸马王诜宅邸西园集会。李公麟曾画《西园雅集图》以纪胜,但原作已失传,米芾所撰“西园雅集图记”却传了下来,可以检校得失,以见短长。 由于苏轼、苏辙、黄庭坚、李公麟、米芾等都是千而年难遇的翰苑奇才,后人景仰之余,纷纷摹绘《西园雅集图》。著名画家马远、刘松年、赵孟府、钱舜举、唐寅、尤求、李士达、原济、丁观鹏等,都曾画过《西园雅集图》。以致“西园雅集图”成了人物画家的一个常见画题。
  
历代名家雅集图
南宋 马远 西园雅集图 卷 绢本设色 29.3×302.3厘米 美国纳尔逊艾金斯博物藏


历代名家雅集图
传元 赵孟頫 西园雅集图


历代名家雅集图
传明 仇英 西园雅集图(同左)


历代名家雅集图
传王诜(款)西园雅集图 拍品


历代名家雅集图
传明 仇英 西园雅集图

  
官场雅集:从杏园雅集到甲申十同年

历代名家雅集图
明 谢环 杏园雅集图 绢本设色 纵37厘米横401厘米 镇江市博物馆藏

《杏园雅集图》是绘制于明正统年间的一幅具有肖像性质的雅集图。据明正统年间阁臣杨荣的《文敏集》、杨士奇的《东里续集》以及嘉靖年间阁臣李东阳的《怀麓堂集》记载,这幅画由宫廷画家谢环绘制,画卷绘于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的农历三月初一,时值阁臣们的沐休假期。图中人物为杨士奇、杨荣、王直、杨溥、王英、钱习礼、周述、李时勉、陈循9位朝中大臣以及画家谢环。雅集的地点是杨荣的府邸——杏园。雅集之后,图卷摹写多本分藏于雅集诸官员之手以为纪念。此画也代表作文人雅集图逐步向官员雅集图的转换。 
  
历代名家雅集图
明 谢廷循 杏园雅集图 镇江市博物馆藏。记录的是一名学者官员于1437年4月6日在北京接待八位朋友的事

  
历代名家雅集图
明 佚名 甲申十同年图 绢本设色 纵高48.5厘米 横长257厘米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甲申十同年图》是一副中国明朝弘治年间的十位朝廷重臣的群像,作于弘治十六年(1503年)这十位大臣自左至右分别为: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李东阳、兵部尚书刘大夏、户部右侍郎陈清、都察院左都御史戴珊、工部右侍郎张达、刑部尚书闵珪、工部尚书曾鉴、、礼部右侍郎谢铎、吏部左侍郎焦芳和南京户部尚书王轼。 
十人均为英宗天顺八年(1464年)甲申科进士,有同年之谊。在中式近四十年之后,十人亦均身居高位,其中李东阳等九人在北京朝中,王轼则在南京任职。弘治十六年三月二十五日,适逢王轼来朝,十人在闵珪宅第聚会,其后特请画工绘制群像,并各自题诗纪念。 
科举制度确立之后,在乡试、会试等同榜题名者均可称“同年”,“同年之谊”是官场重要的关系纽带之一。明孝宗弘治年间,朝廷任用贤能,李东阳等十位甲申科同年进士,历经四十年宦海沉浮,分别在朝廷最高权力机关——六部和都察院担任要职。其中,最年长之闵珪年已七十有四(虚岁),最年轻之李东阳也已五十有七。甲申十同年聚会与《十同年图》,即是对雅集和雅集图的继承和发扬。正如李东阳在《图序》中所言:“唐九老之在香山,宋五老之在睢阳,歌诗燕会皆出于休退之后。今吾十人者皆有国事吏责,故其诗于和平优裕之间,犹有思职勤事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