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B货翡翠

 榆城古风 2012-06-06

B货翡翠的制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步。(一)选料。(二)切片。(三)酸洗。(四)碱洗中和。(五)清水洗。(六)烘干。作B+C货的话,烘干后染色。(七)抽真空注胶。(八)冷却B片并雕琢加工。

不是所有的原料都适合作B的。种质细腻的原料不适合作B。这是因为结构细腻的原料,矿物颗粒细小。酸洗过程中,强酸很难进入到矿物颗粒之间。这样也就很难溶解其中的杂质。另外,作B的目的是提高货品的质量,提高它的经济价值。也就是说,把原来不好的,不美观,经济价值低的翡翠,经过作B处理,提高它的经济价值。而不会把原来价值高的翡翠,仅仅为了弥补它的某些缺陷而使它更完美。因此作B货的原料选择要求1。具有明显的颗粒感。这种颗粒比较粗的翡翠矿物晶体之间有明显的孔隙。这种孔隙包括翡翠的结构孔隙,即矿物颗粒之间排列造成的孔隙(晶间孔隙)。矿物的晶内孔隙(矿物的解理纹),以及翡翠在成岩以后经历的地质应力作用形成的孔隙(节理,裂理)等。此外还有翡翠在地表经历风化作用而发生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以及生物化学风化作用形成一系列微孔隙。2。杂质的存在。翡翠是以硬玉矿物为主的多晶集合体。翡翠中常见的矿物除了原生矿物角闪石、绿辉石、铬铁矿、钠铬辉石、钠长石和沸石等外,还有翡翠在风化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充填在硬玉颗粒的粒间空隙,晶内空隙中铁的氧化物,如褐铁矿、磁铁矿等。以及含有二价铁的硅酸盐胶体。这些物质充填在翡翠组成矿物的颗粒间隙中、微裂隙中和小裂隙中,颗粒很小,即使在显微镜下也分辨不清,但是,对翡翠颜色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作B货用的翡翠原料选择结构较为松散,晶粒较为粗大,质地较为低劣并含有次生色翡翠品种。其目的除去褐**调使绿色更为鲜艳;除去颗粒间隙中不透明的杂质,代以透明的树脂胶,提高翡翠的透明度;
一般来说,玻璃种,冰种,糯米种等种质老,细腻的品种是不会用来作B货的,作B货的原料是豆种或者更差的。










从B货的原料选择我们可以得出来这样的结论

1.种质细腻的玻璃种,冰种中没有B货。

2.地子(翡翠中绿色以外的部分)不干净,特别是有黄色,褐色,灰黑色次生颜色的翡翠几乎无例外的是A货。(这点在酸洗步骤还有讨论)。
鉴别之B货的制作过程 酸洗

一般用强酸,浓盐酸,硝酸,氢氟酸和王水等。酸蚀时酸的浓度,温度和时间都要进行控制。以溶蚀掉裂隙中影响翡翠颜色的次生色和影响翡翠透明度的杂质。溶蚀不够的话,翡翠内部的杂质没有被彻底清除,部分杂质的存在仍然影响翡翠的美观度。但也不能溶蚀过度,溶蚀过度会彻底破坏翡翠的结构,降低翡翠的坚固度,甚至形成一堆粉状物。这样就不能作B货了。为了加快酸蚀速度,通常会加温。加温的温度控制在90-100摄氏度之间。超过100度,酸液沸腾,极易挥发,这样就会浪费很大。在酸的沸点以下加温,既可以增加反应速度,又可以减少因为酸液挥发,延长酸液的使用寿命。这样也就降低了成本。酸洗的目的是去掉裂隙中的Fe2+,Fe3+离子。这2种离子在裂隙中以铁的氧化物形式存在。这种氧化物就是裂隙中黄色,褐色,灰色的物质,有些以矿物的形式存在,有些以不定型的杂质存在。强酸和这些氧化物反应形成可溶性盐的形式而被溶液带走,起到去除杂色的作用。同样,翡翠中的一些金属氧化物矿物也被酸溶解。强酸也可以和硅酸盐矿物发生反应形成可溶性盐和SIO2..SIO2被下面碱洗步骤去掉,增加了岩石的孔隙度。




 
翡翠质地特征(一)光泽

前面大致叙述了翡翠B货的制作过程,从原料的选取到最后的注胶。了解这个过程以及每个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对对翡翠B货的鉴定很有帮助。

矿物的光泽是指矿物表面的反光能力。影响矿物光泽强弱的因素有矿物的透明度、折射率、反射率、吸收率、表面性质以及集合体形态等。由于矿物表面性质和集合方式对光泽的影响,又产生下列几种光泽:油脂光泽、树脂光泽、蜡状光泽、土状光泽、丝绢光泽、珍珠光泽等。
玉石是多晶质矿物集合体,不是单矿物。因此玉石的光泽也多样化,翡翠不仅仅有常见的玻璃光泽,也有亚玻璃光泽。这些光泽主要由组成翡翠的硬玉矿物的特点决定的。而油脂光泽,树脂光泽,蜡状光泽则是翡翠这种多晶矿物集合体之间的矿物彼此结合特点对光的综合作用结果。一般,翡翠饰品(成品,不是原料)玻璃光泽最为常见。






单纯从照片上很难判断翡翠的玻璃光泽。借助于照相时的背景反光在翡翠上影像,翡翠的镜面反光,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翡翠的光泽。从而也可以间接判断翡翠的A,B货。上面的几张照片的背景纸都是白色无荧光的钻石纸(无荧光的背景纸对判断钻石的颜色非常重要)。从照片可以明显看出来颗粒细腻的翡翠,透明度高。“种好”,“水好”的翡翠上背景纸的阴影分界线明显,清晰。“种”,“水”,透明度一般或者稍差的翡翠,同样的背景纸在其上投影的分界线的明显或者清晰程度有很大的差异。从这个投影的明显程度可以判断翡翠的光泽,从而判断翡翠的A,B.


同样的道理,光洁明亮的翡翠A货的面上是不是也有更多的其他物体的影像呢?比如,我们常见的灯光影像,相机镜头影像,甚至还有拍摄者自己的影像在拍摄的物体中。这是不是也说明物体的光泽强呢?古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过去的镜子是铜做的,故留存下来很多铜镜,水银镜发明以后就不再用铜镜了。很明显的道理是水银镜的反光比铜镜要好得多。

作B货过程中添加了有机胶质,胶质的存在对翡翠有2方面的影响。其一,由于胶质的存在,处理后的翡翠表面光泽发生变化。未经处理的翡翠由于结构构造各异,处理过程中,由于结构构造存在差异,酸碱处理时间长短也不尽相同。因此,仅仅凭借光泽,不能区分翡翠的A,B货。A货翡翠常见光泽是玻璃光泽,亚玻璃光泽,油脂光泽等。影响翡翠光泽的因素有翡翠的结构,抛光程度等等。也就是说,结构越细腻的翡翠,它的玻璃光泽越强,反之越弱。就翡翠作B的选料原则,我们知道,结构细腻的翡翠根本就不需要作B货。但实际中,我们却可以见到结构细腻的翡翠,玻璃光泽不强,这样的矛盾现象。其二,由于胶质充填在翡翠的颗粒之间,处理后翡翠的透明度明显曾加。对A货翡翠而言,透明度好的翡翠,结构一定细腻,行内称之“种老”,或者“老种”,“水好”,这样的翡翠光泽强。但处理后B货翡翠,却存在着这样的矛盾现象。“种老”,“水好”的翡翠,它的光泽并不强。



因此,单纯从翡翠光泽角度判断A,B是很困难的。A货既有玻璃光泽,亚玻璃光泽,也有蜡状光泽,油脂光泽,树脂光泽。B货也有亚玻璃光泽,树脂光泽,油脂光泽,现在的样品甚至有油脂光泽的。

因此,翡翠光泽与翡翠“种”,“水”“地”之间的矛盾现象鉴定翡翠的A,B货具有特殊意义。

换言之,具有很强玻璃光泽的翡翠的结构一定是细腻的。具有细腻结构的翡翠,它的光泽也应该是很强的玻璃光泽,倘若看上去结构很细腻的翡翠,它的光泽不强,甚至光泽很弱,那么,这个翡翠极有可能是经过酸碱洗并充胶的B货。

鉴别之B货的制作过程 充胶




翡翠原料经过酸碱洗晒干后,如果要进行染色处理的话,在晒干后的样品上直接染色就可以了。早期的染色剂部分是无机盐类的,后来是有机染色剂。早期的有机染色剂多数有紫外荧光,现在使用的部分有机染色剂多数没有荧光。由于晒干后的样品疏松多孔,染色是极为容易的一件事儿,像我们把墨水滴在粉笔上一样。市场上有时还常见把染料直接加在胶中,这样的染出来的翡翠颜色很均匀,但多数在表面。现在市场上常见的染色翡翠很少有染单颜色的了,一般都是福禄寿三色的
鉴别之B货的制作过程 碱洗

酸洗后的翡翠经清水洗涤后放入加热的强碱溶液中,一方面中和了酸液,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方面)是强碱的作用加速了翡翠裂隙的扩大,进一步松化翡翠的结构。强碱洗涤的目的是溶解翡翠微裂隙中充填的sio2以及酸洗过程中产生的sio2胶体,同时碱洗的过程中也有部分硬玉矿物被溶蚀。酸碱洗涤后的翡翠形成一个多孔状块体,似{蜂窝}状。这种{蜂窝}状的翡翠的强度很低。手用力就可以捏碎。所以,翡翠酸碱洗前为了避免洗涤过程中损坏这种强度很低的翡翠,通常都用不锈钢丝把待处理的样品捆好。

充分松化的的翡翠原料是后续步骤填充胶质的必要条件。

翡翠在酸碱洗过程中被破坏的程度除了和酸碱洗时间长短和酸碱液的浓度有关系外,还和翡翠原料的结构有关。一般来说,酸碱洗的时间越长,翡翠结构被破坏的越大;翡翠原料的结构越疏松,杂质越多,酸碱洗越容易,同时,翡翠结构被破坏的程度越高。因此,从成本角度考虑,作B的翡翠原料也要选择结构疏松,杂色较多的原料。酸碱都是强酸,强碱。目的是要减少酸碱处理的时间,降低成本(符合时间就是金钱的道理)。

酸碱洗以后还需要进一步的清水清洗,部分样品也许还需要进一步的弱酸碱清洗,目的是中和多余的酸碱。清水清洗后的样品烘干以后,若需要局部加色作B+C货的话,烘干以后即可在此烘干的样品上染色。加染颜色可以由客户自己选择。由于酸碱洗以后的样品疏松多孔,像蜂窝煤的炉灰一样。染色可以用毛笔任意涂染颜料,小的可以到点状,大可以到任意大,甚至满色。

酸碱洗后翡翠变得疏松多孔(从上面的几张图片都能看出来)。那么经过酸碱洗并注胶的B货中,会有带尖棱尖角的弧面随形戒面吗?

染色后的样品一样需要干燥后进行下步工序,注胶。

经过酸碱处理的样品和未经处理的样品会有很多的不同,以后会有逐一对比讨论。



翡翠质地特征(二)透明度

翡翠的透明度是指翡翠通过光线的能力。翡翠是多晶质集合体组成的玉石。翡翠的结构构造特点,矿物成分,裂隙等对翡翠的透明度有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结构越细腻的翡翠,其透明度越高;结构越粗的翡翠,透明度越差。颜色越深的翡翠,其透明度越低。大多数的翡翠是半透明或不透明的。翡翠的结构,矿物种类及比例关系对透明度的影响很大,透明度好的翡翠玉质细腻,是由于在长期的变质作用下重结晶的结果,使得结构趋向均一,减少了矿物颗粒间的漫反射,从而增强了光学效应。矿物种类的增加也会影响透明度,矿物成分越单一,透明度就越好。另外,翡翠饰品的厚度和自身颜色的深浅,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透明度的感觉,颜色浅、厚度薄,透明度的感觉就好;反之,颜色深、厚度大,透明度的感觉就差。“石花”,绺裂的存在同样影响翡翠的透明度。“石花”,绺裂越多,透明度越差,反之,“石花”,绺裂越少,透明度越高。从前述翡翠B货的处理过程,我们知道,翡翠的酸洗碱洗,注胶后,翡翠的晶体之间,晶体内部的裂隙中的杂质被去除,代之为高透明度的有机胶,透明度明显增加。对于“石纹”,绺裂这样较大的裂隙也由于有机胶质的填充而不明显。B货翡翠的透明度相对较好。一般来说,透明度高的翡翠,其光泽也强。这样就出现了一个矛盾现象,B货翡翠透明度较高,但它的光泽却相对弱。这个矛盾现象对我们辨别B货翡翠提供信息。


 

B货翡翠中由于强酸的腐蚀作用,使得硬玉矿物颗粒的间隙十分明显,表现在凸起与凹陷之间不是平滑过渡,而是有一裂隙隔开,形成穿插于各硬玉矿物颗粒间、犹如蜘蛛网状的裂隙纹,称之为“酸蚀纹”。酸蚀网纹类似于我们常见的因干燥作用形成的“龟裂纹”。



前段时间晚上常去奥运公园遛弯,在奥运森林公园南门外的东南的路上就铺有人造龟裂纹的瓷砖。



B货翡翠的酸碱洗过程中,硬玉矿物的晶间孔隙,晶内孔隙(解理,应力作用形成的剪性裂隙)充填的次生物被溶蚀,而其留下来的孔隙被填充的有机胶质填充。这样硬玉矿物颗粒类似孤岛状分布在周围的胶质中。放大后的图片和上面的龟裂纹照片极为相似。



从成因上来说B货的酸蚀网纹是A货翡翠的桔皮纹是完全不同的。A货的桔皮纹是翡翠中的硬玉矿物个体之间的不同晶面的硬度差异造成的凹凸,而B货翡翠是硬玉矿物间由于充填的有机胶质的硬度低于硬玉矿物造成的,其凹陷的部位是胶质,不是硬玉。

















与酸蚀网纹相关的还有充胶裂隙,“沙眼”,“沙坑”或称“充胶凹坑”等。这些都是和酸碱洗产生的孔隙被胶质填充有关,只是形态不同而已。这些都是B货翡翠的标记。


B货翡翠同样具有“桔皮纹”,这是因为B货翡翠同样也是主要由硬玉矿物组成。“桔皮纹”的成因是由于硬玉矿物硬度的异向*,只是由于酸碱洗,充胶过程,以及后来的抛光过程,“桔皮纹”被网纹掩盖或者被观察者忽略。

“桔皮纹”又称“桔皮效应”是指翡翠抛光面上,反光观察(与光线呈45度方向观察最清晰),出现类似于桔子皮的一个个大小和方向不同的凸起与凹陷的特征。



柠檬皮也有类似的特点



人造桔皮



“桔皮纹”或称“桔皮效应”的成因是由翡翠的主要组成矿物——硬玉的结构特点决定的。由结晶学可知,矿物具有异向*;即矿物不同方向的物理,化学性质不一样。我们知道钻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钻石的加工者就是利用金刚石的异向性切割金刚石的。否则,就没有我们佩戴的璀璨的钻石了。蓝晶石又称“二硬石”是异向性最著名的一个矿物,平行晶体延伸方向上莫氏硬度为4.5,垂直方向上为6。





翡翠表面的“桔皮纹”也是由于硬玉矿物硬度的异向性造成的。翡翠中呈集合体存在的硬玉矿物由于个体的结晶方向不同,导致抛光过程中软硬程度也不同,低硬度方向的硬玉相对凹陷,高硬度方向的硬玉相对凸起,从而出现了凸起和凹陷的相对不平整的波状起伏面。



"桔皮纹"的明显,清晰程度除了与组成翡翠的矿物的粒度有直接关系外,还与翡翠中矿物颗粒的排列有关。矿物颗粒越大,“桔皮纹”越明显。也就是说,结构越细腻的翡翠,“桔皮纹”越细小,呈微波纹状。颗粒越大,结构越粗糙。这样的翡翠表面的“桔皮纹”越明显。



 

翡翠A货,B货鉴别之翡翠紫外荧光特征

紫外荧光是利用在长波365nm或短波253.7nm的紫外线照射下,不同宝玉石发出的紫外荧光特征会有不同,从而鉴别宝玉石。

翡翠B货和B+C货都经历了酸洗和充胶或者充蜡的处理过程。在紫外光照射下,有机胶质和蜡会发出明显的紫外荧光。而天然翡翠因不含有机胶质和蜡,在紫外荧光灯下一般不会发出紫外荧光。因此,紫外荧光常被作为鉴别天然翡翠与B货、B+C货等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传统的翡翠饰品加工过程中,一般在抛光工序完成后,都会浸到熔化的蜡中泡上一段时间,由于部分蜡浸入到翡翠中和表层,使翡翠显得更加圆润透亮,俗称“和蜡”。正常的翡翠“和蜡”只有少量的蜡附在其表层,增加光亮度,在紫外荧光灯下不会产生明显紫外荧光。但当蜡在翡翠中相对集中时,会产生紫外荧光。




翡翠雕件局部的沟槽中常因抛光不好,抛光工人偷懒,抛光粗糙,而用大量蜡充填。这样的翡翠在紫外荧光下常见有线状的白色荧光。

部分具有裂隙的翡翠,裂隙中常充填有大量的蜡质。这样蜡质的存在掩藏了裂隙的存在,同时无绺不作花,在绺裂处雕刻花纹以掩盖绺裂的存在。由于这些有绺裂部位充填了大量的蜡质,在紫外荧光下产生面状的荧光,面状的分布是和裂隙的延伸方向有关。



矿物颗粒粗大、质地结构疏松的翡翠,“和蜡”过程中会使蜡过多地渗透到翡翠的矿物间隙内部,蜡质相对集中,从而导致翡翠出现局部或整体紫外荧光。一些质地差、种干的翡翠中表现更为明显。



有些摆件放在底座上为了固定常粘有固定用胶泥或者双面胶。有些胶泥具有紫外荧光。见下面图片。


 

 

翡翠A货,B货鉴别之翡翠裂隙特征

翡翠中的裂隙是客观存在的。无论A货还是B货翡翠都存在裂隙。按成因可以分为原生裂隙,次生裂隙和人为裂隙。人为裂隙也可以划分在次生裂隙中。因为强调它的人为性,故从次生裂隙中单独列出来。

原生裂隙是翡翠形成过程中以及翡翠成岩以后经历内力地质作用发生塑性形变以及脆性形变形成的断裂裂隙,节理,裂理等。裂纹,石纹,愈合裂隙等都是脆性形变的结果。


上图是塑性变形的代表。下图则是脆性形变的结果。



愈合裂隙是原来存在的裂隙在地质作用过程中被后来的物质充填,使得原来的裂隙愈合,表面上看似乎有裂隙痕迹的存在。实际上已经没有裂隙的存在。这种愈合裂隙对翡翠的耐久性没有影响,只是作为一种瑕疵,对翡翠的完美度有影响。

石纹是翡翠中矿物颗粒之间的孔隙。这种孔隙由于翡翠结构不同,硬玉矿物颗粒大小不同,孔隙的大小也就不同。石纹的明显程度也就不同。形成石纹的矿物间没有相互穿插切割现象。

A货翡翠成品的设计加工过程中都要进行剜脏去绺的程序,就是说在一件雕件设计完成后,根据图样,首先就要进行去掉杂质,遮掩绺裂。玉器行还有一句行话叫无绺不作花。凡是在没有必要出现的花纹的地方出现了和主题不相干的纹饰,那么这个地方一定是有绺裂的存在。花纹是为了掩盖绺裂。


B货中的裂隙,在注胶阶段被充填了有机胶质。







由于B货翡翠中的裂隙充填有有机质胶,所以,B货中的裂隙相对较难看到。

翡翠作B过程中的一系列处理势必导致翡翠的颜色变化。要想知道翡翠作B过程中颜色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些翡翠颜色的基本常识。原生色与次生色是翡翠颜色成因分类。原生色是指组成翡翠的原生矿物产生的颜色。是翡翠的主要颜色,有白色、绿色、紫色、墨绿色和黑色。
  次生色是指翡翠在地表或近地表经受风化作用,使翡翠的组成矿物分解或半分解,并在矿物的晶粒之间充填了各种物质而形成的颜色。有黄色、褐色、褐红(黄)色、灰绿色和辉黑等颜色。


次生色形成的条件是在地表或近地表的氧化带以上。氧化带以下没有氧气的还原环境下不会形成次生色。具有明显的次生色的翡翠才是作B原料的主体。因此,了解翡翠的次生色,鉴别翡翠的次生色是鉴别B货的关键点。










翡翠AB货鉴别之翡翠颜色特征(一)原生色与次生色          













 

翡翠AB货鉴别之翡翠颜色特征(二)底色
 

翡翠的底色也可以称背景色,行业上也称之为地子色。地子是指翡翠除了绿色部分外的基底部分之特征的统称,是翡翠质地()、透明度()、光泽、净度和浅色基调的综合体现。

翡翠常见的底色有无色、白色、浅黄色、褐灰色、灰色、浅灰色、淡紫色、灰绿色。


底色存在与否,与底色的颜色是判断翡翠是否经过B处理重要的依据。







色根是翡翠中的颜色分布不均匀的现象。色根是翡翠地子之外的绿色部分不均匀分布形成的。色根可以是各种形状,各种形态。一般来说色根的颜色可以与地子颜色有比较大的差异,也可以只是颜色深浅,或者颜色的形态,形状边界的变化。











翡翠AB货鉴别之翡翠颜色特征(四)色形

色形是指颜色的形状和形态,主要是指色在翡翠中的分布。翡翠中的颜色分布常见的形态和形状有丝状,带状,点状,斑状,团块状,片状(层状)等。B+C货翡翠由于制作过程中有染色工序,市场上常见的B货多同时伴有染色。因此区分A货,B(B+C)货有一定的现实意义。A货翡翠颜色的色形对翡翠价值的评估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丝状,带状,点状,斑状,团块状都是翡翠颜色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因此,对翡翠的价值都有很大的影响。片状(层状)尽管是在2个方向上部分比较均匀,但它缺少第3个方向的分布,因此,它的价值和3度空间分布均匀的翡翠的价值也有很大的差异。

翡翠结构特征大讲座之粒界(颗粒边界)          

粒界——颗粒的边界。众所周知,翡翠主要由硬玉矿物组成。原生结构中硬玉多呈粒状变晶结构,纤维状交织结构等等。不同结构的翡翠,种质不同。但由B货翡翠的选料,我们知道,只有结构粗糙的翡翠才适合作B处理。结构粗糙的翡翠,颗粒粗大。翡翠在作B过程中需要经过酸碱清洗,强酸强碱除了溶解翡翠中的硬玉颗粒间次生物,以及部分原生或者同生的钠长石类矿物外,另外,部分硬玉矿物也发生部分溶解。因此,硬玉矿物不再具有尖楞尖角,而是部分园化。另外,由于颗粒间填充的胶质,使得颗粒边界不清晰。


颗粒边界的清晰程度对辨别A,B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特别是一些颗粒较粗,抛光不好的翡翠。






















与翡翠结构特征有关的几个术语


1.“苍蝇翅”




是指翡翠表层在光线下出现的好像苍蝇等昆虫类(图片中有蚊子,蜜蜂,蛐蛐等)翅膀的亮白色反光的特征。“苍蝇翅”主要由翡翠中硬玉矿物的解理面(实际上,反光的主体部分是晶体的断面,只要是平面都可以反光。试想一下,一刀切下去,晶面,解理面必定是非常特殊的面,更多的晶体的断面。)反光引起,往往呈长条状或不规则片状出现.翡翠中各硬玉矿物的大小与取向不同,在光照下转动翡翠,不同部位的“苍蝇翅”会出现大小不同的闪光.并非所有的翡翠中都会出现“苍蝇翅”,翡翠原石的新鲜面或者抛光不好的面上表现更明显;种新,结构粗的翡翠更明显;种老,结构细腻的翡翠中的“苍蝇翅”则不明显,有时甚至看不到。因此仅仅凭借“苍蝇翅”鉴定翡翠是危险的。因此,理解翡翠中的“苍蝇翅”的成因显得更为重要。



C货,甚至B货中同样也存在“苍蝇翅”。这是因为翡翠不管是A货,B货,C货的矿物成分都是以辉石类矿物硬玉为主,辉石类矿物的晶体结构特点决定了它有发育的辉石类的解理,以及辉石的柱状,短柱状的结晶习性。在肉眼可见辉石类晶体的中粒以上的变晶结构的翡翠中,在原石的新鲜面上,抛光不好的成品中就可以见到这种“苍蝇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