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国本周议息并且澳洲央行率先打响“降息第一枪”之后,全球市场对宽松的预期持续加剧,在上周五到本周一的大跌之后也形成了连续的低位企稳走势。CA Cheuvreux的全球研究主管Luca Solca表示:“如果你观察过去几天的股市,你会发现市场一直存在政府可能采取一些行动的期待,不确定的是到底是七国集团,还是欧洲政治领导人或欧央行来打响第一枪”。尽管欧元区债务危机尚无实质性进展,但美国5月ISM服务业指数意外超出预期受到市场欢迎,道指终止了四连阴局面;而此前的亚太股指中,跌幅最凶的恒生与日经指数也提前结束了四连阴局面,对A股显然构成有利影响。

    国内方面,正如昨天笔者先行报道的那样,证监会称国际板近期启动没戏——在市场不稳,部分八股估值仍高企的情况下,推出国际板无异于自断经脉,相信政策还是明白这个道理的,现阶段多层次市场的推出,仍会以新三板为主要考量方向。深交所正研究完善大宗交易定价机制;深圳土地改革文件将出台;住建部强调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环保部宣布首批74城市年底前公布PM2.5数据;发改委拟出台天然气价格形成指导意见等讯息则多空相抵,构成中性影响。诸如沪深300市盈率不足12倍低于998点、交行等37股跌破净资产、16家上市银行股平均市盈率仅1.16倍、政府基建等投资需求回升等虽然有软文之嫌,但无论怎么讲,又一个估值底已经显现。不过昨天笔者也强调了,现在的市场要的不是“估值有多么多么低”或者“又有什么什么资金有入场倾向”这样的利好,如果经济上不去,未来企业盈利同比环比下滑,估值不也有越来越高的时候?资金不也有犯嘀咕是否入场的时候?舍本逐末的不看经济本源而只看当前静态的数据,认定这里就是反转起点显然有些冲动了

    实际上,稍有估值常识的股友应该都知道,周期性个股市盈率顶点时往往处于高位或者快速发展的上升阶段,市盈率低点的时候往往处于萎缩或者景气度变差的阶段,如果我们把大盘比喻成一只周期性个股的话,那么它不仅面临着体态越来越臃肿(大小非解禁+IPO),经济转型等诸多压力,现在关键是不谈转型经济也有失速的危险,估值当然怎么也上不去,沪指连简单的“后高盖前高”都实现不了。从宏观层面上来看,当前的隐忧就是“稳增长”一推出就有人质疑四万亿又来临,迫使政策反向“矫枉过正”,反而使得刺激政策达不到力度(过度看低投资看高内需导致的结果),同时稳增长措施的落实能否到位也一直是个难题,这是笔者从有“独立性反弹节奏”时就一直想到的空方思维,现在独立性几乎已经消散,有一些空头思路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而从微观角度来看,市场经历了之前金改-地产双主线的中线缓升模式后,在两大板块或因涨幅到位或因消息变故(万科5月30日见顶,注意大盘同期随后的表现)无法持续的情况下,始终未能找到新的,带有“草根性质”的,能够真正促进市场活跃度以及资金入场愿望的新领头羊,热点每天说有确实都有,但轮动过速,成为制约反弹的最大隐患。诸如前两天的酒药股由于总体存在着相对高价,独立性较强的特点,本来就难以带动大盘,今天又退居二线,转为黄金,钨矿等稀缺资源品种,云天化引领的磷矿品种,以及部分军工船舶股涨幅居前;即使说涨幅居前,涨幅超过5%的也不过十七家而已,而两市总体看依然是跌多涨少,表明个股依然受制于当前彻底的信心缺失(拐点正是周一),难有太好表现;部分之前强于大盘的品种今天还出现了领跌的现象,如宜华木业泰亚股份巴安水务等,更显示出资金持股的不坚定。此时笔者不想谈权重量能之类的问题了,细胞都不健康,整个人体怎能健康?外围已经告别了N连阴的状态,但A股“无持续热点”这一隐患不改善的话,盘跌仍将持续,N连阴恐怕该轮到我们继续谱写了。早盘市场在高开试图冲高后果然因为个股弱势而无法坚持再度回落,尾盘全部转绿,两市K线呈现三连阴状态,前面笔者描述过的见底指标——日线J值降至0以下,深成指触碰半年线依然有效;既然空头动能仍未消耗干净,那么我们不妨继续“耗着”,除了少数形态仍未被破坏的强势股和中期业绩有良好预期的优质股之外我们依然坚持谨慎,大部分个股早盘的反弹再次成为高抛契机;就算要考虑接回,现在的盘跌回落也肯定带来了更好的低吸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