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引导是课改的精髓

 丽艳花蕊 2012-06-07

              引导是课改的精髓

                        摘自《中国教师报》

  在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发生了变化。教师一改往日说教的传道夫,变成了今天的导师教案也变成了导学案。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的作用更像是一盏引路明灯,引领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前行。引导一词,多了一份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少了一点责备和说教。教师充分发挥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在高效课堂上,如何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是高效的关键所在。教师的一切行为都应该围绕这个关键去进行。所以教师编制的导学案,是关键。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时候,是重点。

  我曾随机听过两节课。一节课是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卡罗那》,本来语言课就是体验课,况且这是一篇弥漫着亲情、友情的课文,完全可以通过学生细腻的体验,去升华他们的感情。

  但是,由于本课导学案设计仅仅是重复教案上的内容,缺少更多学生参与的环节。简单的展示,再加上老师的点评、激励不恰当,导致整节课就是有限的几个学生在发言。

  还有一节课是小学五年级的外语课。应用高效课堂来驾驭外语课的难度是比较大的,但这节课我所听到的、看到的,却更加增强了我对高效课堂的信心。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位老师做到了课堂参与一个都不能少,并且她特别注意了对不参与交流的学生的激励。

  整节课,我们看到好几个发言支支吾吾、丢三落四的学生,但她都特意鼓励了他们,并用了更多手势与他们进行交流。

  大家可以想一想,一些不被关注、不被看好的学生,却受到了额外的鼓励,这些学生又怎么会没有参与热情呢?

  这两节课结束后,我还随意抽查了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那节语文课抽查的是学生们掌握的5个生字,这节外语课抽查了4个词组,结果不言而喻了。

  如果高效课堂仍旧是课堂知识的再现,只是让学生展示一番,时间长了,学生也会疲惫的。解决问题的根本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学习。在引导环节把疑问给了学生,让他们带着疑问来参与、合作、展示,那么效果就会好多了。

  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很多工作放手让学生去做,引导学生自己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不是要带着学生去看病,而是要指给学生一所最好的医院。在教育的路上,教师一定做好引路人,引导学生做生活和学习的主人,最终走向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