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很忙,孔老夫子的一生到底忙些什么呢?

 百合 2012-06-07
孔子很忙,用孔子自己的话怎么说,夫我则不暇。

  现代人都忙,学生忙着考试,忙找乐子。毕业了,忙着找出路、换工作。工作稳定下来,忙着找车子、房子成家。一切底定,便忙着找地方渡假,打发时间。年老了,血气既衰仍闲不下来,忙着调养身体,维修器官,忙着和衰老病魔争时间。

  一生忙什麽,便得什麽成就,熊猫一天要花十一个小时啃桂竹,啃完後就躺下来睡觉化,这样的一生,能得什麽成就呢?现代人一生忙着求田问舍,置产投资,忙着吃喝玩乐,终其一生,又能得什麽成就呢?熊猫一生啃桂竹,还不至於造成对其他众生的大伤害,但是,人们忙着山珍海味的大吃大喝,灯红酒绿中玩乐赌博,那几件不是伤天害理的勾当呢?如此忙碌,得的成就竟是一身病,一身罪孽。

  孔子也很忙,孔子见到子贡「方人」,说别人的过恶。孔子并不直接教训他,而是幽默地说:「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子贡你觉得自己够贤德了吗?要是我就忙的没这时间。孔子很忙,忙到没有余暇评论别人的过失罪恶。孔子到底忙什麽呢?他老人家忙的事,和我们有什麽不同呢?

  论语述而篇有一章经文,最能看出孔子忙於何事,孔子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这几句话,描绘出孔子忙碌的情形。

  孔子忙着「默而识之」,孔子的心里头,随时都是安安静静,所学的道理分明清楚地安住在心中。这是孔子「志於道」定静安虑得,忙而不乱的境界,所以,随时随地都能够「从心所欲,而不踰矩。」

  孔子也忙着「学而不厌」,厌是餍饱、吃不下的意思。孔子从十五岁立志学大人之学开始,就忙着学周礼,忙着学风雅颂诗,忙着阅览尧、舜、夏、商、周的书经档案,他一遍一遍又一遍的学习周易,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他还想再加个五年、十年来学周易,自己大概就可以做到「无大过」的人了。他忙着学琴,拜师襄为师,师襄教一曲文王操,孔子把曲子的节拍、旋律学到精准无差还不够,非要深入琴曲的含意,直到掌握作曲的心志,不肯罢休。这些诗、书、易、礼、乐,孔子学起来,可以「发愤忘食」,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从来没有学得「够了!饱了!」的感觉。

  孔子更忙着「诲人不倦」,只要有人自行束修,有心恭敬来学,孔子一定出面教授。然後观察他的资质,因材施教,很有耐心地循循善诱。只要是身列孔门学生,孔子便担心他的学习状况,担心学生的德行有没有修养?学问有没有研讨讲究?君子该做的事有没有去做?自己的缺点有没有改除?他设法把每一位门生都「带上来」,成为君子儒。孔子从年轻到年老,学生一直不离身边,学生或许有学不上来的时候,但是,孔子对於教诲後进,可从来没有倦怠的感觉。

  到了六十八岁,还躬着老迈的身子,整理自己这一生所学的经典。他整理诗经,使「风雅颂,各得其所。」让诗中的辞和曲各安其位。周易一经,他读到「韦编三绝」,翻烂了好几次,自然有许多学易的心得,他共整理了十大类的心得,有上彖、下彖、上象、下象、文言传、系辞上传、系辞下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後人称孔子这十类心得叫「十翼」,可作周易的辅翼。他见到当时的为政者,不重德行,不施仁政,用诗劝谏,过於委婉含蓄,相应不理,孔子只好作春秋,把各国为政者的事蹟用笔记下来,摊在历史的阳光下,让乱臣贼子惧。周代以前的经典,幸好有孔子忙於整理,集其大成,让亿万年後的世人,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上,仍有个入手津渡。

  孔子默而识之,是忙於志於道。学而不厌,是忙於吸收古圣人的智慧学问。诲人不倦,是忙於把所体悟的道,和圣人的学问,弘扬传授给下一代。孔子一生忙着修学、授课、为政、周游列国,忙於谋道、忧道,未曾在个人的职位、俸禄、田产、子孙出路上忧虑筹谋,孔子他成就了是什麽呢?

  孔子在七十多岁时,回顾自己这一生所得的成就,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十五岁的少年孔子,就有志要学好修齐治平的学问。三十岁的青年孔子,所学的德业就已学成不动摇了。四十出头的壮年孔子,对於学问的事理,一一通达,不迷不惑。上了五十岁的孔子,便深深体悟到世间确实有「天命好还」的不变轨则。

  活到六十岁的孔子,听人一开口,丰富的阅历就能知道话语背後的心意。七十岁後,孔子随心所欲,自然合理,动念不离於道。孔子这时的境界,如无余无欠的十五圆月,是通达至极的圣人了!

  孔子一生志在当生成圣,能与古圣人的道德境界相齐,所以毕其一生的精力忙於谋道、忧道,最後如其所愿,当生成就了「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无可无不可的「圣之时者」。

  现代人每天的生活写照,有人用「忙、盲、茫」三个字来形容。大清早的街头,尽是匆忙的脚步,迫不及待的车辆,有几个人知道这是为何而忙?很多是盲目惯性的忙乱啊!忙了一阵子,定下神来,才蓦发现是为谁辛苦为谁忙啊?还是茫然不知!

  古人说的好:「病後始知身是苦,健时都为别人忙。」生病後才恍然觉得,原来平常忙着百般侍候的身体,竟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健康时费尽心力,竟是为他人而忙。这一路走过来,有几桩事是为了自己的道德而忙啊?孔子一生忙於自立而立人,已达而达人,在为别人忙时,就是为自己的道德而忙,一举两得。孔子忙的有智慧,忙而不盲,忙的有目标,忙而不茫。这样的忙,不正是我们想拥有的生活意义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