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问、思、辩、行”——复习课教学策略初探

 草长莺飞二月天 2012-06-07
“学、问、思、辩、行”——复习课教学策略初探
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      刘开辉
一、 问题的提出
复习课是在阶段性的学习完成之后的系统整理和提升能力的学习过程。能够科学合理地整理知识点,使学生掌握整理知识点的途径和方法,把厚书读薄,使知识形成网、连成片,就应该让学生能够在整理过程中进一步读懂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而通过复习课进行能力提升,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对某些知识、技能、方法的深层次拓展和深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建立良好的学习心态,仍然需要从读懂学生的角度去有效地组织教学。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来达成以上目标,是上好复习课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本文将从“学、问、思、辩、行”等五个方面系统地阐释复习课的教学策略,以期抛砖引玉,诚盼各位同行不吝指教。
二、“学、问、思、辩、行”等五方面的内在联系
1、“学”是一种自觉地、主动地、带着问题的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学生的学习就是一种内在地、自发地、主动地学习,但这种学习观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立的,它需要学校的大环境是一种书香校园,有一种崇尚科学、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它需要教师以身作则,多些思考,少些浮躁;它需要从课堂教学到课外研修都能够加强对问题的发现和思考;它需要学校、家庭形成合力,真正让爱读书、会读书成为钟小学子的内在气质,这样的“学”才是有特色的学习。以六年级第一学期总复习的“分数、百分数的解决问题”为例,在复习课的设计时,我首先要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深入了解学生已有哪些成功的经验,还有哪些不足。通过深入研究,确定了在“学”这个环节要重视的几个方面:
(1)分数应用题的三种基本类型是否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分类。第一类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第二类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第三类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个知识体系的构建是学生自主完成的,但深层次的原因是已知和未知交换了位置。那么,在复习中给出变换已知条件和问题的练习,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使学生的学习有一种方向性。
单位“1”的正确判断是否熟练。找准单位“1”,强调量率对应是分数应用题教学的核心环节,单位“1”的正确判断是一项基本功,它贯穿整个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学习过程。因此,多给些判断单位“1”的练习,特别是“超产了百分之几?”、“节约了百分之几?”这样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画线段图等方式找准单位“1”,是学习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方法。
数量关系式的书写是否规范。在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我们是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来写乘法关系式的,即单位“1”的量×几/几=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通过正确书写关系式,再结合题目判断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从而确定算法。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还应在这一环节进一步做到再学习,再提高。
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把分数的复习迁移到百分数的复习中。把分数改成百分数进行复习往往是一种常用的手段,但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百分数的意义。事实上,百分数的意义奠定了百分数整个单元的基石,如有关百分率的计算等问题。因此,在迁移过程中要突出百分数意义的学习和理解,这样就能够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
2、“问”是在读懂教材、读懂学生基础上的一种反思。复习课的“问”应是师生双向交流的切磋和探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提问,我理解这里的“问”应是一种在“学”后的反思。很有意思的一个复习题是“某商店有两个进价不同的计算器都卖64元,其中一个赢利60%,另一个亏本20%。某人将这样的计算器一样买了一个,在这次买卖中,这家商店赚赔情况是怎样的?”。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对于“进价”、“卖价”、“赚”、“赔”这样的概念理解混乱,不能够正确进行解题,抓不住单位“1”,这种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呢?究其原因,生活化的经验欠缺或者说是生活化的经验不能有效地转化成解题所需要的数学语言是症结所在。那么在百分数的应用环节,尽管教材只出现了折扣,学生有了“原价”、“现价”、“折扣百分数”等概念,那么这时引入“成本”、“卖价”就水到渠成。因此学生的疑问与教材知识点的有机整合,这就应成为复习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另一方面就是学生互相质疑问难和师生双向互问,这种问体现了一种说理的过程。把学生易错的地方进行合理的设计,这就有了问题。就有了争论,就有了交流,就有了思维的碰撞,这都是复习课精彩生成的重要方面。
3、“思”是一种思维活动,体现数学课的学科本质。数学课就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有一个培养到逐步形成,再到创新的过程,注重平时课堂教学的有效培养,这样在复习课堂上的思维就是一种有层次、有条理、有深度的思维活动。例如本学期“数学广角”的复习,“鸡兔同笼”问题解题策略的复习应是学生思维活动的重点,从猜测法到列表法,从假设法到代数法,这是人类思维活动的一条清晰的主线,那么,在复习中让学生深入思考,探讨每一种方法和评价每一种方法,就体现了学科本质,同时适时地补充一些练习,提供学生思维的更大空间,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复习课上,我补充了两题:
(1)    蜘蛛有8条腿,蜻蜓有6条腿和2对翅膀,蝉有6条腿和1对翅膀,现有这三种小虫共18只,有118条腿和20对翅膀。问每种小虫各几只?
[设计目的:“双重鸡兔同笼”,熟练地对条件进行组合,突出假设法的应用。]
(2)    古诗中,五言绝句是四句诗,每句都是五个字;七言绝句是四句诗,每句都是七个字。有一诗选集,其中五言绝句比七言绝句多13首,总字数却反而少了20个字。问两种诗各多少首?
[设计目的:突出代数法,体现代数法的优越性。]
4、“辩”是思维碰撞的过程。特别是对概念的辨析,对易错知识点的辨析。在复习过程中,把“辩”的权利交给学生,教师只是一种画龙点睛的引导。例如判断题“得数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让学生去说理,教师则要把握学生说理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乘积是1的两个数”;第二个层次是“两个数”而不是三个数或更多的数;第三个层次是谁是谁的倒数,理解互为倒数的意思,即不能单独说谁是倒数。教师在调控时,应多让学生举例,多让学生说理,道理越辩越明,只有“辩”,才能理清思路,找准问题症结。
5、“行”是在以上环节中贯穿的一条主线,不能单独理解为练习。在对待复习课的练习设计上,要能够精选习题,做到练习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切中要害。提倡在练习中归纳知识点,在练习中突出方法,在练习中归纳方法,在练习中拓展方法的高效练习。例如在百分数应用题复习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从武汉到乌鲁木齐,火车第一天走了全程的45%,第二天走了剩下路程的90%,这时离乌鲁木齐还有275千米。从武汉到乌鲁木齐的路程大约是多少千米?”。学生普遍能够判断量率对应求单位“1”,能够判断两个百分率所对应的单位“1”不同,能够通过转化法解题。我在巡视时特别挑选了不同的解题方法(倒推法)的学生进行说理,通过说理,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三、“学、问、思、辩、行”等五个方面的落脚点是进行归纳能力的培养。归纳能力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归纳能力的培养可能会更多地依赖于“过程的教育”,依赖于经验的积累。这里的“过程的教育”并不是指在授课时要讲解,或者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甚至不是指知识的呈现方式,而是指学生探究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抽象的过程,推理的过程,反思的过程,等等。通过这些过程,让学生亲身感悟“归纳”的思想与方法,逐渐积累“归纳”的思考与实践的经验。
 以上就复习课教学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索,上好复习课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