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父母网 2012-05-16

 昵称WugsQ 2012-06-08
好父母网 2012-05-16
1评论

家长七种不正确的“威信”

来自:http://www.okfumu.com  2012-05-16 19:37:05 |readOriginalLink( 'http://www./viewnews-22327' ); 阅读原文

  许多父母都知道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威信是教育好孩子至关重要的一点,可是对于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以及树立怎样的威信则不一定清楚了。很多父母对“威信”一词存在不正确的理解,以至于对孩子的教育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反面教材可以成为有心人的一面镜子,下面我们列出父母不正确的七种“威信”,也许对你会有所帮助。

  1.高压的威信。父母经常发脾气,施暴力,吓倒孩子。

  2.疏远的威信。父母不接近子女,不与子女交流思想,不让子女了解家长的兴趣、爱好。

  3.宠爱的威信。父母对子女姑息迁就,有求必应。

  4.摆架子的威信。父母好为人师,自以为是,自高自大。

  5.炫耀的威信。父母总喜欢在孩子面前津津乐道荣耀家史和自己以往的成就,不向孩提出奋斗目标。

  6.说教的威信。父母总是滔滔不绝说个不停,摆出一副说教者的姿态。

  7.诱惑的威信。父母总是用各种奖赏为抬高自己的地位,用小恩小惠收买孩子的心。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http://www./viewnews-22327


 
3评论

增强记忆力的7个小游戏

来自:http://www.okfumu.com  2012-05-16 19:18:34 |readOriginalLink( 'http://www./viewnews-18551' ); 阅读原文

  记忆是知识的宝库,有了记忆,智力才能不断发展,知识才能不断积累。下面提供几则有助于增强幼儿记忆力的游戏。

  婴儿宝宝的记忆小游戏

  宝宝出生后两三天就有一定的记忆能力,出生后6个月左右就出现了形象记忆。如何提高宝宝的记忆力呢?

  游戏1:从哪儿开始

  讲有连续性的童话故事,每天讲到哪儿,都让他记住。第二天开始讲时,可以先问问他:“昨天讲到哪儿了?”长期这样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宝宝的记忆力。

  游戏2:动物运动会

  给每个小动物玩具编号,请宝宝记住。然后妈妈再将号码拿起来,并把号码弄乱,再让宝宝给每个小动物把它们原来的号码贴上,训练宝宝把号码和小动物一一对号入座。

  游戏3:看图记忆

  让宝宝看一张画有好几种动物的图片,限定在一定时间内看完。一开始时间可以长些,逐渐缩短看的时间,将图片拿走后,让宝宝说出图片上都有哪些动物。如果他记住的不多,可以将动物分类记,如兽类有几种,鸟有几种,鱼类各有几种,这样就能记得快些。

  游戏4:打电话

  和宝宝同向坐好(同时面向前)。妈妈伸出大拇指和小指凑到耳边模仿打电话,问宝宝:“喂,你是谁?”“你家住哪里?”“你爸爸叫什么名字?”“他在哪儿上班?”……要求宝宝一一回答。

  游戏5:看橱窗

  路过商店橱窗时,先让宝宝仔细观察一下橱窗里陈列的东西。离开以后,要求他说出刚才所看到的东西。你也可以观看其他的事物,如观察文具盒里的物品,然后说出盒中共有多少件东西;观察公园里的花坛,说出有几种颜色的花。

  游戏6:重复手势

  让宝宝认真看着你做的5个手势。要求他在你做时不要跟着做。等你做完后,让他按顺序重复做出来。如果宝宝不能顺利回忆5个手势,你可以把手势数量减少到3~4个,以后再增加到5个。

  游戏7:回忆姓名

  和宝宝看电视或读书的时候,要求他注意记住故事中人物的名字,然后让宝宝回忆每个人的名字。

  贴士:

  宝宝一天中记忆力最好的时间是在睡觉前,这时给他讲故事或讲一些生活常识,学习效果最佳。采用形象生动、有声有色、颜色鲜艳分明的东西作为记忆材料。用这些宝宝感兴趣的形式,让他在不知不觉中记住许多东西。

  幼儿宝宝的记忆小游戏

  1、依次说出名称把6样东西按先后次序排列在桌上,让孩子看上几十秒钟,然后遮起要求孩子凭记忆依次说出这6样东西的名称。

  辨颜色让孩子闭上眼睛,说出你穿戴的衣帽鞋袜是什么颜色的。如果你也闭上眼睛说出他穿戴的衣帽鞋袜的颜色,将会引起孩子对这种游戏的更大兴趣。

  2、找物品当着孩子的面把8种不同的小物品分别藏好后,再让孩子将这些物品一一找出来。

  3、看图说话把15张不同内容的图片,放在桌上,叫孩子看一会儿,然后盖上。要求孩子把所看到的图片内容尽可能准确地叙述一遍。

  “飞机降落”将一张大纸作为地图贴在墙上,纸上画出一大块地方作为“飞机场”。再用纸做一架“飞机”,写上孩子的名字,上面按上一枚图钉。让孩子站在离地图几步或十几步远的地方,先叫他观察一下地形,然后,蒙上眼睛,让他走近地图,并将“飞机”恰好降落在“飞机场”上。

  4、看橱窗这个游戏适合在带孩子外出时进行。路过商店橱窗时,先让孩子仔细观察一下橱窗里陈列的东西。离开以后,要求孩子说出刚才所看到的东西。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http://www./viewnews-18551


 

该给宝宝用安抚奶嘴吗?

来自:http://www.okfumu.com  2012-05-16 19:09:19 |readOriginalLink( 'http://www./viewnews-29088' ); 阅读原文

  “一定要给宝宝使用安抚奶嘴吗?”面对这个问题,很多妈妈都难以准确作答。如果给宝宝用安抚奶嘴,就担心形成习惯之后难以戒掉;如果不用,又担心宝宝缺乏安全感,进而变得更加黏人,甚至影响日后的心理健康。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处理安抚奶嘴呢?

  有奶嘴,才有安全感?

  奶嘴不是安全感的唯一来源

  每个宝宝的天生气质都不同,对依附情感的需求也不同,确实有些宝宝比较需要大人的安抚,但是并不代表一定使用安抚奶嘴。所以,要避免宝宝养成依赖奶嘴的习惯,首先需要妈妈放弃对奶嘴的过度重视。

  拥抱和抚摸同样具有安抚效果

  安抚奶嘴之所以深受信赖,主要是因为当宝宝哭闹无法安抚时,只要给予安抚奶嘴就能快速达到安抚效果。其实,温暖的拥抱、轻柔的抚摸、低声的哼唱等方式都可以达到安抚宝宝的效果,同样能给宝宝带来安全感。所以,除非照顾者无法立刻满足宝宝的需求,这时候才可以使用安抚奶嘴来“救急”,并非一有状况就寄希望于安抚奶嘴,更不要宝宝一哭就给他安抚奶嘴。

  给予VS戒断

  满月之前远离奶嘴

  不论妈妈是否打算给宝宝使用安抚奶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凡是哺喂母乳的宝宝,在满月前都应避免提供安抚奶嘴或用奶瓶喂食母乳。因为太早给予奶嘴,宝宝容易产生乳头混淆,可能因此拒绝吸吮妈妈的乳房,影响乳汁的分泌,甚至可能导致退奶。如果妈妈确实无法亲自哺喂母乳,建议使用杯喂方式(将奶水放在杯或碗中,用安全汤匙小口小口喂食,或用滴管喂食)。

  在宝宝满月前,如果妈妈无法亲自哺喂母乳,可以将奶水放在容器中,用安全汤匙小口小口喂食宝宝,可避免宝宝产生乳头混淆。

  没必要彻底抛弃奶嘴

  那么,有必要将奶嘴扔到千里之外吗?当然不能!相比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那些从出生开始就采取奶瓶喂养的宝宝,可能更需要安抚奶嘴来满足口欲。这是因为母乳喂养的宝宝能够直接吸吮母亲的乳房,由于吸吮时比较费力,所以,在吸吮乳汁的过程中,宝宝的口欲已经获得满足。但是,用奶瓶吃奶多半不需要费力吸吮,因此口欲无法获得充分满足,所以宝宝对安抚奶嘴的需求和接受度都比较高。

  TIPS:奶嘴的清洁与更换

  消毒:可用消毒锅或煮沸法消毒。使用传统的煮沸法,将水煮沸之后熄火,把奶嘴直接放入沸水中烫3~5分钟即可。不要烫得太久,以免奶嘴材质变质。至少每周应消毒一次,平时以开水清洁后再给宝宝使用。

  更换:当奶嘴表面不再光滑、摸起来有点黏腻时,应该及时更换。如果需要使用安抚奶嘴,应该至少准备2~3个备用。

  依赖奶嘴的5大后遗症

  即便奶嘴确实有其重要作用,但是也需要格外当心,不能让宝宝对奶嘴养成依赖心理,否则将可能留下长久的后遗症。

  后遗症1:咬合不良

  奶嘴会让幼儿上下腭的牙齿无法接近或顺利咬合,进而影响牙齿咀嚼食物的功能,长此以往将导致消化系统的不协调。

  后遗症2:暴牙

  3岁以下幼儿的骨骼发育尚未定型,而吸吮奶嘴的工作是奶嘴在舌头上前后摇动,这股力量会把上腭骨往外拉扯,很容易形成暴牙。

  后遗症3:脸型发育不良

  牙齿咬合不良会持续引起牙齿、齿槽骨之间的压力不均,这样幼儿的脸型轮廓发育就容易受到影响。

  后遗症4:发音不准确

  长期使用奶嘴会导致整个口腔的动作不和谐,发音时的动作不正确,尤其是年龄越大,纠正不良发音姿势的困难就越大。当上下腭的牙齿无法正确咬合时,一开口说话就容易发生“漏气”的现象,无法正常发音。

  后遗症5:蛀牙

  牙齿咬合不良会导致牙齿排列得参差不齐,这样不易将牙齿清洁干净,多半会有食物残渣滞留在齿缝中,时间长了就容易出现蛀牙。

  TIPS:4大妙招打破对奶嘴的依赖

  1 在宝宝清醒的情况下,不要总是让他含着奶嘴,每天使用奶嘴的时间不要超过10个小时。

  2 充分利用幼儿注意力多变的特点,特别是在长牙期间,不要因为宝宝会将物品放入口中而以奶嘴来替代,可以给宝宝固齿器或安全玩具、磨牙饼干等。

  3 在宝宝出现哭闹、撒娇行为时,可先试着用拥抱或抚摸的方式来安抚。

  4 在宝宝睡着后,要试着将其嘴巴里的奶嘴轻轻拿掉,不要让宝宝一直含着奶嘴睡觉。

  7大妙招,轻松告别奶嘴

  妙招1:逐渐减少奶嘴的使用时间

  随着宝宝成长,注意观察宝宝对什么事物感兴趣,多提供他感兴趣的事物,慢慢减少吸奶嘴的时间。一天接触奶嘴的时间慢慢减少之后,生理上的习惯会慢慢改掉,宝宝心理上的依赖感也会渐渐被其他事物所取代。

  一开始可以在进食三餐时停止使用奶嘴,然后再逐渐减少奶嘴使用的次数,每次停用的时间一开始以15~30分钟为宜,等宝宝稍微适应后,再慢慢延长停用奶嘴的时间。

  妙招2:解决睡觉难题

  有的宝宝在睡觉时必须要吸吮奶嘴才行,这样家长可以在宝宝入睡后把奶嘴取走,如果宝宝出现吸吮手指头的现象,妈妈可以握着宝宝的小手,维持他的安全感,或者让宝宝拿着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入睡。

  妙招3:多利用学习杯

  多准备一些不同的杯子,要求色彩鲜艳、图案可爱,一方面可以增加对宝宝视觉和触觉上的刺激,一方面可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引发他想要自己使用杯子的兴趣。

  按照宝宝成长发育的阶段要求,挑选不同功能的学习杯,循序渐进地诱导宝宝学习如何使用杯子,比如第一阶段奶嘴式——第二阶段鸭嘴式——第三阶段吸管式——第四阶段口杯式。

  妙招4:及时提供辅食

  在戒除奶嘴的调整期内,家长也要视宝宝的需求做出相应安排,比如给宝宝一些辅食满足他们的咀嚼欲,像磨牙棒之类的就可以。

  妙招5:赞美取代责骂

  宝宝不吃奶嘴时,要赞美宝宝的行为。千万不要用负面的言语或责骂宝宝,例如对宝宝

  说:羞羞,这么大还吃奶嘴。因为,对于较缺乏安全感及自信心的宝宝而言,责骂或负面言语只会让宝宝更退缩,对奶嘴更加依赖,反而更不容易戒掉。

  妙招6:掌握感冒、鼻塞等关键时期

  宝宝鼻塞期间,因为吸奶嘴会增加呼吸困

  难,所以,宝宝自然不爱吸奶嘴,这时就是戒掉奶嘴的好时机。爸妈可以借机减少宝宝吸奶嘴的时间,让宝宝慢慢习惯不吸奶嘴。

  妙招7:善用有效人群

  如果宝宝上幼儿园之后仍在吃奶嘴,容易成为同学的笑柄,所以,父母可以借用老师、同伴等有效人群的力量,但应以正向的角度鼓励宝宝戒掉奶嘴。当宝宝不吸奶嘴时,请老师及同学给予鼓励及赞美,相信宝宝很快就能戒掉。

  TIPS:戒除奶嘴3大禁忌

  1 强制停用奶嘴。这样一下子无法满足宝宝的口腔欲,反而会阻碍宝宝的身心发展。

  2 操之过急。婴幼儿已经有了揣摩家长行为的能力,如果家长操之过急的话,宝宝会

  因为感受到家长的焦虑而紧张害怕,有可能更加不愿意脱离奶嘴,出现紧咬奶嘴不放的情况。

  3 使用不明偏方。比如在奶嘴头上涂抹辛辣物品等。陈怡玲(儿科主任医师)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http://www./viewnews-29088


 

想生健康宝宝丈夫需这样

来自:http://www.okfumu.com  2012-05-16 19:07:17 |readOriginalLink( 'http://www./viewnews-8373' ); 阅读原文
   孩子是夫妻爱情的结晶,要想生个健康的宝宝,光靠妻子的努力是不够的,丈夫为了自己的宝宝也该做些努力。专家认为,在妻子受孕前,丈夫的体检是不可缺少的,同时丈夫要主动地规避会让宝宝受伤害的风险。

  丈夫也要接受孕前检查

  孕育专家施长春主任介绍,想要生个健康宝宝,第一步就是在怀孕前要做一个最全面的身体检查,无论是妻子还是丈夫都要参加。孕前检查除了要排除有遗传病家族史之外,还要排除一些病毒性传染疾病,虽然这些病的病毒对精子的影响现在还不明确,但是这些病毒可能通过丈夫传给妻子,再传给肚子里的宝宝,使他们出现先天性的缺陷。另外,丈夫要接受很详细的询问,比如自己的直系、旁系亲属中,有没有人出现过习惯性流产的现象或是生过畸形儿,这些状况对于医生判断染色体是否出现平衡异位有很大帮助,以减少生出不正常宝宝的可能性。

  丈夫要自觉远离不良环境

  为了宝宝的健康,丈夫要自觉避开一些不利于优生的不良环境。最好先从自己的不良习惯入手,戒烟、戒酒。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增加精子畸形的可能性,同时使精子活动力下降;另外,丈夫吸烟,妻子在无形中被动吸烟,也影响卵子的质量。两方面的因素加在一起,受精卵的质量就很难保证了。同样,酗酒会使精子畸形的比例达到70%,美国曾经有过一批非常著名的“星期天婴儿”,他们都是在父母周末狂欢、抽烟喝酒后怀孕出生的,结果畸形率非常高,这已经成为优生问题上的“反面典型”,准父母们应该引以为戒。

  男性还要避开不良的物理和化学环境,高温、辐射、噪音、汽油等都是容易使精子畸形的环境因素。挥发性气体像二甲苯等也很危险,最好避免接触。

  有传染病要暂缓怀孕计划

  病原微生物也是一种重要的致畸因素。支原体、衣原体、巨细胞、疱疹病毒、梅毒病毒这些病原体会直接把自己的遗传信息整合到人类的染色体上,造成宝宝的DNA出现微小的异常,也许宝宝在出生时没有什么异常,但患癌症、代谢性疾病的危险可能比别的孩子高。另外,如果妻子感染了病毒,出现宫内感染,那胎儿畸形的可能性就更高了。

  很多药物也比较危险,所以施长春主任建议,有传染病的病人最好不要在病没完全治愈时要宝宝,因为有很多治疗传染病的药物会对精子有影响。除了治疗传染病的药物外,还有一些精神科的药物也对精子有明显的致畸作用。

  丈夫也要补充叶酸

  叶酸的缺乏可能使染色体出现断裂,造成畸形儿,大家都知道妻子需要补充叶酸,其实丈夫补充叶酸对宝宝也有好处。另外锌、维生素A等的缺乏容易使精子数量下降,所以丈夫也要注意合理的营养,多吃蔬菜水果,不要喝太多的咖啡和浓茶。在妻子妊娠的前3个月,丈夫就应该开始准备,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心情保持愉快,然后做一个全面的身体检查,同时调整作息时间,安排好工作,休息时尽量少去很嘈杂的地方。虽然营养足不足没有固定的指标,但营养不良和肥胖的男性都是“不合格”的,尤其是肥胖,会影响男性体内性激素的正常分泌,造成精子异常,使胚胎的物质基础受到影响,所以对丈夫来说,在孕前也应该和妻子一起补充营养才好。

  温馨提示:如果想做爸爸的你,在孕前检查的过程中,发现了影响生育的疾病或由于某种原因暂时做不了爸爸,就应该及早到专业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临床资料表明,婚后2~3年的不孕不育如果严格按照WHO标准的“MAIT现代孕育技术”治疗,怀孕的几率还是很高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战线的拉长,就会加大治疗难度。所以奉劝不孕不育夫妻出现问题要及时治疗,千万不要错过了生育的最佳时机。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http://www./viewnews-8373


 

孩子学艺如何能持之以恒?

来自:http://www.okfumu.com  2012-05-16 18:57:20 |readOriginalLink( 'http://www./viewnews-51377' ); 阅读原文

  近年来,少儿学艺热一再升温。然而,艺术门类丰富多样,针对每个孩子来说,该如何选择?如何学习才能达到提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当前的少儿学艺热中存在哪些误区?在孩子学艺过程中,家长能做些什么?关于这些问题,我们接下来为您一一进行详细介绍。

  艺术学习莫入误区

  有相关行业专家谈到了当前少儿艺术学习方面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明星效应 孩子被逼学艺许多家长觉得艺术学习是孩子成名的一条捷径。在这种思想趋动之下,就出现孩子被逼迫学艺的现象。周虹说,如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感觉到任何快乐,不但培养不了艺术趣味和欣赏力,反而会让孩子对艺术的理解产生偏差,认为艺术就是枯燥的练习。

  误区二:“不差钱”盲目追随 “不管花多少钱,人家孩子有的,咱孩子也得有。”有“不差钱”的家长抱着这样的心理,随大溜、盲目跟风,根本不管孩子适不适合、喜不喜欢。艺术学习对这种家长来说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失去了艺术学习的本质意义。这样的学习也大多会半途而废。

  误区三:重技艺轻素养 艺术培训只是一种手段和过程,而不是目标。通过艺术培训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提高孩子的内涵和修养,其意义远远超出技能和证书本身。少儿艺术教育应该是一种体味、一种感觉,而不应当是纯粹技术的显示,若把技术看得过重,枯燥的技术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负担,这样,技艺不仅不能继续发展,反而会僵化。

  误区四:学习不好才来学艺 有些家长看到艺术类专业对文化课的分数要求偏低,便在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选择学习艺术。其实,艺术是创造,没有深厚的文化修养,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事实上,很多艺术家不只在一个领域有建树,在其他领域也甚为精通。

  误区五:杂而不精孩子好累 杂而不精也是艺术学习的一个误区,家长恨不得让孩子成为一个各种艺术门类都很精通的全才。孩子疲于奔命地周旋于各种学习班,没有充足的休息与玩耍时间,甚至因此影响到正常的学校学习,孩子学习艺术的兴趣会大打折扣。与其让孩子学得太杂,不如选择一种适合孩子、孩子也喜欢的艺术门类,让孩子学得精一些。

  放宽眼界科学选择

  如何为孩子选择艺术门类?业内人士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学习需要一定天赋。建议家长为孩子选择艺术门类时,可以先请专业老师把关,然后看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艺术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爱好,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爱好的体验过程。此外,培训机构和老师的选择也很重要。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时,要看其合法正规办学证件和教师从业资格证件,不要仅听其广告宣传,还要看其教学成果的证书,也可直接向正规行业协会咨询。

  学艺过程要有一颗平常心

  孩子选择好艺术门类后,在学习过程中,家长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能有太强的功利心,也不能过于散漫。现在很多家长对待孩子学艺的问题已经比前几年理智很多,他们很尊重孩子的兴趣,但有时候却又显得过于散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艺术的训练过程毕竟很枯燥,单靠孩子自己的意志力有时难以坚持,这时候就需要家长的严格要求,让孩子学会持之以恒。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http://www./viewnews-51377


 
2评论

他国教子:让孩子好汉做事好汉当

来自:http://www.okfumu.com  2012-05-16 18:49:38 |readOriginalLink( 'http://www./viewnews-20775' ); 阅读原文

  孩子做了对人没礼貌或损害别人利益的事,要不要孩子向别人赔礼道歉?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懂什么,非要道歉不可的话,由家长替孩子道歉就行了。这种处理方式是错误的——

  日本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学者高桥敷在他《丑陋的日本人》一书中,曾详细记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当年,高桥敷先生在秘鲁一所大学任客座教授,曾与一对来自美国的教授夫妇比邻而居。有一天,这对夫妇的小儿子不小心将足球踢到了高桥先生的家门上,一块花色玻璃被打碎了。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高桥先生和他的夫人按照东方人的思维习惯,估计那对美国夫妇会很快登门赔礼道歉。然而,他们想错了。

  那对美国教授在儿子闯祸之后,根本就没有出现。


  第二天一大早,是那个孩子自己,在出租车司机的帮助下,送来了—块玻璃。小家伙彬彬有礼地说:“叔叔,对不起。昨天我不留神打碎了您家的玻璃,因为商店已经关门了,所以没能及时赔偿。今天商店一开门,我就去买了这块玻璃。请您收下它,也希望您能原谅我的过失。这种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请您相信我。”

  理所当然地,高桥夫妇不仅原谅,而且喜欢上了这个通情达理的孩子,他们款待孩子吃了早饭,还送他一袋日本糖果。

  事情本来可以划上“句号”了。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当孩子拿着那袋糖果回家之后,那对美国教授却出面了。他们将那袋还没有开封的糖果还给了高桥夫妇,并且解释了不能接受的理由:一个孩子在闯了祸的时候,不应该得到奖励。

  在他们看来,这个小“男子汉”应当学会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担起他能负的责任了,这孩子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为了赔偿这块玻璃,他几乎花掉了自己存折上所有的零花钱。但是,他决不会因此得到家长一分钱的“财政补贴”,如果钱不够的话,父母可以考虑借钱给他,但他必须有自己的还款计划。比如,早晨为附近的邻居送牛奶、取报纸,周末为别人修剪草坪,节约自己每周的零花钱,等等。之所以这样做,是让他为自己的过失付出代价。只有付出这种代价之后,他才能接受这个宝贵的人生教训。

  孩子做了错事,由家长替孩子认错、向别人道歉,其用心是出于疼爱孩子。然而,这种“疼爱”不是真正的疼爱,它在客观上是在袒护孩子的过错,孩子既不能从中获得应有的教训,也不能树立起对自己言行的责任感。从而也不可能谨慎自己的言行,很可能还会重犯过去的错误。

  孩子小时候,一般还不会做出太“出格”的事,但由于家长总是出面认错,代孩子“受过”,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觉得有家长给他“兜着”,很容易放任自己的言行,逐步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到那时候,家长可就后悔莫及了。

  中国有句古话:“好汉做事好汉当。”孩子做了损害别人利益的事,让他自己向人家道歉,赔偿损失,这不仅是为了取得别人的原谅,更重要的是使他从小就对自己的言行切实负起责任来,这对增强孩子的自律精神、谨慎言行,以便将来独立地全面承担人生的责任和义务,顺利地进入社会生活,是非常有好处的。●文/苏 珊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http://www./viewnews-20775


 
1评论

案例:父母教孩子要制度不要民主

来自:http://www.okfumu.com  2012-05-16 18:39:27 |readOriginalLink( 'http://www./viewnews-20990' ); 阅读原文

  案例

  四岁的海力费力地坐在凳子上,老气横秋地问我:“妈妈你说什么样的小孩是好孩子?”他刚把一个新买的恐龙玩具扔到楼下,被要求在凳子上静坐3分钟。

  我说:“听话、不吵闹的、喜欢刷牙不赖床的、不和小朋友打打闹闹的、喜欢吃青菜的,还有……”

  “那你就是说我不是一个好孩子!”海力不耐烦地打断我认为很不错的回答。已经从凳子上滑了下来,我抬手看了看手表,时间才过去23秒。

  海力的父母都是‘海龟’,非常主张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对孩子要学会理解和倾听。尤其是妈妈,对待海力的顽劣常常有着超人一般的耐心和毅力,她会和孩子反复解释一些简单的道理。而海力会揪住妈妈的口误,把教育的神圣化成了一团糨糊。到最后,妈妈只好把一句话挂在嘴上:“海力,你要乖,妈妈是爱你的,请不要给我制造太多麻烦,好吗?”

  从我看来,海力已经学会小小利用一把妈妈对他的爱,从而让自己过得格外顺心。这是个顶精明的小孩,关于好孩子的问题的确也显示了海力并不懵懂,他至少会思考一把。如果小孩把精明用错了地方,长大后会有点可怕。


  别和孩子讲民主

  和孩子朝夕相处,却有太多点点滴滴的事处理起来很棘手。

  比如:孩子晚上不愿刷牙;特别喜欢吃零食;喜欢夹在大人中间说话;从来不收拾玩具;打着哈欠还一定要看电视;对你说不可以的事情,总要问为什么;脾气不小,在幼儿园里霸道不合群;到小朋友家里胡吃海玩,引起别的家长微词……

  这些毛病如果用和风细雨的劝慰来感悟他们,我总觉得是高估了孩子的自制力。孩子并不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没办法管住自己才是问题的所在。毛毛雨般的教育只会让他们身上的毛病象春笋一样四处开花。只要简单明了地告诉孩子可行和不可行之间的边界,让孩子服从你的意见是对他最好的教育。

  家庭越民主,孩子就越独裁。每个公民能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要到18岁,为什么?因为这个时候的人初步有了世界观和生活观,他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对两三岁的孩子讲民主,他只会主张自己更多的权利,而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义务这个词语,好逸恶劳和自私自利也是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意见前,更要让孩子先学会来听从你的意见。

  也许妈妈们会问:“为什么?”那我就反问:你认为以你自己二三十年的生活经验和学识水平还要受一个二三岁的孩子情绪的左右?只因为你爱他毫无保留,只因为你愿意让他无忧无虑自由成长吗?

  有一位台湾作家说得好:有自信负责任的父母,对孩子实行不应该是民主而是开明专制,也就是以慈爱为基础,以孩子顺利成长脱离自己为目标,以理性开明为教育孩子的态度,以专制的立场为孩子做决定,要求孩子负责任守纪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一位女友的儿子四岁,他在家欢迎其他小朋友的方式就是用一个自制的金箍棒打击别人,结果把别的小朋友弄哭了,大人也非常尴尬。最开始的时候家里人先受到了这项礼遇,大家都只觉得是小孩子顽皮,并不在意,开玩笑地说两句就结了。可孩子却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经常会重犯。还好是自制的玩具,如果孩子一直保留这个习惯到成人,你不觉得害怕吗?

  解决方法很简单,直截了当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会伤害他人。如果再这么做就要没收金箍棒。最短的时间里给孩子一个处方,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当孩子出现N次同样的问题时,你才采取措施,只能让孩子感到迷糊和莫名其妙。

  其实,不用给孩子太多的解释,因为明理的孩子实在少而又少,你觉得几岁的孩子会说:“爸爸说得对,我同意吗?”因明理而放弃自己的意见,连大人都很难做到,孩子就更无法做到。直接告诉他:“没有为什么,就是不能如此这般,因为这是我说的。你要听大人的话!”总之不要给孩子讨价还价的余地,这样孩子才会协作。

  如果希望孩子能表现乖巧一些,给他们制定一些规范是不可少的。必要的时候必须要强势些,让他们学会服从大人的意志。爱太多,纪律太少,才会造就孩子的任性,长大后同样容易在社会当中受挫。

  强调制度化会有副作用吗?

  很多父母担心的都是这个问题,如果对孩子控制太多,他会不会变得内向不和群,胆小怕事呢?

  我们这里谈到的制度贯彻,并不是简单粗暴强权的代名词。如果一味地控制孩子的言行举止,只会让他产生逆反心理,哪怕是二岁的孩子。所以强调制度化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

  A、了解自家孩子的发展特点和能力

  弄清楚自己的孩子现在能达到什么标准,还存在什么问题。自由和规则应根据孩子的具体条件而定。也就是说,不能要求过高而超出孩子的实际水平。

  B、肢体暴力,必须加以控制和避免

  制度不能和暴力等同。当怒火上升,必须要控制自己的举止,我们要面对的是孩子的错误行为,不是他的错误人格,用一个人际关系中常用的词来说就是“就事论事”不要涉及其它。

  C、注意说话的口气

  语气坚决但是不能恼怒,冷嘲热讽或者反问连连,用否定的词语来定性孩子绝对不合适,很多胆小怕事的孩子就是由于长期面临语言和环境的污染,而失去了对外界的兴趣,才会闭塞自己。

  D、处罚不要根据情绪变化而改变

  无论当时你的心情多好,也不要给孩子逃避的心理,无论当时的心情多糟糕,也不要变本加厉把他当成出气筒,因为孩子的是非观和价值观直接来自父母的影响,同样的错误必须得到同样的惩罚,这样孩子才会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有清晰的预计,而不是期待侥幸过关。

  E、你是制度的制定者,你也是制度的身体力行者

  把大把大把的规则套在孩子身上,自己却同样犯错,并且为自己的行为开脱,这样的做法肯定不能让孩子信服,别认为孩子小可以糊弄,他心里的小算盘可精确了。别让你制定的制度让他嗤之以鼻。

  F、制度化还包含着奖励措施

  我们不能一味强调处罚,孩子更需要正面教育。很多旧的制度化家庭,孩子从小到大听不到一句赞扬的话,美其名曰严父无逆子。而孩子的行为得不到肯定,自信心也严重不足。实事求是地褒奖孩子,是最好的教育。但如果言过其实,孩子也会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而自信减弱。

  制度合理,孩子才会健康成长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对孩子的‘强权专制’制度是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而减弱的,不要过早给孩子自主权,她还需要你的指示;也不要一手包办到孩子成年,那样你的晚景堪忧啊!让我们看看专家为学龄前儿童制定的一些生活制度训练内容,大家不妨参照对比一下。

  A、生活自理训练内容

  定时上床睡觉,养成单独睡的习惯。

  定时起床。

  临睡前,指导孩子选好第二天穿的衣服,放在固定地方。

  会自己穿鞋系鞋带。

  自己会刷牙洗脸。

  B、礼貌训练内容

  会说早安、晚安。出门说再见,回家要问好。

  会说请、谢谢、对不起等词汇。

  吃饭有吃相,离桌和大人告别。

  愿意和来人打招呼。

  C、听话训练内容

  对幼儿说话要简单、明了、具体。

  一次只下一个指令。

  教孩子幼儿基本会话礼貌,包括听别人说话,不插嘴,不抢着发言等。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http://www./viewnews-20990


 

教孩子学数学从比大小开始

来自:http://www.okfumu.com  2012-05-16 18:32:47 |readOriginalLink( 'http://www./viewnews-21322' ); 阅读原文

  Celia是个1岁孩子的妈,为了赚奶粉钱,当了一年全职妈妈的她又重新开始了工作。可不知为什么,她花在工作上的时间比别人还多,可完成的工作量并不多,还常会出现疏漏,老是被老板骂。Celia痛定思痛,得出结论:是她从小数学学得太差,所以条理性差,做事混乱,在工作中要比别人绕更多的弯路!

  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是的!数学能力是人类智能结构中最重要的基础能力之一。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认识自然界的各种数量关系和形状、空间概念,并通过利用这些数量关系和形状、空间概念改造自然。一个不具备优秀数学能力的人是无法进入未来的高科技社会的。

  学习数学从比大小开始

  通常我们会由报数字、数数的歌谣、手指歌等来引导幼儿学习数学。事实上,除了认识数字的训练外,大小概念的培养也是数学的重要内容。借着对大小的区分,孩子能理解量的概念、量的变化,使数学变得生动,更对日后幼儿推理、判断、学习有很大助益。

  大小概念的形成,要推溯至婴儿时期。由于视觉能力的成长,对物体深浅、黑白、强弱光线乃至于大小的概念,约至六个月时已有初步建立。


  1 大小概念的内容

  物体大小、多少、长短、高矮、厚薄。

  物体的形状。

  排序:比如按照高矮、大小、厚薄、长短等顺序或逆序排列

  方向:大小、左右、中间。

  数字的集合与分解。

  简单地测量、比较大小的方法。

  2 教孩子比大小的误区

  ●不要直接灌输

  数学学习是抽象、复杂的过程。很多家长教孩子认识大小时都会采用直接灌输的方式,即直接告诉孩子某个大,某个小,然后让孩子记住。表面看来孩子是知道了,实际却没有真正理解。一昧地记诵公式、强迫记忆,不但无法引起幼儿学习兴趣,更容易使日后对数学造成心理压力,故要小心辅导。

  ●数学≠运算

  数学是个很大的范围,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加、减、乘、除,以及1、2、3、4只是数学的极小一部分。对于小小孩而言,量的学习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幼儿大脑的发展,属于具体思考期,因此教孩子数学的理想方式,便是先从数的量上比较大小、多寡,在日常生活中配合直接有形的操作,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比大小,不要限定标准答案

  由于幼儿自我中心强,所以,在大小的辨别上,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来决定,如何去辅导常是令人头疼的问题。首先,不要设限标准的答案;其次,不要拒绝孩子有其他的回答;再者,运用实际操作经验来引导,最后,允许孩子一再尝试。大小和相等不同的概念,约略至五岁孩子有了较为成熟的发展表现,可以辨别大小的差异,也能理解相等的意义。

  3 给孩子六个机会学习比大小

  让孩子亲身经历数字的生活,他就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学会,并对数学产生兴趣,理论化的教育和无趣的数字游戏,只会让孩子对数学产生恐惧感。

  ●机会一:

  让孩子记住与自身有关的数据

  1 早早告诉孩子自家的地址和电话号码以及自己的年龄。

  2 给孩子称重时,让孩子比较公斤与斤、重与轻。

  3 学会穿多大号码的衣服,并且能判断那件合身和那件不合身。

  ●机会二:

  大人每次在准备做饭时,要倒水、量米、让孩子们参与。

  1 倒米时让他也拿个木勺子在锅里搅拌。

  2 让孩子看你是如何调控微波炉温度的高低。记住要警告孩子食物太烫不能摸不能吃。

  ●机会三:

  事实上,小小孩子也可以摸钱、数钱、存钱、和在大人督导下花钱。

  1 领孩子逛商场告诉他们买东西必须付多少钱,打折可以节省多少钱。

  2 随着孩子长大,当他们做家务活时给他零用钱,让他们开始学会工作挣钱。

  ●机会四:

  日常生活会给孩子提供极好的机会来练习数学技能。

  1 你在墙中间挂一幅画时,让孩子帮你看是否挂正。

  2 你要修理某件某品,可以让孩子帮助做点事,像拿大大小小的钉子、螺丝和工具。

  3 和孩子一起设定闹钟的时间。

  ●机会五:

  1 孩子可以对着钟跑步或者测量他打一个球或扔一个球的距离。

  2 和孩子一起跳绳,边跳边数个数。

  ●机会六:

  当孩子在玩过家家时,他们常常创造与现实生活一样的处境。

  1 别忘了数学概念也涉及在游戏里,孩子在玩搭积木的同时会学到比大小。

  2 教孩子查公交车时刻表,或长途开车要多少时间。文/刘 岩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http://www./viewnews-21322


 

家庭教育给孩子暗示的作用

来自:http://www.okfumu.com  2012-05-16 00:32:28 |readOriginalLink( 'http://www./viewnews-21031' ); 阅读原文

  最近读到一则外国小幽默,叫《不愿上学的校长》。说的是一个“大孩子”,某天早上突然不想上学了,妈妈让他讲出两个理由。

  这个“大孩子”说:“第一,所有的同学都恨我;第二,所有的老师都恨我。”妈妈听了以后,没有责备他,只是恳切地对他说:“不过我觉得,你还是应该去学校。”儿子的顽皮劲儿来了:“能讲讲去学校的理由吗?”妈妈笑着说:“第一,你已经52岁了;第二,你是学校的校长。”接下来的事,会怎么样呢?这个“大孩子”以一个校长的心情和身份,神气地走进了那所他不愿意去的学校。

  这是个幽默小故事,但也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对孩子的教育,很多时候可以去掉那些让人不快的“要求、命令、必须”等词汇,而通过“启发、暗示、商量”等形式来进行。

  这种形式的教育,孩子会更乐于接受,更喜欢。


  还有个故事。

  一个年轻的大学生到某公司应聘求职,主考人问他:“你帮母亲洗过脚吗?”大学生回答:“没有”。“那你帮母亲洗一次脚再来吧。”主考人头也没抬。大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回家帮母亲洗脚,当他脱下母亲的袜子时,他的内心震颤了,那是怎样的一双脚啊!为了承担家务、照顾孩子,母亲的一双脚已经变得那样粗糙、僵硬。

  当这个大学生再去公司时,他平静地对主考人说:“即使你们不聘用我也没关系,我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大学生终于成了这家公司的一员。

  这是极为成功的暗示的例子,那么深刻,那么有力,足以打动人。

  暗示,能够教孩子学会平静地对待一切,包括伤痛:孩子与同伴相处,吃了亏,把他叫到身边,轻轻地安慰并抚摸他:“我知道你这儿有点疼,对吗?”看,孩子会说什么?多半会自豪地说:“没事。”;暗示,能切实地保护孩子的自尊:孩子流鼻涕了,你告诉他:“有一些脏虫在咬你的鼻子呢。”孩子很快会意识到自己的失误,并用极快的速度改正它。

  暗示,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将使教育的力量触及孩子的灵魂深处。

  温情提示:

  家长在的过程中,不妨试着用一下暗示的方法:

  1 .来,宝贝,你明天准备早起床,而且不打算迟到,所以你会立刻睡觉,是不是?

  2 .你想当一名解放军,长得很强壮,剩下的饭我们的“战士”马上就吃完了。

  3 .男子汉不怕黑—你还是自己去吧,你是爸爸勇敢的儿子。

  4. 你是懂事的宝宝,知道妈妈要上班,所以不哭也不闹,对不对?文/陆 强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http://www./viewnews-21031


 

要正确排解宝宝的嫉妒心

来自:http://www.okfumu.com  2012-05-16 00:27:24 |readOriginalLink( 'http://www./viewnews-21243' ); 阅读原文

  蓓蓓现在上幼儿园中班,她是一个漂亮活泼,聪明伶俐的女孩,深受老师的喜爱。老师见她聪明,做什么事都爱请她帮忙,她也能做得很好,因此老师常表扬她。可最近妈妈发现蓓蓓有时回家小嘴嘟得高高得,很不高兴。在妈妈的追问下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前几天幼儿园老师表扬别的孩子,没有表扬到她,所以她才生闷气。妈妈还发现每次去表弟家,如果妈妈抱抱表弟或亲亲表弟,蓓蓓就又哭又喊,“不要!不要!”并且对表弟表现出很强的敌意,甚至要打表弟,她这种过激的行为,使妈妈很难堪。妈妈渐渐意识到蓓蓓的嫉妒心太强了,应该及时给她排解。

  嫉妒是什么?

  嫉妒是在别人比自己优越时,所产生的一种憎恨情绪。它是一种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是从人的早期情绪分化而来的。在新生儿期,婴儿得到了生理上的满足,吃饱穿暖了就会表现出愉快的情绪。反之,生理上得不到满足,如饥饿、疲倦等都会引起哭闹。3~4个月的情绪分化成快乐与苦恼,5~6个月时,苦恼的情绪又分化为惧怕、厌恶、发怒。1岁半以后,从苦恼的情绪中进一步分化为嫉妒和一般的苦恼。

  嫉妒在不同年龄的孩子身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幼儿的嫉妒往往表现得比较直接,如看到别的孩子亲近自己的妈妈,他会立即跑过去,把那个孩子推开,恶狠狠地说:“这是我的妈妈!”,这就是恋母的嫉妒。又如当别的孩子拥有比自己更多更好的玩具时,嫉妒心强的孩子就会去抢别人的玩具。

  蓓蓓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很强的嫉妒心理,她总想自己比别人优越,使自己永远处于中心地位。在她的心目中,只允许老师表扬她,妈妈关爱她,一旦老师表扬别的孩子,妈妈关爱表弟,她就受不了,就以攻击的形式表示其嫉妒之心。

  也有的孩子感到自己不如别人就哭泣流泪,大发脾气;还有的孩子则会以冷言冷语、背后说坏话、吹毛求疵,来表示其嫉妒之心。


  嫉妒心面面观

  嫉妒是一种自然的情感。

  嫉妒是一种十分自然的反应。儿童的思维方式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情绪反应强烈,自控能力差,还不会理性思考,因此他们会根据外界事物对他们的利弊,做出直接的情绪反应,他们希望独占父母和老师的宠爱,希望能总是处于受表扬的优越者的地位,他们不能分析这种希望能否客观合理,也不会进行自我调节。所以,对儿童来说,嫉妒是一种十分自然的情感。

  嫉妒心过强影响身心健康。

  尽管嫉妒是孩子的一种可以理解的正常情绪反应,但是如果嫉妒情绪过多过强,时间一久,它就可能成为孩子人格的一部分,从而使得宝宝在成长过程种,常会因嫉妒别人的成功而导致自己的苦闷,甚至演变成对别人的仇恨。从另一方面来讲,孩子嫉妒心过强,不仅会影响他的愉快成长,还会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因此,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嫉妒情绪过多过强,不应听之任之、放任不管,而应对宝宝进行正确的引导。

  嫉妒心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嫉妒心强的孩子往往自尊心和虚荣心也强。由此而发,嫉妒情绪既有许多消极因素,但也有一些积极因素。

  消极因素是指,嫉妒心使人心胸狭窄,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自私而缺乏关心他人;嫉妒会制造矛盾,影响团结,嫉妒会孤立自己,不利于健康成长;严重的嫉妒会变成一种仇恨,而采取报复行动。

  积极因素是指,家长可以利用孩子的自尊心和虚荣心,激励他的竞争意识,使他能积极努力,敢于竞争。因此,嫉妒利用得好,也可以成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原始动力。

  正确排解宝宝的嫉妒

  教育孩子积极向上

  很多孩子好胜心强,总希望自己处处超过别人,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嫉妒心强的孩子往往自尊心、虚荣心都很强,家长可以适当利用他的虚荣心、自尊心激励他的竞争意识,使宝宝积极努力,这样才能超过别人。家长应该告诉孩子,你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别的孩子也希望得到表扬,在大家都努力获胜的情况下,结果可能是这次你胜利了,下次又变成他胜利了。因此,只要宝宝积极表现,那么不管结局如何,都是属于让人喜爱的孩子。而且这样的孩子既希望自己获胜,也能在心理上容纳别人的成功。

  帮助孩子克服不足

  嫉妒心强的孩子往往是由于自身存在某种方面的不足而导致产生嫉妒情绪,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出自身的不足,帮助他努力克服。如有的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画画画得比自己好而产生嫉妒心,家长可帮助他提高绘画的能力。这样孩子在比较自己和其他孩子的绘画水平时,能够有足够的自信,而不会因为自己没有信心导致嫉妒他人。只要孩子各方面能力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嫉妒心就会相对减弱。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用鼓励、表扬的方式对待孩子,当然,这种鼓励和表扬是适当的,不夸大其词的,这样,孩子就会形成自信的心理。自信的孩子往往比较乐观,他在对待别人的成功时,心态平和,而且相信自己也会成功。所以,自信心是排解宝宝嫉妒的一剂良药。

  引导孩子正确竞争

  孩子产生嫉妒心理后,家长不妨把它引导到树立孩子正确的竞争意识上来。为此,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别人领先获胜后,自己要做的事情不是生气,而是应该激发起自己的斗志,敢于和对方展开竞赛。这次你获胜了,下次我要通过努力超过你,和你比一比。同时家长还要告诉孩子,别的孩子获得成功了,肯定有许多优点值得你去向他学习,你要把对方的长处学到手,这样你也能不断进步,取得成功。

  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家长首先要自己养成开朗、豁达的个性,不为一些琐事而斤斤计较,如果家长在孩子的面前总是说一些嫉妒的怨言,孩子会以为爸爸妈妈也经常这样,那么嫉妒是一种正常的行为。相反如果家长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豁达的个性,就能减少嫉妒情绪。文/翁晖亮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http://www./viewnews-21243


 

给你帮倒忙的孩子有潜质

来自:http://www.okfumu.com  2012-05-16 00:20:16 |readOriginalLink( 'http://www./viewnews-21046' ); 阅读原文

  孩子第一次帮忙叠衣服、第一次主动站到小凳上伸长手臂帮着洗碗、第一次争着要包饺子……通常父母的感受,是又欣慰又气恼,欣慰的是,孩子开始有兴趣分担你的重任,开始有了自立意识的萌芽;头疼的是,这么小的孩子掺和进来,多半是越帮越忙。这个时候,是不耐烦地把孩子拨拉一边,鼓励他“坐享其成”,还是努力去挖掘孩子近乎捣乱的行为中的“闪光点”,跟他分享一同做事的“亲子时光”?

  我们来看看不同妈妈的不同反应吧。

  典型镜头一:

  妈妈忙着用酥粉、提子和牛油做茶点准备招待叔叔阿姨,小珊非要拿一团面粉来玩。她把点心面团当油泥了,一会儿捏兔子,一会儿捏恐龙,而且要求妈妈也把她的“作品”放到烤箱里去烘烤。

  妈妈的反应A:

  去去去,你不要捣乱好不好?你哪里会做饼干呀?

  妈妈的反应B:

  嗯,小珊捏的恐龙还真像呢,麦当劳里都有恐龙麦乐鸡了,咱家今天也要用恐龙饼干招待客人了。待会儿我要向叔叔阿姨隆重推出小珊的点心哦!


  典型镜头二:

  小强自告奋勇要替妈妈洗碗,并煞有介事要去了一瓶洗洁精。5分钟过后妈妈去看,好嘛,一池子的水和泡沫,小强蹶着屁股,正起劲捞泡泡玩,还得意地朝妈妈嚷:看,每个大泡泡都是彩色的,还有彩虹呢。

  妈妈的反应A:

  你这小子哪是在洗碗,简直是捣乱!好啦好啦,看动画片去吧,你越帮越忙。

  妈妈的反应B:

  泡泡上真的有彩虹?喔,这可是小强的新发现,看来洗洁精可以用来吹肥皂泡哦。这样吧,小强先把碗洗干净,待会儿妈妈和你一块儿吹泡泡。

  典型镜头三:

  盆栽买回来的时候妈妈对荣儿有过这样的说法:“桔子树的成长少不了阳光、水分和肥料,就像荣儿每天要吃饭喝水一样。”荣儿从此自告奋勇要当盆栽的饲养员,每日用水枪给它补水,牛奶偷偷倒一半给桔子树喝。不出一个月,活活把桔子树“撑”死了。

  妈妈的反应A:

  跟你说过水多烂根、肥多烧根,你怎么就是不听?下次再看到你到阳台上捣乱,看我不扁你。

  妈妈的反应B:

  妈妈知道荣儿很喜欢桔子树,就是因为太爱它了才给它多浇了水多施了肥,明天妈妈带你到图书馆找一找这方面的资料,看看家里应该怎么养花,好不好?

  专家讲评:

  3-7岁的孩子正在步入一个热衷于“帮倒忙”的时期,一方面幼儿园老师也在着力于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鼓励他们动手尝试;另一方面,由于生活经验和各类常识的储备不足,孩子帮忙做事,往往虎头蛇尾或过犹不及。这个时候做父母的切不要打击他,要意识到,家务劳动也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条有效途径,孩子的自理意识的萌芽和发展,离不开家长的勉励与教导。如果粗暴地把孩子拨拉到一边,剥夺他“帮倒忙”的权利,孩子的自信心和情绪将受到很大打击,他将来遇到没有尝试过的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做不好会丢丑,还是不做了吧”。从此,他将袖手旁观,成为家庭生活中的享乐派而不是参与派。

  你鼓励过孩子做点心的想像力,和不断给花草浇水时所表现出来的点滴爱心么?能看到这一点,孩子帮大人做事的兴致和自豪感,才不致迅速消失。文/Moon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http://www./viewnews-21046


 

高明的母亲让孩子在信赖中成长

来自:http://www.okfumu.com  2012-05-16 00:16:25 |readOriginalLink( 'http://www./viewnews-20968' ); 阅读原文

  母子间的信赖关系是育儿的基础。任何一个孩子在潜意识里都有一种期盼得到家长肯定、表扬和关爱的愿望,如果家长能够对此给以满足,孩子就会对家长产生绝对的信赖感;家长对孩子充分信任,孩子就会自我控制,认真地听从家长的意见。

  那些认为育儿辛苦、无趣的母亲首先应该改变自己对孩子的看法与做法。不要责备自己的孩子什么也不懂,什么都不会。不懂怕什么,不会又怎样呢?有孩子不就已经很幸福了吗?回想一下,孩子刚出生时,看着他我们不就已经感觉到十分快乐了吗?这才是育儿的出发点。

  可是,当孩子渐渐长大,我们也改变了对他们的看法,开始用否定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不行”、“不可以”的字眼频繁地出现在我们对孩子的话语中,母子间的信赖关系就这样一点点地被摧毁。原来喜欢一动不动听妈妈话的孩子不见了,只剩下一个从不老实坐着,喜欢乱动的孩子。他会把梳妆台上、桌子上的东西随处乱扔;他会爬上桌子,不管你是否允许;他对你要他看的画册和卡片置之不理,不是东张西望,动手动脚,就是逃到一边。


  于是,妈妈们颇受打击,试图想改变这一切,于是话语里出现了“不行”、“不准”等字眼,而这些恰恰是不承认孩子的否定性语言。孩子被人否定后会怎么做呢?他会对否定自己的人不再信任。孩子不得不随着家长的变化而变化。孩子在成长,在改变,但是家长却总是不能很好地跟上孩子的变化。

  一直以来按照母亲想法长大的孩子,突然有一天觉醒了,不听话了。大多数母亲绝不允许这样,她们还是希望孩子能像以前那样听话,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面对孩子突然出现的变化,母亲们不知所措,更不知道缘何而起,只是一味地认定绝不能让孩子胡闹,不能听之任之,要改正他。她们想让孩子还像以前那样乖乖地看图片,静静地听妈妈讲故事。

  她们对不听话的孩子头痛不已,却又无计可施,害怕这样下去自己原来的努力都会付诸东流,这是所有母亲共同的烦恼。但是,那些高明的母亲就能顺利地闯过这个难关。

  何谓高明的母亲呢?与一般的母亲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高明母亲的秘诀,就是能做到承认孩子、肯定孩子。高明与否,要看一个母亲在孩子发生变化的这个阶段能否对其给以承认。对于否定自己的家长,孩子会产生不信任,会产生反抗的心理。相反地,对于肯定自己行为的家长,孩子则会产生更多的信任,自会慢慢地懂事起来。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http://www./viewnews-2096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