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凤凰印像:斗蟋的记忆

 闲之寻味 2012-06-08
“秋兴”,亦为斗蟋蟀的别称,我还把它解释为秋天的野兴。一谈湘西,人们自然会念及被称为“湘西的歌者”的沈从文。因为他毕生数百万字的创作,绝大多数是写湘西和写给湘西的。小说《边城》里,描述了从沈从文上私塾时的逃学生活:到城外庙看街景,涨水时看热闹,逃学去游泳,抓蟋蟀和斗蟋蟀,听大自然界中各种奇特的声音。有幸,我们观赏到了凤凰人的“秋兴”。

    湘西的民间竞技活动繁多,风趣活跃。其中就有斗蟋蟀。玩蟋蟀也可算是一种国粹了。大城市乐此道者为数众多;而湘西凤凰等地,斗蟋蟀之风历来盛行,同时还有丰富的蟋蟀资源。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3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4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5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6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7

 

    湖南的“秋兴”,有着光荣传统。50年代初,蟋蟀风靡长沙。过去的长沙人不知道蟋蟀的几乎没有。一到金秋,街巷少年常三三两两,持罐蹲地而斗,老行家一旦对某几只蟋蟀有兴趣,便会取出揣在怀中的一根细小竹管,轻拍几下,便有一根精致的芡草应声而出,若是交斗中一只蟋蟀走下风,经他们这么一芡,便又能兴奋起来,重扬斗志,常常还有恶口回头,甚至反败为胜。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8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9

    引斗得工具叫芡草:一般用蒸熟后特制的日菣草或马尾鬃草杆,高档的为牛角制成,这是不小的工夫,腰细,弹韧性佳,绕个圈儿也不会断,能立刻复位;十三根幼鼠直须扎在杆头,十分工整,何以用十三根鼠须呢?因鼠须细,软,定型,在十二生肖里鼠排第一位,十二过后,又从鼠开始了

    可别小看这芡草的活儿,既要深知虫性,又要细致的技巧和手感,是人虫沟通的无声语言。一头蟋蟀在争斗中能否把潜力全部发挥出来,跟芡草有极大的关系。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0

   俗说,驼背将军粉底青,交口发力重千钧。好的蟋蟀,见面就会是重口先发制人,同时在交口的一瞬间,全身还会有极大的爆发力。当时双方蟋蟀下盆以后,因为都十分武烈,竟来不及芡草就正面遭遇上起口来。只一瞬,两个虫子就如火车碰头一样的一个千钧重口,饶须发叫,这是占据上风的信号。玩蟋蟀都会犯上同一个毛病:贪斗。很多优质的蟋蟀就是因为频斗而败阵的。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1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2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3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4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5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6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7

    秋兴,用蟋蟀相斗取乐,流行于全国多数地区。真正的蟋蟀名产地,山东宁津是蟋蟀王国王冠上的宝石,宁津种的蟋蟀头大,项大,腿大,皮色好,还有北方干旱区虫的体质、顽强的斗性、耐力、凶悍,有咬死不败的烈性。所以近些年来全国蟋蟀大赛中,宁津种的蟋蟀多获冠军。

    蟋蟀生长的适应性很强,只要有杂草生长的地方,就可能有蟋蟀生长生存。如果要求蟋蟀生长的个大体强,皮色好,与地质、地貌、地形就很有讲究了,与蟋蟀的发育体质很有关系。很多书上也提到,深色土中出淡色虫大多善斗,淡色土中出深色虫必凶。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8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9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0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1

    蟋蟀的种类在中国,有30多个品种。饲养并用于角斗的蟋蟀,归属于 “斗蟋”。斗蟋蟀始于唐代,盛于宋代。清代时活动益发讲究,蟋蟀要求无“四病”(仰头、卷须、练牙、踢腿),外观颜色也有尊卑之分,“白不如黑,黑不如赤、赤不如黄”。

    蟋蟀相斗,要挑重量与大小差不多的,用芡草引斗,让他们互吹较量,几经交锋,败的退却,胜的张翅长鸣。这种休闲方式很残酷。斗蟋多为雄性,为保卫自己的领地或争夺配偶权而相互撕咬。二虫鏖战,战败一方或是逃之夭夭或是退出争斗,鲜有“战死沙场”的情况。

    凤凰斗蟋名人: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大名鼎鼎的天星寨主,虽不算是斗蟋人,可经常为名人们去野地里选蟋。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凤凰斗蟋名人:天星寨主的外甥。那个难忘夜晚的拍斗蟋,就是在他家中进行的,一伙人大闹现场,鞠躬致谢!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凤凰斗蟋名人:天星寨主的公子,那几日情绪不佳,与吉首的玩家斗了一场,大败而归。

 

    斗蟋玩家会花大量时间来挑选合意的蟋蟀。头大腿大触须直是善斗蟋蟀的特质。蟋蟀的食量很小,只吃少量米就够了。一些斗蟀爱好者为了让蟋蟀更勇猛,会给它们吃激素,苍蝇幼虫。更有勇猛的:专让蚊子叮出胳膊血,然后一并拍死喂蟋。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2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3

    娱乐性的斗蟋蟀,是在陶制或磁制的蛐蛐罐中进行。两雄相遇,一场激战就开始了。先猛烈振翅鸣叫,一是给自己加油鼓劲,二是要灭灭对手的威风,然后呲牙咧嘴的开始决斗。头顶脚踢,卷动着长触须,不停地转身,寻找有利位置,勇敢扑杀。

    几个回合之后,弱者垂头丧气,败下阵去,胜者仰头挺胸,趾高气昂。斗蟋蟀有一定的规矩。按称重配对,由于斗蟋的重量不超过1克,因此操作起来挺复杂。滑开盖子,用一根草叶小心地将蟋蟀引到一只竹筒中,然后用这只竹筒将蟋蟀送入塑料斗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4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5

  看客们的品评比较,是两只蟋蟀的腿有多粗,须有多直,颚有多大。颤动草叶,引逗着蟋蟀的触须,使它变得张牙舞爪,怒气冲冲。为了表示它们已做好战斗准备,对战双方,通常是雄性,会磨擦翅膀,发出熟悉的唧唧声,正是这种声音让蟋蟀得名“蛐蛐”。

  当分隔双方的塑料片被拿起时,两只小小的角斗士开始兵刃相见,不断快速撕咬着对方的尖齿,腿脚和脑袋。有的蟋蟀被咬得缺肢断腿,被对手用职业摔跤的姿势甩过斗盆,每轮比赛将持续一两分钟。

  角斗是激烈的,但很少致命。通常会有一只蟋蟀认输逃跑或跳出斗盆。斗败的蟋蟀往往会被生气的主人扔到大街上。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6  高地兄拍,上桌的那个大黄蟋,自然是庚王虎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7 妹莉所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