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交响曲乐章8:科学方法之曲

 小袤 2012-06-08

科学交响曲乐章8:科学方法之曲

 

科学方法,

是指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

为获得科学知识体系,

所遵循或运用的规则,

手段和途径;

也是人类在创新实践活动中,

所采用的思路、程序和过程;

以及所采用的技巧和模式等。

 

科学方法种类繁多:

既有普适方法,

适合科学所有学科;

又有特殊方法,

适合于科学中各自的学科;

甚至还有一些专门性的技巧,

适合于专门的学科。

 

因此,

科学方法,

可分为三个层次:

单学科方法,

即专门的科学方法;

多学科方法,

即一般科学方法;

适用于自然科学

与人文社会学

全学科方法,

即最普遍的方法论,

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方法。

 

科学方法,

又可分为三大部类:

第一类为经验方法,

包括观察、测量、实验的方法;

第二类为理性方法,

包括逻辑、数学、统计方的法;

第三类为臻美方法,

包括直觉、对称、类比方法。

 

然而科学方法,

不是机械的程式或程序,

也不是僵化的教条方法,

这蕴含三层意义:

一是科学方法是多元的方法:

它既包括较为有序的,

经验方法和理性方法;

也包括不很有序,

或很不有序的臻美方法;

它甚至宽容或欢迎,

创造性的心理活动:

诸如无序的猜测、想象,

以及灵感、顿悟、幻想等等,

尤其是做假设或假说的情形。

 

二是科学方法具有创新性:

一般伟大的科学发现或发明,

都没有固有的方式,

也都没有现成的方法可循。

科学大师们,

往往能在已有的方法中,

保持必要的张力,

或伴随着创造出新的方法。

 

三是科学方法是开放的方法:

它向各种后来的

合理性的方法,

都敞开大门而欢迎。

诸如系统方法,

计算机模拟方法,

以及非理性的方法,

诸如拟人化方法,

目的论方法,

宇宙宗教思维方法等。

 

如像直觉、灵感、顿悟

以及洞察力,

甚至运气一类的因素,

也常常起作用。

这样的例子,

充满在整部科学史中。

 

有不少科学家仅仅根据,

很不充分的数据,

很少一点实验结果,

有时甚至没有实验结果,

便突然灵机一动,

得出判断或论断,

它既合乎事实,

也特别的有用。

如果按部就班,

通过上述科学方法进行,

就可能要用,

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例如:

凯库勒[1]就是在邮车中,

打瞌睡的时候,

突然领悟到苯的化学结构。

洛维由于一觉醒于夜半,

突然得到,

神经刺激的化学传导问题的答案。

格拉泽[2]无聊地凝视着一杯啤酒,

才得到了气泡室的想法。

 

然而这绝对不是说,

一切都可以凭好运气,

得到想要的结果。

这样的“好运气”,

仅只属于特定的人们,

他们必须具有最好领悟力。

换句话说,

有些人之所以会碰上“好运气”,

只是因为他们,

具有十分敏锐的直觉和洞察力,

而这种敏锐的直觉和洞察力,

则是依靠他们丰富的经验;

深刻的理解力;

以及平时爱动脑筋思考;

所换来的“好运气”。

 

在科学发展过程中,

所运用的正确方法,

具有以下特点和特征:

一是鲜明的认识主体性,

即主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

二是充分的合乎规律性,

是以合乎理论规律,

为主干的程序性;

三是高度的保真性,

具有观察、实验,

以及数学方法有机结合的特征。

对研究对象进行量的考察,

保证所获得的实验事实,

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

 

在科学方法的形成和演化中,

划时代科学理论的诞生;

或出现杰出科学家群体时期;

或出现集科学家与哲学家,

于一身的哲人科学家。

这些对于科学和科学方法进程,

起着举足轻重的独特作用。



[1]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凯库勒·冯·斯特拉多尼茨Friedrich August Kekulé von Stradonitz1829971896713),德国有机化学家

凯库勒出生于达姆施塔特一个旧式波希米亚贵族家庭。1847年进入吉森大学就读,在李比希的影响下选择攻读化学,1856年起在海德堡大学担任私讲师,1858根特大学担任全职教授,1867起在波恩大学任教授,广泛研究含化合物,尤其是,并提出了苯的环状结构。1857,凯库勒提出,碳原子为四价原子。

据凯库勒本人的著作称,他在梦见一条首尾相接的时候,发现了苯环结构。而这个传奇的梦则是源于他经年累月的对碳碳的研究。凯库勒声称他解决了碳原子何以能同时跟四个原子结合的原因。在他的说法通过出版得到广泛接受之后,20世纪20年代早期出版的凯库勒传记却得出结论,他对于碳原子的四价学说,事实上得益于库伯1831年—1892年)先前的研究。此外,德国化学家劳施密特1821年—1895年)也早在1862年就先于凯库勒描述了苯的环状结构,尽管他并没有给出证明。

1895凯库勒由德皇威廉二世封为贵族,授权在其名字之后加上“冯·斯特拉多尼茨”的名号,意指在波希米亚名为斯特拉多尼茨的古代封邑。最初的五届诺贝尔奖化学奖得主中,他的学生占了三届。

 

[2] 唐纳德·阿瑟·格拉泽Donald Arthur Glaser19269月21,生于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美国物理学家,1960诺贝尔物理学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