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乘风破浪正当时
2012-06-08 | 阅:  转:  |  分享 
  
乘风破浪正当时

郧县民政局在移民一线创先争优



悠悠汉江水,浓浓离别情!郧县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腹地,是全省为数不多的主要淹没区之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涉及郧县移民外迁总人数为30264人,移民任务十分艰巨。郧县民政局在全县移民工作中,承担着8个移民乡镇外迁移民民政救助对象对接工作,同时又承担着安阳镇试点移民、城关镇菜园村和柳陂镇舒家村移民外迁的包保工作。对此,郧县民政局党委一班人带领全体民政党员干部,本着“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围绕县委、政府移民中心工作,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真心实意服务移民,脚踏实地为移民分忧,在移民工作一线全力创先争优。



移民对接,民政人以诚相待,全力以赴



南水北调移民是一项国策,是惠及民生的重大行动,同样也是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移民之初,需要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积极做通移民的思想工作,打消其思想顾虑。对移民中的民政对象来说,首要考虑的是移民后能否再继续享受民政救助政策。为此,局党委迅速布置全县外迁移民民政救助对象与迁安地的衔接工作,以保证民政救助对象不因移民而影响到其合法权益,确保各类民政救助政策落到实处。

元月12日,全县试点移民搬迁组织动员会后,局长魏明成就召开领导班子会,专题研究移民中民政救助对象的对接工作,同时组织专班、安排专人制定外迁移民救助对象转移工作方案,分别就转移的救助类别、时间界定、操作程序、交接手续、证件发放和相关要求都做了详细安排,并及时上报县移民指挥部。春节前,县民政局党委就组建移民工作专班分赴有移民任务的乡镇,对外迁的各类民政救助对象进行摸底,与乡镇民政办主任一道做好民政对象的表册核对和审查工作,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将外迁民政对象的底数全部摸清摸准,做好移民前的基础性工作。

为做好安阳镇移民试点工作,2月22日(正月初九),郧县民政局安排专班前往团风县民政局就安阳镇龙门塘、余咀、青龙3个试点村117户275名民政救助对象所有资料和手续进行了交接,团风县民政局迅速为外迁移民制发存折和银行卡,并交付到郧县民政局。试点移民自郧县起程时,由郧县民政局将存折和银行卡交付到移民手中。从2010年4月起移民中的民政对象从团风县民政局开始续领救助金。试点的成功对接为后期移民民政对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为确保后续移民民政对接工作,郧县民政局党委组建民政对接专班,兵分三路,分赴12个移民安置地民政局,局长魏明成亲自带队前往武汉蔡甸、汉南民政局,寻求主动对接,双方就移民民政对接的细节达成共识。

郧县移民外迁总人数为30264人,其中涉及民政救助对象有1485户,2185人。占移迁总人数的6.8%。民政救助对象主要包含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农村散居孤儿以及重点优抚对象,大多属于弱势群体。在会商过程中,双方民政局一致认为,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民政部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共同做好移民安置工作,真心实意地为移民民政对象服务。武汉市蔡甸区民政局长刘秋云表示:“郧县移民为南水北调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对迁到蔡甸的移民,我们将高看一眼,厚爱一分,优先一步,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温暖他们的心!”对因地区差异造成民政对象救助标准不一致的,汉南区民政局局长王跃进慷慨地说:“凡迁来的移民我们全部按就高不就低的标准执行,以保证移民的利益不受损害。”对安置地民政局的高义,局长魏明成连声表示感谢!双方就移民民政对象的对接以会议纪要的形式达成协议,从而解除了所有外迁移民救助对象的后顾之忧。



包保菜园,民政人不辞劳苦,甘于奉献



年初,根据县移民指挥部的安排,县民政局作为菜园村移民包保单位,对菜园村29户139人的移民进行包保落实。自接领该任务后,县民政局党委迅速成立专班,抽调精干人员,进村入户,发放资料、张贴标语,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移民政策。菜园村位于郧县城乡结合部,村内居民多以种菜为生,年收入不菲,家境条件相对不错。此次移民主要是针对土地被淹的对象,特有的区位优势及地理条件,加上故土情结,导致搬迁对象对移民抵触情绪极大,时常捉迷藏似的躲避着包保队员。为做通移民思想工作,包保队员们在村组干部的指引下,尾随着移民到田间、到小路、到菜市场,想方设法与移民搭讪,使尽招数与移民话家常,拉近与移民的感情。凡移民所到之处,皆有包保队员的踪影。在队员们苦口婆心的多方劝说下,消除了部分移民的思想疙瘩。

由于移民白天大多在田间劳作,家家铁将军把门,只有在夜深人静时,才能找得到人。为此,每逢午夜,县民政局党委组织党员骨干力量,分成几个小组,分赴包保对象家中做说服工作。就这样,连续工作了十多个昼夜,终于一家家做通了工作。

为了解安置地建房情况,县民政局党委主动与迁安地对接,消除移民的顾虑,利用每周双休日,组织带领移民家中成员轮流赶赴南漳了解建房情况,从房屋选址、规划到最后装修完工,移民都全程参与,为后期的顺利移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月14日,菜园村139名移民,无一遗漏的踏上前往南漳县城的客车,为城关镇移民外迁赢得了“开门红”,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县移民指挥部的高度评价。



移师柳陂,民政人临危受命,沉着应对



8月上旬,因柳陂镇移民任务较重,根据县移民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临时将县民政局移民包保任务从城关镇菜园村紧急抽调到柳陂镇舒家沟村。接到包保任务后,民政局党委高度重视,迅速召开移民包保会议,把工作队员的思想统一到当前移民工作大局上来,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上来,要求以必胜的信心完成移师柳陂镇舒家沟村移民包保任务。

会后,局党委迅速成立了移民常驻工作队,并组建包保工作队,所有的局党委班子成员全上、共产党员全上、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全上,按每户一人,共抽调43名精税力量,全体包保队员全部深入到柳陂镇舒家沟村9组,与包保的对象“对门户”,与移民交谈,倾听民声,做好思想安抚工作,协助搞好“六清”兑现,协调解决好家庭、邻里等纠纷,尽最大努力满足移民们提出的各种合理诉求。

柳陂镇舒家沟村位于郧县城关与十堰市结合部,高速公路进出口附近,村民们全部以种菜为主,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地理优势,照移民们自己的话说就是:“随便到菜园子转转就能变俩钱。”起初,包保队员们进驻后,想方设法与村民接触,由于村民们的抵触情绪很大,常常是碰一鼻子灰,有时还遭一些不明事理的村民谩骂。这一下,工作队员们全都蔫了,工作局面难以打开,怎么办?局党委迅速召开紧急会议,动员所有工作队员不要气馁。局长魏明成强调:“我们每一个人要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胸襟和气度去接纳和应对,以移民工作大局为重,迎难而上,克难攻坚,以钢的意志,铁的纪律,战斗的姿态推进工作。”

为摸清每一户移民群众家中的具体情况,工作队员们只好硬着头皮奔向各自的包保户,笑脸相向,锲而不舍的耐着性子与村民搭讪,时间一久,一来二去,总算混个脸熟,与村民的关系也逐渐融洽起来。村民对移民潜江由最初的抵制到最后慢慢接受,有的村民也渐渐向着工作队员们说话,劝说左邻右舍,工作局面逐渐得以打开。

局党委班子中党委书记、副局长兰田金,党委委员、副局长贺兴权属柳陂籍,他们充分利用本土人的优势,与移民话家常,攀亲戚,拉感情。移民龚义新一家对搬迁不理解,工作队员常常吃闭门羹,贺兴权利用龚义新在县联社工作的哥哥为其做工作,很快做通龚义新一家的思想工作。移民曹占军一家开始拒不与任何队员说话,兰田金多方打探,绕了很大的弯子才与他家攀成了远房亲戚,问题迎刃而解。

11月10日上午,舒家沟村移民已开始进入倒计时,全县在柳陂镇召开了移民攻坚动员大会,当天下午民政局又召开移民工作队员会,局机关和二级单位的包保责任人共43人参加了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本次包保工作的任务目标、工作要求、工作纪律和后勤保障等,严格实行移民包保责任到人,不能出一点纰漏。

11月14日,全体包保队员冒雨帮助移民搬家具上车,并为每位移民送上午餐和晚餐,送上一只水杯和一把雨伞。夜幕降临,又为每户配备了一只手电筒。当天晚上,包保队员与移民们围着熊熊大火席地而坐,拉开话匣子彻夜长谈,陪移民们度过了在老家的最后一个夜晚。15日凌晨三点左右,工作队员帮着各自包保的对象,提着包裹、抱着小孩、搀着老人,将移民们有序地送上豪华大巴。随着队员们一声声“一路顺风!”的深切叮咛,满载着郧县柳陂镇舒家沟村的移民车队缓缓从村口驶出,向潜江市光华农场六中队进发,欢送的工作队员们一个个如释重负,疲惫的神态顿时一扫而光。

风劲帆满海天阔,俯指波涛更从容。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移民把民政人的斗志和信心空前凝聚,民政人用他们特有的细腻与委婉,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润着移民的心田,一一化解了移民心中的疙瘩。经历此次移民包保工作的洗礼和锤炼,民政系统的党员干部个个勇于挺立潮头、奋勇当先,乘风破浪、创先争优,去迎接新的更大的挑战。(郧县民政局孙鸿)























2









献花(0)
+1
(本文系仰视苍穹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