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外紫禁城·沈阳故宫

 民间中医无择 2012-06-09
 

                             关外紫禁城·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又称后金故宫、盛京皇宫。始建于公元1625年,是清朝入关前建造的皇宫,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使用的宫殿,占地六万平方米,建成于1636年(清崇德元年),全部建筑九十余所,三百余间。清朝入关后对盛京皇宫又进行了保护和扩建,到乾隆时基本形成今日规模。沈阳故宫以独特的历史、地理条件和浓郁的满族特色而迥异于北京故宫,现已辟为沈阳故宫博物院,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故宫构成了中国仅存的两大完整的明清皇宫建筑群,2004年7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及沈阳的明清皇家宫殿”项目。
  与北京故宫相比,沈阳故宫建筑风格上更添有满、蒙的特色。在布局上,东路大政殿、十王亭建筑群布局仿照八旗行军帐殿(大幄次)的布局。中路的特点则是“宫高殿低”,居住部分位于高台之上,俯瞰理政的正殿区域,这是来源于满族人喜居于台岗之上的生活习惯。在建筑风格上,以汉族建筑风格为主,兼备了蒙、藏艺术。
 

关外紫禁城路沈阳故宫

↑ 1P

  沈阳故宫独有的八角重檐亭式建筑——大政殿,俗称八角殿。始建于1625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营建的重要宫殿,是盛京皇宫内最庄严最神圣的地方。八角重檐攒尖式,八面出廊,其下为须弥座台基。殿顶满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中相轮火焰珠顶,宝顶周围有八条铁链各与力士相连。大政殿用于举行大典,如皇帝即位,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等。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举行重大典礼及重要政治活动的场所。1644年(顺治元年)皇帝福临在此登基继位。

关外紫禁城路沈阳故宫

↑ 2P  殿前两明柱各有金龙盘柱

关外紫禁城路沈阳故宫

↑ 3P

关外紫禁城路沈阳故宫

↑ 4P  殿内为梵文天花和降龙藻井。殿内设有宝座、屏风及熏炉、香亭、鹤式烛台等

关外紫禁城路沈阳故宫

↑ 5P

  大政殿前广场两侧,以倒“八”字排如雁行的亭式建筑为“十王亭”,是清朝入关前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在皇宫内办公的地方。因建筑在修缮,全都架有脚手架,所以只这样做焦外拍了一张。

关外紫禁城路沈阳故宫

↑ 6P

  中路大清门:又称“午朝门”,俗称午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它是一座面阔五间的硬山式建筑,房顶满铺琉璃瓦,饰以绿剪边。此门庄严富丽,与整个宫殿建筑混成一体,显得十分协调。

关外紫禁城路沈阳故宫

↑ 7P

  大清门后的崇政殿:又称“金銮殿”,通称“正殿”,是沈阳故宫最重要的建筑。整座大殿全是木结构,殿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脊饰五彩琉璃龙纹及火焰珠。是皇太极处理政务、接见使臣的场所,清代历朝皇帝东巡祭祖时也在此听朝理政。

关外紫禁城路沈阳故宫

↑ 8P

关外紫禁城路沈阳故宫

↑ 9P

关外紫禁城路沈阳故宫

↑ 10P

关外紫禁城路沈阳故宫

↑ 11P

  崇政殿后的凤凰楼:原名“翔凤楼”,为清宁宫内院的门楼。高三层,歇山顶,面阔进深各为三间。曾是皇帝计划军政要事和举行宴会之地,清朝入关后改为存放历代实录、玉牒、“御影”以及玉玺的场所。正反两面都在修缮,架着脚手架,只侧面拍了张。

关外紫禁城路沈阳故宫

↑ 12P

  清宁宫,原称“正宫”,1625年前后修建,是皇太极登基之前的王府所在地。位于高3.8米的高台之上,前有凤凰楼,四周为高墙,构成独立的城堡式建筑。宫殿为五间十一檩硬山式建筑,绿剪边黄琉璃瓦。东边一间为帝后寝宫,西边四间为神堂,是萨满教祭祀之所。宫前有索伦杆,东为东配宫、关雎宫、永和宫,西为西配宫、麟趾宫、衍庆宫。

关外紫禁城路沈阳故宫

↑ 13P  清宁宫内的神堂

关外紫禁城路沈阳故宫

↑ 14P  关雎宫,是皇太极最钟爱的宸妃“海兰珠”的寝宫,吊在房顶的摇篮是满族的一大怪。

关外紫禁城路沈阳故宫

↑ 15P  宫内唯一的烟道,共十二层,恰巧与大清的十二朝吻合

关外紫禁城路沈阳故宫

↑ 16P  清宁宫后的台阶,由此可下到后花园

关外紫禁城路沈阳故宫

↑ 17P  西路的戏台,另还有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等

关外紫禁城路沈阳故宫

↑ 18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