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盘县自然地理
2012-06-09 | 阅:  转:  |  分享 
  
盘县概况

盘县地处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是贵州西大门,属中国凉都·六盘水市,国土面积4056平方公里,辖37个乡镇、450个行政村、49个社区(居委会),人口118万,境内聚居着汉、彝、苗、白、回等27个民族,有着独特的区位、交通、资源和大企业集中等优势,被誉为“滇黔锁钥”、“川黔要塞”、“金三角下的一颗明珠”。

盘县物产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铜、黄金等20多种,其中煤炭资源以储量大、品种全、质量优等特点著称,现已探明储量105亿吨,远景储量380亿吨,储量分别占全市、全省的60%和15%,境内有盘江精煤公司、盘县电厂、盘南电厂、盘南煤矿、松河煤矿等大中型煤电企业及200余家地方煤炭企业,是贵州省的重点产煤县和“黔电送粤”重要电源点,被誉为“煤电之都”。盘县文化底蕴深厚,润泽后世,距今约20至30万年前的古人类文化遗址“盘县大洞”扬名中外;被誉为佛教八小名山的“丹霞山”孤峰耸立;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亲临贵州盘县境内考察,《徐霞客游记》称赞盘县说:“是城文运,非他卫可比……实为贵竹(筑)之首。”记载了“碧云洞”喀斯特溶洞景观千奇百怪;历经六百余年历史洗礼的“双凤古城”独具魅力;红二·六军团盘县会议会址以及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绽放异彩,有彝族火把节、回族古尔邦节、布依族歌节等民族节日,深受国内外人士青睐;文化繁荣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被誉为“文运盘县”。盘县自然气候舒适宜人,山川秀美,风光旖旎,气候凉爽,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2℃,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9%,有大洞竹海、古银杏、坡上草原三个省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区内景观集险、奇、秀于一体,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特别是有“活化石”之称的千年古银杏树群,银杏在盘县广泛分布,被誉为“银杏之城”。盘县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是由黔入滇的交通要道,商贾云集,古风犹存,320国道、国家高速公路G60镇胜段横穿东西,212省道和在建的水盘高速公路纵贯南北,“一横一纵一环线”公路网和100分钟县域经济圈基本建成,长(沙)昆(明)快速铁路客运专线、毕(节)水(城)兴(义)高速公路加快建设,贵(阳)昆(明)铁路盘西支线、南(宁)昆(明)铁路、水(城)红(果)铁路在盘县县城红果交汇,已成为贵州省西部重要陆路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发展快速。

“十一五”期末,盘县实现了“五个基本”战略目标,已基本建成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煤化工基地;基本实现总体小康、步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建成和谐文明、现代开放的中等城市框架;基本建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快捷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基本建成“中国煤电化大县、贵州畜牧大县和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从2005年到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由78.67亿元增加到210亿元,年均增长17.15%;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75亿元,年均增长21.37%;全县财政总收入由11.03亿元增加到48.14亿元,其中县级一般预算收入由4.5亿元增加到19.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9.6%和34.29%;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23元增加到3529元,年均增长16.73%,全县综合实力位居中国西部百强县第21位、贵州经济强县第2位,跻身全国中小城市最具区域带动力和最具投资潜力百强。

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264.1亿元,增长19.1%;工业总产值达44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335亿元,分别增长25.57%和34%;财政总收入达54.61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5.87亿元,分别增长13.44%和31.67%;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40亿元,增长1.0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2亿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305元,增长22%;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达210亿元和115亿元,分别增长20.35%和21%,综合实力位居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19位,贵州经济强县第1位,连续四年跻身全国中小城市最具区域带动力和最具投资潜力百强。

“十二五”时期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到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560亿元,年均增长19%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16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30%以上;全县财政总收入100亿元以上,其中县级一般预算收入50亿元以上,年均分别增长20%以上;全县工业总产值力争达14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96元,年均增长15%。盘县将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家支持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阶段扶贫开发、东部产业转移等重要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主基调,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首要抓园区、核心抓招商、突破抓转型、跨越抓项目”的要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重点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城镇化带动战略、农业产业化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努力将盘县县城红果打造成区域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山水园林城市,建设成为贵州西部充满活力、富有魅力、宜居宜业的大城市,努力将盘县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和新型材料生产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区,努力跻身西部十强县、全国百强县。



盘县自然地理

盘县位于贵州西部、六盘水市西南部,地处滇、黔、桂三省结合部,素有“滇黔咽喉”之称,周边与水城县、普安县、兴义市和云南省富源县、宣威市接壤。全境南北长107公里,东西宽66公里,总面积4056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地红果经济开发区。盘县区位优势突出,交通便利。盘县地处贵阳和昆明、南宁和成都(重庆)的几何结点上,境内320国道镇胜高速公路横贯东西,212省道和在建的水盘高速公路纵贯南北;贵昆铁路盘西支线、南昆铁路、水红铁路在红果交汇,为盘县东进贵阳,西出昆明,北上川渝,南下两广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是贵州西部乃至西南地区的重要陆路交通枢纽,被誉为“金三角下的一颗明珠”。此外,在建的英柏、柏火、红威等地方二级公路环线,与镇胜高速、水盘高速公路在境内形成一横一纵(高速公路)一环线(二级公路)的公路骨架路网,为盘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盘县矿产资源丰富,煤电产业发展迅速。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铜、黄金、铅、锌等20多种,其中煤炭资源以储量大、品种全、质量优(特别是松河井田的煤炭资源是长江以南最好的主焦煤)等特点著称,现已探明储量105亿吨,远景储量380亿吨,为全省储量的15%,占全市储量的60%左右,是全省乃至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目前全县原煤生产能力近3000万吨,电力装机360万千瓦。境内有盘江煤电(集团)有限公司、盘县发电厂、盘南电厂等国有大中型企业,有在建的年产1000万吨的响水煤矿和年产240万吨的松河煤矿。依托煤炭资源优势,盘县将建成贵州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煤化工基地,建成国家“西电东送”和“黔电送粤”的重要电源点盘县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地处云贵高原中部过渡地带,是珠江水系南北盘江支流的分水岭,地势西南高,中南部隆起,东部和南部较低,平均海拔1700米,最高海拔2865米,最低海拔735米,相对高差2130米,立体气候明显,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森林覆盖率36.96%。可直接利用的宜林宜牧荒山荒坡378.5万亩,为农业、林业、畜牧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盘县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年均降雨量1400毫米,年平均气温15.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凉都?六盘水的重要组成部分。

盘县历史沿革

盘县历史悠久,有距今约3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盘县大洞(原名十里大洞)。古为夜郎地,汉属宛温。晋隶宁州,刘宋时置西安县,南齐称西宁县。唐初为训州地,贞观八年(634年)置盘州,天宝后至宋代为于矢部(齐弥部)地。元初置普安路。后升招讨司,继改宣抚司,复为普安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卫府并设,改普安路为普安府,另置普山府(土府),土流二知府与卫同地分治。后普山府废,普安卫升军民指挥使司(后变废,复称卫)。永乐元年(1043年)设普安安抚司,十三年(1415年)安抚司废,改置普安州。

万历十四年(1586年),迁普安州与普安卫同城而治。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析州属三营三里地置普安县,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裁普安卫并入普安州。嘉庆十四年(1809年)升普安州为直隶州,十六年改普安州为普安直隶厅。宣统元年(1909年)改盘州厅。民国2年(1913年)改盘县。解放后仍为盘县。20世纪60年代,国家开展“三线建设”,为开发盘县煤田,于1965年由盘县划出9个公社,云南宣威划出3个公社设盘县矿区(后改称盘县特区)。1970年,盘县特区与盘县合并,仍名为盘县特区。1985年末,特区辖17个区(镇),93个乡(镇);有汉、彝、布依、回、苗、白等28个民族。1993年“建、并、撤”后,全县辖37个乡镇、747个行政村,后经合并为450个村。1999年更名盘县,县政府驻地搬迁红果,到2003年底全县有人口1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95万人。

盘县行政区划

全境南北长107公里,东西宽66公里,总面积4056平方公里。全县辖37个乡镇(20个镇、6个乡、11个民族乡:红果镇、城关镇、板桥镇、水塘镇、民主镇、大山镇、保田镇、老厂镇、玛依镇、石桥镇、平关镇、响水镇、火铺镇、乐民镇、西冲镇、断江镇、盘江镇、柏果镇、洒基镇、刘官、忠义乡、新民乡、普田回族乡、珠东乡、两河乡、滑石乡、鸡场坪彝族乡、松河彝族乡、坪地彝族乡、四格彝族乡、淤泥彝族乡、普古彝族苗族乡、旧营白族彝族苗族乡、羊场布依族白族苗族乡、保基苗族彝族乡、英武乡、马场彝族苗族乡)、450个行政村、5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18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9.2万,有汉、彝、苗、回、白、布依等27个民族;农业人口96万。县人民政府驻地红果经济开发区。

盘县2010年经济社会的主要发展特点

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三个突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预计完成210.88亿元,增长15.2%;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完成118亿元,增长45.25%;财政总收入突破40亿元,完成40.48亿元,增长18.11%,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9.65亿元,增长26.4%。其他指标完成情况较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5.17亿元,增长20.1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10元,增长15.53%;城镇化率达到32.5%;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进展,共引进项目20个,实际到位资金27.03亿元,增长33.15%。二是发展基础进一步巩固。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县级财政共投入各项支农专项资金1.75亿元,增长17.34%。克服特大干旱影响,粮食产量达到35.3万吨。蔬菜、马铃薯、茶叶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收购烟叶18.09万担,实现烟农增收1200万元。畜牧业进一步发展,大牲畜存栏达22.84万头,增长8.33%。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总产值完成354.3亿元,增长17.35%,增加值完成141.14亿元,增长18.4%。全年原煤产量突破3000万吨,达到3326.89万吨,增长15%,其中地方原煤产量突破2000万吨,达到2039万吨,增长31.37%;在盘县电厂1#和2#机组关停的基础上,全年发电量达到175亿度。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加强,取缔关闭了6家焦化企业和23家煤炭洗选企业,盘县电厂、盘南电厂发电机组脱硫设施全部建成投运,全年化学需氧量削减4074.6吨、二氧化硫削减15963.4吨,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金融、物流等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4亿元,增长15%。三是发展条件持续改善。坚持把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沪昆高铁盘县段正式开工建设,水盘高速公路盘县段扎实推进。红果环城东线、红威公路二期、羊场—英武—大山二级公路和鸡场坪至普古通乡油路建设有序开展。通村公路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新民至楼下、平关至迤车、鸡场坪至顺场、大坪地至羊场等运煤公路建设进度不断加快。全县新增二级公路78公里、通村公路22公里。目前,县境内拥有高速公路70公里、二级公路248.8公里、通村公路2353.4公里。白河沟水利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34亿元,鱼洞坝水利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68亿元,完成搭木桥、大滥滩、五星和龙滩口4座病险水库治理工程,完成16个烟水配套工程。建成小水窖2950口,解决了1.49万人、0.66万头大牲畜饮水安全问题。朱昌河等15座拟建水库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开工建设62个220kV及以下容量电网新建、改扩建工程,完成了5.7万户的农网改造工作。四是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大了民生工作力度。扶贫开发工作深入开展,全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1万人。城镇新增就业6982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6%以内。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年人均达到1260元,城市低保补助水平月人均达到26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76%。针对10月份以来物价上涨较快的问题,向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优抚对象、在校寄宿制学生发放临时价格补贴近2400万元;安排1230万元的医疗门诊费和医疗救助金,解决了1.14万名城乡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发放农村家庭生活用煤补助8200万元。农村危房改造、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凉都美好家园等工程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凉都美好家园共完成3042户,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共完成1811套,进一步缓解了住房困难家庭的居住问题。142个村的百村文明整村推进工作有效开展,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

全县综合实力排名中国西部百强县第21位、贵州经济强县第2位,跻盘县在第九届中国西部百强评选中列第22位身全国中小城市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和最具区域带动力百强。







献花(0)
+1
(本文系问上苍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