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多年前写的 (评论: 追忆似水年华)

 舂米的阿Q 2012-06-09
     今天读完了追忆似水年华的上册,这一册书整整看了二年多。毕竟是意识流的作品,开始读时很不适应,总是看着看着就睡着了。觉得作者是个神经病,一点点小事也胡思乱想出那么多东西。比如卖一杯牛奶,居然可以写出十几页的东西,然后就迷迷糊糊的想到了别的事,顺着就跑题了,走了好远好远,开车的汽笛又把人叫回来了,刚才想的事还没头没尾,后文中忘很一干二净。当作者想向你解释一件事的时候,他是想把自己想不明白的事说给你听,原本看来简单的事,经过耐心的讲解我们会越来越糊涂,而且每句至少要用上十个修辞词,一行上只印得下半句话。
  其实是我们一直是依先靠习惯和成见思考,而并不是用自己的眼情和心灵去观察和感受,举个例子,当你在学校里看见一个高大而绿色的东西,你的习惯靠诉你:“那是一颗树”,于是常常我们的思考就会到此止步,但是如果你被要求画他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些这颗树不同于其他树的东西,你会觉得他有点老,有点痛,枝干的形态肃穆而优雅,进而想起一些肃穆而优雅的人和事,于是开始猜想究竟是什么样的经历和信仰使这样“眼前的我们暂且还习惯称之为树”但是又不同于我们脑子里的树的那种有机生命体呈现出我们曾以为源自于我们但又在我们之外的世界上比比皆是的美。传统的语言只会加深我们对己有事物观察结果的重复和强化但不足以记录下你所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不同于成见的观点,因此当你向别人说起这种感受时,你不要说“树"这个词,那样使人堕落回成见中去,于是当你换上一种说法时,人就不懂了,也许有人看明白了,会说"这是一颗树",但这种自以为是的聪明人只看到的却恰恰是你认为普遍得不值得一提的东西,真正思想的精华其实就是那种人从来没有感受到的由一些己知的语汇构成的新组合所带来的那种独特的没有东西可以比照的感觉。就像调色一样,你把你语言中选一些灰色的,绿色的,神圣颜色的,悲苦颜色的词汇,用副词标定每种颜色的使用量,用水性的或是油性的句式连在一起,描述出你所看到的这个”独一无二的有机体“的色彩。阅读最重要的抛开了成见而从这种新的表达法中体会到的新感受。
  现在是喜欢得不很了,觉得生活中有许多自己都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那些没有理由的东西却成为日常生命中快乐和悲伤的主要内容。当我们老去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学着记述历史的方式总结自己的一生,会用因果和逻缉总结自己,生命就像演算的过程一样。生命不是这样的,常常伴我们活过来的是一些我们忘记的东西。朋友问候的表情有多少人还能记得。虚荣,迷惘,想入非非,伪装,这些各色的材料混杂在一起竞然是一种令人惊叹和留连的美。
  人的心灵并不是因为善良才美的,它是因为多彩而美的,因为不可琢磨而美。当我们要死去的时候,也许我们真的不会太在意一生中的对错与是非,但会为它的多彩而赞叹。最有趣的并不是对与错,而是如果你留心看,你会看到各色的恣态,那些不一定是值得赞美的,但却是你想象不到和理解不了的,成为罕见的颜料,当种种色彩交织在你人生的画卷上时,那会是一种令人炫晕的美。
  当读过这部书后,生活中就会多一份感悟也多一份苦恼:你会发现身边的很多人说话作事都太有道理了,缺少那分直觉和感性的元素,怀疑他们是不是有情感的动物。虽然模样各异,但似乎只有一颗运算的心。虽然有许多人成天把情感挂在嘴边,而且从正反多个角度说,装作为难的样子。但事实上“要么是为了卖俏,要么是为了炫耀”,用心和眼睛直面世界的人的思想常常不经过语言来编码的,所以真正是从生活中感受的人会觉得许多东西是难言的,即使说出来了也是常人难懂的话。
  当种话写成了书,就会成为没人读的经典《追忆似水年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