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猜谜”中寻找解卦玄机(上)

 SYH情丝丝 2012-06-10

    八卦以象告,针对不同的求测者和事情,卦象仅仅是一组信息载体。如何透过卦象去挖掘隐藏深处的信息核心,是预测师不断追求的过程。解卦的过程,如同猜谜。

1.陶渊明解卦

有一天,诗人陶渊明在郊外闲游,偶遇一少女在河边掩面啼哭,便上前询问缘由。那少女抽抽噎噎地说道:“适才遇一算卦先生,说俺是‘风流女,河边站,杨柳身子桃花面。算命打卦她没子,儿子生时娘不见。’”

陶渊明听罢,不禁拍额大笑,连说:“不要啼哭,算卦先生说的乃是一个谜语,是称赞你长得漂亮。”接着,陶渊明说出了谜底,少女果然破涕为笑。你能猜出谜底吗?

2.谜语

谜语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含奥秘的事物。它常常由谜面、谜目、谜底谜格构成。谜面制谜人向猜谜人表达谜语意思的载体,有多种形式(字、画、物等皆可)。谜目是谜面和谜底之间的媒介及纽带,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所要猜射事物的属性、分类范围和数量灯信息。谜底是根据谜面、谜目从两个已知条件下求出的“未知数”,这就是一条完整猜谜的全过程。谜格就是要猜谜的人,按照规定的格式,把谜底字的位置、读音、偏旁进行一番加工处理后,来扣合谜面。

其实,猜谜语和解卦在很大程度上,有着相似性。譬如说:谜面——卦象盘式;谜目——信息参数;谜格——解卦法则;谜底——正确答案。

图片

3.谜格给我们的启示。

在 1986年的春节晚会上,节目主持人给电视观众们出了一条谜语:制服成了坎肩。”要求猜参加晚会演出的一位歌唱演员的名字。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主持人宣布谜底是:“殷秀梅(因袖没)。”大家这才恍然大悟,不禁哄堂大笑。这条谜语就是用谜格制成的,用的是 “梨花格”。不过当时主持人没有点明。这是“梨花格”。

我们从常见的十多种谜格中,可以领悟到解卦的另外思维模式。

图片

3.1.移字类谜格。常常是通过变动谜底中一个或几个字的位置,再跟谜面相扣合。最主要的有四种:

[A]秋千格。例如:谜面为“大家看”(谜目为:打一名词)。谜格为“秋千格”。谜底为“观众”。解析:“大家”为众多,看为“观”,谜面转换为“众观”,必须倒过来,才可以扣合谜面得到正确答案为:观众。

[B]卷帘格。例如:党内不以官衔互称(卷帘格打一成语)。解析:谜面的意思会意成 “一块儿称同志”。其中“一块儿称”可以解释成 “合道”(“道”有说、叫、称等意思)。这样连起来就成了“合道同志”。把它倒读就是谜底:“志同道合”。

[C]上楼格。比如:慈母手中线 (上楼格打一昆虫名)。一看谜面,大家的眼前可能就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慈祥的母亲手拿棉线在辛勤地纺织。这不正是一幅娘纺织图吗?我们把假谜底“娘纺织”的头一个字移到最后,就是谜底:“纺织娘”。 

[D]下楼格。例如:玉田(下楼格打一艺术品名)。看了这个谜面大家可能有些纳闷,“玉田”两字到底能会意出什么意思来呢?会意法只是猜谜的方法之一,不能千篇一律,生搬硬套。这里要用新的方法破这个谜。从字义上不好下手,就从字形上入手。联系谜目,要猜一种艺术品名。而“国画”这种艺术品,从字形上看和“玉田”有联系。“玉田”正好是“国画”两字的中间部分,这样我们就找到了假谜底“国画中”, 它正好解释了谜面。然后再把它的最后一个字移到最前面,就猜出了谜底:“中国画”。这条谜语和我们举过的例子在制作方法上有很大不同,它是根据字形的变化而制作出谜面,所以猜射时就不能用会意法,而要从字形变化。

移字类谜格的共同特征:通过“会意”或“象形”的方式从谜面上找出来“假谜底”,并进行倒装,从而得到真正的谜底。

启示:解卦过程何尝不是如此呢?《山水蒙》可以“会意”为医生。(艮为止,坎为病,把病止住的人,不是医生吗?)可以“象形”为河堤大坝等。(艮为高坡,坎为水。高坡挡水。)  

3.2.拆字类谜格。 顾名思义,这一类谜格就是把谜底中的一个或几个字拆成另外的几个字,然后再扣合谜面。拆字类谜格也有好多种,我们常用的有三种。

[A]虾须格。它的谜底不少于两个字。头一个字必须是左右结构的合体字。猜的时候,要把头一个字左右分成为两个字,就像虾头的两根须被分开一样。然后跟后面的字连起来读,再和谜面扣合。例如:哑姑 (虾须格打一成语)。谜目要求我们猜一成语。一般成语都是四个字。根据虾须格的规定,要 把这个成语的头一个字左右分开成两个字,顺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往下猜。从字义上看。“哑”就是“不会说话”,用文言的说法是“不可言”,“姑”有“姑娘”、“少女”的意思。我们要恰当地找出五个字来表达谜面的意思,就是“少女不可言”。再把 “少”和“女”一右一左组合在一起,就成了“妙”字,连 起来就成了谜底:“妙不可言”。把它的头一个字左右拆开,变成“少女不可言”,正好扣合谜面——哑姑。

[B]燕尾格。例如:父母遗产谁继承 (燕尾格打成语一)。谜面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要设法回答它。不过回答时要用五个字,这样最后才能找到答案 (谜底)。父母的遗产谁继承?当 然应该回答说归子女所有。换文言的说法就是 “言归于子女”。把末尾两个 字一合并,就是谜底: “言归于好”。最后的“好”字像燕尾一样两分开, 就是 “子”和“女”。

[C]碎锦格:这种谜语的谜底不少于两个字,每个字都要拆成两个或三个字, 就好像把字弄碎了一样。这些拆开的字可以顺着读,也可以倒着读,甚至还 可以交错着读。只要是连贯起来的意思扣合谜面就行。比如:众口一辞 (碎锦格打一邮电用品)。谜面上的意思就是每个人说的都一样,换句话说也就是“人言个个同”。 其中 “人言”组成“信”,“个个同”组成“筒”,谜底就是“信筒”。我们把 “信筒”二字弄碎,可以拆成“人言个个同”,正好扣合“众口一辞”。

拆字类谜格的共同特征:大胆打破谜面呈现的象意,使用“会意”或“象形”的方式进行重组。

启示:梅花易的主卦、互卦和变卦解析中的“六象连读”,岂不暗合?

    3.3.半读类谜格。“半读”就是读一半。对谜底中全部的字只要求读它的一半(也就是去 掉全部字的部首或偏旁),然后跟谜面相扣。这类谜格也有好多种,如徐妃格、摘顶格、放踵格、蝉蜕格等。我们只说说最常用的徐妃格。徐妃,是1400多年前南朝梁元帝的妃子,名字叫昭佩。因为梁元帝是瞎了一只眼的独眼皇帝,所以徐妃常常化成半面妆。梁元帝见了她的怪样子,常常被气走。徐妃格就是借用了这个典故,因此徐妃格又叫半妆格。它规定谜底不得少于两个字,这些字有相同的偏旁。解谜的时候,去掉相同的偏旁后,扣合谜面。也就是说,猜谜时先根据谜面猜出一个假谜底,然后根据谜目要求,给它们加上相同的偏旁,就是谜底。谜底和假谜底的意思可以毫不相干,但假谜底必须扣合谜面。请看下面的谜语:万绿丛中一点红(徐妃格打一中药名)。根据前面的介绍,猜这种谜,要先根据谜面猜出谜底的一半(假谜底),然后给这一半谜底的每一个字加上相同的偏旁,组成一个新的词或词组,这就是我们要猜的谜底。按照这种思路,我们来猜这条谜语。整个谜面含有“红色很少”的意思。这和我们要猜的中药名,真好像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但只要仔细琢磨琢磨,把“红色很少”换成另外一种说法“朱少”,这样再各添 上一个“石”字旁,就成了所要猜中的谜底:“硃砂”。再看一个例子:昼夜(徐妃格打一天文名词)“昼夜”就是“朝夕”的意思。两字都加上三点水,就成了谜底:“潮汐”。  

3.4.谐读类谜格。什么叫谐读呢?就是常说的读“白字”。这一类谜格通过把谜底中一个或几个字,甚至全部字读成谐音,使谜底变意来扣合谜底。这类谜格有好多种。如梨花格、白头格、粉底格、正冠格、丹心格、素心格等等。我们较常用的有三种。

[A]白头格:谜底字数在两个字以上。“白头”含有“头一个字读成白字” 的意思。猜的时候,头一个字要用谐音的白字 (别字)代替,才能扣合谜面。 例如:废品 (白头格打《水浒》一人名)。“废品”不就是“无用”吗?将头一个“无”读成白字“吴”。我们就 找到了 《水浒》中著名人物智多星——吴用。再看另外一例:红日西坠(白头格打中国地名一)。谜面上的意思是太阳在西边落下,简而言之,就是 “落阳”。正好中国 有一地名叫洛阳,把 “落阳”的头一个字“落”谐音成“洛”,就猜出了地名:“洛阳”。

[B]粉底格:谜底字数至少要两个字。“粉底”含有“末尾字读白字”的意 思,这一点恰恰和白头格相反。猜时只要把谜底中末尾字读成谐音字扣合谜 底就行了。先看一个谜语:不弯不曲(粉底格打一数学名词)。“不弯不曲”就是特别直,找到这个“直”字就好办了。“特别直”可以引申成 “绝对直”。把末尾的“直”字 谐音变义成 “值”字,就成了数学名词“绝对值”。这正是我们要猜的谜底。

[C]梨花格:大家都见过盛开的梨花吧?那满树的银花真是个白色世界,这里正是借用了梨花的“白”字,要将谜底中所有的字都读成白字(谐音), 然后扣合谜底。例如:第一个早晨(梨花格一打军事项目)。我们用分扣的方法来猜这个谜。“第一个”是“头一个”就取“头”字;“早晨”是“天亮”是“旦”。合起来就是 “头旦”,谐音成“投弹”,它就是谜底。

3.5.对偶类谜格。这一类谜格很有些像我们过春节时,家家门前贴的对联一样,谜面和谜底就像上下联一样相对,并且要互相扣合,我们只介绍常见的求凰格和遥对格。 

 [A]求凰格:这个格名出自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相爱的故事。相传,汉代的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慕已久,作琴歌向卓文君求爱,其中有“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因此,后来男人们求偶便叫“求凰”。这个格名正是取了“凤求凰”之意。上面谈到对偶类谜格很像对对子,但它毕竟不是对联。具体地说,求凰格跟对联有两点不同。一是要求它作“无情对”。什么是“无情对”?简单地说,就是在字义上对得近,在词意上要对得远,而且是越远越好。二是谜底的前边或后边要比谜面多一个或两个字。这些附加的字都是一些表示成双配对的关联词,如:对、齐、同、和、比、连、匹、偶、配、 交、伴、鸳鸯、相会、相对……先看一个例子: 酸和辣(求凰格打一成语)。我们先把谜面当作上联,逐字地对出下联。“酸”对应“甜”(甘),“和”匹配“共”,“辣”对应“苦”,连起来就是“甘共苦”。再加上一个适当的关联词:“同”,就是成语“同甘共苦”,这个谜就算猜中了。

 [B]遥对格:带这种格的谜语更像对对子。它要求谜底谜面字数相等,谜底不需要添字。底面在词语上要对仗工整,在声调上要平仄和谐,还要符合谜目,这样才能扣合严密。比如有这样一条谜语:春雨扶新芽(遥对格打一成语)。把谜面当作上联,然后遂字对出下联。春雨—秋风,扶—扫,新芽 —落叶。连起来就是谜底:“秋风扫落叶”。

4.事物谜和文义谜。

一般地讲,谜语可以分成两大类:“事物谜,就是我们常说的谜语;另一类叫文义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灯谜。

4.1事物谜也叫做民间谜语,儿童谜语。除了少量的字谜以外,事物谜的谜底大都是一些我们生活中常见常用的“事”和“物”。它常常采用朗朗上口的民谣或者短诗歌的形式。比如,“有土能种庄稼,有水能养鱼虾。有人不是你我,有马能跑天下”(打一字);谜底为“也”。再比如,“有头无颈,有眼无眉,有尾无毛,有翅难飞”(打一物);谜底为“鱼”

4.2.文义谜。文义谜也叫灯谜。它的谜底是表达任何一种意义的文字。所以谜底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比如,庄稼人(打一作家名) 谜底是“田汉。以德服人(打辽宁省一地名)谜底是“抚顺

二者之间究竟有哪些不同呢?

[A]谜面和谜底的扣合方式不同。民间谜语,除了少量的字谜以外,大部分都是以事物的外表特征入谜的。谜面抓住要猜的事物,对它的外表、形体、 性质、色彩、音响、出处、用途等各方面突出的特征,用拟人、比喻、夸张、 暗示等形象化手法拐弯抹角地描会出来,让人们根据谜面所提供的线索,通过联想、推理、判断来猜中谜底。灯谜,是根据文义(文字的含义),使谜底和谜面相扣合。灯谜是我国特有的文字游戏。猜灯谜要着眼于谜面上文字的义、音、形。灯谜的制作就是利用了中国汉字的一字多义、 一字多音、笔画组合、摹状象形等义、音、形变化的特点,通过会意、别解、 假借、运典、拆字等手法,使谜面和谜底在字义上或字形上相扣合。

[B]范围不同。后者范围更加广泛。民间谜语除少量的字谜以外,其他大部分的谜底是“事”或者“物”。如动物、植物、用品、器具、人体器官、自然现象、宇宙天体等等。灯谜因为是以文义入谜的,所以凡是能用文字来表达的任何词语都可以 作为谜底。它的范围相当广泛。少至单字,多至诗词歌赋成语俗语古今人名中外地名报刊杂志名中西药物名电影戏剧名各类学科名称各种词汇名称,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应有尽有,包罗万象。 

[C]谜面的表现形式不同。民间谜语的谜面一般字数较多,而且常常是合 辙押韵的歌谣,其中以四句形式出现的较多。它的语言通俗,生动形象,而且朗朗上口,很适合口头传诵。灯谜的谜面一般文字较短,很多还采用了现成的词语。如诗句、成语、俗语、典故以及人名、地名、电影名、戏剧名,甚至还有用字母、数字、图画、棋谱、符号等作谜面的。

[D]猜谜制谜的规则不同。灯谜的猜法和制法有着严格的规则。比如谜底和谜面不可以有相同的字出现(这叫“底面相犯”)。谜底和谜面在扣合上要讲究贴切、严密,不允许出现多余的闲字。而民间谜语却没有这些规则,只要谜面能够隐射谜底就行了。另外,有些灯谜有谜格,而民间谜语没有谜格。

[E]猜射对象不同。由于民间谜语通俗易懂,所以大多数的民间谜语适合于少年儿童猜射。而灯谜涉及的知识很广泛,猜射起来比较困难,这就要求猜射者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它一般地适应于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成年人猜射。不过,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灯谜也逐渐受到少年朋友的喜爱。

事物谜和文义谜,分别对应卦象解读信息的不同类别,有着很大的启迪作用。

5.花色谜语。

还有一些谜语的谜面,有着特殊的表现形式,我们称它们是 “花色灯谜”

5.1.画谜。画谜就是用图画作为谜面,让人们猜射谜底。猜画谜主要是通过画面去分析思考。

相传唐伯虎为救南昌才女崔素玉来到宁王府。宁王手下的一帮人靠着宁王的淫威权势,成天无恶不做,鱼肉百姓,唐伯虎对此很痛恨。

一天,有个名叫李自然的人带了他的把兄弟李日芳到阳春书院来找唐伯虎。这两个家伙先扯了半天闲话,然后才从袖筒里摸出一把白面扇说:“久闻大名,今日有劳大笔,画张扇面吧。”唐伯虎本想骂走这这两个混帐东西,可一想自己身在宁王府,不便得罪他们,只得强忍着和他们敷衍一番。

只见唐伯虎调好丹青,落笔画了家庭中的一枝丹桂。这时,李自然冒充斯文赶紧奉承:“唐先生真神笔也,我辈好像闻到了扇面上的桂花香。”一旁李日芳也说:“真的好香哪!”唐伯虎一看两人丑态,灵机一动,心想,待我借画来骂骂这帮无耻之徒。于是提笔在桂花旁又画上了两只张牙舞爪的青壳蟹。画毕,拂袖而去。

请你想一想,唐伯虎这幅扇面画上隐藏着一句什么话?

我们再看看下面一张画,这幅画出自千古预言名书《推背图》。

图片

这幅图其实就是“画谜”,马站在门中,就是一个“闯”字。隐喻将来会出来李闯王。

我们再看两幅画谜,思考一下隐藏其中的答案。

图片

图片

谜底分别是:“望眼欲穿”和“立体几何”。还有一个画面:一枚贝壳放在水中,要求打一字。谜底是 “溃”。把“溃”字拆成 “水中一贝”,正好扣合画面。

图片

这里又用了离合法。所以说,猜谜固然有规律,但不能刻板照搬,要因谜而易,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我们的猜谜水平。 ——其实,我们解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5.2.实物哑谜实物谜就是用实物作谜面,通过展示一件或几件物品,让人们通过它们本身的特征和内在联系,去猜射谜底。

桌上放一副理发工具 (猜一成语)谜底:置之不理。解析:把理发工具放置在一旁不用,还不是 “置之不理”?哑谜和上面说过的 实物谜有些相似,也是用实物作谜面,但猜射时还要求猜谜的人做出某种动作,所以它的谜底既要和实物相联系,又要寓意于动作之中。

比如,一个人手里拿着一个一寸来长的木雕小人,要求做一个动作,猜字一。猜射时,有个人上前抢过小人就走。围观的人看了很惊讶,主持人却说猜对了。原来,谜底就是“夺”字。“夺”字拆开成“一寸人”扣合了谜面上的实物。“抢过小人”这个动作正是“夺”的意思。

再比如:桌子上放置四根一样长的筷子。要求作一动作,打成语一。猜射时,一个人上前折断一根筷子,这样就变成了三根长的,两根短的。谜底 就是:“三长两短”。 

5.3.对联谜对联谜就是把对联当作谜面的谜语。

    明朝末年,有一个叫钱谦益的大臣,在清军的强大攻势面前吓破了胆, 他苟且偷生,认贼作父,投降了清军。后来,他告老还乡,建了一座家庙,为了显示风雅,他约请文人来写匾联。一个老秀才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联是:“孝悌忠信礼义廉” 是一个漏字谜,暗中咒骂钱谦益 “忘(王)八,无耻”。对联谜除了运用漏字法制成以外,还有其他的形式。如:加水便成佳酿无家便是寡人。(打二字) 谜底:酉,傢。      

又如: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猫狼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是短品,却是妙文。(打一文娱活动) 谜底:猜谜。

上联的前半句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是指 “青”;后半句的“和狐猫狼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是指 “犬”(古代“狗”与“犬” 是有区别的:大个儿的叫 “犬”,小个儿的叫 “狗”);“青”与“犬”合起来,就是 “猜”字。下联的前半句“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是指“言”(言者,字也);后半句的“对东西南北模糊”,是指 “迷”;“言”与“迷”合起来,正好是“谜”字。谜语称得上是“虽为短品,也是妙文”。 

5.4.印章书法谜印章谜就是以印章作谜面的谜语。印章篆刻是我国流传很久的一门艺术。印章的文字大多是篆字,所以也叫篆文谜或篆刻谜。为了帮助不懂篆字的人们猜射,有时要加印文说明。猜印章谜时,不仅要根据印文的字形、字义去扣合谜底,而且要借用 “印”、“章”、“刻”、“铭”、“治”、“鉴”、“玺”、“钤记”等篆刻用语和 “金”、“玉”、“石”、“木”、“牙”、“角”、“骨”等制印材料的用字,把其中有关文字放进谜底之中,连贯成义,猜出谜底。

5.6无字彩字谜。无字谜的谜面不用文字,不用图画,也不用实物,而是用谜条自身的颜色、形状和张数等巧妙地隐射谜底。这类谜语表面看起来空空如也,什么字也没有,好像无从猜起,其实谜底总是离不开 “空”、无”、“白”、“没”、“不”等表示没有的字眼。如:

挂一张空白纸条(打一成语) —— 一纸空文。  

挂一张黑色纸条和一张白色纸条 (打一成语) —— 黑白分明。  

挂两张白色纸条(打一戏剧用语) —— 对白。(对着白)

彩字谜就是谜面上的文字要用彩色笔书写,猜射时,要将颜色入谜。如:卉 (用红色书写)(打一组织名称) —— 红十字会。解析:“卉”字可拆开成三个“十”字,用红笔书写,就成了“红十字聚会” 在一起,紧扣谜面

5.7.数字谜算式符号数字谜就是指由阿拉伯数字组成的谜语。

 例如:

8(打一出版物名称) —— 连环画。解析:这是根据 “8”的字形进行想象,“8”就像两个圆环连着画在一起。      

24 (打体育术语一) —— 双打大家知道,“打”(读dá,达)是我国特有的数量词,一打就是十二。谜面上的 24 正好是两打。“两”有“双”的意思,“打”(dá)可谐音变义成“打” (dǎ),这样连在一起就成了谜底。      

0000(打成语一) —— 万无一失。解析:我们不妨给谜面做些加工,如果在前面添个“1”就成了“10000”,读作一万。把“10000”前面的 “1”去掉,就成了原谜面“0000”。用句话讲就是 “万没有一就成了零”。换句话说,就是“万无一失”。

另外,用算式也可以制成谜面,叫做算式谜。

例如:

100-1(打一字) —— 白。谜面的意思可会意成 “百”去掉“一”,也就成了“白”。      

7÷2 (打一成语) —— 不三不四这道算式,不能整除,结果既不是3,也不是4,而是 3.5。这样一分析,我们就不难找到谜底了。

“别解”在猜谜过程中,是经常要用到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解卦中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符号谜谜面是由符号组成的谜语,叫做符号谜。

例如: 

+-×÷ (打一政治名词) —— 分裂主义。我们把“主义”二字分裂开来,就成了“+”、“-”、“×”、“÷”。这个谜语主要是着眼于字的“形”,从形入手,运用笔画增损离合,加以灵活 地运用,就能猜出谜底。 

〔〕(打四个字的一常用词语)—— 左右开弓。大家看,这个中括号是不是很像两张弓左右拉开的样子?  

好!(打一体育运动)—— 女子棒球。这个谜语构思十分巧妙。它“女子”扣“好”,运用了离合法;“棒球”扣“!”,运用了象形法。

5.8.故事谜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把谜语融化在故事中,让人们去猜射,这种形式的谜语就叫做故事谜。

苏东坡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十分喜爱游山玩水。一天,他带着一个 小书僮出外游玩,走到一座山脚下,当时正是中午,骄阳似火,顿觉口干舌燥。苏东坡坐在一块大石上歇脚,他抬头远望,只见半山腰处有一座寺院,时而传来阵阵钟声。于是苏东坡让书僮戴上草帽,穿上木屐 (jī木头鞋)到寺院里去取东西。书僮问取什么东西,东坡只是微笑不语。书僮见此光景,不再多问,径直向寺院走去。      到了寺院,老和尚见是苏东坡的书僮,便问前来有何贵干?书僮就把主人让他头戴草帽脚穿木屐,来寺院取东西的事说了一遍。听罢,老和尚哈哈大笑,马上拿出苏东坡所要的东西,交给了书僮。书僮接过东西一看,恍然大悟,打心眼里佩服自己主人聪敏过人。——原来,苏东坡要的是“茶”。书僮的一身打扮,就是“草头”、“人”、“木” 的意思,合起来正好是个 “茶”字。

6.启迪。

八卦本身就是“无字天书”,森罗万象,在预测师面前就是一个个谜面。一个高水平的预测师,就是解谜高手。从这个角度来说,猜谜为解卦带来的思维启发是什么呢?

6.1.别解所谓“别解”就是谜面与谜底的扣合要有别于语文范畴的解释,不能机械呆板地按照面底词句的规范化意义即本义去理解,而应该转弯抹角,别取意境,从汉字的意义衍化,笔划增损,谐音象声,象形以及反义相扣上去理解。其谜底应使人感到既与规范的意义有联系,又不受规范意义的限制与约束,从而体现出“回互其辞,使昏迷也”,“义欲婉而正,辞欲隐而显”的特色。例如“面包”打一句成语,就要把“面包”别解为“把脸包起来”,才能采出谜底是“其貌不扬”。别解有“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美学旨趣。例如:       

罐头(打一俗语)—— 吃得开。这里谜底的本意是指某人在社会上或工作单位很得意,有路子,好办事。现在要把它别解成:吃——得开,成了“要吃就得打开”这种新的解释,用它正好扣谜面。

语言美(打一纺织物名)—— 白的确良。

6.2.了解谜语的制法和谜体当我们看到一条谜语的时候,要想法儿分析出,它是用什么方法编制成的。也就是谜面是通过什么途径,来表现谜底的。常用的制谜方法有会意法、增损法、离合法、象形法、谐声法等等。用这些方法制成的谜,分别叫做会意体、增损离合体、象形象声体等。比如:

村里安身(打字一)—— 。(离合拆拼法

一枝红杏出墙来(打一经济改革词)—— 对外开放。(会意法+别解

悬崖勒缰(打一国家名)—— 危地马拉。(会意法 

启示:在解卦的过程中,也需要尽量了解求测者相关信息,比如说年龄、性别等,才可以灵活运用易学知识和解卦方法深入挖掘。

6.3.知识广博+想象力。谜语的内容太丰富、太广泛了,天文、地理、生物、历史、政治、文化、 艺术、体育,简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所以,要能猜好谜语,必须要有广泛渊博的知识,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才能加以联想、推理,准确猜中。 比如:      

木乃伊(打一字)——  居木乃伊“古代的尸体”,再简化为“古尸”,“古”、“尸”二字就合成了谜底。

看文字,一半在春秋;论年代,一半在春秋。(打字一)——秦。

看谜面,“论年代,一半在春秋”,另一半应该在战国,是猜当时的一个诸侯国名。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都有哪些呢?要是你缺乏这方面的历史知识,就没法往下猜了。要是熟悉历史,谜底一下就能猜出来。“看文字,一半在春秋”,“半”是谜眼,把“春”、“秋”各取一半,合成的“秦”字,就是谜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