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发布

 ixhixh 2012-06-10

中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发布

2012-06-06 14:16:49 中国能源网  微博评论 浏览次数:77
字号:T|T

中国能源网讯】由国家发改委牵头40个部门编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日前在北京发布。这个报告除前言外共5.5万字,报告总结了2001年以来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展,其中最突出的是2005年以来,中国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21%,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了16%和14%。报告还分析了存在的差距和面临的挑战,并明确提出今后的战略举措。

中国用占全球不到10%的耕地和人均仅有世界平均水平28%的水资源,养活了占全球1/5的人口。中国万元GDP用水量已从2000年的554立方米下降到2010年的225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已从2000年的16.55%上升到2010年的20.36%,全国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了初步控制,部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中国将节约能源、调整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作为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实施了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燃煤工业锅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截至2010年底,累计形成3.4亿吨标煤的节能能力。

中国同时在重点领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运动,大力推进结构节能,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淘汰落后工艺、装备和产品,推广先进适用节能技术、全面加强能源管理,主要高耗能行业能源利用率逐年提高,与2005年相比,2010年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6%,火电煤耗由每千瓦时370克标煤降到333克,下降10%,吨钢综合能耗由668克标煤下降到605克,下降12.1%,水泥综合能耗下降了28.6%乙烯综合能耗下降11.3%,合成氨综合能耗下降14.3%等,一大批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得到普遍应用。中国还大力发展风能,2010年风电时机总容量达3107万千瓦时、发电量494亿千瓦时,年节省标煤172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659.5万吨。中国还大力发展太阳能,安全高效发展核电,2010年底中国已投产核电1082万千瓦,已批准建设核电机组46台、3692万千瓦,其中26台、2924万千瓦已开工建设。中国积极开发利用水电,坚持把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切实做好在建、已建项目环保工作,加强水电环保技术研发应用,制定绿色水电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2010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21606万千瓦,比2000年增长13?671万千瓦,水电装机年均增速为10.5%。水电发电量6?867.36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的16.2%。其中,农村水电总装机容量已达5?900多万千瓦,年发电量约占全国水电的30%。

中国推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强化矿产资源集中统一规划与管理,鼓励和支持大中型矿山开展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和综合开发,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黑色金属矿共伴生的30多种有用成分中有20多种得到了综合利用;有色金属共伴生矿产70%以上的成分得到了综合利用;50%以上的钒、22%以上的黄金、50%以上的铂、钯、碲、镓、铟、锗等稀有金属来自于选矿、冶炼、加工过程中的综合利用。

中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2005年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出台了相关财政、税收、投融资等政策,有效引导和支持循环经济发展。2006年,将循环经济关键技术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8年,发布了《循环经济促进法》,这是继德国、日本后世界上第三个专门的循环经济法律。2005年以来,组织开展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先后确定了两批共178家试点单位。28个省(市、区)开展了省级试点,共确定133个市(区、县)、256个园区、1?352家企业作为试点,总结凝练出60个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2010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超过1万亿元,从业人数超过2000万人;钢、有色金属、纸浆等产品1/5—1/3的原料来自再生资源,水泥原料20%来自于固体废弃物,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9%。

中国坚持开发式扶贫,十年来,中国的贫困人口从9422万减少到2688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2.8%,是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目标的国家。 中国开展了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先后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一系列重大的生态工程,20年累计建成人工林9.25亿亩。

中国还坚定不移地实施节能减排,加大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中国健全了污染防治制度和标准体系,全面清查环境污染状况,2008年中国组织开展污染源普查,清查了592.6万个工业、农业、生活等污染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的主要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及污染治理情况。开展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超标耕地综合治理,建成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数据库和样品库。

中国污染物总量控制收效显著,2000年至2010年,中国主要污染指标年均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2006年以来,中国将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10%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采取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等综合措施,大力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185.1万吨,比2005下降14.29%;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1238.1万吨,比2005年下降12.45%。2010年中国开展空气环境质量监测城市由2000年的338个增加到471个,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由2000年的36.5%上升到82.8%;2010年地表水与2000年相比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提高近20%,劣Ⅴ类比例下降近15%,Ⅰ—Ⅲ类省界断面水体水质比例比2003年提高了13.2%。

2010年中国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由2000年的3168万吨减少至498.2万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9%。同时,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化学品环境管理立法,严格实施新化学物质和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强化了化学品无害化管理。

中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100年来中国年地表平均气温明显增加。近50年中国增暖尤其明显,陆地表面平均温度上升1.38℃,变暖速率为0.23℃/10年。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均出现了明显变化。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2006年,中国首次发布了《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2007年,颁布实施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主要领域和重点任务。2011年,制定并发布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对“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2011年,中国发布了《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中国努力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中国政府在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电、加强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植树造林等方面积极开展行动,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努力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增速,取得了积极成效。2006至2010年,通过节能和提高能效累计节约6.3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4.6亿吨以上;工业生产过程的氧化亚氮排放基本稳定在2005年的水平,甲烷排放增长速度得到一定控制;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森林蓄积量为137亿立方米。2010年7月,中国政府开始在部分省市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2011年10月,中国政府在七省市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积极探索现阶段既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又应对气候变化、降低碳强度、推进绿色发展的做法和经验。

中国重视并积极推动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深化与各方的多渠道、多层次和多样化的交流,全面兑现可持续发展领域对国际社会的相关承诺,认真履行参加的各类国际条约,承担了与自身能力相符合的责任与义务,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是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首要任务。中国坚持通过减免关税等多种途径,为发展中国家对华出口各类产品创造条件。截至2010年年底,中国已对38个最不发达国家实施了超过60%的商品零关税待遇,已向发展中国家累计提供2870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援助,免除了50个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近300亿元人民币债务;近年来,为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已向非洲国家提供100亿美元的优惠贷款;承诺向包括老挝、柬埔寨、缅甸等最不发达国家在内的东盟国家提供150亿美元信贷支持,支持了该地区多个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同墨西哥、阿根廷、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拉美国家签署了《减贫合作谅解备忘录》,共同推动消除贫困工作。中国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在农业、医疗卫生、教育、经济、环保等20多个领域为发展中国家培训人才,截至2010年年底,已培训了13万名各类管理和技术人才。

中国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各国在推动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负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中国政府与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气候变化、能源资源节约与可持续利用、防灾救灾等领域基本形成了机制化、定期化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

中国加强了可再生能源和节能领域交流与合作,2005年,中国同欧盟签署《中国-欧盟能源交通战略对话谅解备忘录》;2006年,中英两国签署《关于成立中英能源工作组的谅解备忘录》;2009年,中美签署《关于建立中美可再生能源伙伴关系的合作备忘录》;2008年,中日两国签署《关于继续加强节能环保领域合作的备忘录》,在节能人才研修、节能环保商务示范项目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此外,与美国、加拿大、欧盟、德国、英国、法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的有关部门签署了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和低碳生态城市方面的合作谅解备忘录,并开展了多项合作项目。 同时在环境保护和减灾救灾领域与发达国家进行了合作。

十年来,中国积极利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国际农发基金等金融组织贷款,支持建成了涉及农业、林业、水土、能源、环境、城建、防灾减灾等领域的一大批示范项目,有力推动了可持续发展。2001至2010年,全球环境基金共批准了77个对华项目,承诺赠款5.65亿美元,提高了中国履行国际环境公约的能力。此外,中国政府还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粮农组织、自然保护基金会等相关机构开展合作,获得赠款资金2000多万美元。与国际组织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政府和世行合作举办了上海全球扶贫大会和“中非共享发展经验高级别研讨会”,推动了国际社会对全球扶贫理念和实践的再认识,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减贫与发展经验的交流。中国向联合国粮农组织捐赠3000万美元设立特别信托基金,重点支持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特别计划”框架下的“南南合作”项目,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农业技术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粮食安全水平;中国政府出资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合作在刚果(布)建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非环境中心,协助提高非洲国家的环境保护能力;与亚行合作成功举办了“中国-亚行知识共享平台”研讨会,开展南南知识合作,推动亚太地区发展经验共享;与国际农发基金联合举办了系列南南合作研讨班,介绍中国农村发展与扶贫开发的经验,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分享农村扶贫和发展的理念及实践。在联合国工发组织和国际小水电中心共同倡导的“点亮非洲”项目中,中国政府先后派出多批专家赴非洲开展了咨询、培训、农村用电规划等工作。与联合国工发组织成功举办了“发展中国家工业节能减排研讨班”,介绍了中国在工业节能减排领域取得的成就,为推动南南合作和区域经济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表示,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目的,把加快消除贫困进程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紧迫任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着力点,把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保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