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岛:中國當代史上最大的恥辱

 沪学 2012-06-10

中國當代史上最大的恥辱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越南和菲律賓實際控製的南沙群島島礁數已超過我國
  南沙群島常年露出水麵且陸地麵積超過0.1平方公裏的島僅有太平島、中業島、彈丸礁、西月島、南威島、北子島、南子島7 處。仔細觀察這幅根據權威資料而繪製成的圖表可知,這7 處僅有太平島在我國台灣的實際控製範圍內。其餘6 處,以及另一些麵積更小、不定期出露水麵的島礁,則被周邊國家非法占據。越南、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他們各自占領著數目不等的島礁。其中最為突出,也最為遺憾的是:越南和菲律賓實際控製的島礁數量已經超過我國。資料來源:李金明《南海爭端與國際海洋法》 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專署經濟區和大陸架》
  這是兩岸的恥辱:沒失一兵一卒,就丟失了大片領土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這或許是中國當代史上最大的恥辱:我們在近50年內,竟然不知不覺地丟掉了大片領土,這是一片出生在北方或是中原的人不熟悉的領土——在藍色的海洋中,由珊瑚礁構成了一個個島嶼、沙洲、環礁、暗礁、暗沙。這裏碧海藍天,沙白似雪,環礁圍成的湖內聚集了像在水族館中一樣豐富的海洋生物……丟掉這些珊瑚礁島,也就丟掉了周圍的海域,那是浩瀚無際、清澈蔚藍的熱帶海洋,僅南沙海域的麵積就達70多萬平方公裏。
  說是恥辱,是因為我們沒失一兵一卒,就失去了這麼多島嶼。
  其實幾十年前,它們還屬於我們。1963年10月,台灣內政部的官員張維一隨“太昭”、“中海”兩艘軍艦前去南沙群島巡視,那時的南沙群島還可以任台灣軍艦暢遊。那次南沙之行,張維一等人巡視了整個南沙群島的海域,登臨了南沙群島的9個主要島嶼,那時這些島嶼上風清沙白,百鳥翔集,還見不到越南人和菲律賓人的影子。
  太平島遙感圖
  太平島是南沙群島中最大的島嶼,麵積為0.44平方公裏。1946年,國民黨政府派遣海軍收複南沙,以“太平號”命名了該島。太平島是南沙群島中唯一有淡水資源的島嶼,且有肥沃的土壤,遍地皆是椰樹、木瓜和香蕉。太平島具有其他任何一個南海島嶼都無法比擬的絕對生存優勢。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永興島及島上的石碑

  1946年9月中國國民政府派海軍司令部海事處上尉參謀張君然三次下南海,四次到達西沙群島,並於1946年11月23日,聯同進駐西沙群島的艦隊副指揮官姚汝鈺,乘“永興號”驅逐艦登臨這個島,島名也因此而得。永興島上至今仍立有張君然當年立下的“收複西沙群島紀念碑”。




  他在日記《南海紀行》中生動地記敘了這次南沙之行,登臨南威島時:“草類如茵,鋪滿島麵,海鳥極多,草多圓葉匍莖。”如今的南威島,已經成了越南苦心經營的南沙基地,綠草如茵、海鳥極多的場景,已經變成越南的軍營和碼頭艦艇基地。
  台灣當局對南沙群島的巡視未能持之以恒,竟然導致現今的局麵。
  這讓我想起1946年國民政府收複南海諸島時的情景。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同年10月,國民黨政府收複台灣之後,立即組織海軍南下協助廣東省政府收複西沙、南沙諸島。
  海軍總部抽調了當時中國最先進的軍艦組成收複艦隊。艦隊由4艘軍艦組成:“太平”(護衛驅逐艦)、“中業”(大型登陸艦)、“永興”(掃雷艦)、“中建”(大型驅逐艦)。
  艦隊分頭行動。“太平”、“中業”兩艦進駐南沙群島;“永興”、“中建”兩艦進駐西沙群島。
  收複行動很成功。1946年11月29日上午,人們在西沙群島上舉行收複儀式:鳴炮升旗,並豎立紀念碑。
  南沙群島的收複亦如此。1946年12月12日,“太平”、“中業”兩軍艦駛入太平島水域,當天就舉行了收複儀式,並豎立了一個高約一米的鋼筋水泥碑,上麵刻有“太平島”3個大字。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當年的國民政府收複南海諸島的行動之迅速,艦隊規模之大,意誌之堅定,令人稱讚。可見中國不乏對海洋、對南海諸島的意義理解透徹之人。
  但台灣後來在南沙的表現令人失望。就在被他們占據的主島太平島的眼皮底下,越南、菲律賓侵占了敦謙沙洲和鴻庥島,雙子礁、中業島、南威島也相繼失去。太平島其實已是一個失去左膀右臂的孤島,徒有“主島”之稱。
  南沙群島之恥是兩岸之恥,兩兄弟共同守著一份祖先留下的家業,最後竟然所剩無幾。


 
  太平島的石碑上刻有“中業艦到此”及“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立”的字樣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1946年12月15日接收人員在太平島舉行升旗典禮。前排左四為內政部接收代表鄭資約,前排左五為艦隊指揮官林遵,前排右四為廣東省接收代表麥蘊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