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尋找下一個土地神話?系列(四)?新增長極的出現

 江海报览 2012-06-10
2012/05/28 | 巴曙松


所謂「增長極」是指:(1)從含義上,勞動力、土地等基礎資產,借助於人口的流動、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平台,在特定區域形成聚集,最終轉換為產出的能力才是經濟增長的根本驅動力和形成區域增長極的關鍵。(2)人口由農村流向城市、農地,轉為工商業用途,是因為農業與工商業的生產能力存在顯著的差異,因此,只要城市收入大於農村收入、農地轉換為工商業用地的邊際產出大於0,則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不會終結,經濟增長的驅動力也不會衰竭。(3)資產資本化推動了經濟增長,經濟增長推動了貨幣化,而不是相反。


如果我們的框架及邏輯成立,那麼,在大陸下一個十年我們將依次看到兩個現象:一個新的區域增長極的出現、一輪新的貨幣化進程的出現。


原則上,地價上漲空間的臨界點,是農地轉為工商業用途的邊際升值空間為0,這時土地資產完全進入存量配置階段,下一個十年除非城市化接近尾聲,中國才會到達這個階段。如果以建設用地占比、單位建設用地二、三產業產值兩大指標衡量城市化的效率,「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土地利用效率和城市化效率仍然遠遠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和大部分中西部省市,如果啟動有效率的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國的城市化與工業化進程仍有可能開啟新的一扇窗,土地資本化進程尚未結束。


從當前的房地產布局結構和出口結構的變化趨勢,以及土地供給的潛在空間簡單推測,下一個十年「西三角」(重慶、陝西、四川)和中部六省都有可能重新成為中國經濟重要的區域增長極。


存量資產貨幣化與增量資產資本化都將是推動貨幣需求和M2增速的核心驅動力。一個經濟體M2的需求,並不簡單取決於以流量形式表現的GDP規模,也取決於以存量資產形式表現出的資產貨幣化和資本化需求。從這個角度看,如果把GDP看作是一個經濟體現有資產負債配置結果的一個橫截面,那麼不斷進入的、有產出能力的增量資產資本化的深度與廣度則是這個經濟跨期配置的時間維度,因此,這個經濟體的貨幣需求(M2)就是兩者的乘積。


基於這個視角,如果2012年土地資產價格反彈,這不僅會帶動存量資產的市值上升,推動GDP增長和貨幣需求,而且也將吸收增量的農民工資產進入「就業池」、吸引農地轉向工商業用途,從而在更大幅度上推動資產擴張、負債擴張即對未來的融資能力。從是中國當前的建設用地使用情況來看,未來農地轉作工商業用途的空間依然巨大。


(作者為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