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平江路完全是个意外。因为职业原因,我去苏州杭州吴江等江南城市的机会非常多。二十年前我还在苏州北寺塔下住过一个月,天天沿着幽静的小街巷步行到一家如今已经不存在的著名丝织厂去实习。
但从那以后去苏州基本都是出差,直奔车间、办公室、饭桌而去,绝无游山玩水的机会。没想到这次一位约好见面的女企业家改变了行程,我们的见面提前到了原定时间的前一天下午,于是第二天就有了半日闲暇,起了在苏州逛逛的念头。
“去平江路吧。”
陶红说。陶红是大学四年里唯一一个总跟我住在同一间房间里的人,当年,身高高我二十公分的她经常和我出双入对,被别班的同学引为奇观:)
对于她的建议,我理所当然地接受,却也没抱太高期望。这些年回国也去了不少水乡古镇之类的,一概大红灯笼高高挂,满街游客和相机,沿街都是小资情怀的大同
小异的酒吧饭店纪念品店,你需要费劲寻找静心体验才能从那些屋宇石桥见找到曾经存在过的生活的痕迹。我想,平江路也无非如此吧。
而平江路却让我意外,虽然沿街也有很多酒吧饭店和工艺品店,但是居民们并没有搬迁走,它不是一个只剩商业包装的标本,它是依然生活着呼吸着的江南水乡。在平江路,小桥流水间的散淡时光不仅属于来自五湖四海的小资们,也属于那些喝茶聊天织毛衣听评弹的老街坊们。
这才象我记忆中的江南,恬静、从容。婉约,却比记忆多了一丝时尚与开放的气息。
走在平江路上,心里有一丝懊悔:我居然没带相机! 本来嘛,我去出差的,带着个笨重的大单反干啥! 好在我随身的坤包里有一台SONY
HDR-PJ760E的摄像机,这玩意小巧轻便,又有96个GB的超大内存,我就把它随身带着了,遇到好玩的场面拍一下留着自己回味,到工厂还可以把它当卡片机拍样品。
所以,这一篇里所有的照片都是我用摄像机拍的,画质当然不能跟单反相机比啦,大家凑合看吧。
不过这机器有26MM的广角,还有10倍光学变焦,所以在捕捉画面上还是比较自由的,远的近的大的小的都能拍,而且往往被拍摄者都没注意到我在拍他们
呢:) 当然啦,相片是副产品,隆重推荐最后的视频,那才是这一篇的主角:)
走进平江路,时光仿佛倒流了,我好象又回到了那段从北寺塔走到拙政园附近上班的日子。 可能因为是工作日吧,游客不太多。初夏,
粉墙黛瓦间已是绿树成荫,河水在巷子间缓缓流淌,自行车叮叮当当地压过石板路,那是当地人穿梭于自己的生活中。

河水比前些年倒是干净多了,应该是经过治理了。河上有船悠悠地摇过,
船夫船妇都穿着传统的蓝印花布衫,我猜是旅游部门规定的服装吧,有一点迎合游客的作秀心态。但船上的人摇撸的动作是那样熟练流畅,神态是那样从容淡定,这不是作秀能做出来的,
虽然穿了“戏服”,他们仍是在做他们习惯的工作---打捞河面的垃圾。
有人在画画,很多,大概是艺术院校的学生吧。
这连绵的老屋街巷小桥流水,横看竖看哪个角度都如画,在这里连着坐上一个月恐怕也不愁没素材画吧!
我忽然有点羡慕他们了,真希望也有一段这样平静悠然的时光,静静地坐在风景里,一笔一笔在纸上构筑出眼中的世界。
我上一次在旅行时写生,还是2009年夏天在托斯卡纳呢,好久了......

拍婚纱的人很多, 这样天然的场景,很合适拍怀旧的风格。摄影师们忙着给新人们“讲戏”。

新娘笑得比身边的花儿还妩媚。

除了拍婚纱的,还有拍个人写真的,有美女也有小朋友。
忽发奇想,要是我在意大利的生意做不下去了,到平江路给人拍照片算了......

沿街很多小吃。我正在桥上拍视频,陶红问我:“要不要吃凤爪啊?” 啊? 凤爪,我的最爱啊!
不过平时吃的都是粤式的多,苏式凤爪没尝过唉!要的要的,坐在这样的小桥头小河边悠悠然然啃凤爪,就算厨师水平一般,也能吃出好味道啊!
于是对坐啃凤爪,那凤爪的味道果然很对得起招牌上的“秘制”二字,酥烂入味,非常好吃。每人啃掉两个,陶红说,“我再买点?”
我没有反对:)
趁着陶红再去买凤爪的档儿,我又拿起机器拍了几段画面,她回来了,说:“你在拍人家,河对面那个人在拍你呢!”
呵呵,这就对了,“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这才是典型的苏州么。
大概女人都嘴馋吧,这家小店门外的座位上几乎都是女顾客。三三两两的姐妹吃吃喝喝说说笑笑,还有姑娘边喝着奶茶吃着零食边画画的,真是不要太惬意啊!那样
生动鲜活的画面就在眼前晃,让我不断心生拿起摄像机的冲动,可是手上还抓着凤爪呢,拍摄美食不可得兼啊,算了,还是先照顾舌尖吧:)
于是错过很多好镜头......
除了凤爪,还有很多别的小吃,陶红不停问我要不要吃这个,要不要吃那个......唉,我们是刚吃了酒店的自助早餐出来的啊,心有余而胃不足啊!

凤爪店旁边有家咖啡馆,一样是粉墙黛瓦的老屋子,贴着大红门联,却出售蓝山咖啡。这个小伙子一杯咖啡一本书,面河而坐,读的很投入。

喜欢平江路最大的理由,是在这里闲坐的不仅是抱着画夹、书本或者IPAD的外地青年。虽然这些人越来越多,但那些在这条路上生活了一辈子的老苏州们依然能延续他们怡然自得的生活。
这位老爷子坐在河边闲看来往行人,脚翘得高高的,遇到熟人经过,问一句:“早哎!吃过了伐?”

老奶奶安安静静地坐在柳树下织毛衣,我拍了她好一阵了,她才察觉,抬起头笑笑,问了一句:“侬拍的是我啊?”又低下头继续忙碌手中的活计去了。

俩老爷子对侃,手舞足蹈。

一群老爷子闲聊,喜笑颜开。

这位先生最悠然了,独居小河边一隅,半躺在老树的绿荫下静静地阅读。如果你看后面我拍的视频,你会看到他旁边一个小笼子里两只松鼠不停地翻着跟斗,欢乐极了。
在平江路上经常看到这样的居民,一个塑料热水瓶,一个保温杯,在河边一坐就是半天......
前些天曾经在微博里发了点感慨,觉得现在南京苏州杭州的大马路上绿化都非常好了,花草树木品种繁多而且郁郁葱葱,只是“正规军”和“搞运动”的味道比较重,缺了一点随意、悠闲和兴致。
但平江路是不缺随性和兴致的,居民们的窗台上、小院里,随处可见花花草草。甚至洗手间的雕花木窗前,一不小心就会遇到到一小盆绿幽幽的吊兰。

路边小店很多,这家心心藏茶店在其中算颇为另类的。老板是典型的苏州美女,温婉平和,脸上总挂着淡淡的笑,说起话来柔声细语。或许正是她这种气质,才使得来自粗犷遥远的茶马古道上的藏茶融入了恬淡婉约的平江路,让人丝毫不觉得突兀。

藏茶馆的小帅哥,颇为幽默。

这一筒筒一叠叠的都是藏茶。老板说,藏茶有很多保健功,能调理肠胃、解毒、降低三高、调整代谢性疾病......等等。
不过传统的藏茶的筒装主要是为运输考虑的,不太合适现代家庭,所以他们把藏茶做成了现代的小包装,颇受消费者欢迎。
我们坐在店里喝了两种茶,陶红喜欢第一种,我喜欢第二种,皆大欢喜:)
藏茶店里有位高人杨老师,是艺术家,也是摄影师,可惜我没有遇上。老板给我看他设计的这套名叫“掌上明珠”的茶杯,竖起来就是仙人掌的样子,放下来是一个小碟四个茶杯,非常别致。据说还在深圳一个茶具展上获奖了呢!
旁边有个泡茶的器皿,叫“一世双赢”, 也很特别。

这个季节的苏州,正是东山枇杷成熟时。平江路上就有老太太挑着担子沿街叫卖的,陶红买了些带到店里,我们喝完茶吃枇杷。东山枇杷在江苏是颇有盛名的,
可惜我出国十几年都没有在合适的季节回来过,这次总算又吃上了。依旧是肉厚、汁多、味甜,好吃极了!
猫的天空之城概念书店可能是平江路上最有名的小店之一。
这是一个书店,也是一个明信片主题店,在这里,你可以在海量明信片中挑选最能代表你心意的那些张,
然后坐在古色古香的优雅店面里,喝一杯奶茶或者咖啡,慢慢书写那些你要寄往远方的思念和问候.......

我们走进店里的时候, 这只猫正在椅子上乎乎大睡。它旁边的牌子上写着“不要吵醒人家拉!”,
看来这只懒猫大白天睡觉是每日例行公事!真够懒的!

店里的环境清幽雅致,看书,写明信片,发呆,都很合适。
案头上的小清新
这对年轻人正在埋头写明信片。我依稀听到他们说要给谁写“不要忘记你的梦想”, 有梦有朋友,年轻真好。
后来他们看到我的镜头了,很活泼地冲着我打招呼,笑得阳光而单纯。
这个小伙子在等人。对方大概迟到了,他一次一次地看表。小伙儿,别急,要来的早晚会来的。
苏州,怎么能缺少丝竹之声呢? 一直觉得这座城市的DNA就是通过那样婉转的唱腔和缠绵的弦声遗传的。
这是一家叫弄堂口的店,食客们可以边吃边欣赏昆曲。

而这个幽静古朴的院落,是欣赏评弹的地方。昆曲或许曲高和寡了一点,评弹才是传统上苏州人民的最爱。
我去的时候是早上,没有演出,但是信步平江路,不时可以听到评弹声,那是从居民的窗内飘出来的,广播,或者CD。 有了那样的声音做背景,
那些绿柳下小桥边的老苏州们的笑容才显得更加真实生动。
这样的绿,这样的白,这样的灰,这样的褐,
这样素淡窈窕精致沉静的苏州,才是我记忆里的苏州。但仅有视觉还不够,评弹提供了听觉的背景,更绝的,我居然听到了“修理棕帮床”的沿街叫卖声!
那不是演戏,是真的有位老人在招揽生意。

一路陶红不停想让我尝各种小吃,无奈我早饭吃得太饱,之后又吃了凤爪和枇杷,喝了藏茶,哪里还吃得下!总算到了午饭时间,找了家历史悠久的品芳茶馆的二楼坐下,从雕花窗子看出去,一片参差错落的灰黑的屋瓦,点缀着新鲜的绿和经过风雨的白,
我跟陶红说起二十年前在虎丘茶楼上跟一群朋友喝茶的旧事,那年茶楼外看到的景色略有不同,却也是这样很苏州很江南很水墨的画面。很久没有经历这样的场景了,没想到这日在平江路忽然又穿越了。
大菜吃不下,叫了几样小吃,很家常,蟹粉小笼、酒酿丸子、碧螺春茶饼, 软的、糯的、甜的、精致的,样样都很苏州。

粢毛团和蕨菜。
粢毛团只有在苏州才见得到了,小小的肉丸子包了糯米蒸熟了,样子乖乖的,味道鲜而不腻,很好吃。店里还有好多别的诱人的小吃,可惜眼大胃小实在吃不下了,只好等将来有机会再品尝了。
好了, 看图说话到此结束。下面本篇的重头戏出场,本人精心拍摄制作的视频《平江路的恬淡时光》。说真的,
象这种步移景换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还是拍动态影像更过瘾,可以有点有面,有细节有全景,更能记录当时的气氛。
你想知道前面写生的姑娘小伙们画得怎么样么,
想看看摄影师指导下的新郎新娘摆出的是怎样深情款款的造型么,更重要的,你想体会一下信步平江路的感觉么,那就看看我的视频咯。虽然上传优酷后压缩得有点厉害,让我那高清的画质损失了不少,但我相信,那日我迷上的那种气氛,你从这片子里也能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