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夜遐思

 不倦斋1166 2012-06-10

这几天酷热难耐,傍晚回家路上,见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每人一个小凳子,坐在高楼之间逼仄的空间中乘凉,那里虽然比起闷热的家里好得多,但因为人多且空间小,仍然如同蒸笼般,令人不舒服。且抬头望去,天空就那么大一块,不过比坐井观天稍好些许吧。看到这些,心中不禁无限感慨,便勾起年轻时的往事。

年轻的时候,夏日里暑热难耐,我常常是携一领竹簟,去到打谷场上一铺,睡在那里。空旷的打谷场,四野无遮,一阵阵凉风袭来,好不惬意!那晚风时大时小,掠过树梢时发出或哗哗或沙沙的轻歌,周围农田里那唧唧促促的虫鸣也仿佛在给这歌声伴奏似的,动听极了。听着这天籁之音,仰望星空,不由得遐思绵绵,浮想联翩。

每当晴朗的夜晚,特别是恰逢晦朔之日,仰面望去,那广袤的天穹,繁星点点,有大有小,或明或暗,宛如装饰天幕的灯盏,闪烁不定,壮观极了!或许,那是天上的神祇们取暖的火堆吧,“高处不胜寒”啊!

这大概就是宇宙吧。什么是宇宙?当时还很年轻的我,知道的很少,只是觉得好奇。也就是这个好奇心,多少年来,我一直关注这一方面的知识。

其实,早在 2000多年前,我国战国时期的尸子就这样定义宇宙:“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宇宙就是空间上无边无际,时间上无始无终的,按客观规律运动的物质世界。人类文明发展了两千多年,对宇宙的认识基本没有多大变化,现代科学对宇宙的定义仍然是“宇宙是一切空间和时间的综合,是一个时空连续系统”,在这个系统里,存在着许许多多我们已经认识和尚未认识的物质和能量。 古人认为宇宙无边无际,现代人则因为有了天文望远镜,凭着自己的高科技企图探测宇宙的大小,探测的结果呢?美国的宇宙学家最新的研究成果告诉了我们一个“确切”的数字:我们的宇宙直径至少是780亿光年。这真的确切吗?宇宙有边缘吗?边缘之外又是什么?不还是宇宙吗?

就这780亿光年已经够我们遥想的了,光年是个天文学单位,表示星际之间的距离,它是以每秒传导速度30万千米的光在一年(儒略年,等于365.25天, 31557600秒)内所走过的距离为一个单位,1光年约等于94,605亿公里。这么大的距离人们听起来有点晕,不得要领。做个比喻吧,太阳光到地球才需要8分钟,太阳和地球之间相距约1亿5千万公里,这个距离被确定为一个天文单位(AU)。假设我们坐波音747飞机可以去太阳的话,往返需要40年时间。一个天文单位的距离竟然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应该够大的了吧,然而用它来测量宇宙却太小了,于是人们选用了光年作为量天尺,1光年等于 63,240天文单位

人们觉得地球已经很大了,即使交通和通信工具都很发达的今天,一个人要想把地球东西南北都跑遍仍然不很容易。但地球在宇宙中实在小得可怜,说是沧海一粟甚至都有点不够格。地球仅仅是小小的太阳系中的一个小行星,假如太阳是个空心球体,那么它里边可以装下130万个地球。而太阳仅仅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毫不起眼恒星,是银河系中1000多亿颗会发光的恒星中最普通的一个小弟弟。在太阳系周边的20个相邻的恒星系中,大多数恒星都比太阳大,例如天蝎星座的心宿二阿拉法星的直径是太阳的650多倍,而猎户星座参宿四阿拉法星比心宿二阿拉法星还要大1.5倍。仙王星座V V星, 直径比太阳打大1600倍。太阳系所在的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厚度约1万光年。而银河系仅仅是宇宙的极小一部分,银河系以外还有许多河外星系,地球到仙女座为230万光年。目前人类探知的最遥远的星,距离我们已达150亿光年-----

说完了空间,再说时间。宇宙有寿命吗?它何时诞生?何时终结?有一种学说认为,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是在大约137亿年前,由一个非常小的点爆炸形成的。我怎么觉得这有点像2000多年前我们的老子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何时诞生,与我们太过遥远,那么与我们相关的地球呢?据说,大爆炸后100亿年,太阳诞生。38亿年前地球上的生命开始逐渐演化。更有人通过计算说,如果将宇宙的形成浓缩为一年,则914日才产生地球,1231日晚1030分才出现人类,人类的全部文明还不到1秒钟。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在像太空中的微尘一样大小的地球上、文明史“不到一秒钟”的人类却狂妄地叫嚣着要征服自然、征服宇宙。我想起了那句格言: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据悉,最近美国人发现了一颗代号为“581C”的类地行星距离地球约190万亿公里(约合20光年),它的质量约是地球的6倍,表面温度估计在0摄氏度40摄氏度,与地球表面温度相当。而且上面很可能存在河流和海洋,甚至宣称那是一颗具有潜在可居住条件的类地球行星。看来,这些人类的“精英们”在把地球糟蹋的不成样子后,又开始打算殖民宇宙了。

不管现在人类科技如何发达,我还是认为,在宇宙面前,人类的智慧几近于零。还是那句话,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和我们的老祖先没有多大区别,我宁肯相信2000多年前老祖先的话:宇宙是无限的。现在的人们忙着测定宇宙的大小、预测宇宙的寿命,意义何在?目的是什么?真的是想谋求太空霸权?这比痴人说梦还不靠谱。套用诺奖得主罗伯特·福格尔的一句话:预测宇宙的寿命是一种艺术,而不是一种科学。

啊!人啊,人!

                

马新民2012/6/1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