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做了什么,你这样对我?

 昵称6993165 2012-06-10
我做了什么,你这样对我? | 2012-6-9 21:24:00

淮阴师范学院心理学副教授于玲玲老师是江苏省知名的心理学专家,她谈到自己成长中的一件事:
     
小时候,妈妈曾经对她说过:我一看见你就生气,她忘记了原因,却深深地记着妈妈当时的表情和语气,多年来,那一刻一直定格在脑海里,于老师感到心灵很受伤,觉得妈妈不喜欢自己,一直和母亲的关系不太好。这种纠结使得她采用多种方法自我疏导,但都效果不大。
     
去年她和几位心理学教授去日本做内观疗法时,在思考我母亲为我做了什么?我为她做了什么?我给她添了哪些麻烦?的时候,于老师再次想到了她妈妈当年对她说的那句话我一看见你就生气,这次不同的是,她在回想母亲的同时,也在眼前出现了自己当年的样子——恐惧的、害怕的样子,具体的原因她还是想不起来,大概是做错了什么事情。于老师在回想中突然明白了妈妈在那一刻的心情,妈妈回到家看到女儿对自己惧怕的表情,感到很恼火:你为什么要畏畏缩缩的,为什么这样怕我?我有这么凶吗?我做了什么让你感到我这么可怕?为什么我们之间存在的是惧怕的情绪,而不是你对我的爱和信任?……”当妈妈这样想的时候,会感到自己很失败,不是一个好妈妈,内心深处就会有一种无助和对孩子的愧疚,不由自主就涌上来一股怒气——有一部分是生自己的气,她不想有这样的愧疚感和无助感,就对女儿说:你别让我看见你,我一见你就生气!于老师的心结豁然打开,她一下子理解了母亲,她自问:我也是一个母亲,如果我遇到自己的孩子这样对待我,会不会也很恼火呢?
     
讲到这段经历的时候,于老师说:我最大的感受是内观疗法给了我一个新的视角。这就是——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对你做了什么,一定是你做了什么让他这样对你做就像真荣城教授讲到自己的一个男学生,男学生为了向真荣成老师学习,最初都是早早来到老师的家向他讨教,常常早到半个小时,真荣城和男学生相处三年,就像父子一样情深。但是有一次,这个学生迟到了5分钟——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现象,老师猜想学生因为什么特殊原因耽误了,可是下一次学生又迟到了,老师这次生气了,批评了学生。学生离开以后,真荣成老师进行了反思,他认为:一定是我做了什么,才使他迟到了。经过思索,他认为,学生跟着自己学习了三年,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教给他的了,所以学生在用行为抗拒他。再下一次,学生再次迟到,真荣城真诚地向学生道歉,把学生迟到的原因归为自己,学生很感动,同时也结束了在真荣城老师处学习的历程。真荣城也是这样说的: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对你做了什么,一定是你做了什么让他这样对你做
    
这是于玲玲老师最大的收获,遇到问题不是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而是先进行自我剖析,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如果人人都是这样思考问题,都先找找自己的原因,调整自己的想法和行为,那么,很多矛盾、纠纷、烦恼就不存在了。
     
人际交往中,常常存在这个问题。例如,某高校一个女生在宿舍里什么都干,打扫卫生、洗衣服、叠被子,自己的事要做,别人的事情也主动帮忙,最初大家还感谢她,没想到,渐渐的形成习惯以后,大家都觉得她是该干的,不光不感谢她,还埋怨她这做得不好,那做得不周,这个女生很委屈难过,认为室友都没有良心,自己一腔热血没有换来友谊,却换来了不尊重不平等。这怪谁呢?室友固然有错,但还是这个女生自己的行为导致了别人对她的态度和行为。不是吗?
     
在家庭生活中也是一样的,孩子对父母不礼貌、不尊重、不孝顺,不也有父母的责任吗?我做了什么,让孩子这样对我?父母亲如果常常这样反思,结果一定不同。曾经有个家长哭着对我说:刘老师,俺儿子真懒,真让我伤心,我什么都着他,现在那么大的个子了,我让他帮我拿个东西,他竟然说自己拿!刘老师,我太伤心了!我问她原因,她说不知道,我再问:你是不是有了好吃的总是先给他吃?她点头,是不是家务活全部自己干?她点头,是不是好东西不舍得用都给他用?她再点头。我说:原因不就在这里吗?下次有好吃的,你先吃,一点不要给他,要么一人一半;有好用的,你自己用,他在旁边看着,等着。她惊讶地看我,为难地说:刘老师,这……?我舍不得,我真舍不得。我也不客气:那你就受罪吧,就继续伤心吧!这个家长虽然当时抹不过弯儿,但是她回家一想就能明白,后来有了一些改变——从让儿子干家务开始,她再次见我,说:刘老师,你说得还真对,他现在就勤快点了,我以前,都是瞎疼孩子!”^_^
     
婚姻生活,也是如此啊,心理咨询中有一句名言:夫妻俩,谁痛苦谁改变。也就是说当你感到很难受的时候,先不要想着怎么改变对方,而是从改变自己开始。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妻子做着家务唠唠叨叨抱怨丈夫懒惰,自己出力不讨好的时候,一定别一味埋怨老公,再来个一哭二吵三骂,看似占了上风,其实根本不能解决问题,有点眼色的老公呢就赶紧表现表现等妻子气消了仍然重蹈覆辙,脾气不大好的老公呢,认为老婆天天因为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叨叨,烦死了!夫妻关系必然搞得更紧张。聪明的妻子如果这样想:我做了什么让他这样对待我?我累得要死,都成黄脸婆了,家里总是这么干净,可是却得不到他一句表扬,反而显得很烦我的样子?先剖析剖析自己的行为,也许会找到答案。无外乎这几个原因:第一,妻子一向勤快,把老公惯坏了;第二,是自己过于爱干净,甚至到洁癖的程度,嫌老公干不好;第三,干家务的时候老觉得亏得慌,喜欢唠唠叨叨。找到原因对症下药就行了,若是第一种情况,那就停止对老公的溺爱,训练他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来,当然,这要讲究表扬期待的艺术啦!第二种情况呢,最好调整自己,降低干净的要求,如果不能改变,就别埋怨别人,更不能残忍地强求老公和自己同样标准,要知道家是放松的地方,不是卫生监察局;第三种情况更好办啦,把干家务当成锻炼身体,带着良好的心态高高兴兴去做,如果不能保证有这种心态,干脆就不要干好了,千万别干那种累死不讨好的憨事儿。
     
学校教育中,教育者也最好有这样的思维方式,假如能经常这样思考,很多问题反而很好解决,比如,学生不喜欢自己,学生成绩退步,学生纪律不好,学生家长不接纳……所有这些让自己感到困扰的事情,都不要这样解决:不想看到的现象——生气——抱怨——不想看到的现象加倍出现——更生气——更抱怨——不想看到的现象更加倍出现……这叫恶性循环,很难解决问题。试试这样去做不想看到的现象——反思:我做了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找到原因——选择适当方式——解决问题现象消失——心情愉悦
     
亲爱的朋友,当你感到烦恼、纠结、困扰的时候,可以试试这样的视角、这样的思维方式,问题也许就会轻而易举地解决了。思维方式真的很重要,不同的思维方式一定是不同的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