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属不发酵茶,特点是绿汤、绿叶。根据杀青方式和最终干燥方式的不同,绿茶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晒青绿茶。 (1)炒青绿茶 用锅炒的方式进行干燥而制成的绿茶称为炒青绿茶。又由于在干燥过程中受到的作用力的不同,有长炒青、圆炒青、扁炒青和特种炒青之分。 1)长炒青 2)圆炒青 3)扁炒青 它的品质要求:扁平光滑。因制法不同,品质特征也有差异。 4)特种炒青它是在制造过程中,虽以炒为主,但因采摘的原料细嫩,为了保持芽叶完整,最后当成品茶快干燥时,改为烘干而成。名茶有洞庭碧螺春、庐山云雾、南京雨花茶等。 (2)烘青绿茶 它是以烘焙方式进行干燥制成的绿茶。除了部分烘青名优绿茶直接供消费者品饮外,多数烘青绿茶,主要通过精制后,用来作为窨制花茶的茶坯。 1) 2) (3) 蒸青绿茶 (4) 晒青绿茶 二、红茶的特点 红茶,属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在100%,特点是红汤、红叶。茶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制成。有红条茶和红碎茶之分。 (1)红条茶 它是我国的传统红茶。因制作方法不同,红条茶又有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之分。红条茶一般要求滋味醇厚带甜,汤色红艳明亮。 1)工夫红茶 2)小种红茶 (2)红碎茶 它是国际茶叶市场的大宗红茶。它是在红茶加工过程中,将条形茶切成短细的碎茶而成,故命名为红碎茶。其与普通红茶的碎末,不可混为一谈。红碎茶要求茶汤味浓、强、鲜、香高,富有刺激性。各种红碎茶因叶形和茶树品种的不同,品质亦有较大的差异。 传统红碎茶,是指按最早制造红碎茶的方法,即茶叶经萎凋后茶坯采用平揉、平切,再经发酵、干燥制成的红碎茶,有叶茶、碎茶、片茶和末茶4个品种。 三、白茶的特点 白茶是我国特产,属轻微发酵茶,程度在10%,它对茶树鲜叶原料有特殊要求,即要求嫩芽及其以下1~2片嫩叶都满披白毫,这样才采制而的茶叶外表满披白色茸毛。使其色白隐绿,汤色浅淡,滋味醇和。白茶的主要品种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等。加工特点是不经炒、揉直接进行干燥而成。 四、黄茶的特点 黄茶的制作工艺近似绿茶,属轻微发酵茶,程度在10%,特点是茶叶在进行干燥的过程中加以闷黄,造成茶叶成黄汤、黄叶。主要的黄茶分为:黄芽茶、黄大茶、黄小茶。 五、乌龙茶的特点 乌龙茶又名青茶,属半发酵茶。程度在50%左右,其品质既有绿茶的清香和花香,又具有红茶醇厚回甘的滋味。乌龙茶按外形分:颗粒、条索;按产地分:闽北、闽南、广东、台湾。 1、闽北乌龙茶:主产在福建北部的武夷山、建阳、建欧一带,闽北乌龙以山脉划分,其中以小气候品质的为最优;闽北乌龙以武夷岩茶为最出名;武夷山因其地理气候特殊,形成了岩茶的优异品质,它是典型的丹霞地貌的特征,土壤大部分由风化岩、红砾岩、沙砾岩为主;具有小气候的环境,茶树周围有大量的扩叶林,形成一种既有阳光,又不会直接照射到的光,称为“慢射光”或“折射光”;水分充足,因起土壤松散,可从根部吸收水分,这些都是形成岩茶特殊品质的自然条件。 正岩:景区70平方公里,九曲溪、崇阳溪、黄柏溪以内的; 半岩:三条溪边缘地带的; 微岩/洲茶:公路两边和周边的乡镇。 2、闽南乌龙:主产在福建南部的安溪、漳州、泉州、永春一带,闽南乌龙分为铁观音和色种;铁观音:是一种特定制法制成,以春茶品质为最好,秋茶次之,夏茶较差。口感以拖酸和正炒为主。 3、广东乌龙:产地广东潮洲、汕头一带;由于选用原料和制作工艺的不同,按品质不同可分为单枞、浪菜、水仙3个品级。香气属花香型,有玉兰、蜜兰、黄枝、桔梗等。 4、台湾乌龙:产地台湾南头、阿里山、梨山一带;台湾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有轻发酵和重发酵之别,轻发酵的茶类似于绿茶,发酵程度在10%~40%,品种有:文山包种; 重发酵的茶类似于红茶,发酵程度在40%~70%,品种有:(白毫乌龙、东方美人、香槟乌龙、膨风茶)这四种茶是一种茶的名称。 半发酵的茶发酵程度在50%,品种有:冻顶乌龙、阿里山乌龙、梨山特、杉林溪等。 六、黑茶的特点 黑茶是属于后发酵茶,程度在100%,主要产地在云南、湖南等地;黑茶的鲜叶比较粗老,在干燥前后进行渥堆,促使多酚类充分进行自动氧化,儿茶素损耗率较大,从而使黑茶的香味醇和,汤色深,橙黄带红,干茶和叶底色泽都较暗褐。黑毛茶精制后大部分再加工成压制茶,少数压成篓装茶。还有用晒青加工成紧压黑茶。压制黑茶有湖南的黑砖茶、花砖茶和茯砖茶,四川的康砖茶、金尖等。压制晒青黑茶有湖北的青砖茶,云南的紧茶和圆茶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