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表现”与企业家禀赋

 行哲127 2012-06-11

“课堂表现”与企业家禀赋

                                 

 

因工作的缘故,笔者与企业家接触比较多,但是说实话,在我的脑海中真正能称之谓企业家的并不多。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我听了两位集团公司领军人物说起了他们在学生时代的“课堂表现”引起了我对企业家创新禀赋的一些思考。

甲说,“我做学生时,在上课的时候经常会打断老师的讲课,对老师讲解的一些内容,大胆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有时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竟会与老师当堂争执起来”。

乙说,“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我的读书方式和别的同学完全不一样,我一般不太听老师讲课,也不记学习笔记,主要是自己认真研读课本教材,有时老师还会让我在课堂上向同学们介绍我的新观点,当上一回‘小先生’”。

正是这两位学生时代“课堂表现”有些“另类”的学生,如今都在各自统领着本市一家资产百亿元的大型国有集团公司,并且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这一“特殊课堂”中取得了令人称羡的骄人业绩。这两位“另类学生”与众不同的“课堂表现”,与他们步入社会,尤其是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后所表现出来的善于创新、勇于开拓的“企业家禀赋”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

做学生时,勇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保持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这在传统的学校教育评价体系中,这种学生可能很难成为“佼佼者”,即使发表的观点是正确的,也很难赢得老师的理解和认同。而这种凸现创新潜质的独特思维能力和行事风格恰恰是企业家在捕捉商机、开拓市场过程中所应有具备的禀赋。

两位“另类学生”最终成为成功的企业家的案例,给我们两点有益的启示。其一。要充分尊重企业家的独特性格的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往往就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创新家,这种创新性或许恰恰正表现为一种不同于常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上的“怪异”,对于这种特殊性格,社会应该尊重。企业家不是政治家,不能用政治家的标准或模范人物的行为准则去强求他们成为“完人”只要这种怪异,没有触及法律的框架,理当不应该受到社会的不解甚至是责难。

其二、在培养企业家过程中禀赋比培训更重要。在这方面印度精心挑选潜在的企业家人选的做法值得借鉴。选择受训人员是企业家培训计划的第一步,并且是具有关键意义的一步。因为只有对于潜在的企业家来说,培训才是具有意义的。他们通过各种渠道以个人自原申请的形式进行人才征集,同时以行为科学为基础对申请者进行评价。如对申请人的动机、承受风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自身的积极因素的自我评价、对采用非传统的新方式办企业的兴趣,申请者只有被确认具有潜在的企业家才能时,参加取得学员的资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