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是楚巫文化遗产比较好的地方,特别是邵阳地区,就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破除迷信活动最严酷的时期,这里还是盛行为亡灵举行祭祀活动。当然,这种活动请专业的和尚,道士、司公等人士就得晚上俏销地进行。民间的祭祀和治丧活动白天晚上照样办理。当然在言语中有很大调整,把带有迷信或妖魔鬼怪的词语取缔,换上赞美新社会的词句。是这样才保存下来不少的曲牌。 可是老一辈相继离开人间,绝大部分曲牌都是口传心授,而文化大革命没有几个后人学习接着又是经济社会发展期,而这些东西根本就没有经济收入。所以这些都面临瀕危期,而我在此将我所知道的几个曲牌介绍一下,等下次再慢慢地补充进来。 曲牌分为:唱白、三三、三七 、五四、上下、二四等等。比如说,唱白加三七,其唱腔为:先由鼓点打击,大锣压铀,声调是:咚咚咚(咚)呛、咚咚咚(咚)呛、咚咚咚(咚)呛咚(咚)呛。牌词大意:【词句是根据当时的情况随时调换而无固定词句的】前位歌郎提《三国》,岂知《三国》未表明。白:要说《三国志》,首先要把三国之前的起因道明白,再来根据书本的《三国志》讲清楚。开口三国闭口三国,其实你根本不懂三国。唱:说到三国讲三国,请君细道三国因。咚咚咚(咚)呛、咚咚咚(咚)呛、咚咚咚(咚)呛咚(咚)呛。另一个接着他的曲调唱,一直把你所要表达的唱完,再抛出曲调和词意由另一个接唱。如果另一个发现前一个歌郎唱得不好或其他不对等原因,等他收住本句唱腔时抢着唱,在唱词中把他的错误或其他提出来并加以改正。这时就会产生两人都不服谁而造成各持己见地唱起来。 人家在抛歌曲给下一个接着唱时都会用这这几句话:唱罢此句吾收音,一朵梅花抛贤人。另一个接着别人的唱腔继续唱,也有接住原唱腔唱几句之后就告诉所有人,他要换唱腔了,。在下一句中就换其它曲牌。而每个牌都有它的韵,平仄无所谓,但每句的韵脚必须要押住,比如说多,后面都必须按多来押韵,而且唱夜歌都是现炒现卖,没有多少是一成不变的词句。所以曲牌只遗传各曲牌的格式和唱腔,其它词句必须要按当时的情况随机临时编填。所以夜歌除了腔调和牌局之外,就是最难的一点是韵脚。除了这三点是必须尊守的之外,其它都是比较自由化。 夜歌的起源于诗歌,所以讲究五字句、七字句,但它又和诗歌不同,这里抛开了对仗、平仄,但字句还是比较讲究的,更重于讲一件完整的事,所以你想说什么都可以用这种形势把它讲完整。把这件事唱清楚了也就是这个歌唱完了。而另一个歌手可以找他察,反驳他处处不是。你可以再反过来解释等等。好比两个律师在辩证一样。 上面提到韵脚一事,其实这个和写诗歌一样,这里讲究句句押韵,可又有不同,这里只要其基本上在一个韵律上就好,因为一首唱下来都是几百上千句,还要临时想词临时发挥。不可能像诗歌一样那样严格和几句话就算完。 再说这韵脚有很多种名字,在下才疏学浅,我就点几个常用的几个牌韵吧:索婆韵,这个韵的格局比较严格,因夜歌是两句为一组,而索婆韵讲究上半句押仄声,下半句押平声。索婆韵的曲调比其它的曲调音要拉得长一些,可能是给歌手们边想词边唱给组词特留下一些空间吧。最常唱的韵脚是七言句,每句七个字,都押一个韵,其它都无所谓,如果唱三五牌韵,这个比较麻烦,因为唱白提问答都有。我打个比方说:今早晨——韵押在晨,只能唱三个字,把这三个字唱完再加上一句白,后面再唱五个字的句:东方报晨曦。这一句押在曦字上。后面不管唱多久都必须按照韵一路押下去,别人接着唱也必须按照这个韵脚唱,如果自感不适,利用这个韵脚说明你换韵了。另一个三五韵:每个唱句句五个字,三个句子。意思是说前唱一句,中间表白一句〖表白语句不限,但要讲完整就行〗,后再唱一句。 夜歌也是考验一个人的机灵和应变能力。夜歌它的主要目的是讲述亡灵在生之功德和挽惜,反正是根据时局的需要即兴而发,取材很广泛,没有局触感。 在唱夜歌初时,必须唱奉请天地、五方神灵,将各路神仙菩萨都要请到,告诉他们,我们在这里为亡者控诉我们的情感和我们的心愿,各路神仙要给亡者各方面帮助照顾,不要为难亡灵。夜歌唱完收场了,还得将各路神仙请回到原来的地方去,烧纸钱安慰他们,并请罪其它没请到的神灵别怪歌郎的炒闹扰乱各神的不安等。 至于我对夜歌最喜欢听的还是那数唱牌。他的唱腔好像在数数一样,数到后面以唱的形式结束一句,但我不会这种方法,听起来好像很轻松,实际有很多为难之处,特别是临时填词很复杂,填了数板又要填唱词,嘴里唱着填好的,心里又要想着下一句,最容易把心里的下句也给唱到上句来。 夜歌最热闹的场景是你唱一句,他立刻唱一句。这个叫抢歌。而抢歌又说明你没唱好我来唱,你不服气接着抢,并把嗓门放得更大,要你抢不着。 《因为在我写这篇文章时,是随心而写,因为材料收集不多,当然以后还有很多要补充的地方,可以说是属草稿文,所以写好就发了,看都没有看就说不上要修改了。》在此请各位帮助斧正和提供更多的资料给我,我在此深表谢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