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敢为天下先的山西新绛中学(三十)

 乔乃强阅览 2012-06-11

让学生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中国教师报:从2005年开始,你们就开始进行改革,当时的措施是什么,遇到了什么阻力,为什么没有坚持下来?

宁致义: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开始于2005年!初衷是为了解决学生如何不在课堂上睡觉的问题。

虽然我们是省重点中学,但仍然有相当部分学生由于初中学习基础差,到高中后,根本跟不上班,上课听不懂,怎么办?只好睡觉。

为部分学生不睡觉,学校领导层想了很多种办法,比如值班校长和政教处老师每天到教室外巡视,发现有睡觉的就拉出来训话,但是回教室后仍然继续睡觉!

老师讲的他根本听不懂,又没有别的事可干,他不睡觉干什么?

治理学生上课睡觉问题,老师们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

后来我们逐渐认识到,上课睡觉的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参与者,而是旁观者——当学生学习、思考、读书的时间和空间被教师用所谓的勤奋讲授无限制地占去的时候,他们自然就变成了学习的旁观者。他们不用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并且不承担学习的后果。

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而不是旁观者,学生怎样才算学会了呢?

以前我们以为,学生听懂了就是学会了,会做题就是了不起,而实际上,做题只是学习的开始,学以致用,能够展示思想、观点、方法甚至问题,才是学会。把学校当成监狱,把学生当作考试的机器,大搞题海战术,无限制地占领学生的时间,使学生不能思考,使学生连应试的能力也失去了,这样的教育既非素质教育,也非应试教育,而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杀人的教育。因为即使为了学生应试,也应该让学生主动地学习,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

不过,当时只是觉得,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多学,让教师少讲。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让老师为学生提前写一个“自学指导”,然后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讲授,那个时候已经有了“学案”这个词。我们就把为学生编的“自学指导”叫做“学案”,为了区别于教师只凭“教案”上课的课堂,我们把有“学案”的课堂叫做“学案课堂”。

从目前全国中学课改的情况看,各个学校、校长、教师对“学案”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对“学案”的使用也不一样!我们现在的“问题解决式”课堂与2005年时的课堂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当时“学案课堂”不过就是学生手头多了一份“学案”,一定程度上还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使用“学案”后,学生成绩也没有什么大的改观,有时用“学案” 的老师成绩还不如无“学案”老师的成绩。教师,尤其是领导层思想不统一,致使课堂改革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落实到课堂上,怎么操作?

宁致义:2007年我担任新绛中学校长,开始试验“环型座位法”,后来得知这种“座位法”早在一些初中学校实行,又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2008年山西省实行新课程,我强烈地感到,如果不对现有的课堂进行彻底的改革,就难以实施新课程。我们全校上下反思我们的课堂,反思我们的教育,经过了100多次的大小会议,统一了思想,以展示为突破口,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改革!

   改革的方法是将新课程强调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及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为教而学”的学习方法应用到学科教学中,打破原来的课堂结构,建立适应新课程的课堂模式,以学生的展示为突破口,真正在高中课堂的实践操作层面实施素质教育。

具体说来,就是要对传统课堂进行流程再造,实施“问题解决式”课堂。这就要砸烂这“杀人”的课堂,变杀人的教育为素质教育,构建问题解决式课堂。

问题及问题解决是人成长的基本元素

中国教师报:为什么一定要构建问题解决式课堂?

宁致义:按照我们山西省教育厅张卓玉副厅长的话来说,教育的第一任务是如何使问题解决成为教育的起点。

人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成长和生活的。即使没有学校教育,儿童也要遇到问题,也得去解决问题,从而走向成长。学校教育赋予问题解决以双重的意义:问题解决既是学生的真实生活、真实成长的过程,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

教育的使命是促进和保障人的健康成长。从人的成长意义上看,问题及问题解决构成了人的成长的基本元素。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培养了态度,感受到了人生的意义。这就是成长。教育所能做的,就是促进和保障学生的成长。

第一,问题解决过程天然地将知识、能力、态度培养等教育内容融为一体,不存在三者孰轻孰重或顾此失彼的问题。

第二,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了知识,或者说学生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去学习知识。这是教育的关键所在:是因为此时此刻的活动需要而去学习知识,而不是因为未来有用而去储存知识。

第三,学生获取知识的轨迹不是学科知识的体系,而是问题解决的需求。因此,学生的知识结构具有网络性和开放性特点。学生可能根据某个问题解决、方案设计的需要而对某个领域的知识或某个知识点有更广更深的了解。同时,学生的知识由问题解决的需要而横向辐射。

第四,问题解决式教育为学生有个性地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从知识传授性教育走向问题解决式教育,如同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能够极大地释放学生的潜力,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挥。

第五,问题解决式教育有助于整合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而不只是校园内的教材、教师。问题是基本的教育单元,而问题可能来源于校园、社区、家庭,或某一个学术性学科。教育的舞台无疑要远远超越于教室。只要需要和允许,学习场所可能是校园、植物园、博物馆、酒店、田间、图书馆、教室或其他任何有助于问题解决的地方。学习活动是一个没有空间限制的概念,许多学习活动是在校园之外进行的。

显然,教育是源于而又高于生活的。教育应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真实问题,又要使问题的解决成为学生受教育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