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决断力

 小菜一碟 2012-06-11
决断力
——“英明果断”的学问
——————————————————————————————————————————————————
http:// 2008-8-10 18:15:28 作者:张肇麟 来源:原创

 

  如果当时曹操对东吴逼得不要太紧,而是隔江治理,谅必孙权也无力聚起众志发起进攻。因而,刘备也没有机会联合东吴,于是就会失去安身立足之地。接下来曹操再慢慢发展与东吴文官的“和谐友谊”,谦虚听取那些文人的治世大计,借着所挟天子再封他几个大儒,也定能瓦解孙权的政权。

  但是在赤壁大败之后所表现的意志力的确展示了曹操作为领袖的不俗一面。落荒而逃,众豪杰追随的是什么?是一个东山必然再起的信念。这让我想起了毛主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真是异曲同工。

  意志力不仅是领袖个人超越压力的力量,更是众志成城的核心。“宜将剩勇追穷寇”的英雄意志,使一位美国将军感叹:“大势已去!”

  意志力是建立在强大自信和魄力基础之上的。自信来自沧桑的阅历和扎实的成功经验,这是一份成功者的心理资本。魄力,乃是雄心气度,是事业成就的个人心理底线。

  毛泽东从来不认为隔江而治算是胜利,他的底线就是整个国家改天换地。魄力作为意志,显示的是那些能舍能取的博大心胸。

  判断力与意志力的结合就会形成决断的素质。

  以上所论还算一般,算不得大智慧。

  真正决断的大智慧在于这样一种认识:决断本身将成为形势的一部分!

  英雄领袖的魄力在于他并不是一个投机者,他是富有使命的设局者!他的决断一旦作出,形势即发生历史性改变,因而领袖成为了历史的一组成部分。打个比方,本来他可能不过是奥运开幕式上焰火的一个光点,但决断做出后他就成为了整个焰火发射编排程序的一部分。

  这个哲学背后还有一个玄妙之处:有了这个“部分”的加入,整个局面改变了。于是再回观“决断”,“决断”本身也就具有了弹性。也就是说,它已不再属于“对”和“错”那样简单的范畴。简单说,“决断”对错的判定还得听取做出决断的领袖的意见了。

  举个例子,邓小平搁置了姓社姓资的讨论,他发起中国不可逆转的改革。但是改革一旦发起,姓社姓资的问题就被这个改革过程粉碎了。邓小平通过这个决断创造了历史,他无须接受姓社姓资讨论给以错对评判。它消解了问题,超越了问题。

  对、错都是“点”上的概念,作为历史的创造者他的决断将与他的后续行为一道对此做出发展性判决。这种决断是对自己历史定位的诀择,这种力量来自魄力和使命感,来自大智慧。

  我们不敢说那些历史上的大英雄都是决策永远正确的人,但他的正确性是被一个英明的根本决断锁定,又以后续一些列连贯性为自救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