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孩子一个机会

 情虚伪 2012-06-12

给孩子一个机会

    很多班主任当学生违反纪律后,往往怒气冲冲,先是把学生训斥一顿,或是告状给家长,最后加以处罚,这件事就算结束了。事实说明,这样做的教育效果并不好,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去处理学生违纪的事。
    我在担任五年级班主任时,第一学期初接班时发现有一个同学叫小东,特别喜欢讲话,老师你上你的课,他说的他的话,而且是和周邻的同学说,老师一布置练习时他总是这样问:“老师,做什么,做在什么地方。老师?”反复问几次。于是我就向其他科的老师了解,是不是他们上课,小泉也是这样总是喜欢讲话。经过调查后,我就找他谈话,他说:“老师,我是这样的,习惯了,改不了的,我保证以后少说。”当我听到他这样说。我就说:“你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能改正就好了。”结果过了几天其他科的老师就对我说:你的小东同学,还是很多话说,好像没有效果。”当我听到这里心里就发火,他没有把我这个班主任放在眼里,上午放学我就找他,他一看到我的就说“老师,你上课我没有说话啊!留下我做什么?”我就对他说:“我想去你家里,与你爸爸聊下天。(他家离学校很近)他一听到我这样一说,立刻就说:‘老师,不要到我家里,我爸爸知道会打我的,打你?是的。老师,我不敢了,给我一次机会吧,不要到我家里。’看到小泉同学可怜巴巴的样子。我就对他说:“那你认为以后上课应该怎样做?”他说:“上课不能随便说话,也不能随便与周邻的同学讲话,有事的举手。做不好,就告诉我爸爸,好不好?”好的,我机会给你了,看你有没有把握好机会,做得最好。经过这件事后,其他科的老师真的发现小东同学随便说话的坏习惯果然改了,在课堂中还能积极发言。我还让他做了个小组长……
    在我们的学生犯错的时候,先不要急着“告状”,也不要急于处罚,可以问问他自己怎么处罚,这样就给了他一次思考的机会,改正的机会,这难道不是一个教师突破思维定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一种方式吗?处罚只是手段,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