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壶口看瀑布去

 泉源阁 2012-06-12

 

 

 

到壶口看瀑布去

 

 

到壶口看瀑布去



    “九曲黄河一壶收。”说的是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观。早有所闻,一直未能实地看看。图片是看了不少,包括1990年版50元人民币背面图案,但要说印象最深引人向往的,则是两次看飞跃壶口瀑布壮举的电视直播。第一次是1997年6月1日,柯受良柯大侠首开飞越黄河壮举,当他驾驶着那辆白色三菱跑车掠过汹涌咆哮的壶口瀑布时,世界为之欢呼,国人为之喝彩,而他,成为了飞越黄河的第一人;仅仅只过了两年多一点,1999年6月20日,山西小伙朱朝辉再创奇迹,只身单骑,如惊鸿一瞥,再次跨越壶口瀑布,成为驾驶摩托车飞越黄河第一人。

    人因瀑布而扬名,景随飞越而彰显。到壶口看瀑布的心情由是而更加迫切。然十年过去了,却始终未能成行。

    今年秋天的凉爽来得似乎突然了一些。整整一个夏天,天气始终闷热难当,即使金秋到来已经很久了,秋老虎的威猛也仍然丝毫不退。焦躁伴随酷暑,悲情牵挂舟曲,不断的灾难让人难有一丝出游的心情。

    这个时候,中秋来了。

    这是一个月圆的日子,更是一个团聚的日子。神州大地似乎也因了这个日子,平稳了许多,祥和了许多。一场秋雨过后,酷热在依依不舍的留恋中悄悄的走了,肆虐舟曲的洪水也在军民的昼夜奋战中复归了故道。在与家人欢宴的时刻,博友“村长”王晋峰的邀约不期而至。“明天,壶口看瀑布,去吗?”当然去了!梦寐而思之,机会来了,博友聚了,能不去吗?

    第二天一早,在张少毅会长的率领下,两车九人自晋城走沁水过翼城直奔目的地。一路上,滚滚的车轮旋出嗖嗖的风声,耳里听到的却似自天际而来的母亲河的呼啸;车窗外,一团团开始泛黄的白杨树后面隐着的涛涛松林,更似波涛汹涌一路向东奔腾而去的黄河水。 

    人啊,还在旅途;心啊,早已飞去了瀑布!

    然而,通往胜地的旅途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的。车到翼城,一位当地的博友早已迎候在了路边,因知我们要去壶口看瀑布,就先行联系了他在吉县的朋友。见了面,说是吉县明天要举办黄河壶口文化旅游节,这是个比较大型的会议,人很多,今天要报到,景区宾馆都住满了,怕是去了没地方住宿,并热情地给我们介绍其它出行线路。但,可想而知的困难并没能让我们止步,因为心早已系在了黄河滩上。

    高速路入口,告别了热心的博友,又继续我们的旅途。走晋侯(晋城至侯马高速)转大运(大同至运城高速),行至襄汾出口下了高速后,赶紧驰上了通往乡宁的公路。对于襄汾,我们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因为这是一块令人伤心的土地。发生在2008年9月8日的新塔矿业公司的尾矿库溃坝事故,仿佛就在眼前闪现,而那瞬间消失的277条鲜活的生命,也似乎正伴随着滔滔的黄河水悲鸣哀号。我不知道,那被追究了刑事责任的58名责任人他们的心里感受,我只知道,高达9600余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虽然会在一段时间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但迟早还能弥补;然而,那已经陨去的生命却是永远也无法弥补的。

    我不清楚一级公路的修筑标准是什么,但经乡宁至吉县的公路是要收费的。崎岖的山路虽然修的不算宽阔,但还算平整。要想富先修路,体现的不仅是发展经济的思路,也是经济发展的一条出路。君不见高速公路联成网,个个出口都收钱忙吗!国家既然取消了二级以下公路的收费,那么想办法提高一下公路的等级,自然还是有钱可赚的噢。

    进入吉县地界,扑面而来的都是即将召开的首届黄河壶口文化旅游节的信息,县城里的一个广场上,更是彩旗飞扬,气球高悬,到处是浓浓的节日气氛。看来朋友的话不假,难道黄河滩边真的就无处觅宿了吗?管他呢,既来之则去之,没地方宿营也得先看了瀑布再想办法,车到山前必有路,不行就奔黄河对岸的陕西去。

    吉县人民很幽默也很好客,这一点,从县城通往壶口瀑布的指示牌上就可以看出来。在一个丁字路口,标示为40公里,而在仅隔几十米路口那端,标示为37公里。大概是要告诉我们,壶口离此并不远,吉县人民热烈欢迎你的到来。呵呵,是为一默!壶口离我们已经很近了,不过,驾车还是需要十分小心的,沿路处处可见修筑侯吉高速公路(侯马至吉县)的工程车,来往穿梭,繁忙异常。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高速路通了,再来看瀑布,一定非常便捷。

    未到壶口景区,先闻河水涛涛。刚进入晋陕大峡谷,远远的,峡谷的深沟里,一条黄带闪着波光,自远方奔流而来。黄河,我们来了!壶口,我们来了!急急来到景区入口,下得车来,怀着忐忑的心情四下里张望,却未见想象中的车流人流,于是,一路上紧绷的神经松弛了许多,看来明天的艺术节开幕式应该是在县城里的那个广场上举行了。买了门票(票价91元,半价46元,外加每车10元停车费),进来景区,只见河中央一大团水气弥漫空中,据来过多次的“村长”大人绍介,“那,就是壶口瀑布了!”

到壶口看瀑布去

    车刚停稳,人们就迫不及待的下来,眺望着那团蒸腾的水气,想象着“九曲黄河一壶收”的壮丽景象,恨不能一下扑进她的怀抱。但为了长远计,大家还是强摁急切心情,在等客的主人的带领下,于河边的几孔窑洞里安顿好了食宿。窑洞很陈旧,除了一台电视机外,也就是个能睡觉的地方。只要有地方住,大家已经是很满足了,还有什么可挑剔的呢。

    正是半下午时分,山谷上湛蓝的天空阳光明媚,滚滚的黄河水金波翻滚。窑洞主人告诉我们,东边山腰有一个制高点,若是现在上去,正好俯瞰壶口全景,下来再看瀑布不迟。上得山来,举目远眺,果然不凡。只见黄河之水天际来,奔流至此泄一壶。美景在前,顾不上细看,一众人等,纷纷举起相机一阵狂拍乱摄。

    毕竟山上路远,目力有所不及,还是得近距离接触才能识得壶口真面目。下得山来,踏上通向河中央的漫桥后,水的沁凉立时袭上身来。越接近瀑布,水气也就越大,凉意也越来越浓。循着雷鸣般的呼啸看去,但见前方一巨大峡谷,近300余米宽的洪流,奔流到此骤然被收缩为50米,泄下20米高的断层石崖后,轰然跌入30余米宽的石槽之中,似银河泻地,如万马奔腾。湍流急下处,似蛟龙腾空,掀起阵阵的浓雾;又如壶中翻起的滚滚浓烟,直冲霄汉。这是怎样的一个壶啊?蕴天地之造化,集鬼斧与神功,非人力所能为也。古人云,“盖河漩涡,如一壶然”,精妙之论也。

    这个季节,黄河水量充沛,又恰逢十年来同期水量最大的机会,近200米宽的主瀑布与副瀑布连成一片,气势十分磅礴,场面蔚为壮观。黄河壶口瀑布,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站在她面前,有幸瞻仰这世上第一大黄色瀑布排山倒海的独特雄姿,你能不由衷的为之而骄傲,能不由衷的赞叹她的伟大吗?

     黄河滩头西北汉,毛驴背上驮婆姨。此时太阳西坠,余晖洒满滩头,恰是进行民俗活动的好时候。戴上白羊肚头巾,抽两口旱烟袋,扮一扮新婆姨,骑一骑大毛驴,既新奇更有趣。“村长”扮的老汉形神兼备,特别是骑在毛驴背上,更是惟妙惟肖,只是一个不小心,让铮亮的手表露出了一丝破绽;倒是“梦里落花”扮的新媳妇有模有样,腼腆俊俏,让人爱怜。

    晚饭是在窑洞前的小土坪上吃的。两个菜,一个是不知名的凉拌菜,一个是西红柿炒葫芦丝,主食是馒头稀饭,家常的饭菜,说不上好与不好。窑洞就坐落在岸边的土塄上,坪上一颗木棉树下,置一张石桌,摆几块方石,很原始,很乡土,只有挂在树梢的一盏白炽灯显露一点时代的气息。面前的黄河水川流不息,雷鸣般的轰响直冲耳畔。添一点自带的小菜,喝一杯山西的汾酒,顿时平添一种天地悠悠、桑田沧海之感。

到壶口看瀑布去

    一夜无话,或许是旅途的劳顿,或许是酒精的作用,睡的很沉,只是临睡前的淋淋小雨预警了明早的天气。果然,早上醒来,天气灰蒙蒙的,想要看的瀑布彩虹是不会有了。也许昨晚上游雨大,黄河水暴涨,只见河面更宽了,浪涛更急了,尤其是壶口瀑布,雷声更大,雾气更高,走近她,黄色的雾水扑面而来,浑身满脸一片土色,相机镜头上的uv镜黄迹斑斑,拍出的画面朦朦胧胧。些许的遗憾不胫而走,或许,这才是真实的黄河。一次出行,两样风景,朝朝晚晚,阴晴兼备,应该是不虚此行了。

    好像是天意,临别之时,就有人专程赶来送行,为此行画一圆满句号。昨天一直联系却未能见面的临汾博友此时打来电话,约好在壶口镇边的黄河大桥上见面。博友一见博友面,如同亲人再相见。因了黄河壶口文化旅游节,作为记者的他,公务在身而不得脱,现在幕拉开了,节目正在进行,趁此间隙专程赶来相送。虽然时间尚早,热情其实难却。在黄河岸边的一个酒店里,一边是饭桌上共举酒杯谈天说地畅叙友情,一边是电视里雨中锣鼓欢歌劲舞造势旅游。

    绵绵细雨中,轻轻挥挥手,告别了博友,告别了壶口,告别了黄河;儿女告别母亲,依依不舍,百般留恋,然前方有路,毕竟要自己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