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海经》揭开地球北纬30°的秘密(2)

 关心明天 2012-06-12
  我住在海边。夏日的黄昏,在海边散步,习习微风,凉爽宜人,真是惬意。天色渐暗,月亮已在大海的上空。随着月亮的升起,不久海潮就开始上涨了。
  不知怎么的,我总觉得月亮似乎小了一点,因为刚落山不久的太阳,看起来比月亮大很多。似乎违背了太阳主白昼,月亮主黑夜的古老传说。
  我常在想,四千年前,月亮为什么要毁灭人类创造的文明呢?想了很多很多。可能是人类太自以为是,太嚣张了吧!人类的猖狂,终于把上帝给激怒了。
  这个上帝不是耶和华,而是月亮智慧生物。
  月亮智慧生物不仅用大洪水毁灭人类创造的文明,为了杜绝后患,使人类不能再次背叛上天的意志,还做出一个更加可怕的决定:
  改变地球自转的黄赤交角,从30°变为23°;改变月亮自身运行的速度,由原来每20天绕地球一周,变为30天一周。
  这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地球的自然环境气候必然恶化,人类的活动范围就会缩小,因而达到限制人类发展的目的。
  
  月亮智慧生物!宇宙级的智慧!实在是高明呀!人类和上帝相比,真是微不足道呀!人与人斗还行,自相残杀了几千年,现在也没有觉醒。但人若要与天斗,就太不自量力了。
  
  可能有朋友问,月亮是怎样使地球自转的黄赤夹角,从30°变为23°的呢?好,我再给大家做个分析。
  月亮本身是一个球体,直径不到地球的四分之一。如果月亮温和地驶入地球,附着在地球表面,地球的自转就会失去平衡。这个道理和汽车的轮胎转动不平衡是一样的,有驾车经验的人很容易明白。轮胎不平衡,转起来就会晃动。
  由于地球是悬浮在太空中的星体,围绕着太阳公转的轨道是稳定的。月亮附着在地球上,就会使地球的自转产生不平衡,因而晃动。地球就是在自转的晃动过程中,发生了黄赤夹角的改变。
  
  为什么大洪水和地球自转夹角改变是同时发生的呢?由于地球有大气层,月亮降落太平洋,大气会被挤压,造成云层云量结构发生变化。这就是大洪水期间,连续大雨暴雨,有强烈雷电,大地不断颤动的原因。
  地球每自转一圈,角度就会改变一些。因此,要完成7°左右的改变,需要一段时间。按照《圣经》的记载,大洪水时期,大雨下了四十多天。那么,大约就是这个时间吧,地球完成了自转角度从30°到23°的改变。
  
  那么,月亮又是怎样从20天绕地球一周,改变为30天一周的呢?
  有两种可能,一是月亮的运行速度变慢,即月亮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后,还在原来的轨道上围绕地球运行;二是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变大了,即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拉远了,也就是说,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变小了。
  第一种可能性看似比较小,因为月亮要配合地球的自转而运行,速度太慢不好操作。第二种可能性比较大,因为只要月亮离地球远一些,以原来同样的速度运行,围绕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就多了。
  如果月亮远离了地球的猜测,能够成立的话,那么,在大洪水前,从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可能比现在大50%,看起来与将近下山的太阳,就差不多大小了。
  
  月亮围绕地球运行,对地球产生影响最大的,是海洋的潮汐。由于月亮离地球远了,对地球海洋潮汐的作用就会减弱,会造成海水的蒸发量相对减少。因此,天空的云量就会减少,大地的雨量相应减少。
  这可能就是大洪水之后,北纬30-45°之间的高原地区,由于天空云量减少,地面水分大量蒸发,但得不到相应的雨水补充,因而出现干旱,导致大片水域干涸,最终成为沙漠和沙化地的原因吧。
  
  那么,地球北纬30-45°之间,各个高原地区是什么时候变成了沙漠、沙化地的呢?下一节讲。
  
  上传一幅模拟月亮降落太平洋,附着在地球上的示意图。

 

  补充说明:从月亮与地球的大小比例,大致可以看出,地球受太阳的引力作用,以月亮细小的个子,要改变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比较困难的,但要改变地球自转的黄赤夹角并不难。
  这不违背自然的规律,也完全符合科学的逻辑。我相信长期研究天文地理、天体物理的人,完全可以计算出地球与月亮之间,这些改变的可能性,以及改变所需要的时间。如果科学还有理性的话,估计不久就会有人公布论证结果。
  
  人类文明不是少数人创造的,而是全人类共同的智慧结晶。人类的过错,当然也不是少数人的错,而是所有人的错。要想改变人类的命运,必须全人类共同努力,回归到自然道德社会。
  
  有朋友说,如《2012》所言,如果真的发生大洪水,有航母的国家,少数人可以继续过着高度文明的生活。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为什么?因为不论是人类、牲畜,还是机器,都需要原料营养的供给。短时间可以维持,但长时间不可能支撑下去。看看今日社会吧,别说所有工厂毁灭,只要电力供应中断,整个现代文明就完蛋了。
  这就是四千年前发生大洪水之后,古人有非常先进的交通工具,用于全世界的地理普查,但大禹治水的方法,却十分原始落后的原因吧。
  
  我所说,没有高深的学问,都是基本的生活道理,是任何一个思想健全的人,思维正常的人,都可以思考出来的结果。因此,我根本不觉得自己有说什么特别之处。我并不比别人聪明,我只是接受了老子的自然道德思想。
  我借题发挥的言论,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只是看到社会上有太多的不可思议的事情,杯具不断重演,人们依然迷信只有科学才是真理,科学的问题还要依靠科学来解决,泥沼越陷越深,才发出的感叹。
  科学非常好!但科学迷信非常害人!万事万物都有阴阳,有正反两面,有利必有弊。这是常识!当今社会,有谁敢公开说科学的弊端呢?如果您解除了科学迷信思想的束缚,整个天空的阴霾都会散开,大地一片光明,生活充满快乐。
  
  朋友们有不少留言,有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但由于最近工作多,我无法及时给大家回复,敬请原谅。以后有空,我会回复大家的。请多包涵。
  地球北纬30-45°之间,各个高原地区是什么时候变成了沙漠、沙化地的呢?
  事实上,虽然在大洪水期间,地球发生运行的巨大变动,地球自转的黄赤夹角变小了,月亮绕地球运行的距离拉大了,海洋水汽蒸发量减少,天空云量减少,大地雨量减少,但地球的云层和雨水并不是全部消失。
  因此,高原地区的干旱,是一个漫长的逐渐改变的过程。例如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上的水域,并没有在大洪水之后迅速干枯,而是逐渐减少,千年后才干涸,成为沙漠的。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对照两千年前的古籍记载,通过对比分析后,可以得到比较明确的答案。
  在秦汉时期,青藏高原上还有很多大面积的水域,在今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还有很多文明古国。张骞出使西域时,那里的气候比现在好得多。所以汉朝人在今河西走廊以西的地方,修建长城,派兵驻守。
  然而,那些地方现在几乎全部干枯了,只留下几个绿洲。这种不断枯绝的趋势,不仅没有停止,而且似乎在加速,范围在迅速扩大。在最近几十年里,有详细的气象、地理资料可做参考。我就不多说了。
  
  有人问,如果月亮降落地球,那么当时在高山上存活下来的人,应该能见到巨大的月亮呀?但为什么没有这方面的古籍文献记载呢?
  其实不能说没有文献记载,只是没有可靠的古籍文献记载,各地都有不少这方面的神话传说呀!
  月亮是由宇宙智慧生物操控的,它们完全可以利用朔月,即月亮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也就是月初那几天,驶来地球。当它接近地球的时候,天空早已乌云密布,没有人能见到它。
  按照《圣经》的记载,大洪水持续了几个月。当月亮到达地球时,天上已经连续大雨暴雨,能见度极低,大概也是不可能见到月亮的。月亮停留期间,由于地球表面的陆地缩小,水面增大,云量大增,总是大雨暴雨天气,人们根本见不到月亮。月亮离开的时候,情况依然一样。
  只有当月亮离开地球,升到比较高的位置,天气放晴了,人们才可能见到它。那时,月亮已经升上天空,处于很高的位置了。
  
  现在,我来总结一下以上围绕地球北纬30°所探讨的内容。
  一、在四千年前,地球上发生了一场大洪水,将海拔600米以下的陆地全部淹没。
  二、在大洪水期间,地球自转的黄赤夹角发生改变,从原来的大约30°,变为现在的23°左右。
  三、在地球黄赤夹角改变的同时,围绕地球公转的月亮也发生了改变,从原来公转一周20天左右,变为现在的公转一周约30天。
  
  以上三个重大历史事件不是孤立的,而是同时发生。要满足地球在短短几十天内,同时发生上述三件大事的条件,几乎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月亮降落地球的太平洋后,再飞回太空,其他别无选择。
  那么,地球发生这种改变之后的结果是什么呢?
  地球各个纬度地区之间的季节、气候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原来一年有18个月,分六个季节,现在只有12个月,分四个季节。
  在北纬30°至45°之间的大片区域,环境气候发生了持续的变化,四千年来从没停止,时至今日。从21世纪开始,进入加速恶化期。
  四千年前,北纬30°一带的高原地区,气候温热,潮湿,大地水源丰富,有大面积的水域,山地植被生长十分良好,森林茂密,花草繁盛,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数量很大。
  然而,现在各个高原区的水域大部分干涸,成为沙漠,水源干枯,沙化地区不断扩大,动植物大量消失了。
  随着高原地区水源枯绝,平原低地的水源开始出现干枯现象,地下水位下降,淡水资源逐渐耗尽……
  
  结束了吗?本来应该结束了,如果人类能够接受教训,尊重自然,敬畏上天,祭祀鬼神的话。
  不过,月球智慧生物还是低估了它们制造出来的智慧人类的本领。虽然地球气候环境不断恶化,但人类贪婪的欲望不降反升,才过了四千年,又重蹈覆辙。
  现在,人类不仅放弃尊重自然,敬畏上天,祭祀鬼神的做法,还高喊战胜自然的口号,在有限的生存空间里,创造出更大的人间奇迹,甚至扬言要成为宇宙的主宰,冲出地球,走向宇宙。
  
  当然,人类也低估了月亮智慧生物的智慧。地球气候越来越坏,环境越来越恶化。有人提出地球变暖的假设,以为地球的变化只是受到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增多,造成气候变暖,出现极端气候。
  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人类相对于地球大自然而言,力量非常有限。现在气候的恶化,只是四千年前地球气候环境改变的延续。
  随着地球的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地下水枯绝,即使月亮智慧生物不再采取灭绝人类文明的行动,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还有多少好日子过呢?
  因此,科学家很聪明,他们想到地球人移民到外太空,把一些有钱人移民到火星去居住,让穷人留在地球等死。这可行吗?后面将继续探讨。

  有朋友问幽州、崇山、三危、羽山四地的问题,相信是大家比较感兴趣的。
  你们真厉害呀!这是千古之谜,几千年都没有人能说清楚,一般人肯定被难倒了。不过,我既然能够破解《山海经》,能够解开远古历史之谜,这几个地名,就是小菜了。
  下面说说我对这四个地方的考证。可能是三千年来最令人振奋的猜测,相信看了使您大开眼界。
  
  先说幽州。大禹治水成功,天下确定为九州。《尚书•禹贡》记载的九州是:冀、衮、青、徐、扬、荆、豫、梁、雍,没有幽州。
  在《诗经•尔雅•释地》记载的九州是:两河间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雍州,汉南曰荆州,江南曰扬州,济河间曰兗州,济东曰徐州,燕曰幽州,齐曰营州。燕,即今北京附近,叫幽州。
  在《周礼•夏官•职方》记载的九州是:东南曰扬州。正南曰荆州。河南曰豫州。正东曰青州。河东曰兖州。正西曰雍州。东北曰幽州。河内曰冀州。正北曰并州。东北所指范围比较大,幽州可能到今日的东北三省。
  从以上三个经典文献的记载,我猜测,尧舜时期的幽州,可能是今东北三江平原地区,即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汇合的地方。《山海经》的东次三经、东次四经两条路线在附近经过。根据古人的记载,那是远古时候天下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我进一步猜测,大禹派出调查组分赴世界各地考察之前,最早计划治理的地方,可能是今黄河与长江流域之间,有八个州,即冀、衮、青、徐、荆、豫、梁、雍,没有扬州,加上东北的幽州,南山区的印度河、两河、尼罗河三个州,共十二州。后来,放弃远离中原的幽州,和南山区三个州。治理完冀、衮、青、徐、荆、豫、梁、雍八州之后,把受灾最严重的扬州也治理了,形成天下九州。
  为什么说他们原来没有计划治理扬州呢?因为《山海经》26条路线,没有到达属于扬州区域的山,而其他各州区域都有山经的记载。
  
  再说羽山。在《山海经》的南次二经,有羽山的记载。但在我破解《山海经》之前,没有人知道羽山在哪里?在中国境内找不到相应的山。
  为什么找不到呢?因为《山海经》对这座山的描述是这样的:山下有很多流水,山上经常出现云雨,但没有花草树木生长。在溪水里有很多蝮虫。
  大家觉得奇怪吗?有很多流水,溪水里有生物,经常出现云雨,却不长花草树木。世界上有这样的地方吗?所有人都被这些记录搞糊涂了。就像现在很多人不敢相信月亮曾经降落太平洋一样,两千多年来,没有多少人相信《山海经》是真实的国家地理。
  其实,羽山就在今伊拉克两河流域,努海卜市北,幼发拉底河西边,古达夫干河和乌拜达特干河之间,是海拔300米左右的群山之中的一座矮山。山上有流水,有云雨,却不长草木的原因,是因为被大洪水长时间淹没的缘故呀!
  所以,现在大家不能不信了。原来世界上真有这种不可思议的地方。
  
  再说崇山。有一种说法,崇山,又叫狄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瓠子河》记载:《山海经》曰:尧葬狄山之阳。一名崇山。
  狄山在哪里呢?这也是一个千古之谜。不过,终于被我破解了。狄山,就是《山海经》南山首经记载的柢(音di)山,位于今沙特阿拉伯阿尔阿尔南,沙特阿拉伯与伊拉克交界,一座海拔500米的山,在羽山西南大约300里的地方。
  为什么说崇山就是柢山呢?在周朝人编写的《山海经•海外南经》记载: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嚳葬于阴。注意,周朝人注明是海外南经哦!尧帝是葬在海外,而不是中国。那么,崇山当然也不会在中国了。
  为什么尧帝死后葬在海外?尧帝向上天推荐舜代理天子之位之后,自己到各地巡狩。当他来到当时的南山区,在羽山检查鲧的治水工作时,看到鲧治水九年,竟然一事无成,非常生气,下令将鲧就地处决。
  然后,尧帝一行人继续西行,准备去尼罗河流域的埃及。但可能就在半路上,尧帝去世了。因此葬在附近的柢山。狄山(柢山)和古埃及的天下虞山一样,可能也是天子的墓葬地之一。柢山离处死鲧的羽山不太远。
  因此,在今伊拉克挖掘出来的远古墓葬,和在埃及发现的金字塔,其性质是一样的,都是远古时候,天子的墓葬。
  至于远古时候,天子的墓葬地为什么选择南山区的古埃及天虞山,和两河流域的柢山,以后再探讨。
  
  再说三危。三危就是三危山。《山海经》的西次三经有记载。古人记录三危山是一座方圆百里的大山。相传三青鸟居住在那里。山中有一种食人兽,形状像普通的牛,长有白色的身体,有四只角,身上的硬毛又长又密,好像披着蓑衣,名叫獓因。有一种禽鸟,一个头连着三个身子,形状像乐鸟,身上却长着黑色斑纹,颈项是红色的,名叫鸱。
  三危山在哪里呢?也是千古之谜。原来它在今中国、巴基斯坦、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四国交界,是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交界的一座大山,海拔6000米。
  在山的东边是中国新疆,南边有一条通道,是古中原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山北边也有一条东西走向的通道,就是今瓦罕走廊。这个地方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美国人一直虎视眈眈。但中国人竟然蒙查查,大多数人连瓦罕走廊都没有听说过,是不是很可笑!
  三危山,顾名思义,自古以来就是非常危险,或者说险要的地方呀!今日此地依然战乱不断,克什米尔地区使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长期冲突,阿富汗战乱没有结束,吉尔吉斯斯坦内乱又起。
  从中国新疆出境,过了三危山就是西域,即今中亚地区。在山的西南方有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山的西北方有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家;直往西走,就是今伊拉克、阿拉伯、以色列、埃及等地了。
  
  现在清楚了吧。等我介绍完《山海经》,所谓远古历史之谜都将消失,原来都是华夏人的历史。但不等于中国人的历史,中国只是华夏的一部分。这一点请大家明鉴。
  好了,大家有什么问题,请继续留言。我将用几天时间回复大家的问题。
  
  以下这段文字是冯冯居士在禅定中看到的,就有关于这次洪水的记录,希望能对楼主有所帮助。
  “那些太空星體,一閃而過,在地球上來看,已經是不知是幾千百萬年,但是在太空中,時間是「空」,一個彗星,越出軌道,一陣呼嘯,尾巴帶著百萬千萬個星體,匯成巨光,劃過地球,從地球來看,已是不知多少萬年了,因為地球自轉得那麼快,時間如此短促,但是在太空之中,那彗星只不過是從零到零。
  
  是的,我看見千百個彗星閃過,其中最遲的一個,掃過地球外面不遠,彗星的吸力好像巨大波浪,吸得地球翻滾,翻了一個大跟斗,滑出軌道之外,南極變成北極,北極變成南極,東變成西,西變成東,本來是向西自轉的,現在因為南北易極,變成向東自轉。那些雲氣的流向也變了,海流也變了,甚麼都變了……那一隊彗星,漸漸失落了它的尾巴的百萬個發光星體,最後只剩下箭頭的一顆巨星,現在正亮晶晶,成為了一顆行星,就是熟見的金星!
  
  我大為驚訝,只見金星橫掃越過地球之時,引起球面巨大混亂,兩極冰帽融化了,地球變成了水球,球面全是洪水,只有可數的幾處高山峰頂尚在水面。突然好像用了放大的顯微鏡般地,我看見各處高峰上有些微末細小的生物,就是那些人類的倖存者,中東在土耳其與蘇聯交界的阿拉列山頂上有一艘棺木形的長方形方舟,擱淺在山際,中國方面的數處高峰上也有船隻人影,美洲洛磯山頂也有,歐洲阿爾卑斯山巔亦有,非洲亦有……然後洪水漸退,地面又重新出現文明。
  
  我驚疑著,這不都是五六千年前的事嗎?
  
  神人微笑著,我仰望他的眼睛,再望地球,它已在另一位置。現在我看見球面兩處,一東、一西兩大陸沈淪,一切的文明生命隨之沉沒,陷入白熱的熔岩火海之中,另一塊地殼浮現,像蛋殼碎片一般,浮在兩處大陸的原址,蛋殼片上注滿了海水,一處就是太平洋,一處是大西洋。沉下的地殼似都再無痕跡可尋,但是有部分碎片卻又雜插在海殼之內。
  
  我看見百幕達一帶海殼底下的地層,海底有無底深坑,其上有礁層,形成欺騙的海底,又有一處在卡里濱海淺水下面,仍有舊日大陸的文明遺跡,海底有人造的巨大石牆,連亙百里,於是我又看見南太平洋(實在是北太平洋,那時因地軸尚未被金星吸引翻轉,在那之前不知幾億萬年),舊日陷落地殼之層,又上升一部分,成為尖頂島嶼…… 於是我又看見人類文明,在今日之南美洲秘魯智利一帶山上繁榮,成為當時最高之文明,不久又見中東埃及文明之興起,不久又見中國文明之蓬勃,印度之文化昌隆……。 ”
   突然女娲补天还漏一点:共工与颛顼争帝位,不胜而头触不周之山,导致天柱折,地维绝,四极废,九州裂,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洪水泛滥,大火蔓延,人民流离失所。   女娲看到她的子民们陷入巨大灾难之中,十分关切,决心炼石以补苍天。于是她周游四海,遍涉群山,最后选择了东海之外的海上仙山—天台山。天台山是东海上五座仙山之一,五座仙山分别由神鳌用背驼着,以防沉入海底。女娲为何选择天台山呢,因为只有天台山才出产炼石用的五色土,是炼补天石的绝佳之地。   于是,女娲在天台山顶堆巨石为炉,取五色土为料,又借来太阳神火,历时九天九夜,炼就了五色巨石36501块。然后又历时九天九夜,用36500块五彩石将天补好。剩下的一块遗留在天台山中汤谷的山顶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