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在海边。夏日的黄昏,在海边散步,习习微风,凉爽宜人,真是惬意。天色渐暗,月亮已在大海的上空。随着月亮的升起,不久海潮就开始上涨了。
不知怎么的,我总觉得月亮似乎小了一点,因为刚落山不久的太阳,看起来比月亮大很多。似乎违背了太阳主白昼,月亮主黑夜的古老传说。 我常在想,四千年前,月亮为什么要毁灭人类创造的文明呢?想了很多很多。可能是人类太自以为是,太嚣张了吧!人类的猖狂,终于把上帝给激怒了。 这个上帝不是耶和华,而是月亮智慧生物。 月亮智慧生物不仅用大洪水毁灭人类创造的文明,为了杜绝后患,使人类不能再次背叛上天的意志,还做出一个更加可怕的决定: 改变地球自转的黄赤交角,从30°变为23°;改变月亮自身运行的速度,由原来每20天绕地球一周,变为30天一周。 这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地球的自然环境气候必然恶化,人类的活动范围就会缩小,因而达到限制人类发展的目的。 月亮智慧生物!宇宙级的智慧!实在是高明呀!人类和上帝相比,真是微不足道呀!人与人斗还行,自相残杀了几千年,现在也没有觉醒。但人若要与天斗,就太不自量力了。 可能有朋友问,月亮是怎样使地球自转的黄赤夹角,从30°变为23°的呢?好,我再给大家做个分析。 月亮本身是一个球体,直径不到地球的四分之一。如果月亮温和地驶入地球,附着在地球表面,地球的自转就会失去平衡。这个道理和汽车的轮胎转动不平衡是一样的,有驾车经验的人很容易明白。轮胎不平衡,转起来就会晃动。 由于地球是悬浮在太空中的星体,围绕着太阳公转的轨道是稳定的。月亮附着在地球上,就会使地球的自转产生不平衡,因而晃动。地球就是在自转的晃动过程中,发生了黄赤夹角的改变。 为什么大洪水和地球自转夹角改变是同时发生的呢?由于地球有大气层,月亮降落太平洋,大气会被挤压,造成云层云量结构发生变化。这就是大洪水期间,连续大雨暴雨,有强烈雷电,大地不断颤动的原因。 地球每自转一圈,角度就会改变一些。因此,要完成7°左右的改变,需要一段时间。按照《圣经》的记载,大洪水时期,大雨下了四十多天。那么,大约就是这个时间吧,地球完成了自转角度从30°到23°的改变。 那么,月亮又是怎样从20天绕地球一周,改变为30天一周的呢? 有两种可能,一是月亮的运行速度变慢,即月亮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后,还在原来的轨道上围绕地球运行;二是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变大了,即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拉远了,也就是说,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变小了。 第一种可能性看似比较小,因为月亮要配合地球的自转而运行,速度太慢不好操作。第二种可能性比较大,因为只要月亮离地球远一些,以原来同样的速度运行,围绕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就多了。 如果月亮远离了地球的猜测,能够成立的话,那么,在大洪水前,从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可能比现在大50%,看起来与将近下山的太阳,就差不多大小了。 月亮围绕地球运行,对地球产生影响最大的,是海洋的潮汐。由于月亮离地球远了,对地球海洋潮汐的作用就会减弱,会造成海水的蒸发量相对减少。因此,天空的云量就会减少,大地的雨量相应减少。 这可能就是大洪水之后,北纬30-45°之间的高原地区,由于天空云量减少,地面水分大量蒸发,但得不到相应的雨水补充,因而出现干旱,导致大片水域干涸,最终成为沙漠和沙化地的原因吧。 那么,地球北纬30-45°之间,各个高原地区是什么时候变成了沙漠、沙化地的呢?下一节讲。
补充说明:从月亮与地球的大小比例,大致可以看出,地球受太阳的引力作用,以月亮细小的个子,要改变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比较困难的,但要改变地球自转的黄赤夹角并不难。 有朋友问幽州、崇山、三危、羽山四地的问题,相信是大家比较感兴趣的。
你们真厉害呀!这是千古之谜,几千年都没有人能说清楚,一般人肯定被难倒了。不过,我既然能够破解《山海经》,能够解开远古历史之谜,这几个地名,就是小菜了。 下面说说我对这四个地方的考证。可能是三千年来最令人振奋的猜测,相信看了使您大开眼界。 先说幽州。大禹治水成功,天下确定为九州。《尚书•禹贡》记载的九州是:冀、衮、青、徐、扬、荆、豫、梁、雍,没有幽州。 在《诗经•尔雅•释地》记载的九州是:两河间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雍州,汉南曰荆州,江南曰扬州,济河间曰兗州,济东曰徐州,燕曰幽州,齐曰营州。燕,即今北京附近,叫幽州。 在《周礼•夏官•职方》记载的九州是:东南曰扬州。正南曰荆州。河南曰豫州。正东曰青州。河东曰兖州。正西曰雍州。东北曰幽州。河内曰冀州。正北曰并州。东北所指范围比较大,幽州可能到今日的东北三省。 从以上三个经典文献的记载,我猜测,尧舜时期的幽州,可能是今东北三江平原地区,即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汇合的地方。《山海经》的东次三经、东次四经两条路线在附近经过。根据古人的记载,那是远古时候天下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我进一步猜测,大禹派出调查组分赴世界各地考察之前,最早计划治理的地方,可能是今黄河与长江流域之间,有八个州,即冀、衮、青、徐、荆、豫、梁、雍,没有扬州,加上东北的幽州,南山区的印度河、两河、尼罗河三个州,共十二州。后来,放弃远离中原的幽州,和南山区三个州。治理完冀、衮、青、徐、荆、豫、梁、雍八州之后,把受灾最严重的扬州也治理了,形成天下九州。 为什么说他们原来没有计划治理扬州呢?因为《山海经》26条路线,没有到达属于扬州区域的山,而其他各州区域都有山经的记载。 再说羽山。在《山海经》的南次二经,有羽山的记载。但在我破解《山海经》之前,没有人知道羽山在哪里?在中国境内找不到相应的山。 为什么找不到呢?因为《山海经》对这座山的描述是这样的:山下有很多流水,山上经常出现云雨,但没有花草树木生长。在溪水里有很多蝮虫。 大家觉得奇怪吗?有很多流水,溪水里有生物,经常出现云雨,却不长花草树木。世界上有这样的地方吗?所有人都被这些记录搞糊涂了。就像现在很多人不敢相信月亮曾经降落太平洋一样,两千多年来,没有多少人相信《山海经》是真实的国家地理。 其实,羽山就在今伊拉克两河流域,努海卜市北,幼发拉底河西边,古达夫干河和乌拜达特干河之间,是海拔300米左右的群山之中的一座矮山。山上有流水,有云雨,却不长草木的原因,是因为被大洪水长时间淹没的缘故呀! 所以,现在大家不能不信了。原来世界上真有这种不可思议的地方。 再说崇山。有一种说法,崇山,又叫狄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瓠子河》记载:《山海经》曰:尧葬狄山之阳。一名崇山。 狄山在哪里呢?这也是一个千古之谜。不过,终于被我破解了。狄山,就是《山海经》南山首经记载的柢(音di)山,位于今沙特阿拉伯阿尔阿尔南,沙特阿拉伯与伊拉克交界,一座海拔500米的山,在羽山西南大约300里的地方。 为什么说崇山就是柢山呢?在周朝人编写的《山海经•海外南经》记载: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嚳葬于阴。注意,周朝人注明是海外南经哦!尧帝是葬在海外,而不是中国。那么,崇山当然也不会在中国了。 为什么尧帝死后葬在海外?尧帝向上天推荐舜代理天子之位之后,自己到各地巡狩。当他来到当时的南山区,在羽山检查鲧的治水工作时,看到鲧治水九年,竟然一事无成,非常生气,下令将鲧就地处决。 然后,尧帝一行人继续西行,准备去尼罗河流域的埃及。但可能就在半路上,尧帝去世了。因此葬在附近的柢山。狄山(柢山)和古埃及的天下虞山一样,可能也是天子的墓葬地之一。柢山离处死鲧的羽山不太远。 因此,在今伊拉克挖掘出来的远古墓葬,和在埃及发现的金字塔,其性质是一样的,都是远古时候,天子的墓葬。 至于远古时候,天子的墓葬地为什么选择南山区的古埃及天虞山,和两河流域的柢山,以后再探讨。 再说三危。三危就是三危山。《山海经》的西次三经有记载。古人记录三危山是一座方圆百里的大山。相传三青鸟居住在那里。山中有一种食人兽,形状像普通的牛,长有白色的身体,有四只角,身上的硬毛又长又密,好像披着蓑衣,名叫獓因。有一种禽鸟,一个头连着三个身子,形状像乐鸟,身上却长着黑色斑纹,颈项是红色的,名叫鸱。 三危山在哪里呢?也是千古之谜。原来它在今中国、巴基斯坦、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四国交界,是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交界的一座大山,海拔6000米。 在山的东边是中国新疆,南边有一条通道,是古中原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山北边也有一条东西走向的通道,就是今瓦罕走廊。这个地方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美国人一直虎视眈眈。但中国人竟然蒙查查,大多数人连瓦罕走廊都没有听说过,是不是很可笑! 三危山,顾名思义,自古以来就是非常危险,或者说险要的地方呀!今日此地依然战乱不断,克什米尔地区使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长期冲突,阿富汗战乱没有结束,吉尔吉斯斯坦内乱又起。 从中国新疆出境,过了三危山就是西域,即今中亚地区。在山的西南方有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山的西北方有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家;直往西走,就是今伊拉克、阿拉伯、以色列、埃及等地了。 现在清楚了吧。等我介绍完《山海经》,所谓远古历史之谜都将消失,原来都是华夏人的历史。但不等于中国人的历史,中国只是华夏的一部分。这一点请大家明鉴。 好了,大家有什么问题,请继续留言。我将用几天时间回复大家的问题。 以下这段文字是冯冯居士在禅定中看到的,就有关于这次洪水的记录,希望能对楼主有所帮助。
“那些太空星體,一閃而過,在地球上來看,已經是不知是幾千百萬年,但是在太空中,時間是「空」,一個彗星,越出軌道,一陣呼嘯,尾巴帶著百萬千萬個星體,匯成巨光,劃過地球,從地球來看,已是不知多少萬年了,因為地球自轉得那麼快,時間如此短促,但是在太空之中,那彗星只不過是從零到零。 是的,我看見千百個彗星閃過,其中最遲的一個,掃過地球外面不遠,彗星的吸力好像巨大波浪,吸得地球翻滾,翻了一個大跟斗,滑出軌道之外,南極變成北極,北極變成南極,東變成西,西變成東,本來是向西自轉的,現在因為南北易極,變成向東自轉。那些雲氣的流向也變了,海流也變了,甚麼都變了……那一隊彗星,漸漸失落了它的尾巴的百萬個發光星體,最後只剩下箭頭的一顆巨星,現在正亮晶晶,成為了一顆行星,就是熟見的金星! 我大為驚訝,只見金星橫掃越過地球之時,引起球面巨大混亂,兩極冰帽融化了,地球變成了水球,球面全是洪水,只有可數的幾處高山峰頂尚在水面。突然好像用了放大的顯微鏡般地,我看見各處高峰上有些微末細小的生物,就是那些人類的倖存者,中東在土耳其與蘇聯交界的阿拉列山頂上有一艘棺木形的長方形方舟,擱淺在山際,中國方面的數處高峰上也有船隻人影,美洲洛磯山頂也有,歐洲阿爾卑斯山巔亦有,非洲亦有……然後洪水漸退,地面又重新出現文明。 我驚疑著,這不都是五六千年前的事嗎? 神人微笑著,我仰望他的眼睛,再望地球,它已在另一位置。現在我看見球面兩處,一東、一西兩大陸沈淪,一切的文明生命隨之沉沒,陷入白熱的熔岩火海之中,另一塊地殼浮現,像蛋殼碎片一般,浮在兩處大陸的原址,蛋殼片上注滿了海水,一處就是太平洋,一處是大西洋。沉下的地殼似都再無痕跡可尋,但是有部分碎片卻又雜插在海殼之內。 我看見百幕達一帶海殼底下的地層,海底有無底深坑,其上有礁層,形成欺騙的海底,又有一處在卡里濱海淺水下面,仍有舊日大陸的文明遺跡,海底有人造的巨大石牆,連亙百里,於是我又看見南太平洋(實在是北太平洋,那時因地軸尚未被金星吸引翻轉,在那之前不知幾億萬年),舊日陷落地殼之層,又上升一部分,成為尖頂島嶼…… 於是我又看見人類文明,在今日之南美洲秘魯智利一帶山上繁榮,成為當時最高之文明,不久又見中東埃及文明之興起,不久又見中國文明之蓬勃,印度之文化昌隆……。 ” 突然女娲补天还漏一点:共工与颛顼争帝位,不胜而头触不周之山,导致天柱折,地维绝,四极废,九州裂,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洪水泛滥,大火蔓延,人民流离失所。 女娲看到她的子民们陷入巨大灾难之中,十分关切,决心炼石以补苍天。于是她周游四海,遍涉群山,最后选择了东海之外的海上仙山—天台山。天台山是东海上五座仙山之一,五座仙山分别由神鳌用背驼着,以防沉入海底。女娲为何选择天台山呢,因为只有天台山才出产炼石用的五色土,是炼补天石的绝佳之地。 于是,女娲在天台山顶堆巨石为炉,取五色土为料,又借来太阳神火,历时九天九夜,炼就了五色巨石36501块。然后又历时九天九夜,用36500块五彩石将天补好。剩下的一块遗留在天台山中汤谷的山顶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