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深刻的和最卑劣的高考作文题

 闲之寻味 2012-06-12

最深刻的和最卑劣的高考作文题

徐晋如(深圳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深圳市儒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高考作文题是每年网友吐槽的热点,是独特的当代文化现象。我以为高考作文体现的首先是出卷人的人文素养,作文在考学生的同时更是考了出题人。

近年以来高考作文,出题路数有了很可喜的变化。曾经流行一时的美其名曰考“思维能力”的怪题愈来愈少,反而是需要答题人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题目愈来愈多。比如2011年高考江苏省卷《拒绝平庸》、江西省卷《孟子三乐》,都体现出江苏、江西这两个文化大省的深厚底蕴。

而今届高考,我最欣赏的是广东省卷,最厌恶的是浙江省卷。两份作文题皆是材料作文,而境界相差直不可以道里计。

广东省卷给出了历史学家汤因比和科学家居里夫人关于希望生活的时代的言论,让考生自由发挥。这是一道非常有深度的题目。大概世界每一个人,都曾经想过自己适合生活在哪个时代的问题,这是因为世上没有完美的制度,超离现实是隐藏在每一人内心深处的真切向往。对别的时代的向往,就是对当下时代的批判。这个题目引导学生通向独立人格、批判意识,此所以为佳。

选择自己愿意生活的时代,更可见出做选择者的历史观。历史学的根本意旨,不在于揭示一个虚无缥缈的“永恒不变的规律”,而是要树立人在历史中的庄严,要彰显“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人文价值,这个道,就是孔子所讲的的“仁”、孟子所说的“仁义”。广东卷足以引领学生通往正确的历史观,故能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尤其难得的是,广东卷对考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语文教学,曾经在很长时间内成为另一种政治课,这当然有违语文的宗旨。但是语文也并不仅仅是说话和作文。须知话能说得要言不烦,切中肯綮,文章要作得波澜起伏,鞭辟入里,靠的都是说话人写作者的思想,而思想又基于人文知识的积累。这道作文题,如非具有相当程度的历史学、哲学基础,很难出彩。如此则不学无术的幸进之徒,不得其门而入,硕学覃思之辈,脱颖而出,真正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殊为难得。

而浙江省卷,我只能用卑贱来形容。材料是不久前在新浪微博转发了数十万次的一篇文章。这篇题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的贱文说的是女儿学习成绩在班里始终徘徊在23名左右,因此被叫做“23号”。父母希望她上进,她的成绩却不进反退。但是,她的班主任说遇到一件从所未见的怪事,某次语文试卷出附加题:你最欣赏班上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除女儿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她的名字。因为这个女孩“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这个只有十二岁的小女孩,懂得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在郊游时,知道跑前跑后照看着食物、把倾斜的饭盒摆好,松了的瓶盖拧紧,流出的菜汁擦净。当父母认为她是“英雄”时,女儿却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我最早在新浪微博看到这篇文章,只感阵阵肉麻,当即就评论说:“这女孩就是一薛宝钗,代表的是庸俗与世故。”友人纠正说,“比薛姑娘差远了,薛姑娘要考试,门门都得是第一。这就是一袭人。”的确,这是一个展露出与其年龄不相称的庸俗与世故的女孩,她的身上,正有着袭人心机阴沉、谄媚取容的卑贱气息。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意思是古代那些高贵的读书人,读书的目的是让自己人格成长,今天那些卑贱的读书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取悦人君取悦大众。孔子又说:“乡愿,德之贼也。”一个能得到所有人称道的人,一定不是君子,而是没有原则的好好先生,妨害德性甚深。从这个女孩的行为看,她所做的一切都为了取悦旁人,这是乡愿型、奴性的人格,或曰倡优型的人格,离立身处世的君子差别悬远。

浙江省卷在摆出材料后说:网友三种评论,一是肯定,也想做这种人,二是质疑,如果大家都在路边鼓掌,谁去跑呢,三是觉得两种说法都对,根据这些情况写篇文章。实际的评论绝不止如上三种,出卷人只列这些,其实是因为出卷人本身没有基本的人文素养,对何谓君子,何为小人没有起码的判断能力。对这篇贱文的看法,不应该存在中间地带。为己还是为人,是士君子立身处世大节所在,在这个问题上都含混不清,设使孔子生于当世,更会发出“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的怒吼了。

高考是指挥棒,高考出卷人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文教育的未来。如果高考出卷人也是如芸芸大众一般,以卑贱为聪明,拿肉麻当有趣,又如何指望我们的学生能有“独立自由之思想,坚强不磨之志节”(钱基博语)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