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即使用一辈子的时间去研究,都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都不能领略中国五千年文化之精髓,更何况现代人忙于生活、忙于工作,难以静下心来致力于书法研究。”采访刚开始,郑云龙先生就发出这样的感慨。 郑云龙自小研习书法,五十余年笔耕不辍,书法以楷、行书为主,作品行云流水,苍劲有力,一笔一画都透着深厚的艺术功底。但郑云龙却很谦虚,说自己顶多是一个业余书法爱好者。可是,我们却知道,作为书法爱好者,他热衷于书法创作,把字写得有气势、有内涵;作为市书法协会的名誉主席,他关心着玉溪书画艺术的发展,热心地为玉溪的书法艺术爱好者献计献策,为他们的艺术展示搭建平台;作为市人大副主任,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他还提出议案,为玉溪的书法艺术争取更好的发展平台,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寻找更好的传承方式。 受祖父影响,研习书法五十余年 郑云龙出生在峨山,祖父写得一手好字,在当地小镇颇有名气。受祖父的影响,郑云龙自认字那天起就开始用毛笔写字,上学后同样用毛笔写字、做作业,一直到初中毕业,而在那个年代,许多人已经不再写毛笔字。“我们读书的时候,没有钢笔,只有铅笔,但我写字都是用毛笔,初中毕业时的作文都是用毛笔写的,这得益于祖父,是他培养了我的书法兴趣,是他为我奠定了研习书法的基础。”郑云龙说,再后来,受大环境影响,他读书写字用钢笔,但却没有忘记书法,一有时间就练书法成了他的习惯。毕业后,他走上了教育岗位,在三尺讲台上传授知识。虽然他教的是数学,却从来没有放下书法。他负责学校的黑板报,每一期的板报他都注进了心血,把最好的作品呈现给学校的师生;他提倡老师写好“三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引导学生从小练字。“老师的字写得好与坏对学生影响很大,老师的字好,对学生是引导,胜于说教。”郑云龙说,写字的功夫在字外,写好字要多读书,读诗词、读经典,对老师的素质也是一种提高。 多年勤练书法让郑云龙有了一个习惯:每天练字,把当天写得较好的留下来收集在一起,过一段时间再重新翻看,淘汰不如意的,如此反复,最后留下他眼中的精品。为了方便挑选,他把书法作品分装在三个书柜里,目前已经收集两三百幅书法作品。“我没有刻意地安排写字时间,每天在家一有时间就练字,已经形成习惯了。字是练出来的,三天不练手生,一天天地练,一次次地进步,只有反复地写,反复比较,才有好作品。”郑云龙说,写好一幅字,他可能要练十幅、百幅。对于别人向他索的字,他更慎重,要写很多幅才选出相对好的送给他们。 “书法要有个性,不然便成了印刷体” “中国书法有两大流派,一个是传统派,是对中国古代书法的传承;另一个是新潮派,对古代书法的创新,加入许多新潮的元素。不管是传统还是新潮,都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只有喜欢或不喜欢,没有好与不好。”郑云龙说自己比较喜欢传统字体,王羲之、赵孟頫、启功等古今大书法家的字是他最推崇的。 “书法一定要有书写人鲜明的个性,不管在哪,要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某个人写的字,不然千篇一律,就成了电脑里打出的字了。”郑云龙说,要让自己的字有个性,就得多写。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书法家在昆明办书法展,郑云龙去看,那时才明白要成为一个书法大师,得下多少工夫。郑云龙至今还记得那个书法家的名字,他说自己所写的字加起来,都没有那位书法家书法作品上的字多。 不久前,郑云龙喜欢上了玉溪学者杨千成创作的描写玉溪风物的十篇赋:《红塔赋》、《抚仙湖赋》、《秀山赋》等等,并用楷体、行体两种字体抄下来。郑云龙说书法不是单纯的写字,而是要看书写的内容,好的文章书写起来下笔若有神。他喜欢老子、庄子的作品,尤其喜欢王维的诗,那些耳熟能详的好诗好词,他一遍又一遍地写,《道德经》、《将进酒》、《千字文》等都是他经常书写的。每次,他都是先读文章,再照着写,写好后再慢慢对,不能写漏或多写一个字,几十米的长卷只要有一个笔画不满意,他都会重来。 正是对诗词楹联书法的喜爱,每到一个地方,郑云龙首先去看的就是诗词楹联。他说,外出旅游,别人看的是风景,他看的却是文化。“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在与记者的交谈中,郑云龙随口就背出许多诗词楹联,他说看到那些楹联写得好,字也好,自然就背了下来。在这些楹联、格言中,他最喜欢郑板桥的作品,他说郑板桥的作品看似平淡,但寓意很深,细细品读总会有所收获。 “书法不能急功近利” “书法要多交流,交流就会取长补短,有所收获。要向前辈学习,向后辈学习,同时要扶持新人,玉溪才会人才辈出。”郑云龙说。 郑云龙说玉溪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出过许多书法大家,现在也有众多的书法爱好者继续着书法事业。要培养书法方面的人才,继承传统文化,就得从娃娃抓起,从基础抓起。他说现在的小孩子从小就接触电脑,不要说毛笔字,就连钢笔字、铅笔字也写不好,长久下去不行,要从少儿起就开始普及书法教育。 “书法不能急功近利,现在有许多书法培训班,招收学生后就是让他们练几个字,天天练,练得差不多就包装起来宣传,为的就是利,此风不能长,不然就会带来不好的后果。”对于现在的书法教育,郑云龙颇为心焦。他说他曾经建议在玉溪多举办一些书法活动,政府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让书法爱好者多一些交流展示的平台,让孩子们从小接受书法文化的熏陶。 郑云龙很少去参加书法比赛,很少宣传自己,他说书法是修身养性的,是丰富自身内涵的东西,而不是用于炫耀的工具,他写书法不为成名成家,也不为利,就只为有个好心情,他坚信工作之余写字对人是有好处的。他最不赞成那种只要官大不论字好与不好都到处题字的行为,他说书法留下的是千古文字,而不是个人的名字。但对于喜欢他的字的人,郑云龙总是不吝给予,以至于一些售字赚钱的人对他极其不满,说他随意送字影响了他们的生意。对于这些“劝说”,郑云龙只是一笑了之,依旧与那些喜欢他书法的人分享他的书法成果。他说,别人索字,一是对他书法的认可,二是逼着他去练字,因为经常写的字会写得好些,但别人要的字不一定是平日里经常写的,所以要练,练好了才能写,才能送给别人收藏。 办书法展切磋技艺 “身体不舒服时,我就练习书法,展开纸,提起笔,全身心投入到笔墨之中,就忘记了身体上的不舒服。”郑云龙擅长于写长幅,几十米的长卷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小字,许多人望而生畏,但他却乐在其中,还成了他忘记身体痛苦的良方。 但是,由于工作原因,郑云龙花在书法上的时间仍不多。“工作这三十来年,从教书到教育局,再到体委、体校,最后到人大,工作忙、压力大,没有时间与同行交流,也不能静下心来好好地练习书法,有时候一两个月也没有好好练笔。”郑云龙谦虚地说他写书法用的是一般的工具,在一般的心情下,写出一般的字。 为了更专注于书法,郑云龙打算明年退休后把时间、精力放在书法上,好好弥补这些年的遗憾。“退休后,我就有时间和精力对书法进行研习,与书法爱好者互相交流切磋,希望在书法方面有一定的成绩。同时,还打算举办一次个人书法展,把这些年来的作品拿出来与同行交流,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对于未来,郑云龙想把大部分时间留给书法。 在郑云龙办公室,没有笔墨纸砚,没有一点书法的痕迹,他说,在办公室不写字,不挂自己的作品,他说,书法只是自己的业余爱好,不能与工作混为一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