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婚姻十大迷思
2012-06-14 | 阅:  转:  |  分享 
  
婚姻十大迷思



一组来自美国的统计数字确认了一个几乎人人都已经知道的事实——离婚率确确实实在上升。随着将近一半的婚姻以离婚告终,很多夫妇开始重新评估他们的关系。但在你开始任何仓促的分析之前,你是否知道目前人们对婚姻有哪些成见?美国路特葛斯(Rutgers)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大卫?蒲柏诺亚将为你揭开婚姻十大迷思(myth)与事实的差距:



迷思之一:婚姻给男人带来的好处远远多于给女人带来的好处。

事实=与早期广泛报道的报告相反,这项研究表明,婚姻给男人和给女人带来的好处几乎是同等的,虽然带来好处的方面各不相同。处在婚姻两端的男人和女人寿命都比较长,生活得更快乐、更富有,他们的身体也更健康。最典型的是,做丈夫的在健康方面更是受益良多,做妻子的则在财务方面获得更大的优势。



迷思之二:孩子能典型地把一对夫妇的距离拉得更近,并能增加婚姻的幸福感觉。

事实=很多研究表明,第一个孩子的出生通常会疏远孩子的妈妈和爸爸,并给婚姻带来压力。但是,拿有孩子的夫妇与没小孩的夫妇相比,前者的离婚率会低些。



迷思之三:好运气和浪漫的爱情是婚姻长期幸福的关键。

事实=很多夫妇认为,他们的婚姻之所以长期幸福皆归因于责任和伴侣关系,而不是运气和爱情。他们将婚姻定义为一件经不辞辛劳、不断奉献方能制成的艺术品(不论是对于婚姻的另一方还是对这种婚姻关系)。最幸福的夫妇是朋友,可以共同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在兴趣和价值观上互相融合。



迷思之四:女人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她结婚的机率就越低。

事实=从近期一个研究20世纪90年代结婚率的调查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如今具有大学学历的女人比不具有大学学历的女人更容易结婚,虽然她们的第一次婚姻会比较晚。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女人越不可能结婚的现象已成为明日黄花。



迷思之五:婚前同居的男女能通过同居检验他们是否彼此适合,他们比婚前未同居的男女拥有更令人满意、更长久的婚姻。

事实=很多研究发现,婚前同居的男女结婚后,婚姻关系较不尽人意,分手的机率也明显较高。其中一个原因是,同居的男女更容易动摇其责任心,更易于在发生问题时放弃这段关系。除此之外,同居行为也可能会造成某些态度,令婚姻的幸福难上加难。比如,一项最近研究的发现建议道,相对而言,“同居的男女在发展他们解决冲突和支持对方的技巧方面,可能更缺乏动力”。(但有个重要的例外,已计划近期结婚的同居伴侣与婚前未同居的伴侣在婚姻长久性方面拥有同等的好机会)。



迷思之六:不能期望现代人像过去一样在婚姻上从一而终,因为现代人的寿命比前人要长很多。

事实=除非能倒退100年进行我们的比较,否则这一信念是毫无根据的。人类寿命的大幅度延长主要归因于婴儿死亡率的急剧下降。当如今的成人期望自己比祖父母更长寿一点时,他们结婚的年龄也推迟了。一个典型的没有发生离婚的婚姻寿命在过去50年中并没有发生变化。而且,很多夫妇在他们还没到重要的周年纪念日就已分道扬镳了:半数的离婚发生在“七年之痒”的时候。



迷思之七:已婚的女人比单身的女人更易处于家庭暴力的风险中。

事实=有一种说法:对男人而言,“结婚证是男人打老婆的许可证”。可实际上,与之相反的是,很多研究表明,保持未婚状态——特别是与一个男人同居——对女人来说更易处于家庭暴力的风险中。导致这一发现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未婚的女人可能很大程度上少报了家庭暴力。而且,女人倾向于不跟凶暴的男人结婚,反而会倾向于跟这种男人离婚。但同时也有一种可能,已婚男人不易于制造家庭暴力,因为他们更在意妻子的健康与幸福,更易与延伸的家庭和社区融为一体。这些社会力量看起来有助于监督男人的暴力行为。



迷思之八:已婚的人比单身的人在性生活方面较不尽人意,过性生活的次数也较少。

事实=根据一个大型的国内研究,在性生活的次数和质量方面,已婚的人比未婚的人拥有比较乐观的结果。已婚的人过性生活的次数更频繁,在身体和情感上均更享受性生活的质量。



迷思之九:同居就像婚姻,只是没有“一纸婚书”而已。

事实=很显然,同居不能为身体健康、经济和情感带来益处,但婚姻却刚好相反。在益处方面,美国的同居者更像单身的人,而不像已婚的人,这部分归因于同居的人并不易于像已婚的夫妇那样有责任心,同居的人更注重自身的自由而非对方的幸福。



迷思之十:因为居高不下的离婚率了结了很多不幸的婚姻,当人人都闯出围城时,留在城里的人比过去的城中人拥有更幸福的婚姻,姑且不论这婚姻有多糟糕。



事实=根据人们在几个大型国内信息调查中的反馈,婚姻的总体幸福水平并没有上升,可能还稍微降低了。一些研究发现,与20、30年前相比,近期婚姻关系中的工作压力、婚姻冲突明显增加了,而婚内互动交流却明显减少了。























5









献花(0)
+1
(本文系磨坑人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