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大学生公益论坛

 永远快乐198 2012-06-14

    中国的高等专科教育从整体上已经扭曲到变态的地步。

    大专与本科原意就应该是两种不同定位的高等教育,在一些教育发达国家,大专生比本科生好找工作,原本不算什么奇事。因为本科教育相对更注重全面素质的发展,而专科教育更注重高级实用技能的培训,以适应特定职位为教育的针对性目标。

 

    当我们希望从思想上正本清源的时候,很多大专生发出呼喊:可是,这是中国的现实呀,我们在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就被教育要专升本才有出路,我们在三年后毕业时,还是什么实用技能也没有,想就业,想跟本科生去拼,凭什么呀,你们在唱什么高调?

 

    大专生,这个特定的群体已经是中国教育考试制度下十足的受害者,按照现有的体制,历史(高考)已经证明,他们不是考试的精灵。让这样一批人再继续考下去,视之为唯一的通途,大部分人的悲剧性是注定的。

 

    还有少量的幸存者,他们专升本成功,但是有一个规定,专升本只能是省内大学,这些人基本上要多花一年时间,也不过是毕业于一所普通本科院校,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在哪里,前途在哪里?去考研究生?续读博士,再做三个博士后研究?

 

    当一种体系已经失灵、坏掉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要想的就不该是在这种体制内得到什么更高承认和虚假的成就感。满足于在一个落后体系内的成功,必然被新的体系所抛弃,这是在我们这个时代,多方面的血泪教训。

 

    我深深地知道,人是教育的产物。大专生成为高等教育残次品,这是流水线上的作业。当你让他们睁眼看到别一片天空时,很多人久已失明。

 

    烈士多年,魂飞魄散。

 

    我们一直在以一种近乎偏执的方式批判“学历至上”的意识,是希望更多中国青年人能从学历之井底探出身来,睁眼看到时代长天的浩渺壮阔。

 

    学历本身,对人才评价具有极低的价值,这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形态所决定的;这是中国落后的教育考试制度所造成的。

 

    学历之上,我们的知识水平如何,专业技能如何,综合素质如何,特殊潜质如何,完全不能通过一纸文凭来加以评价。在中国,如果你是名牌大学毕业生,那只能说明两点:第一,你高考成绩不错;第二,你四年间没做什么出格事儿。

 

    面对就业市场,当你强烈地感觉到自己“只是大专生”的时候,这样的人已经很难得救了。因为你首先是一个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才;你不看重自己在学历之外的身份定位,贫穷得只剩下一纸学历,请问雇主凭什么要你?

 

    雇主凭什么要你?问得好。你能为我带来什么效益,你知道什么,会干什么,在哪方面有特长和潜质?这不是大专不大专的问题,这是所有要谋一份工作的人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你所面临的挑战和哈佛、沃顿MBA又有什么区别?!

 

    我特别讨厌“大专生的人生还有什么出路”这类的伪命题!人生是人的一生,世界是我们的世界,ONE WORLD ONE DREAMWHATS THE DIFFERENCE?

 

    在就业与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一样要面对磨难,风雨兼程。大专,假如作为一种心理疾病,我们是得耐心谨慎地对待;但是作为一种学历,我们太在乎这东西,将错失多少人生的美丽!真正的幸福与成功都无关乎大专,甚至职业发展如何又与大专何干?一个人的工作背景愈复杂,学历背景也就愈加无足轻重!

 

    为了避免这篇文字成为单纯的励志读物,我对这一群体试着给出个人性的求学及就业的粗浅建议:

 

    第一,    上学时不要把升本作为唯一的目标,就业至少是更加重要的目标。思维方式应该是,假如我三年后就要工作,我应该为此准备什么。

 

    第二,    积累学历之外的资历。如果你每门功课90分,不一定好过北大学生每门60分。WHY?考试能力这一点,高考已经分出了高下。如果你是校学生会主席,并不一定好过北大一个学生会部长,WHY?这还是学校层级制体系内的评价。你最好获得校园外的认可,做点跟专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取得市场或社会广泛认可的资质或业绩,假如你可以进入知名企业兼职、实习,这是你更好的第二学历。不要说这不可能,而要想我应该为此做些什么,使之变为可能。做兼职月入一万,毕业后进入500强外企工作的大专生,我身边大有人在,为什么不是你?

 

    第三,    求职的第一步是,筛选可能的雇主,挑出那些不特别看重学历的好雇主。尽量去那些已经充分市场化的行业,去新兴行业,因为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和那些传统行业规矩太多,他们的聘用体系往往已经老化不堪。你可能不服,硬要跳入传统体制,那你还是只有升学一条死路。每个人只需要一份工作,每个求职者也都不可能应聘所有单位,任何有准备,有特点的求职者都要筛选雇主,概莫能外。主动权在你手中,不要刻意去寻求成为受害者。

 

    第四,    求职方法里,有一种是跳过简历筛选部门,直接找到有聘用决策权的“ 关键先生”。在对企业招聘程序基本尊重的情况下,知道这种方式的人大都在不时地用。

 

    第五,    找那种业绩可以明确量化的职位,走上你升迁和加薪的高速路。有些业务辅助性职位的业绩难以明确量化,这类工作往往需要靠论资排辈来邀功行赏,最好不要去沾。

 

    第六,    让我们来说说事业成功的关键,那就是你在本职内可以发现新创业机会的眼光和把握这种机会的执行力。创业,这是这个时代最激动人心、最性感的字眼。它不是说你要从原来的地方辞职,你可以辞职,也可以是在本职工作上的业务创新。成功绝不只意味着辛苦地工作或者优秀地工作着,没有出路的优秀员工多得是,这里并不缺你一个。

 

    最后,如果你需要升学,任何时候都可以,在你清楚地了解以上几点的情况下。 学习是一个终身的持续过程,有些人在工作中脱开书本就不会学习,这样的人毕竟行之不远。脱产学习有时也是必要的,但最好在你事业的平台期。

 

    我还是不觉得大专生有什么不同,这些建议的基本精神完全适用于任何一般学校的学生,除非他们要进行学术型、研究型的工作。

 

      存为一家之言,我再也不想探讨什么“大专生就业”这类的伪问题。学历是个次要因素,就业上的基本规律则每人皆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