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禧通宝背利版式探讨
“开禧通宝背利”被华谱定位一级,也算是少见的了。近来拍卖价格也不低。
直径:40.5mm



钱界认同之物虽说是铁母,但因未见同类铁钱,只好说成是“铁母,或者铁范铜样”。
华光普《中国古钱大集》图片

下面这枚铜质“开禧通宝背利”出自陕西汉中地区,直径也是40.5mm,字形字口神似,包浆硬朗老到,但“利”不接轮廓,不属钱界认同之物,显然是异类;而且硬锈覆盖字体,品像很差。


但据网上资料,“利”不接轮廓的铁钱却有数枚。若能证明他们之间有“母子”关系,“开禧通宝背利”是否还有其他版式呢?宋代在边境地区是使用铁钱的,不会做一种版式却完全不用吧?现在对古钱的认识,多属猜想、推测,空间很大,希望有此钱的泉友一起探讨。


另外,上挂的铜钱硬锈太重,但清理硬锈可能伤及钱体。请问各位泉友,该不该除锈,有什么好方法除硬锈?不过,在未验明正身之前就除锈,并不明智。
相关链接:
南宋宁宗赵扩开禧年间(1205~1207年)所铸。开禧改元后,宁宗任用韩松胄为平章军国事兼国用使,集军、政、财大权于一身,权位之高在左右丞相之上。在主战派辛弃疾、陆游、叶适等人的支持下发动了一场进取中原、收复失地、以雪国耻的讨伐战争,史称“开禧北伐”。开禧这一词意,源出于宋太祖开宝和宋真宗天禧年号,这两个纪元,都是宁宗祖先所创下的盛世,有不忘祖先,继承祖业之寓意。开禧二年(1206年),宁宗下诏追夺了秦桧的申王爵位,改謚号为“谬丑”,说权奸秦桧“一日纵敌,遂贻数世之忧”。一时间朝野上下主战之声鹊起,名将毕再遇攻克泗州,首战告捷后,宁宗被一时之胜利冲昏了头脑,始正式下诏讨伐,宋金战争全面展开。此时,总制川、陕的西路大军统帅吴曦与金朝暗通,密约献出阶、成、和、凤四州,以求金朝封其为蜀王。吴曦的叛变使南宋从东西两路出击的战略意图遭到破坏;而主持北伐大计的韩松胄由于不懂军事,又不善于用人,以致前线屡战失败;蜀口、江淮一带的百姓于战乱中死伤无数,苦不堪言,军费开支及战争消耗又使国库几尽空虚。韩松胄遣使请和,因金人索要过苛,复锐意再度用兵,被礼部侍郎史弥远与杨皇后密谋杀害于早朝路上,后函首送至金廷,使一场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以失败而告终。是品 “开禧通宝”背“利”折十大钱,颇具宋徽宗瘦金体遗韵,其清丽隽永,笔法飘逸;且铸工精湛,铜质细腻,应属当时的试样大钱,未正式流通。其背穿上“利”字,系纪钱监地名,即利州绍兴监(今四川广元)。是钱曾一度流失海外,被新加坡华人名泉家收藏,并视之如拱璧,后辗转回归。据资料载:此试样大钱目前存世仅在六枚上下,是南宋珍泉中大名誉品。
临安府行用钱牌资料集赏
据现有资料,临安府行用临安府行用钱牌面额分十文、四十文、六十文、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四百文、五百文不等,面、背文均楷书,且制作精美,历来被古钱收藏家和收藏爱好者看好,因而后人仿作赝品较多。钱牌材质为铅铜合金,含铅量为38-82%不等,有人据此分为铅牌和铜牌。临安府行用钱牌主要是铅质,即使是铜牌,含铅也很高,这与南宋的经济状况和需要有关。收集了有一些资料,供参考。
1、出自内蒙(标准品)

2、出自陕西


3、出自吉林




4、不明出处



5、本人拍照的国博展品,从编号看,与国博网站公示的是同一枚。





6、网络资料




7、备用资料
10文

60文

400文








书楼寻踪馆编辑整理 资料来自泉海密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