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千年前地球北纬30°的气候推测(2)

 关心明天 2012-06-14

四千年前地球北纬30°的气候推测(续1

现代气象学知识告诉我们,地球的气候与大气层有密切的关系。地球的表面有一圈大气层。大气层的垂直结构分五层:一是对流层(地面至天空 11千米左右);二是平流层(离地表11千米至50千米);三是中间层(离地表50千米至80千米);四是游离层(离地表80千米至800千米);五是外气层(离地表800千米以上)。如图1

在大气层中,对流层的活动和变化是最大的。原因是对流层不仅是大气最靠近地面的一层,而且是大气里密度最高的一层,蕴含了整个大气层约75%的质量,以及几乎所有的水蒸气及气溶胶(各种化学成分)。因此,对流层的活动对地球气候影响最大。

 

大气的对流层对地球气候的影响有如下几个特点:

1、大气温度随距离地面的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每升高100米,大气温度降低0.65℃。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太阳能辐射到地球,首先由地表物质吸收,使地面加热,然后通过地面把热量传送给上层的大气。因此愈近地面的空气受热愈多,气温愈高,远离地面的大气温度逐渐降低。

2、对流层的空气有强烈的对流运动。这是由地面的性质(如山川、植被等)不同,使空气受热不均匀造成的。吸热比较多,比较暖的地面,空气会受热膨胀而上升;吸热比较少,比较冷的地方,空气会冷缩而下降。这就产生了大气的对流运动,形成风。

3、大气的成分十分复杂,而且多变。由于对流层集中了75%大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当地面受热不均匀,空气强烈运动时,就会形成对流状态,因而产生水相的变化,形成云、雨、雾、雪等各种天气现象。

4、大气的对流运动能促使高层大气和低层大气交换。随着高低层大气的交换,空气中的热量和水分就会发生传递,影响水相的变化。因此大气对流层的厚度,决定大气中的云、雨、雾、雪等气候现象的数量和质量。

5、大气对流层的厚度是由地面的受热程度决定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越多,对流层的大气交换越强烈,对流层的厚度就越高。这就是热带地区对流层比较厚,寒带比较薄;夏季对流层比较厚,冬季比较薄的原因。

 

在目前地球黄赤交角(南北回归线)23°的情况下,地球赤道附近地区对流层厚度可达16-18千米,中纬度地区(南北纬23°-65°)约10-12千米,两极地区约7-8千米

由此可以推断,在四千年前地球黄赤交角42°的情况下,在北纬30-40°之间,由于春夏两季有长达六个月180天的受热时间,因此估计大气对流层的厚度比现在大约厚5千米,即达到16-18千米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大气对流层的厚度与地面的大气压力成正比。这是由地心引力对地球表面的混和气体的作用力所决定的。因此地表压力最大,愈往高处压力愈小。在低层空气中每上升5500米,压力约减小一半。

根据这个气象学原理,估计四千年前的地球北纬30-40°区域地面的大气压力要比现在大一倍左右,大气的湿度也比现在大得多。因此,即使在海拔2000-3000以上的高原地区,常年大气的温度和湿度都比现在高很多,生物的高原反应比现在小得多。

 

如果地球南北回归线是42°,与现在23°的地球接受太阳辐射受热的情况是不同的,北纬23°区域内大多是海洋,北纬30-40°区域大部分是陆地,春夏两季有长达180天的太阳光直射,大地吸收的热量相当大。

如果加上这一广阔的区域复杂的山川地貌,山高谷低,海拔高度差异很大,会造成地面受热很不均匀的情况,估计当时大气的对流运动会非常活跃,大气交流十分强烈。

在大气热力和动力条件都十分充分的情况下,对流云系的发育和聚集十分有利,形成巨大云团的可能性很高。因此,这一区域的春夏三季经常处于高温湿润状态,会是十分多雨的天气。如图2

 

综合以上分析,四千年前春夏秋冬四时六季的气候变化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夏季,虽然时间比较长,但北纬30-40°区域具有热带气候的特点,雨水比较多,出现酷热的极端气温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夏天的天气变化会很有规律。在一天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天气:清晨,天气晴朗,凉爽宜人;临近午间,天空中的积雨云强烈发展,变浓变厚;午后天空乌云密布,雷声隆隆,暴雨倾盆而下,降雨一直持续到黄昏。

冬天与夏天相对应,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纬30-40°区域吸收的太阳光很少,气候比较寒冷,大部分地区会被冰雪覆盖。由于冬天时间比较长,冰雪的厚度可能比现在大得多,不适宜野外活动,人们只能呆在室内,有利于静养。

春秋两季的时间相对现在短了一个月,但气候可能更加舒适宜人。

总的来说,当时北纬30-40°区域一年四时六季的气候趋于中性,比现在的气候温和,极端恶劣的天气比较少,无论是高山或是平原,南半球、北半球的广大陆地都适合生物生活。

(待续)

 

1,大气层的结构(图片来源:网上搜索)

四千年前地球北纬30掳的气候推测(2)

2,水循环示意图(图片来源:网上搜索)

四千年前地球北纬30掳的气候推测(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